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体验式教学策略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2009-02-19 10:04
江苏教育 2009年1期
关键词:三毛美术艺术

陆 均

人们常常把由外界事物、情境所引起的内心感受、体味或亲身的经历,称之为体验。因为艺术作品在本质上,也都是人的真情实感的含蓄表达,而体验正是这种表达的基础。所以,极具个性化特质的体验式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促使学生按照自己的视角参与到审美活动中来,而且这种源自内心深处的原始萌动,恰恰潜藏着一种创造的力量与独特的智慧。

一、唤醒记忆体验情感

我们生活在体验中,生活中处处有体验。但不是有生活就有体验,有经历就有体验。教育的使命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体验,学会有深度的体验。在生活经历中,学生常常会无意识地积累起庞杂的感性体验,这种体验并不会在短时间内遗忘,只会随着时间的消逝而逐渐淡化、沉淀。但是,也会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下被唤醒和激活,使之变为真实的、现实的体验。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及时把自己的体验用艺术的方式表达出来,使学生对自己的感受更清楚、更明确,使原先蒙昧的体验活动得到转化和提升。

案例蒋巷村

蒋巷村是常熟市定点的一个面向中小学开放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

我有过一次陪学生过两天“基地生活”的经历。在归来之后的那节美术课上,我跟学生交流自己参与活动的感受,细雨、射击、陶艺、联欢,甚至乘车、吃饭、睡觉、眼泪等等,都成了我们共同关注的话题。我也告诉他们,陆老师回来之后,特地用一个晚上的时间在博客的“视觉日记”中发布了一组由图片和短文构成的“数字故事”。我强调说,这就是我在获得体验之后的“作品”,你们也去体验了,那么,你们的“作品”又在哪儿呢?同学们可能大多习惯于用写作文的方式来表达,但今天老师希望大家用画笔来表达你的感受,看看谁的作品能赢得同学们的会心一笑。

作品交上来了,我惊喜地发现,在蒋巷村活动的每一环节几乎都有人去画,这也正是我所期望看到的结果。他们把宿舍里的趣事画得尤其精彩纷呈,惟妙惟肖的画面造型不禁让我叹为观止。可见。他们把与同学朝夕相处的集体生活,看成是他们心目中最新奇的体验了。

课后,我把他们的作品精选了一部分发布在博客上,马上就有一位名叫张皓洋的学生留言:老师把我们印象较深的画面展现出来,让我们回忆起来,画出自己所想的,而不拘束于课本。这样的课,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让我们学习兴趣更浓了。这次作业,让平时不喜欢画画的我,居然也把那次活动中最难忘、最精华的部分精心画在了作业纸上,

试想,如果没有在蒋巷村两天的生活体验,哪会有那些率真灵动的作品?绘画是一种技能,本质上更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一种能够传情达意的、充满灵性的、更艺术化的语言。但是,如果缺少了体验活动的支持,缺少了情感的介入,即便技法运用再娴熟,其作品恐怕也只会是程式化的无病呻吟,而鲜有打动人的本真。

我们常说“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事实上,在我们不经意的生活经历中,鲜活而生动的体验活动俯拾即是,这无疑也就为我们的美术教学提供了广袤的素材资源。

二、互动游戏即兴体验

艺术与游戏有着内在的联系,想象和自由创造是二者的共同特征。艺术课程主张开展具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通过有组织或随机的游戏活动,增进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艺术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互动游戏中即兴体验艺术之真、之善、之美。教师要把传授的知识融入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游戏活动中去,要善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将被动学习变成主动体验的过程,寓教于乐。

案例演演流浪的小三毛

在学期最后一课《三毛之父》的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体验一下“三毛”的人物形象特点,我在安排学生观看了《三毛流浪记》动画片断之后,就布置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即兴式的创编表演。要想演好三毛这个人物,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三毛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及至细化到这个人物的形象特点、时代背景、戏剧效果等。尤其是对三毛形象的设计和装扮,肯定要涉及诸多的美术学科要素。

在随后的表演过程中,让我印象最深的还要说是三毛的造型:有的是剪三根小纸条或小布条粘在头发上:有的是把小辫子一分三;还有的是在原有两根小辫子的基础上,用纸再编一根辫子粘上,单看扮相。已是创意十足、妙趣横生。

我在之后的博客中还附了几个小组的即兴表演照片,由此引来北师大杨立梅教授的留言肯定:这节课设计生动,从学生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非常投入,很有兴趣。戏剧表演活动在国外的教学中是深受学生喜爱、也被广泛重视的教学内容。因为学生在表演活动中实际上是在学习生活,体会不同的人物心理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涉及音乐、美术、布景、服装、动作、姿态、位置、调度、铺垫、高潮等多方面的艺术要素,确实是综合性的学习。这也就是为什么说戏剧表演非常能够提高能力、锻炼人的原因。

三、尊重感受表达体验

体验是一种个人化的行为,有极强的主观性,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不同的人对同一对象的体验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我们在美术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感受。要多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在体验活动中,接近现象,捕捉现象,接触问题,进而满怀兴趣地进入观察现象和研究问题的情境当中,开始体验的过程。接近的现象和面对的问题越多,体验的机会便越多。

案例菊花写生

有次给低年级学生上课,一上课我就发给每个学生一张白纸,请他们看着讲台上的一盆菊花作线描写生练习。学生满脸诧异。仿佛在嘀咕:“老师今天怎么也不讲一讲作画要点就让我们画了?!”虽是有些犯难,十几分钟后,同学们还是陆续把作品交上来了。作品摆放在了一起,有了比较,也就自然有了自己的观感,同学们的“评价”也脱口而出了:

“怎么画得这么小?纸都浪费了?”(主体物在构图中偏小)

“菊花的叶子怎么会是尖尖的,倒像竹叶子?”(没抓住对象的造型特征)

“怎么这朵花看也看不清呀?”(在白纸上画不宜选用淡色笔)

嗬,学生虽是七嘴八舌,却是一下子归纳出了画好菊花的几个要点,此时我不再多说,只是让他们再去画。看得出,第二次他们大都是信心十足地画出了他们心中最美的菊花。

有时,教师多说无益,反而会使学生如坠雾中。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没有像以往那样,出于“强烈的职业责任感”,不假思索、竭尽所能地讲解许多自认为很重要的“知识要点”,更没有自以为是地动手作绘画示范,但在前后两次的绘画练习中,学生的表现却是大相径庭。

体验必须“度过一段时间”,这是一种过程。倘若匆匆而过,过程被缩减,就不会有真正的体验。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你能说学生第一次画菊时那种“失败”的体验就没有价值吗?

开展体验式学习的方式很多,各种方式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彼此关联。美术学习中的视觉经验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至关重要,远离体验的创造活动犹如无米之炊,也就失去了美术学习进步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应从教材内容和学生需求出发,有所侧重地选择体验式教学策略,做到既保证体验学习的实效性又保持体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以此来强化学生的视觉感受。给学生更多的视觉体验的机会。也唯有如此,学生艺术创造的表现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张扬,实现认识的升华和艺术表现力的自然增长。

猜你喜欢
三毛美术艺术
我与《三毛流浪记》
美术篇
远方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娓娓道来的真诚
三毛流浪记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