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校园建设中大学生心理和谐的构建

2009-02-01 07:32高澜玲
活力 2009年12期
关键词:和谐校园大学生

高澜玲

[摘 要]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心理和谐的构建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找出大学生心理失和的因素并加以分析解决,成为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和谐校园;大学生;心理和谐

一、大学生心理和谐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

在校大学生处在一个人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个体的生理发展已经基本成熟并趋于稳定,但是心理成熟仍落后于生理成熟。大学生阅历浅,社会经验不足,独立生活能力不强,对自己缺乏正确而全面的认识,而且又易受社会上各种思潮的冲击,因此很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矛盾和冲突。心理和谐即心理健康, 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的体现。大学生的和谐心理是构建和谐大学校园的内容, 也是过程, 更是追求的目的和结果。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和谐是一种价值判断, 更是一种心理感受。从心理和谐的角度看大学和谐可体现为:和谐校园的精神是一种承认、一种尊重、一种感恩、一种圆融;和谐校园的内涵是人心和善、相处和睦、上下和顺、内外和平;和谐校园的基础是相互包容、求同存异、共生共存; 和谐的佳境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校园和美。

二、和谐校园建设过程中影响心理和谐的因素

微观社会学芝加哥学派的互动理论总结说:“社会既不存在于个人之外,仿佛其本身是一个有生命的独立自存的实体,也不是一种名义的存在,仿佛除了个人的心理现实外不再有任何超越独立个人的客观现实。社会就在人们的具一定的形式的交往中互动产生着、维持着、延续着。”大学生的生活环境是由社会、学校和学生有机互动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当三者互动不协调时,就会导致心理失和,产生一系列问题,以下我们将列举出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社会因素

经济飞速发展条件下的就业困难。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都期待能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但是近来就目前社会就业情况和大学生自身情况来看,由于经济危机,社会竞争的加剧,加之就业市场不景气,失业率极高,许多大学生都面临着一毕业就失业的危险。而且调查显示,50%以上的大学生都认为就业带给他们很大压力。这无不造成大学生过重的精神负担,使他们焦虑、担忧,而失去安全感和优越感,许多心理问题便随之产生。

(二)学校因素

1.多元文化碰撞下学生主导价值观缺失。在悠久的发展历史中,中华民族逐渐形成了较稳定的民族心理、社会价值观、道德行为规范和民风习俗。大学无疑应当成为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地,然而在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及全球化浪潮的背景下,多元文化激烈碰撞,中国的高等教育正失去对传统文化的自我认同,将沦为“失根的兰花”。中国大学的校园文化正在快速失去了应有的社会文化根基和应有的的文化主导性,而新的文化模式与主导思想尚未得以建立,这势必造成一些青年学生思想上的混乱和行为上的错位,无法正确评价自身与他人。中华文化注重人格的修养、伦理秩序、利他精神与热爱和谐的传统人文精神随处可见受到无情地遗弃和冷落。“丧失独立文化坐标而内心苍白的技术精英,热衷于出国镀金,只看到西方文明的种种皮毛,回来一一抄袭、接轨,并以为自豪,这是造成社会庸俗、劣质、僵化、腐败、没生机、无内涵、无后劲、缺创造的根源。”

2.多元文化碰撞中的观念冲突。大学生正处在一个思想交流活跃、多元观念碰撞与文化冲突交融的转型时代,文化生活中的有益因素和有害因素同时并存,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相互交织,都市文化与农村文化之间有吸纳有排斥,在校园内产生较大的冲突和碰撞。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网络文化,尽管互联网的发展历史很短,但却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高校的网络文化兴起于本世纪初,是网络在社会生活中飞快发展的表现与结果。青少年是最早接触网络并创造网络文化的社会群体之一。短短几年,浏览互联网己成为诸多大学生的学习和娱乐方式。大学生对网络技术的推广与发展功不可没,但是当人的各种意志、思想、观念通过网络的形式得以传播时,本来作为一种中性技术手段的网络技术就成为了一种网络文化,其中夹杂着人性中善与恶的两面性,汇集着不计其数的复杂内容。

