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起始课激活中职语文课堂教学

2009-01-29 06:07刘维杰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7期
关键词:笔者学科语言

如何让学生一开始就爱上语文课呢?本文就如何利用起始课激活中职语文学科教学作一些探讨。

一、利用起始课,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彼得·克莱思说:“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更有效。”兴趣所形成的是成功者十分珍惜的情感。兴趣所形成的心理驱动力能帮助人们克服困难,忍受困苦,到达成功的彼岸。这是因为,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不但会优先注意事物,而且还会从中体会到一种浓厚的愉悦的情感,有时甚至达到如痴如醉的境地,这种情感形成一种强大的力量,驱使他乐于克服各种困难。法布尔为了观察蚂蚁,可以在地上从早趴到晚,达尔文竟然把甲壳虫放入口中咀嚼,徐霞客九死—生还勇往直前,诺贝尔被炸得血流满面却兴高采烈,牛顿、歌德终生未娶也不以为然,居里夫人冒死提纯镭,席勒舍命尝毒酸……数不胜数的名人轶事在我们前面展现出兴趣的巨大魅力。

中专学生学习知识大多是凭兴趣,他们虽然有远大的理想,但是难理智地强迫自己去努力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科。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师生初次见面的起始课,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出:“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他说:“让学生把你所教的学科看作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少年向往幸福一样的幻想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做到这一点是你应当引以为荣的事。我希望你去争取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跟你的同事们——其它学科的教师来番竞赛。”“你应当有十个或者更多的自己的学生。”[2]这个争取更多“自己的学生”的工作就应该放在起始课上来做。

二、利用起始课,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

在中专语文教学过程中,笔者十分重视利用起始课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为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提供了契机。

(一)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发好奇心

好奇心是动机的先导,是人们积极探求新奇事物的倾向,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动力之一,对于形成动机有着重要的作用。笔者在语文起始课时,注意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并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发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一上课就被深深地吸引住,取得了先声夺人的效果。

(二)在情境中揭示矛盾,诱发求知欲

如果探求“是什么”体现了学生的好奇心,那么,寻求“为什么”则更多地体现了学生的求知欲。在起始课中,笔者注意在情境中适时揭示矛盾,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如笔者教学毛泽东同志的《长征》诗中“金沙水拍云崖暖”一句时,笔者先用简笔画勾勒出“水拍云崖”的画面,让学生体会到这是一幅险景,继而提出,既然看到的是一幅险景,那么红军战士心中怎会涌出“暖”意来呢?使学生产生进一步寻找答案的欲望。在教学诗中“更喜岷山千里雪”一句时,笔者让学生联系过去学过的讲述红军过雪山故事的课文及相关的画面,提出过雪山是红军长征途中最为艰难的历程之一,那么为什么红军战士看到岷山的千里雪景会“更喜”呢?让学生讨论体会到红军历尽千辛万苦终于看到胜利在望时不可抑制的喜悦之情。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难点,提出疑点,揭示矛盾,可以有效地诱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形成内在动机。

(三)在情境中展开冲突,激发挑战性

具有创造性的人都不会满足已有的认识和现成的结论,他们往往具有大胆的探索和挑战精神。在起始课时笔者常常在情境中想方设法挑起冲突,激发学生接受挑战的勇气。如笔者在教《田忌赛马》一课时,在学习了第一场比赛和第二场比赛后,让前后四位同学讨论,马的出场顺序还有哪些搭配方法,这些方法能不能让田忌取胜,从而让学生明白虽然还有四种调换方法,但每种方法田忌都是两败一胜,而能转败为胜的,只有孙膑的那种安排马的出场顺序的方法,从而懂得孙膑是一个观察细致、考虑全面、善于思考的人。继而再让学生想一想,如果齐威王不轻敌,在第二场的第一轮比赛后,及时发现对方马的出场顺序改变了,推测对方的策略,在下面两场比赛中还有没有取胜的可能,这样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提出具有探索性的新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来探求答案,并在成功的体验中逐步养成勇于冒险、敢于挑战的精神,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利用起始课,展示语文学科的魅力

学生往往将语文理解为语文课本,对它不感兴趣。如果我们告诉他们:“天地阅览室,万物为书卷。”[3]“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4]“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课文熔古今中外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社会美于—炉。语文学科的教学,是通过—篇篇课文语言文字工具千变万化的运用让我们在美的环境、美的气氛、美的熏陶中,得到美的享受,得到美的教育,提高美的情趣。学生必会豁然开朗,对语文产生兴趣。如果教师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中国伟大的文学史,将学生们在小学、初中阶段的知识拓展开来,让他们认识历史上的文学家,初步接触他们的作品,感受文学的魅力,学生会产生—种强烈的欲望,希望能尽快地读到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这样,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语文不仅仅指文学,对于—些学生来说,他们对文学的魅力感受不深,往往会觉得它们是一些没有用的东西。那么,教师就应该在起始课上让他们看到语文丰富的实用价值。可以说,文学让我们的生活富有情趣,议论文的学习让我们善辩,说明文、应用文让我们在生活中更加游刃有余。教师随便举几个例子,也可以让学生举例子,这样,学生更容易体会到语文的实用价值了。

