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口语交际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009-01-29 06:07许亚冰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7期
关键词:口语交际资源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中用“口语交际”代替“听说教学”,标志着我国语文界对传统听说教学认识的深化,“交际”才是“听说”的最终目的,为了交际而进行的听说活动与传统教学中的听说活动是不完全相同的,听说教学应该突出训练学生的交际能力。理念的转变并没有带来口语教学的真正变化,语文教学重读写、轻口语交际的现象依然存在。制约口语交际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的主要因素有:第一,评价制度的改革滞后,高考不考口语交际,教师在教学中就不重视;第二,教材内容的缺失使教师的教学失去了实现口语交际课程目标的载体(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只有一个专题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第三,口语交际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足。评价制度的改革是国家行为,口语交际教材的编写也非一般教师力所能及,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无所作为,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应该认识到口语交际能力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对他们的后续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应该留意身边的口语交际课程资源,开发并加以利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深化口语交际教学改革尽绵薄之力。

二、口语交际课程资源的概念及开发的基本原则

(一)口语交际课程资源的概念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重视,理论界的许多学者从各自认同的角度出发对课程资源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本文采用以下定义作为研究的依据:

“凡是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活动所能开发和利用的物质的、精神的材料与素材,都是课程资源。如图书资料、音像资料、风俗习惯、文史掌故、名胜古迹、自然风光、与众不同的人和事(如独特的个性、卓越的创新、超常的表现)等等。”

关于课程资源的概念,我们想强调两点:第一,课程资源属于教育资源,它是进行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基础;第二,课程资源有显性和隐性两种形态,显性形态的课程容易被认知,潜在的课程资源虽以隐蔽的方式存在不易被察觉,但对教育活动施加各种积极的影响,开发潜在课程资源并将其转变为显性课程资源是难点。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对口语交际课程资源作以下界定:凡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各种显性和隐性的资源都是口语交际课程资源。口语交际课程资源既是口语交际知识、信息和经验的载体,也是口语交际课程实施和目标达成的媒介。

(二)口语交际课程开发和利用的基本原则

1.可行性原则

目前,由于高考不直接考到口语交际能力,迫于升学压力,学校一般不安排课时让语文老师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口语交际能力训练,也不倡导教师进行口语交际课程资源开发;有些学校虽进行口语交际课程资源开发方面的课题研究,也往往将研究成果束之高阁,因为课程设计脱离教学实际或设计者没有给教师提供实施的路径,课程资源不能很好地利用,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遵循可行性原则有几个方面的内涵:第一,指学校管理者的倡导、激励和相应的制度保证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顺利进行;第二,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并不脱离教学实际,即口语交际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第三,课程资源的呈现方式便于教学操作。

徐州一中成立了口语交际课程的开发利用小组,制定了活动章程和工作计划,确定了课程资源开发、设计、实施等工作要项,明确成员分工。对国家课程与口语交际课程教学的课时安排进行调整,对教师的授课量合理调配,为口语交际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可行性外部环境。

为了解决课时少的问题,要求教师安排学生课前三分钟演讲,每两周一节口语交际训练课,注意挖掘校园活动或语文教学活动中的课程资源,追求以最少的时间获得最高的教学效率。

口语交际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口语交际能力,他们的学习实际,教师利用这些资源的水平,考虑这些资源在实施时的可操作性等因素。

2.交际性原则

情境性和互动性是口语交际的基本特征。交际性原则也可以称为“情境性原则”,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发生的一种交际行为,所涉及的话题、对象、场合都是特定的,受情境的控制。传统的听说训练课多进行听话、说话的单向训练,缺乏情境性和互动性,难以激活涌动在学生心中的“口语”,缺乏应变能力的训练。“交际性”是口语交际不同于听话说话的关键,也是区分口语交际课与传统的听说训练课的关键。徐州一中口语交际课程资源特别关注那些能够创设 “特定情境”的课程资源,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口语实践提供一个互动的语境,使教学在动态的语言实践环境中进行。

3.指向多维目标原则

口语交际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但这种能力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听说能力,而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综合能力。口语交际任务的完成,表面上依赖于显性的语言系统,其实言语系统的活动离不开认知、思维、情感、态度系统以及促使交际对象的参与和配合的交际系统的活动。换句话说,口语交际能力体现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的能力。它具有极强的灵活性、应变性和独创性。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离不开对与口语交际能力相关的其他能力的训练,口语交际训练必须把各种相关的能力因素看作是一个整体,协同训练,共同发展。一个人口语交际能力提升的同时,他的认知、思维、情感态度等素质也在提升。因此,口语交际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应该指向多维教学目标。

