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为什么不举手

2009-03-03 10:01吴玉贤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儿童情感评价

吴玉贤

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经常会听到一些教师这样的抱怨“这些孩子,真是启而不发,那些好孩子,也非得让老师拽起来。”的确,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学生会在课堂上保持沉默,任凭教师用怎样的目光期待,最终站起来的回答也毫无热情。这样的现象,让很多教师感到生气和不解,症结在哪儿呢?

一、学生的心理、个性特点造成的原因

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因重视知识的理解,追求成绩的提高而忽略学生心理个性的发展,这种不平等因素终将导致师生间的互不理解、互不接纳。随着儿童思维的发展,小学儿童的自我概念在质和量方面都有了发展,其自我情绪体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虽然其自我评价能力具有了一定的独立性,但他人的评价依然会控制其自我评价行为。所以,此时的儿童最易产生自卑感、害羞感,宁可用沉默来保全自己的自尊心。尤其是女生的自我接受度与自我和谐度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减弱,即年龄越大,对自己的印象越差。而且,这种从心理上产生的缺乏自信感的外部行为表现很容易在班级上产生从众效应,从而出现我们在前面提到的课堂现象。

二、教师的人格、情感、教育水平等直接影响着学生

小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是一种重要的人际关系。教师的教学水平、个性对儿童的影响是重大而深刻的。随着儿童的独立性和评价能力的增长,三年级开始进入道德判断的可递阶段,学生不再无条件地服从、信任教师,会对教师作出不同的评价,表现出不同的喜好。据调查,小学生最喜欢的教师往往是讲课有趣、喜欢体育运动、严格而耐心、公正、知识丰富、能为学生着想的老师,他们会对自己喜欢的老师报以积极的反应。

其次,教师的期望效应,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外在动机。如果教师以和蔼、愉快的态度、经常表现友好的行动,用微笑、注视、谈话、提问、关注、倾听、赞扬等给予学生充分肯定时,会极大的增强对学生的控制、学生

的表现也是可预见的。

三、课堂教学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第一,缺乏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师生共享的课堂依然以教师为主,课堂中,学生不能充分被尊重、了解、欣赏、关注,整个课堂缺乏生气,枯燥乏味。

第二,课堂中,不注重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和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助人、合作、分享是儿童亲社会行为的一种主要形式。课堂中应及时培养学生的亲社会行为,来促进同学与师生之间的交流、协作活动,而且要培养学生敢说、乐说、会说的行为习惯,这就要求教师给予积极的鼓励、启发和评价。对于胆怯的学生要给予更多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表现出聪明才智,闪现智慧火花,使他们拥有愉快、成功的体验,拥有成就的美感,从而树立强大的自信心。

第三,不能构建愉快自主的思考的课堂教学环境,不能给予学生充分的独立思维空间,导致学生对教师所提问题不明白或一知半解,慌惑中无从举手回答。苏霍姆林斯基说:“当我们的教学没有激起学生的内心需求时,就急于把这种知识传授给学生,这只能让学生产生厌恶情绪。”课堂中,应根据知识特点与学生的思维特点,一定要提供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放开手脚,动手操作,体验生活中,进而抽象为一种知识能力与生活能力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乐趣,是一种成就。正如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四、课堂教学中,不能从学生出发,忽视了学生情感的渲泄与升华

生活中,每个学生都已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经验及情感体验,而且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会有渲泄的愿望。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也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老师提出问题时,会有学生迫不急待地举手回答,结果答非所问,让老师费解、学生发笑。这时,有的教师会毫不犹豫加以阻止或不予评价或讽刺、挖苦或给出错误的评价。学生的满腔热情立即被浇灭,自尊心极度受伤,从此受伤的小手再也不愿举起来。如果教师能冷静地从学生角度出发,分析他答非所问的原因,给予充分的启发、评价、鼓励,也许这是一个相当精彩的回答,也可能他会一发不可收拾,从此成为班里的勇跃分子。所以,老师们,有时是我们扼杀了学生的情感。

学习就是生活,它不但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情感意志的培养过程,如果二者不能联系,学生将会失去表现自己的强烈愿望。例如在教学《观察物体》一课时,教师不但要准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观察物体的方法,使学生明白,从一个方向不可能观察到物体所有的面,从不同的方向会看到物体不同的面。而且通过学习更要让学生懂得,站在不同角度的人对别人的看法是不同的。当我们去评价一个人时,不能从他人的一面去全盘否定或肯定一个人,要从多方面去了解一个人,善于发现其闪光点,学习其优点,帮助其改正缺点。评价自己也是一样,要全面的认识自己,不能盲目的自卑,也不能盲目的自大。要懂得悦纳自己,完善自己。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也学会了做人的道理,这样的课堂学生能不热情高涨吗?

所以,教师们,不要再发出抱怨,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全面了解我们的学生,用我们精湛的教学艺术、完美的人格还有我们的爱去激发、感染、纠正、呵护每一个孩子,从此,不再让他们感到失落,让他们敝开心扉,幸福愉快地抒发才智,升华情感,让他们的小手高高举起来。

猜你喜欢
儿童情感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移植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