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暴力内容对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

2009-02-01 07:32邱微微
活力 2009年12期
关键词:攻击性暴力儿童

邱微微

学前儿童也不例外,能满足他们求知欲的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不经意间充当了传递者的角色。学前儿童特定的年龄阶段决定了其思维以直观形象性为主,而电视、互联网等媒体明显的可视性十分适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因此这些媒体作为社会教育中生动活跃的一部分,以其较强的直观性、渗透力和冲击力,迅速、快捷而丰富的信息,使儿童的知识得到了补充、学习兴趣得到了延伸。儿童与电视、互联网等媒体面对面时,不自觉地就被其中的画面、声响吸引和感染。可以说儿童从中学到了相当多的信息,然而我们也发现其中的暴力内容对儿童的负面影响,即引起了攻击性行为。儿童攻击性行为则具体指以打、踢、推为主的,伤害他人或他物为目的的行为。它不受欢迎,但是却常常发生。

社会学习论证明了儿童对于攻击性行为具有不同一般的模仿能力。儿童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大环境,他们大多在模仿周围环境,在与世界互动状态中学习着。电视为儿童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然而这个平台却是单向的。如今,电视已成为每个家庭的必备品,DVD、电脑也逐步进入家庭,成为儿童的亲密伙伴。相关调查表明,电视是儿童接触率最高的媒体,大约50%的儿童一周看电视至少3~5次。电视无疑是19世纪以来人类科学技术发明的杰出成就,它的崛起和发展对教育系统的影响也是巨大深刻的。 “所有的电视都是教育的电视,唯一的差别是它在教什么。”很多儿童一出生就接受了这一特殊的礼物,但它给了人们怎样的“惊喜”呢?很多人发现其中的暴力内容成了儿童心目中至高无上的权威。“电视是这样说的”,“电视上就是这么做的”成了儿童说明某事或从事某种行为最为得意和理直气壮的理由。儿童往往把节目中的任务当成自己行为的榜样,把节目中的情景当做行为的典范,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儿童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非动画片莫属,而动画片里暴力内容占据了主导地位,如《忍者神龟》、《猫和老鼠》、《狮子王》、《奥特曼》等,片中无处不呈现对立和反抗的暴力内容,善于模仿的儿童必然受之影响。

另一方面,某些家庭能为儿童提供的娱乐活动方式有限,所以儿童也和家长一样长时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各种节目,家长又不可能时刻禁止孩子观看,因此儿童很自然地进入了警匪片、武打片、枪战片的世界。这些节目通常大肆渲染暴力,大量敌对的攻击性行为很轻易的就被年幼的儿童所模仿。此类作品让孩子对于暴力渐渐习以为常。荧屏中的形象武艺高强、杀人不眨眼,暴力是他们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善恶都要靠暴力去实现。孩子在尚不能自立于社会时被动地观察学习并接受这些观念,“哦,原来世界是这样的”,自然会产生更多的攻击性行为。尽管在影视剧中某些人的攻击行为最后会受到惩罚,但这似乎并不影响儿童的学习。学前儿童年龄较小,以其领悟能力,不易将因果报应相联系,通常电视节目中都是坏人先使用暴力,过一段时间才受到惩罚。例如,一个杀人犯最后被缉捕归案,判刑入狱。而儿童首先接受了实施暴力的事实,消极作用已经产生,这种作用不会在看见结局时得到抵消。尤其家长不能够适时对其进行恰当的解释,更在无形中给孩子误导,以为大人默许或赞同片中行为,其攻击性便受到了大大的鼓舞。

电视中的攻击性行为是儿童被动接受的,而互联网上的电脑游戏则更具影响力。它提供了一个主动学习的环境,儿童在认同了自己“扮演”的角色后开始游戏,在与其互动中全神贯注地体验对立、攻击的兴奋与刺激。这种体验会在生活中以攻击的方式体现。

总而言之,在与电视、互联网等媒体的交往中,儿童获取了关于外界自然环境和社会现实生活的替代性经验。对他们来说,电视中展现的就是一个真实的世界,他们会把从电视中看到的做法、现象迁移到现实社会中来,在实际生活中模仿电视主人公的一举一动。现在的电视中血腥、暴力的镜头特别多,而儿童看电视的时间也越来越长,这使得其头脑中形成一种敌视一切的观念,对暴力行为、屠杀等场面习以为常,这种使人冷漠麻木的效应,很容易影响那些本身攻击性强而自控力差的孩子,当他们遇到人际冲突时,自然而然地就采用了攻击性行为。

从小攻击性强的儿童,如果不注意克服和制止,长大后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因此,如果孩子经常出现攻击性行为时,家长绝不可掉以轻心,必须及早矫治。那么如何减少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呢?

一、家长要多和孩子共同游戏、交流。家庭中可多备图书、玩具,让孩子有事可做,培养其良好的兴趣。家长可以经常带孩子到外面走走,欣赏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这对于陶冶儿童的情操具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家长不可能禁止孩子看电视或不接触社会,因此在孩子观看电视时家长要避免选择那些有对立攻击情景的节目,而选择合适的、健康的节目,适当和儿童进行交流,引导其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

二、通过树立良好的榜样来促进亲社会行为。家长和教师都可以鼓励儿童观察学习成人、同伴的某种积极的社会行为,让儿童学习别人认可的行为方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前儿童善于模仿的特点也给我们启示,这种示范的方法来进行教育是较为合适的。

三、对于常常出现攻击性行为的儿童,可采用轻度的惩罚,如暂时隔离。我们所要做的是强化与攻击性行为相反的良好行为,如表扬或奖励幼儿的分享、合作、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等。家长和教师平时要多和孩子讨论生活中所见所闻的攻击性行为的弊端,告诫孩子分辨是非曲直及冲动行为的后果,生活环境中尽量不让儿童处于长期、严重的挫折中,要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举止,使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及时得以矫治。

四、移情影响。如给儿童讲故事并让其回答故事中人物的感受,让儿童设想不同的人可能做什么样的行为。教师也可以在一日活动中组织儿童进行表演或游戏,设置某种攻击情景,对于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让他来扮演被攻击者,在这个过程中直接体验攻击带来的不愉快、恐惧、厌恶等感受。当他再有攻击性行为时,这种体验就会产生抑制作用,从而避免攻击性行为的再度发生。

(编辑/穆杨)

猜你喜欢
攻击性暴力儿童
反性别暴力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矫正策略
二维码
动物也秒懂
留守儿童
大学生运动员自尊与自我控制及攻击性的关系
暴力的班长
六一儿童
暴力和痛苦
“疆独”暴力袭击我驻外使领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