三、口语交际课程资源的来源与开发利用

校园文化、学生、教师、语文教材、媒体、家庭中蕴含着丰富的口语交际课程资源,对其开发和利用是解决教材内容缺失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校园文化资源

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一般来讲,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行为准则等等。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徐州一中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资源丰富。严谨的教风学风、优美的校园环境、内容丰富不断更新的画廊、具有育人内涵的名人名言标语牌、丰富多彩的文学社团活动、读书活动等等,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徐州一中语文教师注意从校园文化资源中挖掘口语交际课程资源,更好地突现了校本特色。比如,学校每年举行艺术节演出活动,我们就安排学生设计节目串联词,并在班级分小组模拟演练;每学期的读书报告会前期,举行班级读书报告会,就阅读的书籍进行评议和研讨;高一新生入校,我们在高二举行向新生介绍一处校园人文景观或自然景观活动;每学期举行为捐助贫困学生的义卖活动,我们就在班级开展模拟推销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特定场合中特定话语技巧,还使学生更好地接受了校园文化的熏陶和教养。

徐州一中口语交际课程资源从学生的校园生活中来,是学生经验的一部分,避免了以往课程资源以成人社会生活要求为出发点的倾向,既利于学生知识技能的主动建构,又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

(二)学生资源

学生的知识经验是所有课程资源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口语交际课程资源开发,将学生资源作为课程资源的一部分进行开发和利用,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使学生成为课程活动的主人。

徐州一中口语交际课程开发,对学生意识到或未意识到的课程资源进行挖掘、判断、比较、筛选,提取有价值的部分加以利用。

1.课堂中的口语交际实践经验

在语文课堂生活中,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向教师提出问题,与其他同学讨论问题,都是在课堂这个特定的交际情境中的口语交际行为,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口语实践进行评价,也可以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或引导表达者自己进行反思性评价,从而训练学生得体表达的技能。

“每个人的人生信念都是在两种活动诞生的,一是个人的生活实践及其体验,二是对他人的生活实践的观察和领会。”在专门的口语训练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活动设计,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口语实践中来,让他们愿意说、敢于说,说得好的可以成为其他学生的榜样,说得不够好的,可以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纠正和鼓励,在自己的口语交际实践中学习表达,同时,也在“观察”他人的口语交际实践中“领会”,进而提高口语交际技能。

教师不仅要善于通过有效预设生成课程资源,还要善于捕捉课堂中生成的转瞬即逝的口语交际课程资源,并及时地加以有效利用。

2.生活中的口语交际实践经验

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学习口语交际,更在生活这个大课堂中学习口语交际。只是学生如果没有口语交际的自我训练意识,就不会在日常生活中约束自己的口语交际行为,口语交际能力是在自然状态下生成的,因而往往是低效或无效的。

笔者在寒假和暑假前,布置学生搜集自己经验过的不同场合的口语交际材料,对得体和不得体的两类材料进行书面点评,开学后在班里交流。这个活动不仅让学生认识到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加强了口语修养的意识,还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口语交际。

(三)教师资源

“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我们常常是指教师现有的知识结构和人格魅力所具有的课程资源,同时还意味着教师需要通过主动学习来丰富和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增强人格魅力。”也就是说,教师资源应该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教育管理者如何促使教师自己积极主动地丰富和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加强人格修养是关键。

1.教师的口语交际知识储备的不断丰富

由于重读写轻口语交际的现象长期存在,教师关于阅读和写作的知识较为丰富,口语交际方面的知识较为贫乏,不够系统,影响了口语交际教学。教师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口语交际知识的储备量。教师只有不断研读相关书籍,方能系统掌握口语交际方面的知识。

徐州一中每学期发放书票,鼓励教师买书、读书,热心自己的专业发展。我们为教师开了口语交际方面的书籍,要求作读书笔记,参与编写口语交际教学材料和教案。这些活动都使教师资源得以优化和呈现。

2.教师的口语交际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

有经验的教师具体表现为:具有对有价值的课程资源的敏感和利用能力,对口语交际课程资源的搜集和积累能力,对口语情境的创设能力,在指导口语交际教学中的随机应变能力等等。

