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程背景下高师学生课程开发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2009-02-10 03:26黄翠华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09年1期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培养

黄翠华

【摘 要】课程开发意识与能力是高师学生的一项专业技能,是课程改革对高师学生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研究高师学生课程开发意识与能力的现状及成因,并通过转变课程观、优化课程结构,加强教育实践环节等几个方面来培养高师学生的这项能力,能确保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 高师学生 课程开发意识与能力 培养

21世纪的教师需要多种能力,其中,课程开发意识与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由教师在社会发展和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所决定的,也是新世纪课程改革所必需的,因此,课程开发意识与能力应成为一项教师的必备专业技能。由于教师教育的一体化发展及课程改革的需要,作为教师的职前教育,师范教育必须要进行课程开发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所以,应该研究新课改背景下师范生的课程开发意识与能力的现状及成因,并采取相应对策,培养和提高这项能力,使他们更快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从而确保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一、课程开发意识与能力的内涵

1.课程开发意识的内涵。关于课程意识,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是教师对整个课程系统的基本认识和反映,反映了教师对课程意义的敏感性和自觉度。它蕴含着教师主体对课程理论的理性思考,驱动着教师执行课程标准,并落实课程方案和进行课程实施,反映了教师的课程信念、课程知识、课程眼光和智慧。而课程开发意识则指教师将自身定位于课程开发的主体位置,能够合理利用教育机会,并适时决策,将课程开发视为自己职业生涯、教学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课程开发意识的基本构成包括课程开发的主体意识和课程生成意识,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

2.课程开发能力的内涵。课程开发能力指教师在理解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把潜在的课程资源发展成显性课程,把理论上的课程资源发展成现实性课程的能力,主要包括对课程资源的识别、发掘整合、应用和评价等方面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课程开发能力的内涵:首先是理解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教师要准确解读,立足学生、学校、社会实际,对教材、教学环境等各种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二是要熟悉和掌握课程开发的过程、方法、技术。三是提高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力。即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从社会环境、知识世界、人际交往等多方面挖掘各种课程因素,并形成课程资源,以运用于教学中。

二、当前高师生的课程开发意识与能力的现状及成因

1.现状。现阶段,课程改革正在向前发展,从对我院师范专业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当前课程开发意识与能力状况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课程开发意识淡薄。一部分高师生对课程概念不理解,缺乏课程开发的主体意识、生成意识,对课程资源认识不到位,缩小了其范围。二是课程开发的能力缺失。大多数高师生不理解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不熟悉课程开发的过程、方法及技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不强。

2.成因。

(1)高师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与能力缺失。具体体现为:课程观念落后,课程开发意识淡薄;部分教师一味拘泥教材,对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一知半解,不关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动态,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向学生渗透有关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使教学与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脱节;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创新,不能创设课程情景;对课程开发持消极态度,对课程资源认识不到位,且缺乏相关的学科知识和技能,无法充分开发和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这就必然导致高师学生缺乏课程开发的意识与能力。

(2)高师课程的体系结构不合理。课程内容和科技前沿、基础教育课改的实际脱节,缺乏时代特色,且课程比例不协调,重学科专业课程,而忽视了教育理论课程。如在课程设置上,只开设了心理学、教育学、学科教学法等,而没有开设与中小学课程改革密切联系的课程理论课;在已开设的教育类课程中,没有全面渗透新课程改革的理论知识,等等。最终导致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单一,教育观念、课程观念落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强,从而无法满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

(3)高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陈旧、落后。当前,高师的课堂教学基本都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大部分教师都是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而缺乏师生间的互动。此外,许多生动的教学情境无法展开,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下,学生不能提出自己的质疑,也不能进行探究活动,教师无法有效地开发课程资源,从而难以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捕捉动态课程资源的能力。

(4)高师教育的实践环节薄弱。当前,师范教育中教育实践的课时偏少,而且形式单调,开设时间晚,一部分专业还没有建立教育实践基地,没有安排教育见习或流于形式,从而导致了高师生无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因此,教育的实践环节薄弱是高师生课程开发意识与能力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5)高师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薄弱,这是影响课程开发意识与能力的关键。大部分高师生很少自觉、主动地通过书本、网络、专家讲座、社会现实情景等途径来学习新课程理论,自主学习的意识、能力较差。