语文的魅力还在于它丰富多彩的活动。在起始课上,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以后的活动,让学生渴望上语文课,对未来的语文课充满期待。

四、利用起始课,展示教师的个人魅力

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学生如果喜欢哪个老师,就会爱屋及乌,喜欢上这个老师所教的学科。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学生往往不喜欢整天对着板着脸的老师,那么,教师一开始就应该尽量使学生感到亲切,平易近人。教师的博学多才,也会使学生对他钦佩不已。由于语文的广博,学生对语文教师的期望值非常高,如果教师在起始课上就向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那么学生会因为拥有这样的语文老师而感到自满、自豪。有了这样的感情,学生自然会爱上语文。

教师还要通过自身的形象语言,诠释、证明祖国语言的美,表现出祖国语文准确、优美生动和富有表现力,展示祖国的语言魅力,用语言美来吸引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从而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首先需要有语言的示范材料。语文课本上的材料是静止的、抽象的文字符号,只有通过教学才能变成鲜活的、具体的、有生命的语言,学生才能接受。因此,教师的语言具有明显的示范作用,教师上课的—言一语就形成了学生的榜样。起始课上,教师优美的语言尤其能唤起学生的欲望,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幽默、生动的语言是激活课堂教学的催化剂。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非常明确,教学内容十分繁杂,这使得学生在听课时感到吃力,感到枯燥无味,这时教师如果语言幽默生动不仅能激活课堂气氛,而且能使学生体味出语文的学科特点,还能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形成严谨的思维。但是,语言的幽默不同于简单的说笑,而是通过挖掘教材内在的趣味性材料,加上生动形象的比喻,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有趣,使学生“乐学”。如《少年爱因斯坦》这一课中有很多描述爱因斯坦眼神的句子。上课时笔者设置了一个交流内容,让大家来谈谈笔者的眼神。开始,大家都用诧异的目光看着笔者,似乎有所顾忌,其中有位同学问:“老师,可不可以写他人?”笔者打趣地说:“难道老师不是个很好的模特吗?”大家都笑了,接着各抒己见。总结时笔者说:“老师的眼神如春风送给你温暖,如春雨滋润你的心田,如春花使你心花怒放,如春雷让你胆颤心寒。”相视的微笑中笔者明白大家理解了。

五、利用起始课,教给学生先进的学习方法

据调查资料表明,自认为还没有掌握学习语文的诀窍的学生高达43%,这不能不说是学生不爱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今后的文盲,不是没有文化知识的人,而是没有学会自学的人。”我国著名的学者郭沫若也说:“教的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的这种精神。”因此,教师在运用恰当教学方法进行起始课教学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例如,讲授法、谈话法能教会学生如何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知识和技能;自学指导法、发挥法能教会学生快速有效地探究问题;阅读参考资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由厌学到乐学,由对学习望而生畏到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一旦为他们扫清了学习道路上的障碍,他们就会信心十足地去面对未来的挑战。

在语文教学中,笔者经常利用起始课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利用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中专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种需要不断探索、创新的实践活动。这种“活动”不仅拓宽了学习的空间,扩大了知识面,而且提高了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增强了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例如发掘教材中富于想象的语言材料,抓住作品中值得思索玩味的、符合学生“奇思异想”的心理特点的方面,鼓励他们以自己的视角去感悟,以自己的心灵去领会,激发他们去想象,如《最后一课》的结尾“散学了,——你们走吧”中破折号蕴含的内容抓含蓄处推测想象;《小橘灯》中一些寓意深刻的语句抓情节的续写处引申想象;《项链》中的玛蒂尔德知道“项链”是赝品时的反应,抓假设处再造想象;《我的叔叔于勒》中假设菲利普夫妇在船上见到百万富翁于勒时的表情和语言。诸如此类的引导、鼓励,都能使学生在欣赏或表达的实践过程中实现自主构建,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六、利用起始课,丰富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容

为了丰富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容,笔者利用起始课把“封闭的小课堂”转向“生活的大舞台”。语文学习的外延是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的,所以语文教学空间的扩大较之其他学科更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语文教学应由语文课堂扩大到其他课堂,由课内扩大到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之中,由学校扩大到家庭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张孝纯提倡:以语文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语文教学空间的扩大化,克服了从书本到书本的传统教学弊端,使学生感受到社会生活的千姿百态,领略到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为学生的自我发展创造了条件,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大大地激活了中专语文课堂教学。

总之,要激活语文学科教学,让学生始终热爱语文这门学科,我们作为中专教师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万事开头难”,笔者相信,只要我们把握好起始课的教学环节,我们的教学道路一定会更加平坦,教学成绩一定会更突出。

参考文献:

[1]《一力古典文丛》编辑组.论语[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9.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4]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刘维杰 广东省云浮市中等专业学校527300)

猜你喜欢
笔者学科语言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超学科”来啦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