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

2009-01-27 03:18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9年12期
关键词:曾祖母现代文主旨

陈 玲

【摘 要】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是现代文阅读的一个重要题型,复习时应“依纲据本”进行,“纲”即《考试大纲》,“本”即《考试说明》。在吃透《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了解基本类型,理清基本思路,遵循基本规范,掌握基本方法,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关键词】筛选整合 关键词语 表现手法

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是现代文阅读的一个重要题型,它对于完成其他考题(分析结构、概括主题、品味语言、赏析作品内涵等)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复习中学生往往不得要领,因而考试时得分普遍偏低。笔者拟就如何指导学生复习这个知识点作一个粗浅的探讨。

一、《考试说明》(2009年高考江苏卷)的要求及解读

1.《考试说明》的要求

《考试说明》在文学类文本阅读和选考内容(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中都有理解文中重要语句含意的要求。

在选考内容中的表述为“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重要句子是指对理解文章起重要作用的句子。考查重点是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极富表现力的句子,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能力层级为B。”

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表述为“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丰富含意重在内容的思想性,语言表达重在艺术表现力。能力层级为D。”

2.解读

“重要语句”在选考内容中是指“对理解文章起重要作用的句子”,也就是指在结构、内容、主旨上有重要作用的句子,理解它们有助于更全面、更准确地理解文章。而“重要语句”在文学类文本中是指有“丰富含意的句子”,也就是指有丰富意蕴或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理解它们能更好地鉴赏评价作品在表情达意、遣词造句方面的特色。后半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与此相关但并不是一回事,它可以与“理解句子丰富含意”一起考查,但更多的时候是单独命题。

二、重要语句的基本类型

1.从内容角度看:不同层次的中心句、观点句:直接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揭示事物重要属性的句子,说明主要事理的句子,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

2.从结构角度看:总领句、总结句以及其他有较强概括性的语句,重要的过渡句等。

3.其他揭示文章深层含意及表达上富有特色的句子。

三、复习方法指导

中国传统的文章学习强调“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因此在完成理解重要语句含意的题目时,学生应明确文本意识、语境意识、句本意识。在读懂全文的内容、结构、主题、手法的基础上准确、快速地答题。

1.分析句子类型和句子性质,明确答题区域,筛选整合信息

例1:2008年山东卷《歌德之勺》第19题——

“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它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解析:本句在文中第3段,它是承上启下(或过渡)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的内容,且结合本段加以筛选,应该能比较容易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1)通过寻访诗人生活过的实实在在的空间和遗留的器物,去接通(感受)歌德那颗伟人的灵魂。或“通过用手抚摸一下诗人触摸的东西”,“去接通歌德那颗伟人的灵魂”。(2)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或:过渡)的作用。或“上文谈的是年轻时阅读歌德作品的情况,通过这句话,转向下文对歌德故居的描述”。

例2:2008江苏卷《纯朴的嗜血者》第19题——

“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怜惜的人是最可怕的,所以李逵还是活在书中的好。”这句话如何理解?

解析:本句出现在文末,是全文的主旨句,应该联系全文加以筛选并整合。第1段中“甘于平庸生活的人,谁愿与李逵为邻?他就像一枚‘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突然爆炸,将你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幸福一股脑儿埋葬”;第2段中“破坏的能量太大了,没有是非曲直,超过正常人心理承受度、毫无必要的杀戮”;第3段中“崇尚暴力,不把生命当回事,甚至可以拿自己的脑袋作赌注”。

参考答案:①应当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珍惜他人的生命。②反对滥用暴力。③李逵这类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破坏性太大,“活在书中”可以对人们起警醒作用。

2.把握关键词,结合语境,具体解释

例3:2007重庆卷《告别三峡》第15题——

“游人的告别只是一个概念一个情结一种诗情,而百万移民的告别才是实实在在撕心裂肺感天动地的”,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

解析:本句的位置是第3段末尾,在前文将游客和移民告别三峡的情景和感受加以对比的基础上,表现了本文主旨的一个方面。理解本句含意的关键是把握句中的几个词(短语)“一个概念一个情结一种诗情”和“撕心裂肺感天动地”。联系前三段的内容应该不难作出回答。

参考答案:①游人的告别只是对“原始长江三峡”景点的告别,由此生出的只是怜惜、惆怅和失落之情。②百万移民的告别则是故土难离的割舍之痛和舍弃家园的巨大牺牲。

3.明确手法,准确解说,化形象为直白,化抽象为具体,化含蓄为明显

文学作品的语言往往具有生动形象、委婉含蓄的特点,因此在现代文复习中还应高度重视由不同表现手法形成深层含意的句子。

例4:2008重庆卷《时间怎样行走》第14题——

怎样理解“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在文中的含意?

解析:句中“明丽的雪线”是比喻,指白发。结合本文的主旨——时间在流逝,生命在衰老。考生应能准确地体会本句的意思和情感。

参考答案:一根银白的头发让“我”发现了生命的衰老,惊叹时间和岁月的流逝。

4.全面理解,深入思考,提炼升华

文学类文本中有些语句含蓄隽永、意蕴深沉,有丰富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孤立起来看很难理解全面、准确、深刻,应在把握全篇的内容、主旨基础上,准确阐发其含意。

例5:2008年上海卷《灯笼红》第9题——

第⑥段写道:“我现在仍能隐隐感触到她的手微微颤动着,在我的生命的里里外外……”简析这句话的含意。

解析:牛汉的散文《灯笼红》叙写了“我”的童年回忆,详写了“曾祖母给我灯笼红”的事情,塑造了曾祖母这位慈爱、温厚的乡村老年妇女的形象,讴歌了人民群众质朴而又高尚的人格和“隽永而仁慈的美好性灵”。本题所涉内容在文末,从写作意图来看,是通过曾祖母用手抚摸“我”这一细节来深化文章主题,即写出曾祖母对“我”的影响。

参考答案:“我”深感曾祖母对自己的影响深远。至今还能真切地感受到她生命的存在。这影响有物质层面上的关心,更是有精神层面上的滋养。

例6:2007年山东卷《灯火的温情》第21题——

作者最后说:“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归去的灯……”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意?

解析:本文中反复出现“荒野无灯”这一意象,随着内容的推进,由实到虚,逐步加深——“荒野”由具体意义层面的黑夜山路到人生路上的困境,“无灯”由黑暗无光到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心灵上的沉沦。理解了本文的象征意义,方能理解文末作者的反思与呼唤。

参考答案:在作者看来,人生路上的孤绝(困难和艰苦)环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感受不到真情和温暖,没有自我救赎的灵魂。这表达了作者对人间真情和温暖的渴望与向往,对人生信念和人格尊严的呼唤与坚守。

现代文阅读考查虽然分为多个具体题型,但它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对学生的知识储备、思想认识、情感体验、语言表达、方法技巧等都有较高的要求。理解重要语句含意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它既是结果也是途径(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强,该题型的完成情况就好;而对重要语句的理解加强,也有助于文章的准确理解),只有把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情感、方法与技巧乃至课内与课外等相结合,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与表達能力。

★作者简介:陈玲,江苏省江都市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曾祖母现代文主旨
主旨大意题
外曾祖母
How to Find the Main Idea 如何找出主旨
曾祖母的雨伞
“阅读世界”2018年中考阅读题点题小结
天上的“星星”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现代文阅读教学
怀念曾祖母
中考语文应与教材中的现代文紧密结合
办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