文人也相“亲”

2009-01-27 03:18谢仁明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9年12期
关键词:元稹白居易

【摘 要】白居易、元稹的诗给后人留下了文人相“亲”的佳话,他们的友谊是在酬答诗文中建立起来的,苏教版高中教材中《寄元九》和《得乐天书》就是很好的明证。

【关键词】文人相“亲” 白居易 元稹

白居易、元稹在政治态度和创作方向上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两人共同倡导了“新乐府运动”,为唐朝诗歌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俗话说“文人相轻”,但在唐代文坛上,白居易和元稹却给后人留下了文人相“亲”的佳话。他们俩人的友谊,是在酬答诗文中建立起来的,更是在共同患难中建立起来的。

元和十年正月,白居易与元稹在长安久别重逢,两人经常畅谈达旦,吟诗酬和。但时隔不久,元稹因为直言劝谏,触怒了宦官显贵,在这一年三月被贬为通州司马。

同年八月,白居易也遭权臣嫉恨。唐宪宗听信谗言,把他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

两个好友竟同样落到被贬的境地。白居易在秋风凄凄中离开长安,走的恰好是元稹不久前走过的路。诗人满腔惆怅,一路上寻找着好友留下的墨迹。一日,他行至蓝桥驿——这里是长安通往河南、湖北的中途站。一下马,他便在驿站的墙柱上发现了元稹之前路过这里时写的一首《西归》绝句,诗人百感交集,提笔在边上写了一首绝句:

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西风我去时。

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離开蓝桥驿,经过商州、襄阳,诗人由汉水乘舟而行。在船上时,白居易经常反复吟咏好友元稹的诗卷,来慰藉自己孤寂的心灵,一直看到眼痛为止。途中写下这样一首诗: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元稹在通州听说白居易被贬到九江,极度震惊,不顾自己病重在床,提笔给白居易写信,并赋诗一首《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不久,白居易收到了这首诗,被好友的关切之情深深感动,他在给元稹的信中写道:“‘垂死病中这句诗,就是不相干的人看了都会感动得不忍再看,何况是我呢?到现在每次看到它,我心里还凄恻难忍。”

除上述之外,《寄元九》和《得乐天书》两首诗在一“寄”一“得”之间,更显白元二人的深情厚谊。

寄 元 九

〔唐〕白居易

一病经四年,亲朋书信断。穷通合易交,自笑知何晚。元君在荆楚,去日惟云远。彼独是何人,心如石不转。忧我贫病身,书来惟劝勉:言少愁苦,下言加餐饭。怜君为谪吏,穷薄家贫褊。三寄衣食资,数盈二十万。岂是贪衣食,感君心缱绻!念我口中食,分君身上暖。不因身病久,不因命多蹇。平生亲友心,岂得知深浅。

这首诗约写于元和九年,白居易为母亲守丧居住在渭村,诗人在此居住了三年多,贫病交加,而当时元稹被贬江陵,境况也很不好,却常常拿出俸禄来接济白居易,白居易怀着感恩的心写下了这首诗。诗人一开始从自身说起,政坛不顺,身体有病,亲朋好友之间音信全无,可以想见其凄凉之境。处境顺利、为官显达时朋友云集,而落魄之时却无人问津。诗人自我解嘲:“这个道理知道得也太晚了。回头想想,患难相交的朋友又有几人呢?惟元稹可称之!而此时元稹被远远地贬在荆楚江陵,分别时日久远。但他担忧我贫病交加生活艰辛,怕我顶不住,支撑不了,多次来信劝慰勉励。既叫我不要愁怨劳苦心情放宽,又叫我多吃饭保重身体。天可怜见!他也是被贬谪的官员,处境不比我好到哪儿去,也是捉襟见肘贫困不堪。可是他却多次寄来衣食物资,数目多达二十万钱。现在我说起这个,哪里是贪图衣食物资呢?只是感慨元九情意深厚,身处患难还惦记我的衣食,却让自己在江陵节衣缩食。如果不是因为久病在身,不是因为命运多舛,我对平生的亲友交情的深浅又如何能知道呢?”

白居易以饱含血泪的笔墨抒发了自己对元稹的感恩之情,读来催人泪下,谂知患难之交是真朋,酒肉相投为假友,而元稹对同是患难之中的朋友更是关怀倍加。

得 乐 天 书

〔唐〕元稹

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

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

前两句写元稹看到远方来了一位传书的信使(古代送信的人叫“信”,而信件则为“书”),就立即流下眼泪来。这种特殊的表现震动了一家人:妻子吃了一惊,而女儿则看到爸爸哭也就跟着哭了。后两句是妻子的忖度:在寻常的日子里,从没有觉察到丈夫有这样的情况,恐怕是白居易的书信到了才使他如此激动吧!妻子的忖度是对的。但如果不是元稹夫妻之间经常谈论这位沦落江湖的老朋友,他妻子怎么会这么敏感,一下子就发现元稹见信而流泪的原因?如此一细节,把元白二人之间的深情厚谊表露无疑。

★作者简介:谢仁明,江苏省如皋市城西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元稹白居易
消暑诗
元稹:你不懂我的忧国忧民
元稹:由心书曲直,不使当世观
元稹的情诗
赵学敏书法作品元稹《鄂州寓馆严涧宅》
夜雪
“磊落小人”元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