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作文教学从“活”字上下功夫

2009-01-29 06:07张仓焕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7期
关键词:题目作文教师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我们认为,应在“活”字上下功夫。

一、选择材料要“新活”

对于作文教学,我们认为应做到两个“早”:(1)教师提早布置题目或范围;(2)学生提早做好准备。学生主要从日常生活中搜集材料,整理材料,这个任务,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完成。

1.日记。“偶有所得,提笔记之”,先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我们规定:日记中的内容一般都是学生所见、所闻、所感,并进行整理,使其系统化。比如有些学生在日记中就把内容整理成题材资料库、写法资料库、词语资料库,这样看起来一目了然,便于我们以后在写作时提取选用。而这些资料应讲求新颖、真实生动,因为这是我们对外界客观事物的真实感受。其实不一定非要大事件才能引发人的感受,一个自然景象,一件细微的小事,一个小小的微笑,一丝淡淡的心绪,都能引发人的感受,成为写作契机和切入点,如有的同学在日记中写到:回忆刚上小学或中学时所看的电影、电视时,急切想知道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到现在就觉得自己对人生的观察是幼稚的;有的学生写了自己刚步入新的环境时,心里颇感惆怅,很难适应环境,在其他学生的帮助下,敞开心扉,调整心态,很快适应了新环境;还有的从“非典”“洪水”“冰灾”“地震”当中感受到中国人民的伟大,感受到医生、护士的伟大,教师、军队、警察的伟大,还有的同学从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美国攻打伊拉克战争中认识到世界人民享受和平安宁生活的宝贵。这些都是作者如实所见、所感,也是以后写作中有用的材料。

2.通过其它方式搜集、积累材料。如剪报、听广播、看电视,以及阅读图书资料、网络等都是我们积累知识的有效途径。通过这些方式还可以了解名人史迹,了解伟人成长历程,了解各种史料知识,阅读名家名篇、中高考优秀作文等,不断扩大知识面,达到“但得其所欲求者尔”。不但能扩大知识面,培养听说读写能力,而且还能陶冶心灵,创新我们的思维,促进创造性思维习惯的养成。

二、命题范围要“放活”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命题范围就要“广”,要“开”,要“活”。

1.拟题力求内容新,观点新,思路新。好的命题可以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创造能力。比如《桥》这个题目,我们写的桥不下千万种,但要辟出一条新路径的确不易。有一位高职学生是这样写的:他写了家乡门前一座普普通通的土桥变成木桥再变成石桥的一系列变化,由点到面,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体现了农村建设的新成就。这样,就赋予题目以新意,从而包容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再比如期中考试后学生的成绩高低参差,有的学生意志消沉,整天提不起心情,精神特别恍惚,大有“天之末日来临”之感,据此,布置下面的材料,让其根据要求写作文:

生活中,真正的自信者必须是有勇气正视自己的人,而这样的自信又往往与自己的怀疑和不满有着必然的联系。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天才并非自信的人,相反倒是有几分自卑,他们知道自己的弱点,为这弱点而苦恼,又不肯毁于弱点,于是奋起自强,有了令人吃惊的成功。

周国平《智慧与人品》中有一句发人深省的话:“我相信,天才骨子里大都有一点自卑,成功的强者内心深处往往埋着一段屈辱的历史。”

请仔细揣摩这句话,联系自己的经历、经验、见闻和知识,以“感谢自卑”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此题目贴近学生当时的心态,更能鼓舞他们增加自信心,继续拼搏,努力向前。

2.增加一些发散性思维的题目。对于题目拟定还应侧重培养发散思维。我们不能限定过多的要求,应摆脱“条条框框”的束缚,力求准确、简洁、新颖、醒目。比如《考试》《家乡新变》《南郭先生续传》等。现就以考试题目《考试》为例来说,要注意的是文体不限。文章写出来之后,有的学生从旁观者的角度评价当前考试制度,指出利弊,提出改革措施;有的干脆抄写考试规则,对“考试”加以说明等等。这样的作文题目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了巨大空间,无疑能够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三、作文训练要“专活”

对于写作应有的放矢,不能盲无目的,应针对学生特点进行专基训练,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以片段作文为主进行训练,根据学生的写作情况将其进行分类,分别出题,进行片段作文训练,片段作文“小”“短”“精”,最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能使学生在课余挤出时间进行训练。

2.专项训练还包括培养学生审题能力、构思能力等方面的训练。这些实际上都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训练。

四、写作过程要“搞活”

“搞活”原则,可以分以下几步:

1.将课前给学生的写作范围或作文题引入课堂,对题目稍作要求,一般应从精、从简。

例如作文要“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语句通顺,书写清晰,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等。或以“XX”为话题,自定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2008年高考陕西卷作文要求)涉及内容方面的,避而不谈,以免影响学生思路,把学生套在教师所“说”的“网络”里,所“设”的“陷阱”里,让学生充分“自由”,“各抒己见”。

