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梨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2009-02-21 08:49周应彪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9期
关键词: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周应彪

摘要根据金秋梨的生物学特性,总结了其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包括园地选择、栽植、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昭通及其他地区大面积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金秋梨;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61.20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9-0069-02

金秋梨是20世纪90年代初从日本新高芽变品种中选育出来的晚熟新品种,属砂梨系统,因成熟于深秋,故名金秋梨。1994年10月获国家科委星火计划精品奖,有“南方梨王”的美称,是南方较有发展前途的品种,2002年昭通市结合“国家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引入种植。笔者在自己承包的果园内种植1.5hm2,结合昭通气候特点,对金秋梨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详细观察,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对金秋梨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进行了探索研究。

1生物学特性

金秋梨树势较强,枝条直立,萌芽力强,成枝力弱,易抽生短枝,树冠短枝率70%以上,叶芽饱满圆钝,花芽肥大,花瓣白色。金秋梨在昭通3月上旬萌芽,中旬开花,下旬落花,花期8~10d,果实发育期170d左右,9月中下旬成熟。金秋梨易抽生短果枝,极易分化花芽,以短果枝结果为主,幼树也有一部分中长果枝结果,单枝生长量大,1年可达2m以上,早果、丰产。适宜于密植,可栽植1 200株/hm2左右,栽植第2年就能开花结果,第3年产量达23.4t/hm2。果实9月中下旬成熟,果实多为扁圆形,果形指数0.82,单果重350g左右,最大单果重达750g,外观金黄、晶莹透亮,肉质白、脆、嫩、细、汁多味甜,可溶性固形物高达13%~15%,耐贮性好。

2栽培技术

2.1园地选择

金秋梨适应性强,砂土、壤土、黏土均可栽培,但金秋梨的生理耐旱性弱。因此,建园时应选择立地条件好、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排水和保水性能较好的地方。

2.2栽植

昭通冬春比较干旱,以秋季栽植为好。秋季栽植,根系易恢复,苗木栽植成活率高,翌年春季发芽早,生长量大。金秋梨适宜密植,栽植密度可根据立地条件、管理水平而确定。一般株行距为3m×3m,栽植1 200株/hm2左右。金秋梨自花不育,应合理配置授粉树。黄花梨最适宜做金秋梨的授粉树,比例(黄花梨∶金秋梨)为1∶8,注意授粉树在园内均匀分布。选择苗高1.3m以上的壮苗,深挖定植沟或穴,施足基肥(农家肥60t/hm2+过磷酸钙750kg/hm2)。定植时要求浅栽(埋土高度不超过嫁接口)踏实,苗正根伸,浇透水,覆土盖膜。山地果园必须沿等高线栽植,以便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2.3土肥水管理

苗木栽植成活后,要加强田间管理,适时除草、松土、培土,防止土壤板结。秋冬季应进行深翻,促进土壤熟化,尤其退耕还林的山地果园,土层较瘠薄,必须加强此项工作。肥水管理是提高梨果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每生产100kg梨果需纯氮0.45kg、纯磷0.2kg、纯钾0.45kg,氮、磷、钾的比例为1∶0.5∶1.0,丰产梨园(45t/hm2)需氮202.5kg/hm2、磷90kg/hm2、钾202.5kg/hm2;加上自然流失、土壤固定等损耗,丰产梨园,需氮、磷、钾折合尿素675kg/hm2、过磷酸钙900kg/hm2、硫酸钾600kg/hm2。在萌芽前15~20d,结合花前灌水,沿树冠外围挖宽深30~40cm的环状施肥沟,施尿素150kg/hm2、复合肥300kg/hm2,混合拌匀埋施,以恢复树势和促进新梢生长,提高开花坐果能力。对于缺锌的梨树,在发芽前根外喷施4%~5%硫酸锌液,发芽后叶面喷施0.3%~0.5%的硫酸锌液。硼是梨花需要较多的微量元素。在始花期和谢花后叶面各喷1次浓度为0.2%~0.3%的硼酸溶液,能促进花粉吸收糖分,活化代谢过程,可以刺激花粉发芽,受精胚胎发育成果,提高果实的维生素C和糖分含量。在严重缺硼时,用硼砂或硼酸75kg/hm2与农家肥混合拌匀开沟埋施,能够防止果肉木栓化和提高果实品质。谢花后,幼果开始生长时,应结合锄草松土,开沟施尿素225kg/hm2、过磷酸钙300kg/hm2、硫酸钾225kg/hm2。此举可促使根系和新梢生长,扩大叶面积,并使幼果迅速增大。6月下旬至7月中旬,正是果实长大、花芽进入大量分化期,两者都需要消耗树体大量的养分,必须增施氮、磷、钾肥。施尿素300kg/hm2、过磷酸钙225kg/hm2、硫酸钾375kg/hm2,然后及时覆土。同时每隔15~20d叶面喷1次0.2%~0.3%磷酸二氢钾液,连用3次,既可减少病虫害发生,还能促进果实迅速生长,增加果实糖分和甜度。采果之后,应结合冬季深翻,施入基肥,施腐熟农家肥60t/hm2、过磷酸钙375kg/hm2混匀,开深沟埋施,既可疏松土壤、增加土壤肥力、增强树势,又可提高翌年梨树产量和质量。

