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民主教学的实施及功效

2009-01-29 06:07金春梅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7期
关键词:民主中学生语文

享受快乐民主的人生是人类心理的普遍特点。事实证明,人在愉快的情绪体验和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可使认知活动更为高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快乐民主教学会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什么是“快乐、民主”呢?快乐是指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创设一定情境条件,使学生产生愉快情绪体验,从而激发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条件,使教学活动处于轻松高效的过程中。远在两千多年前的伟大教育家孔子就明确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篇》)宋代大理学家朱熹说得好:“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北宋的张载在《经学理窟》中也说: “学至于乐,则自不已,故进也。”明朝的教育家王阳明也多次表述“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的观点。民主是指学生有参与语文教学或对语文教学有发表意见的权利,其核心是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魏书生曾经说过“民主就像是搭在师生心灵的桥,民主程度越高,连接心灵的这座桥梁就越坚固”。

快乐民主教学是一种在先进教育思想指导下的高超的教学艺术,指教师在教学中以爱生的情感,从学科特点出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愉快因素, 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采用学生喜爱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愉快民主地学习、思考,在快乐民主中获得知识、锻炼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人。

快乐民主教学要求教师在每一堂课上都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适度的期望和要求。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明确该做什么,成功意义何在,而且期望必须切实可行,不可过高或过低,否则均不利于目标之实现。要让学生跳起来能够摘到苹果,否则就无快乐民主可言。另外,教师还要给予学生及时而清楚的反馈,并且对每次学生的学习结果反馈要及时,如间隔时间很长,就难以激起他们的学习动机。每次反馈要清楚,以使学生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样有助于学生把成功归因于努力的结果。

在快乐民主教学中对学生恰当的奖励是很重要的。经常性奖励可使学生尽力而为。实践表明,小的经常的奖励比大的但极少的奖励更有诱因价值,经常作课堂提问,并努力发现和给予肯定性评价和适当表扬,既可使学生了解自身的理解水平,又可让学生明白自己因注意听讲而受到表扬,学生尝到了甜头,就会更主动热情地把注意力投入到学习中去。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课堂上教师要使所有学生都有获得奖励的可能性。只有使学生意识到,只要尽力而为就有机会获得奖励,学生才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去超过以往的成绩。

快乐民主教学的实施与教师适时激发学生语文学习之热情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热情是一种稳定而深刻的情感。它对于学生学习有强大推动力。这要通过师生的情感交流把语文学习热情激发起来。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昂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这里关键在于教师的示范和引导。首先,以情激情,通过教师言语表情,面部表情和身段表情把学生带入心驰神往的美好境界。其次,导之以法,教师要讲究教学方法,坚持讲练结合,启发学生动脑动手,课堂有幽默,有笑声,有沉思,有争论,热情洋溢,生动活泼。

实施快乐民主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是指语文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不是被动的接受的主体,而是能动的学习的主体。传统的“填鸭式”和“牵牛式”等越俎代庖的教学模式都是对学生主体性的抹杀和漠视。李镇西老师在谈到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时强调学生要参与教学决策、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与学生共同探讨制定教学设计方案,训练学生语文学习的自我管理能力,师生共同遵守有关教学要求,让学生对语文教学有建议、监督和评价的权利。魏书生的教学艺术更是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中一切都和学生展开“商量”是魏老师致胜的法宝。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间都和学生商量。有一次,魏老师从外讲学归来,按计划应当上《陋室铭》一课,但学生都说这一课早就自学透了,翻译背诵都完成,再上也只是毫无意义的重复,于是魏老师便放弃教学这一课。宁鸿彬老师的“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人,不迷信老师”,也都是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确保语文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性,就是充分发扬民主。