徐州一中具有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的传统,许多老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有一些老师自身就具有演讲才能,他们的口语交际知识丰富,擅长开展活动,这些都构成徐州一中口语交际课程资源的重要内容。比如,笔者曾经在班级搞过一次访谈活动,就将这次成功的口语交际教学经验,设计成口语交际教学的活动教案,供其他老师实施教学时参考。

比如,我们收录了往届学生参加课前三分钟演讲的体会资料和参加市级、省级演讲比赛的学生的演讲稿和演讲成功的经验教训,收录了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收集到的不同场合口语交际的成功范例和失败的反例以及自己作出的分析。下面是徐州一中李红云老师保存的往届学生回忆录的片段:

“当我们告别过往的种种欢乐与痛苦,终于迎来期待中的大学生活以后,我得以迅速适应忙碌充实的大学生活,并收获随之而来的节节胜利。我惊讶地发现,我的很多活泼外向私下里谈笑风生的同学朋友在面对公共的讲台上竟会紧张得无法言语。而我,平时讷言讷行又有些内向的女孩子,参加过班级的团支书竞选并凭借颇有文采的演说一举成功,又在随后学院举行的辩论赛中代表班级出战,记得当时我是二辩主攻自由辩论,唇枪舌战时我一次次的发言所带来的掌声让我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我参加学生会的竞选,参加人人望而却步的演讲比赛,不知从何时起,我的自我介绍里由‘我是个很内向的女孩变成了‘我很活泼了。从前磨练出来的那份自信那份勇敢与大气,让我在最美好的大学时光里过得游刃有余。

课前演讲,这从前我们不经意间埋下的种子,在随后的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里开出了最艳丽的花。”

我们将这些课程资源编入教学内容,这些来自学生的课程资源具有强大的教育感召作用,使学生更加认识到口语交际能力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意义,认识到,课前几分钟演讲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当众演讲的心理素质、掌握一定的演讲技巧,而且能够获得知识,扩大与同学人生经验的交流,并且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

3.教师在课堂这个特定的交际语境中的示范行为

教师讲授、提问、点拨、评价、组织讨论等等课堂行为,都是在课堂这个特定的交际场合的交际行为,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用母语准确、流畅、得体而优美地表达,在表达时体现出民主、尊重等良好的素养,那么,就为学生树立了成功交际的榜样,这就是最好的口语交际课程资源。

但是,如果教师认识不到自己的行为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就可能缺乏自我规范或因缺乏口语艺术而伤害学生,有的老师因学生做得不够好而开玩笑,让学生在众目睽睽之下感到难堪;有的教师评价失当,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请看下面一则教学片段:

课堂情景:教师检查预习作业,提问学生回答预习思考题。学生没有回答正确。

教师的回应:(很生气地)你没有好好预习这篇文章。

学生沉默不语,看起来情绪低落。

【点评】教师的课堂评价失当,学生回答不上来预习思考题不代表没有好好预习,也许他没有能力解答这个问题;也许没有深入思考教师所布置的问题,但思考了他感兴趣的问题,这也是预习;也许前一天他身体不好,没有完成作业,教师的批评是不分青红皂白的。即使真是由于学生没有用功,教师能否换一种评价方式,使学生感到羞愧并受到激励?教师言语失当的深层原因是,他认为如果不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就是没好好预习,这对学生和教学的理解是片面和狭隘的,因而损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这个暂短的师生交流是失败的。

作为学生在学校中的主要交际对象——教师的交际形象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这种影响甚至比专门的口语交际训练还要大。教师只有具有口语的示范意识,才会在一言一行中自我约束,来自教师的课程资源才是优质课程资源。

(四)语文教材资源

徐州一中使用的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专门的口语交际训练只有一个专题,但是口语交际课程可以和阅读课程与写作课程整合,既节约课时又同时指向多个教学目标。