三、当前高师生课程开发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1.转变课程观,增强高师教师课程开发的意识与能力。转变课程观和增强课程开发意识是教师提高课程开发能力的前提。因此,首先要了解课程内涵,了解新课程知识及其运作过程,并明确课程开发的主体意识。其次,要通过课程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并凸显他们的个性发展。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课程的开发者与建设者。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创设教育情景,并引导他们调查、探究、质疑,从而充分利用动态生成课程资源,促进学生发展。最后,还要通过深入基层开展调研、聆听课程专家讲座等多种途径,增强教师与专家、教师之间的交流机会,形成上下互动、合作交流的学习机制,以增强对新课程理论的理解和运用的自觉性,并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与能力。这样,就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渗透新课程理论,从而增强高师生的课程开发意识与能力。

2.优化课程结构,加大教育类课程的比重。高师教育课程是培养学生的教育理论素养与教育、教学技能的主要课程,是突出“师范性”的核心表现。高师课程结构体系应根据新课改对人才的需求重新设计,在课程结构上要增大教育类课程在总课时中的比重,提高已开设的心理学、教育学、学科教学法的课时比例,并在其中渗透新课改的内容。此外,还应增设有实质内容的、与中小学课改联系密切的教育理论课,如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开发方法与技术等。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形式,并通过开设这些课程,使高师生掌握课程理论、课程开发方法与技术,并转变课程观念,从而提高自身的课程开发能力。

3.加强教育的实践环节,提高教育实践的成效。其目的是使学生把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践教学中,并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高师院校的教育类课程在教学中常常处于一种两难的状态, 一方面基础理论的学习对师范生将来的教学工作是必需的,但其内容比较抽象,且与实践脱节,学生往往不感兴趣, 如直接对他们讲解有关的课程理论,就难以达到使他们树立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意识的教学目标。因此,只有通过见习、实习等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理论的指导价值,认识到学习课程理论的重要性, 进而有意识地加强学习,才能收到实效。同时,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开发的活动中,并不断增强课程开发的意识、能力。为了切实抓好教育的实践环节,并提高教育实践的成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建立教育实践基地。加强与其他学校的合作,以便于师范生深入基层,从而缩短从教的适应期。第二,增加见习的机会和时间。第三,延长实习时间。实习时间为10~12周,可分散在最后一学年的两个学期中进行。第四,拓宽实习内容,对学生进行一次职前的全方位实际训练,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校的教学管理,从而将实习真正落到实处。

4.改革教学方法,构建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高师的课堂教学中,要大力提倡和积极实践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并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动画、图形、影像、声音等,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同时,还要通过师生互动,尽量挖掘各种课程资源。要改革公共教育类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提供具有代表性的教育案例,并引导学生研究其中的教育教学问题。此外,还可以要求学生试讲,并要求他们在选取教学内容时,要结合专业特点;备课时,要进行再创作,对教材内容进行结构重组或优化整合,以使内容更加完善。这样,通过改革课堂的教学模式,就能不断提高高师学生的课程开发意识与能力。

5.要增强高师生自主学习新课程的意识与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要使他们充分认识课程的内涵价值以及课程开发的意义,从而提高课程开发的意识。课程对于学生发展来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同的课程结构体系,会对学生的发展带来不同的影响。因此,每个高师生都应具备一定的课程开发能力。第二,要加强学习课程理论,并转变课程观念。高师生要通过图书馆、网络、课堂教学等途径,自觉、主动地获取新课程理论,并了解新课改发展的状况,用新教育思想和理论武装头脑,从而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与专业水平。第三,要学习课程开发的方法和技术。作为课程开发者,至少应掌握以下几种技术:首先,在课程设计阶段,要对国家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审定教材等进行微观化和具体化处理;其次,在课程实施阶段,要将备课产生的方案付诸实施;最后,在课程评价阶段,要确定课程计划的可行性,看它能否满足课程目标的要求,并对讲述材料信息的选择进行考察,对完成的课程产品进行检验。

总之,高师生要主动学习课程开发的方法、技术,并充分利用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参与到课程开发的工作中,从而提高自身的课程开发能力。

参考文献:

[1]赵炳辉,熊梅.教师课程意识与专业成长[J].教师教育研究,2008,(1).

[2]龚正平.浅析少数民族地区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生成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12).

[3]徐建星.师范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的研究[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6,(1).

猜你喜欢
新课程背景培养
关于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探讨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创新模式
探究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完善小学课程管理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