网络作为传媒工具,一方面为大学师生收集和传递信息提供了一种快捷有效的手段和工具,另一方面,网络给大学师生带来思想上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当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占据了国际互联网信息资源的绝对控制权。在这种环境下,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理性,致使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趋向紊乱,道德判断力下降;网络导致大学生行为方式的改变和人际关系的淡化,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网络信息传播的开放性和无国界性,使当代大学生面临着西方意识形态的全面渗透等等。

(三)学生的自我呈现

大学生自身因素方面, 存在着诸如意志薄弱、孤僻内向、依赖性强等不良的心理因素, 这不可避免地造成较多挫折而形成心理冲突和心理压力;脱离现实的完美主义, 使部分大学生对理想自我设计过于完美, 在现实中难以实现。美国心理学家兼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中阐述,个体对自我表现都有预想的期待,我们可以含蓄地将个体“看成表演者,一个易受骚扰的印象制造这,潜心于太人性的表演工作;他被看成角色……表演既是图谋显示出他的精神、力量以及其他诸种优良特性。”同样,大学生对自己的日常表现也是有所期待的,他希望自己得到他人、学校和社会的肯定,当现实表现状态与结果和期望不相符时,就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和谐。

三、解决心理失和的对策

(一)努力实现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拓宽就业市场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就业压力过大, 个人生存与发展前景不乐观。就业问题解决好了, 心理压力就会减小, 这就要求全社会应以经济发展为第一要务, 以经济发展来促进社会总财富和就业岗位的增加, 建设一个充满发展机遇且这种机遇为全民所公平共享的社会。一方面,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舆论导向, 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评估和定位, 努力为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和就业期待做好准备工作, 尽量减轻大学生面临就业和择业时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 大力支持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心态, 缓冲大学生跻身社会就业的心理压力, 扩大就业范围, 增强大学生创业信心。同时,学校也应积极开展职业规划、创业教育等活动,做好辅助工作,提高学生就业率。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强化德育对大学生心理的主导作用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整合传统文化,以传统文化为主导,融合多元文化,与时俱进。同时,正视信仰危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着力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操。目前大学先进文化占领网络主阵地作用发挥不够,特别在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网站的建设上有待加强。加强现有的网站在传播先进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有效利用网络资源,规范管理资源等。

2.加强对大学生心理需求的引导。现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增大、人际关系变复杂,他们的心理随这一系列现实状况改变,产生相应的心理需求,高校要针对这些心理需求进行分析引导。以心理咨询中心(室) 为平台, 以心理教育课堂、心理教育教材、心理教育专业网站、心理教育拓展活动等为载体, 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积极有效的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 促进大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3.加强大学生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主导。积极开展大学生德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社会、人生就有了正确的认识。这样就能科学的分析周围所发生的一切,冷静、妥善地对待客观事物,保证心理反应适度,防止心理反应失常。高校要遵循大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自身较为稳定的人格特点。

(三)大学生应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历练意志品质,树立远大理想加强社会责任感

1.自我认知是人格整合的核心,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人格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学生要学会认识自我、欣赏和悦纳自我、始终对自己充满信心。这样才能科学的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推动心理健康发展。

2.大学生将面临人生的许多难题,甚至是挫折。历练意志品质,提高抗挫折能力是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之一。面对困难,首先,应保持平常的心态,积极应对。其次,正确分析困难,冷静对待。

3.大学生应树立远大理想,加强社会责任感。远大的理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可以消除杂念,净化心理,而且能使各种潜能得到充分发展,使心理处于积极的运作状态,从而提高心理承受度。

参考文献:

[1]吴艳华,李明宝. 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构建和谐校园[J].中国成人教育,2007,(3):18.

[2]朱江. 大学生心理压力调适与和谐校园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07,(1):44.

[3]丁小宇,孟伟. 大学生心理和谐与和谐校园构建[J].思想政治教育,2008,(8):46.

[4][美]欧文·戈夫曼.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242.

[5]粱金霞.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热点问题研究 [M] . 山东: 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163.(编辑/刘佳)

猜你喜欢
和谐校园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浅谈高校和谐校园建设
浅谈中职学校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
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坚持以人为本
高职院校工会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