1.阅读材料中的口语交际资源

阅读材料蕴含着丰富的口语训练话题,可以复述阅读材料;阅读材料某一问题可以作为讨论、演讲、辩论、采访交流阅读心得的话题;阅读材料涉及到口语交际艺术的,可以让学生学习借鉴,比如,《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烛之武凭着三寸不烂之舌退了秦师,体现了高超的口语交际艺术,可以让学生鉴赏、学习;可以对阅读题进行改造,使之同时指向口语交际能力目标。比如,“图片两组”这一专题课后有一个练习,就是让学生学会欣赏图片并且学会写解说词。与口语交际相结合的教学设计可以这样进行:先传授欣赏图片的方法和解说词的写法知识,接着让学生自己找一幅图片向大家口头解说并推荐,然后进行评议,活动结束后再将口头解说词整理成文。又如,《最后一片藤叶》这篇课文课后练习有一道题,小说中关于老艺术家在风雨交加的夜晚用梯子爬上树为苏珊娜做最后一片藤叶的情景没有交代,请你根据小说的情节合理想象,写一个片断。可以让学生先说后写。再如,开学伊始,学生刚拿到新语文教材,可以让学生先自读教材,然后写一篇介绍教材的报告,口头发言,为同学们的语文学习和老师的教学提出建议。

2.写作练习中的口语交际资源

苏教版高中语文每一专题都有写作练习,其中蕴含着口语交际课程资源。过去,不少语文老师采取学生互批互评作文的形式,让学生将批语写在被批阅的学生的作文本上,这种形式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鉴赏力,提高作文水平,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获得写作的愉悦感、成就感,可谓一举多得。这个活动本身还包含口语交际课程资源,我们可以将笔头评语变成口头评价,让学生学会在公众场合评价别人,教给学生如何表扬和批评别人,对学生的口语评价提出要求,并作出对“学生口头评价”的评价,指导他们得体地发言。

(五)媒体资源

现代社会,媒体成为我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媒体会呈现来自社会生活的各种口语交际行为,会把学生带入更广阔的社会场景。我们搜集来自媒体的口语交际素材进行选编和改造,作为教学内容加以利用,让学生接触到以后可能进入的各种交际场合,使他们在分析、辨别这些交际行为优劣的同时,掌握一定的交际技巧,为以后的人生作准备。徐州一中口语交际教学资源举例:

2007年10月27日,万人瞩目的16届金鸡百花奖电影节颁奖典礼在古城苏州举行,久未露面的倪萍,一人独占全场,担任颁奖晚会的主持人。她语出惊人,爆出晚会最大的“冷门”,下面是倪萍在现场的话语片断,请你分析不当在哪里。

当电影《我的长征》的编剧陆柱国获得终身成就奖时,倪萍说:“让我们祝福陆老师不得老年痴呆症。”

当九十岁高龄的老艺术家张瑞芳上台领终身成就奖的时候,倪萍说祝张老师“长命百岁”,当张瑞芳在人的搀扶下走下舞台,倪萍又补了一句:“大家看,张瑞芳多了不起,健步如飞地行走在中国电影的道路上,多酷!” (《演讲与口才》)

对来自电视、网络、报纸、《演讲与口才》等杂志中有关口语交际行为的丰富素材加以利用,可以增加学生交际的间接经验,可以使教学更具趣味性,更加生活化。

(六)家庭资源

高中学生独立意识增强,可以说处在叛逆期,再加上学习压力大,许多学生与父母的沟通成了问题。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技巧,并尝试与父母沟通,活动之后写下自己的体会。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如何化解矛盾的技巧,增进了与父母的情感沟通,懂得了如何孝敬父母。

在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评价时,我们有一项评价的方式,就是父母对学生日常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意在利用家庭教育资源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

总之,在口语交际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时,我们注重来自主体的知识与经验,但并不意味着排斥和否定不涉及主体意识与经验的知识。我们重视口语交际知识的传授,而这些知识不一定是学生经验过的但却是必要的,接受式学习也伴随着主体的自主建构。我们注重将口语交际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的口语交际实践体验结合起来,因此,口语交际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主要方式是组织学生开展口语交际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2]王志凯,王荣生.口语交际教例剖析与教案研制[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3]黄光雄,杨龙立.课程设计:理念与实作[M].台北:师大书苑,2001.

[4]范兆雄.课程资源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5]吴刚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全球教育展望,2001,(8).

[6]褚慧玲.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中小学管理,2001,(12).

[7]王占馥.思维与语言运用[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

[8](英)A.V.Kelly.吕敏霞译.课程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9]肖川.教师,与新课程共成长[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许亚冰 江苏省徐州一中221000)

猜你喜欢
口语交际资源
情景交际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口语对对碰
BUM-A-RIDE GUIDE 自助游必备搭车口语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