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失范呼唤舆论自律与他律

2009-02-01 07:32
活力 2009年12期
关键词:网民舆论理性

封 硕

网络言论失范

当下网络文化中的一些新特质是由话语权的民间回归而造就的,而网络言论是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方式,话语权的去留和走向直接影响其文化生态的品格。不当的话语将形成非理性的舆论场,沦落为“集体无意识”的舆论是对理性堤坝的威胁,合理的自律和他律则是辛勤修补缺口的河狸。

网络文化中的疯狂布朗运动

网络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应该是一种强有力的补充,它使得过去一直被遮蔽的民间声音得以张扬。网络上各种论坛、新闻留言板,直至现在风头正健的博客,这些载体都极大的强化了民意对社会各项制度的完善功能,而这种顺畅的表达以前是不可想象的。网络造就了诸多新文化品格,比如去中心化、精英意识暗淡、宏大叙事退场等等。

网络提供了表达的自由和民主,但是这些特质被扭曲了。精英虽然退场了,但是新的民间权威粉墨登场,被缚者在获得自由之后反倒变成了一种压制力量;一元中心的模式预言被技术破冰,但是网络里的“多元化”却是无价值约束的布郎运动。J·希利斯·米勒曾对“网络人”和“纸张人”进行了文化学上的比较,进而得出了相当乐观的预言:网络人更开放、友善、富于独创性等等。但是,“潇洒活一回”这一号召不应该是以民主和自由为口号进行的无意识宣泄。价值尺度问题应该被纳入关注的视野。这就好比强调人道主义是好事,但是极端的人道主义可能变成利己主义的温床;强调逻辑、理性、科学是好事,但是极端强调规则并且把其视为金科玉律则可能变成僵化的基要主义一样。

网络非理性舆论形成的原因

网络文化的失范与当下社会的现实文化氛围不无关系。经济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使中国社会更趋向进步和发展,但是改革中的一些不利因素也在社会文化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文化作为一种隐性的社会基因很难被马上发觉,并且它与社会、经济、国家行为有着难以割舍的关系。文化是一种随实践而不断震裂,反思,然后整合新价值再成为范式的过程,这个过程敏感而漫长。

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核心是竞争。不容否认,竞争是事物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它并不是社会进步的全部。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过分强调为目的论铺平了道路,在“进化”的路上,人与人之间是对手关系,并且社会的分配机制也确实是为了满足胜出者而制订的。无价值准则约束的竞争是很多不正常文化现象的根源。

另外,从社会公平机制来看,一些具体的政策措施并没有很好的惠及弱势群体。长期的不公正境域让大众大为压抑,在传统的渠道无法得到顺畅表达和合理解决的时候,这种压抑性力量往往会促成网络上的集体的非理性宣泄。我们不妨考察一些网上的舆论风暴。2003年11月,长沙县委书记李振萼死于高尔夫球场。稍后,长沙市委向媒体公布其为“因公殉职”,事后媒体也一再澄清此事情,但是网上的舆论依然故我。2003年底的“宝马案”中,媒体也一再发表该事与黑龙江省领导无涉的报道,但是网络舆论依然不为所动。

无论是李振萼之死,还是开宝马撞死了卖菜的农妇,之所以引起网络舆论的重压都是由于对当今社会存在问题的延伸类推,比如官民对立、阶级对立、贫富差距。县委书记在高尔夫球场非正常死亡,背后引起网民愤恨的是公款消费、腐败问题;苏秀文的富婆身份和卖菜的农妇身份形成强烈的反差,这是网民对长期以来社会中存在的权钱勾结、贫富差距拉大现象的极度不满。在这些事件中,追求背后的真正原因已经不再重要了,联系到自身的遭遇,网民更多的把它当成一个发泄对诸多不公正现象的出口,是民众愤怒的总爆发。

最后,网络上的虚拟在线身份让偏激、极端的言论成为可能。网络的虚拟性使现实生活中的真实身份微不足道,在线上,与真实姓名挂钩的社会地位、道德、责任都没有了约束能力。虚拟身份的好处在于,言论能更自由的表达出来。坏处在于,没有制度惩戒的言论经常会出现很大的随意性和盲动性。实名制的实行能一定程度的解决虚拟身份的不利一面,但是从长远来看却可能只是一个权宜之计。民意的顺畅表达是和谐社会中民主化进程的重要一环,而民主的建立与公民的参与关系紧密。

网络舆论的自律与他律之道

民主的建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需要每一个公民的精心培植。现在网络环境下,不求真伪只求快感,不问因由只为发泄的现象大行其道。这固然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和文化背景,但是与网民自身对言论自由这一概念理解的偏差不无关系。

民主的核心是相信大多数人的智慧,但是这个“大多数人的智慧”应该在理性和宽容的统摄之下。民主概念被滥用的一个重要表现是非理性对理性的粗暴支解,情绪化、极端化的思潮以民主为粉饰则显得底气十足。这是对民主精神的践踏,非理性的网络民主汇聚成的舆论显得非常可疑。民主是为了让可能多的公民参与到社会各项制度的建设:参与完善国家决策,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使得社会发展更和谐进步。发牢骚、求快感不是对不合理的纠谬,责任感是市民社会和公民社会的重要区别。对于网络技术造就的表叙自由,网民应该给予认真把握,舆论的自律始于此。

舆论的他律主要表现在相关职能部门和从业网站的刚性管理和适当引导。社会主义荣辱观观念的提出和网络文明之风的倡导是国家清涤当下社会文化和网络文化环境的重要举措。这些举措除了要依靠网民自身认识的加深,还要依靠网站从业者的具体操作。

首先,各类网站应该从唯点击率是从的模式中转变出来。网站应该监守一个基本的文化价值底线,不能一味地迎合网民的需求而不问这种需求是不是合理。芙蓉姐姐、二月丫头等非正常现象的出现与网站的恶意炒作不无关系,网站对价值标尺的废弛也加剧了网络文化的失范。

其次,直接面对网民的论坛管理员和版主应该肩负起舆论引导的具体任务。人气是论坛存在的关键,但是这不等于要任意纵容。对于已经出现的偏颇的言论倾向,管理者要及时对这种倾向进行疏导。比如用技术手段对正确、客观的观点进行突出,把大家的注意力向理性探讨方向引导。

再次,舆情监控应该把倾向性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强调舆论的走向分析。舆情监控应该与论坛紧密结合,一方进行合理引导,一方进行信息的精细加工。论坛从舆情的分析中能明确引导的重点,而舆情则能在论坛舆论倾向中分析下一步的走向。理性的舆论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民主得以转变成干预现实制度力量的重要途径。

民间话语权的理性运用不仅是网络文化得以净化的一个重要前提,同时它也是以舆论为表现形式的民主可以进入国家决策环节并且成为参照标准的重要手段。

(编辑/李舶)

猜你喜欢
网民舆论理性
做自己的支配者
美国在舆论重压下﹃援助印度﹄
欲望膨胀
“台独联署”被岛内网民嘲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人人都能成为死理性派
理性思考严谨推理优先概念
有感“网民节”
2.9亿
首届网民节遭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