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采集是搞好馆藏建设的关键工作

2009-02-01 07:32
活力 2009年12期
关键词:学术性书目馆藏

栾 丽

文献的学术价值是科研图书馆采购的首选,我们重点应注意购买那些具有较强学术性、专业性的文献。但也不是强调了学术性就没有问题,图书馆买书首先是通过书目订单选购,有些书目并不能准确反映图书的学术性,书目宣传为了推销难免有溢美之辞;再者对一些书的学术价值高低与否也有待社会实践后的评价;另外一些作者也有学风不正的问题,或为评职称急功近利粗制滥造,或胡乱拼凑剽窃欺世盗名,有些书做法隐蔽,需要专业人员阅读后才能甄别。因此采购人员购买的学术书也不见得都好,也会出现失误,即便在书店选现货也是如此,不可能等每本书都有了书评才买,这方面的参考只能是先看看出版社、作者和大体内容。

在突出文献学术性的同时,还必须兼顾一般性,或者说是通俗性。任何一座学术的高塔,或是精深的研究,都离不开大量资料性的文献,都要有大量一般性的研究作基础,对这些东西不能排斥。没有这些基本的或者说是通俗性的文献,何来学术精品呢?我们可以成为传世之作的东西不多,是不是为了等待这种传世之作,所有一般性文献就都没有存身之地呢?更何况传世之作不也是从这一般性的东西中产生的吗?鲁迅的《阿Q正传》,可谓通俗易懂,但它写尽了当时国人的劣根性,这难道不是不争的事实吗。再有由于本学科目前发展水平尚不高,在国内尚不普及,自然首先会产生大量一般性的文献,这些平庸之作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目前我们真实的研究水平,这也不足为奇。当然我们所说的一般性也不是指质量低劣的作品。

第二个是解决文献采集全与精的问题。尽管我们的经费比过去好多了,可不算订阅的中外文报刊,每年也只能购买有限的几千册中外文图书。而2001年全国共出版图书154 526种,仅社科类出版物即达115 311种(包括再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是尽量优先购全国内论述和记载有关民族内容的文献资料,同时兼顾其他相关学科。

要注意馆藏文献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连续性。譬如期刊内容新,当前理论问题反映得快,所以订阅民族研究的核心期刊,要力争“齐而全”,按年装订、完整收藏。国内有关民族类的出版物也要尽量购全。要说购得全也并不容易,这里有经费问题,有边远民族地区出版物信息获取及购买方式问题、也有文献性质问题。所以在争取购得全的同时,还是要强调所购文献的精,尤其在购买大型文献的时候,要看它是不是学科建设必备的,是不是有参考作用和指导意义的,是不是研究人员需要的,是不是有一定典藏价值的,是不是课题研究应有的等等。譬如外文书尽管价格昂贵,因为它展示了国际上最新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民族学理论研究上的前沿问题,同时也能及时揭示世界各民族主义热点地区的发展变化,有重要参考价值,也还是要收藏。但我们也要有所选择,譬如那一种文字读者面更广,利用频率更高,则应作为重点。研究人员经常参加学术会议,会议论文具有很高的学术性和专业性,这些论文也应是我们收藏的重点。

第三个是满足读者需求的问题。满足读者需要是图书馆工作的基本原则,也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出发点。但读者需求又常常不能得到充分满足,这一点在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表现尤甚,专业馆也是这样,就是国外一些图书馆也是这样。拿我国的情况来说,2001年国内各单位通过中图公司订阅的外刊有23 000多种,而美国哈佛大学中仅其燕京学院一家订阅的外刊即有12万种之多。同时我国北京地区100多所高校订阅的外刊甚至不如香港理工大学一家订的外刊多。以上情况可以说是我们经济实力的反映,这就要分析一下具体情况,让我们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的作用。

我想专业人员的阅读需求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是基本层次,即专业需求,搞民族研究专业领域内的需求,包括一些基本文献、研究专著、参考工具书等,用点状分布来表示,点距较近,分布密集。第二个是相关层次,即与专业领域相关或以外的需求,其点状分布是点距较大,较为分散。我们平时采集文献,要尽量优先满足读者第一层次的需要,这是我们馆藏建设的基础和特色所在,这一层次的文献要力求购全,这一层次的文献即使院馆、国图没有,我们也要有。要广泛收集这方面的信息,夯实基础。读者第二层次的需求是较难满足的,也是引发读者对图书馆不满的重要领域。首先搞社科研究的人知识面不能太窄,他们的阅读需求常常是多元的,难以想象一个搞民族研究的人能没有政治、哲学、历史、社会学的知识,同样难以想象他们会对社会热点问题毫无兴趣,包括邪教、恐怖主义、世界杯等。可我们资金、馆舍都有限,确实不能什么书都买。

第一层次文献需求,常常是采购卖力就容易解决。这第二层次就不好掌握,需要有综合的知识,否则会得不偿失。这一问题,应靠研究人员提供推荐书单,图书馆把关来解决。这些问题也不能全在本馆解决,有的要利用现代化手段,利用网上资源和信息,依靠馆际互借等方式解决,这也是国际惯例。如果单就价格来讲,部头大、价格昂贵的可由馆里购买,一般小册子,读者也可考虑用课题费等方式自行解决。所以任何一个图书馆对读者需求的满足只能是一种有限的满足,我们只能是通过改进工作,尽量缩小与读者要求的差距。上海图书馆与世界3 000多家图书馆建立馆际互借关系,也为我们的未来提供了重要的示范效应。

另外工作人员要帮助读者掌握如何检索馆藏文献。过去文献使用传统的卡片式目录,使用计算机管理后,新书就有了书目数据库,在书目回溯工作没有做完的时候,就会出现两种目录并存的情况,旧书手检,新书机检。即使完成回溯,建起完整的数据库,读者也必须学会利用计算机检索馆藏的方法,馆里要为他们提供这种检索的条件,工作人员也要为他们提供这方面的技术指导,教会他们如何利用计算机检索书目,否则就会出现检索漏洞,不能充分反映馆藏。

(编辑/刘佳)

猜你喜欢
学术性书目馆藏
树德娃的太空之旅 学习设计
推荐书目《初春之城》
我国大学出版学术性和商业性失衡问题研究
育儿必读的宝典
用“问题化学习”模式改革教育硕士教学的行动研究
哲学百科全书的经典之作
2004年~2012年档案馆与图书馆馆藏量发展比较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1991—2005年全国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与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工作量比较研究
《全国新书目》2009年1月荐书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