2.4合理整形修剪

金秋梨的整形修剪按疏散分层形培育。第1年定植后按90cm定干,对剪口下第3~8个饱满芽刻芽促枝,春季萌芽后将主干50cm以下萌芽全部抹去,留出主干。50~90cm间为整形带,剪口下第1枝作中心干延长枝,另择3~4个枝距10~13cm、长势均衡并向不同方向生长的枝作第1层主枝。金秋梨枝条直而脆,新梢长势旺盛,必须在生长期及时进行拉枝开角。主枝与中心主枝之间角度为50~55°。6月摘心促新梢增粗充实,并形成饱满芽。第2年重点培育第1层主枝,并注意第2层主枝的选留。冬剪时中心干延长枝适当短截,其余枝留50cm短截。春天萌芽后在第1层主枝上各择1个第1副主枝,各主枝间第1副主枝方向要相互错开,距中心主枝40~50cm。夏季将中心主枝上抽生的新梢拉平,培育成辅养枝。第3年确立第2层2个主枝,在距第1层主枝70cm处选留第2层结果主枝,冬剪时要对中心干、主枝及副主枝作适当短截。在修剪时注意在第1层主枝上选留第2副主枝,方向与第1副主枝相反,枝距40~50cm。第4年选留第3层主枝1个,距第2层主枝50cm,同时选留第1、第2层主枝上的副主枝,形成基本骨架,在修剪过程中要控制上升过快,要求多发短枝,增大角度,开张骨架。金秋梨枝条直立,顶端优势明显,树冠骨架形成后,应适时对结果主枝和结果短枝进行修剪,对结果短枝逐年更新培养,适时回缩,疏除过密的背上枝,避免“树上长树”。进入盛果期后鸡爪枝较多,修前要仔细,必须枝枝问到,疏除果台上过密的花芽和叶芽。

2.5花果管理

金秋梨在昭通种植坐果率极高,枝条直而脆,结果过多,果个小、质量差,主枝、副主枝及中心干易被折断。因此,必须加强疏花疏果,合理负载,及时疏除过多的花序,每个花序留优去劣,全留单果,确保高产优质。金秋梨皮色金黄,在疏花疏果、合理负载的基础上,自然落果后,采用专用果袋进行套袋,可大大提高果品外观质量。套袋前必须全园喷1次防治病虫害的药剂。

2.6病虫害防治

金秋梨在昭通种植比较抗病,进行常规防治即可。但由于金秋梨叶片角质层较薄,梨木虱发生严重,1年发生4代,世代重叠,防治难度大。如防治不当,常常造成早期落叶,果面污染,严重影响果实的产量和质量,必须重点防治。梨木虱的天敌有草蛉、蓟马、瓢虫、寄生蜂等,应给予很好地保护和利用。在喷药上尽量不用广谱性杀虫剂。因梨木虱是以成虫在树皮裂缝、杂草及落叶中越冬,所以冬季要清园、刮树皮,将枯枝、落叶、杂草及老树皮集中烧毁,减少越冬基数。化学防治应掌握在各代若虫初孵化尚未大量产生粘液以前,及时用药进行防治。重点抓好3个关键时期。一是越冬成虫出蛰盛期。昭通2月底至3月初气温较低,梨叶尚未长出,成虫暴露在枝条上,活动能力差,是药剂防治的最有利时机。选择晴朗天气,对树体地上部分的茎、干、枝、芽喷5%氯氰菊酯2 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2 500倍液1次。如上年梨木虱为害严重、成虫基数大,在1周后选择既杀成虫又杀卵的10%吡虫咻6 000倍液或5%来福灵3 500倍液、2.5%敌杀死3 000倍液再喷1次,主要喷药部位是一至二年生枝条和果台。二是第1代若虫发生期。1代卵孵化一般在梨树盛花后。此时,气温已较稳定,孵化比较集中,第1代若虫出现比较整齐一致,若虫期较长,可达20d以上,若虫分泌的粘液量也较少,利于集中消灭,是1年中药剂防治的又一个关键期,及时用药,效果很好。如不重视,以后将会造成梨木虱大发生。据观察,金秋梨落花达80%左右时,喷1次18%阿维菌素4 000倍液、10%吡虫啉6 000倍液和10%一遍净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防治率均可达90%以上。三是第2代若虫发生初期。第2代若虫发生期要抢先抓早进行防治,每间隔10~15d防治1次,交替使用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4 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3%啶虫脒乳油2 000倍液等药剂,连续防治2~3次。

2.7适时采摘

果实成熟后必须适时采摘,避免过熟降低品质,影响贮藏。

3参考文献

[1] 严成梅.金秋梨矮化密植丰产栽培技术[J].中国果树,2008(4):45-47.

猜你喜欢
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玉米杂交种金富36的选育经过及栽培技术
甘薯新品种徐紫薯1号的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丰农啤1号大麦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