2.审题。确定好题目或范围后,不要急于动笔。让学生审清题意,辨明思路,从而指导学生进行构思,推敲布局。审题可包括两种方式:(1)直接审题。对题目进行判断、比较,找出关键性词语,把握侧重点。如《难忘的临别赠言》,其中“难忘”是最关键的。(2)间接审题。教师可以不直接指导学生审察题意、角度、感情,而启发学生根据命题去回忆范文,接触过的生活场景。对于需要创设情境的,应将提前设计好的模型、实物、故事等材料展示出来,充分发挥多媒体电教手段的作用。如用闭路电视或生活现场,观看海浪、山峦、云天、泥土……让学生联想人生,世事。充分发挥联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思路确定后,学生不可以进入动笔起草阶段。起草作文一般要求学生“一气呵成”。依照思路轨迹,道出“建筑模型”。其一,不能让学生写一句,修饰一句,这不利于学生思路的完整性,连续性。有些学生常问笔者,他写作前,感觉思路非常好,可是,写作时,稍不留神就写不下去了。我们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人的思维具有一贯性,一旦间歇,就容易被打断;其二,环境要“静”,学生“动笔”,教师“闭口”,一般不要从中提示、指导,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当中,即先“写出来”;其三,教者进行巡视,随时掌握每个学生的写作情况,随时获取信息。发现有困难的,进行个别处理;其四,将掌握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记录在案,并进行整理,为指导修改奠定基础。实质上这时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创新题材,独特构思,在“活”字上下功夫,同一题目可采用多种角度,各领风骚,真正创作出好的作品。比如采用会议纪要的方式、写日记方式、戏剧方式、启事、诗歌等。

五、修改方式要“灵活”

对于课内修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学生自改自评,老师巡回指导。叶圣陶先生再三强调:“改的优先权应归属于作者自己。”文章写完后,学生应检查1-2遍,然后从“小处”着手,进行修改。主要通过查字典,翻资料等解决字、词、句等方面的问题。内容改好之后,还可教给学生在局部进行详加修饰,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文章起笔,开篇要做到亮丽精巧、引人入胜,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可开门见山,可设置悬念,也可引用诗句或名人名言等。

(2)巧收文尾,俗语道“编筐织篓,全收在口”。文章结尾点睛,文章也会升华。

2.小组互改互评。教师指出评改目标和重点,学生以4—6人为一小组,“大家”互改、互批、互评,互相研讨。对于修改有困难的应记录下来,向老师提出。这里着重解决段、篇问题。

3.师生共同评议,做到“两结合”。即将自评情况、组评情况综合起来进行归纳、整理,一并进行集体讨论。凡符合要求的给以优秀,有个别失误的,当场指正,及时修改;写作失误的,共同指正,进行重写。最后,由学生检查一遍,交教师复议。

4.特别要求:对于作文,我们不能过分限制时间,应将其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以便学生更新思路,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六、评价语言要“激活”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对作文课有浓厚兴趣,评价语言相当重要。

对于中学生的评价语言,应注重引导学生探索,单纯批判方式应当少用。有一位教育家这样说:“教师改文,业志辛勤,苟学生不晓其故,即功夫虚掷,今责令其探索,彼必得用心而自得之矣。”作为老师,应尽量从心理上给学生“壮胆”“打气”。否则会挫伤其积极性。比如,有一个学习相当好的学生写作文时跑题了,有一位老师是这样写的:

[评析]本文严重脱题,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你太马虎,没有审清题意,重写。

这个学生看了这个批语之后,整整哭了四节课。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出发,这样写道:

[评析]你的习作内容与题目不太相符,但内容写得相当不错,如果换上另一个题目,无疑是一篇极优秀的佳作。希望你仔细修改,重写一遍,在以后写作中要审清题意,不能太“马虎”。

同一作文,两种语气,同一评语,两种“景色”。后一种不但达到了目的,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七、注重经验要“用活”

作文批阅之后,不能一了完事,置之不“看”。对于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认为还应“更上一层楼”。

1.教师从“再指导”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讲评。因为评价可以更新认识,创造是认识的能力的飞跃,学生习作中的点滴创造反映了他们智力和能力发展上的某种突破。经教师讲评,便会从不自觉到自觉,从点滴创造到更多的新创。

2.学生将教师的评价与自己的习作进行对照。然后进行全面分析,总结成败得失,正确估价自己的写作能力,并纳入日记的范畴。所渭“作文然后知困,困而能改,改而能进,何谓无文焉!”

3.对于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习作,可以借助“作文专栏”“黑板报”“广播室”等形式进行宣传,全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特别优秀的可选送报刊杂志。实际上,笔者采用的方式大多数是帮学生打印,并传发给每个学生,激励他们的上进心,鼓励他们更加努力搞好写作,再者,也将这些好的作品资源让学生“共享”,收入自己的资料库,随时积累,不断翻新,不断前进。

以上七条是笔者对作文创新模式探索的几点做法,我们认为,只要能使学生从传统思维中“走”出来,从传统桎梏中“跳”出来,真正使学生“活”起来,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创新思维能力将会有很大帮助。

(张仓焕 陕西省宝鸡职业技术学院721000)

猜你喜欢
题目作文教师
最美教师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追根求源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