发扬民主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柳彬谈到“素质教育的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这也是教育民主的真正体现。李镇西老师谈到:“我们所教的学生中,不管有多少在这样或那样的语文大赛中获得金牌银牌,但是如果多数学生连一封信都写不好,那么这样的语文教学就没有半点民主气息,也决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活动无视学生的基础差异而搞“一刀切”,或置多数学生错字连篇、词不达意而不顾,却要“精心”培养几个“尖子生”“上线生”,走着八十年代“精英教育”的老路,这显然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发扬语文教学的民主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如果我们在语文课堂上成功地实施了快乐民主的教学方法,就一定会取得良好的功效。

首先,愉快的精神状态能使中学生的智力活动达到顶峰。前面说过,快乐民主教学的核心是让学生在愉快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轻松愉快的良好心境可以激发脑肽的释放,而脑肽是记忆与学习的关键性动力。教育心理学也表明:人在愉快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神经元才能形成兴奋中心,神经细胞间传递信息的通道才能畅通无阻,感觉、观察变得敏锐,思维也变得迅速敏捷,注意力集中,想象丰富,记忆效果好,这样就加速了知识的接收、加工和组合的过程,知识迅速得到巩固并转化为能力。而人在压抑沮丧时,这一切都将受阻。当代国外学习观一个最基本的特征, 就是将人的学习与情绪的变化和影响紧密联系起来,注意把情感因素引入学习之中,意识到作为学习主体的人,其学习活动离不开愉快等积极情感的激发、维持、强化和调控。如桑代克在他的“效果律”中就指出:“当神经系统刺激与反应发生联结并伴随愉快时,联结就得到强化。”西德一位心理学教授在纽伦堡大学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来研究情绪与成绩 的函变关系,他得出的结论是:情绪高涨,轻松愉快的比情绪低落、忧郁愤懑的积分要高20%左右。

无数的教学实践也证明,教学效果与学习愉悦情绪和民主的氛围呈明显的正相关。在语文课中有了愉悦感,有了民主的氛围,学生听课就会兴味十足,积极主动,思维机制的运转加快,很难理解的课文也会豁然开朗,对写作活动也会抱有一种积极的态度。当今中学生课程多,学习任务重,常被压得喘不过气来,要想使他们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代新人,而不是“三味书屋”中的书呆子,语文教师太有必要给他们一剂“愉悦剂”了。

其次,快乐民主教学可以激发中学生对语文的浓厚兴趣,从而使语文教学卓有成效。兴趣总是与人的愉快感情相伴出现,互相作用的。能引起愉快的情境往往使人感兴趣,而能引起兴趣的情境往往也能使人愉快。快乐民主教学可以凭借其特有的魅力在使中学生感到快乐民主的同时激起他们浓厚的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注意认识某种事物和研究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它作为智能活动的动力系统能使大脑神经过程敏锐、灵活,长久维持大脑的优越状态,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线索并进行探索创造。

教育心理学的实验研究表明:兴趣与学习的关系非常密切,满怀兴趣就会全神贯注,执着一念,专心致志,变被动吸收为主动进取,由完成任务到迷恋醉心,满腔热情地进行钻研,不会觉得学习是一件乏味的事,甚至还可以弥补智能的不足。例如,拉扎勒斯在语文课教学情境中,将高中学生分为智能组与兴趣组,智能组学生的平均智商为120,但对于语文的阅读与写作不感兴趣,而兴趣组学生平均智商只有107,但很喜欢阅读与写作。这两组学生皆必修“阅读与写作”这一课程,在一学期的学习过程中两组受同样的测验,待一学期结束时,两组总成绩相比较,兴趣组远优于智能组。这个实验很好地说明了中学生是满怀兴趣去学语文,还是怀着厌恶的心情去学语文,其质量和效果是大不相同的。

快乐民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将死板的、固定模式的教学转变到全面培养人的素质上来,根据科学的人才观、质量观,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使中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单纯追求考分的压力下解脱出来,从而保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得到全面落实,让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学习质量真正得到提高,最后达到逐步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之目的。可见,在中学语文学科实施快乐民主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它的功效也是十分强大的。

(金春梅 湖北省江汉油田教育集团广华初级中学433124)

猜你喜欢
民主中学生语文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