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急切呼唤人文教育

2009-03-03 10:01朱蓉蓉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人文主义史铁生杜甫

朱蓉蓉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新课标明确的把语文的人文性摆到重要位置,语文学科除了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因此,我们要重视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文主义的教育,培养人文精神。

一、在高中语文课堂进行人文主义教育的迫切性。

新课标明确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在高考这根指挥棒下, “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然而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入了相当数量的既有欣赏价值,又有教育价值的课文,这些在语文教学中都未能发挥很好的作用。

现实生活中,不少学生,没有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是和非,邪和恶,他们都无法判断。以“同情”为话题,写了一篇作文。说的是一个同学遇到一个到校乞讨的乞丐,他很慷慨的给了他钱,可自己身上订杂志的五十元却不翼而飞,有同学发现乞丐拿了他的钱,在他们的追问下,那个乞丐承认了偷窃的事实,而我们同学的做法却匪夷所思,他居然没要这五十元钱。乞丐的偷窃行为就被他自以为是的善良包庇了。还有的学生,面对小小的挫折,他们无法承受,做出一些极端之事。

这些都是我们教育的失败。同时说明高中语文课堂迫切需要对学生进行人文主义教育,来提高学生的素养。

二、怎样在课堂进行人文主义教育。

1.教学中需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在教学杜甫的《兵车行》时我们首先让学生了解这个时代的背景,时代相对安定,但统治者穷兵黩武,想扩大疆域,发动了这场侵略性的战争。杜甫这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把这场侵略战争对老百姓带来的创伤,揭露得淋漓尽致。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多次诵读后学生意识到,历史已成往事,我们要记住历史,更要珍惜现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二段:“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那些村童居然对着面带愠怒的老头公然作贼,抱起稻草,嘻嘻哈哈地走入竹林。读到这里,如果不细想,不想像,就会感到杜甫真会幽默,描写出这么好笑有趣的场面。若发问一句:“一根稻草都要,而且是‘群童,这说明什么?”学生马上想到“贫困”,再一点拨,想到安史之乱后民不聊生、天下贫困的整个局面。这些群童正是因为家境贫困,才会“当面为盗贼”,抱走那些今天可能视作垃圾的茅草。学生因此而悟到这些正是结尾的伏笔,进而深刻理解作者就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达“天下寒士”的痛苦,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最终为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所感动。

2.教学中还应激活文字,创设想象,达成与作者心灵的共悟。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像,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像中的某种东西”。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像,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入了相当数量的既有美文欣赏价值,又有很好教育价值的课文。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既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其文学艺术和鉴赏价值,更注意到挖掘其深刻的教育意义。《我与地坛》的作者史铁生在二十岁时下肢不幸瘫痪,正值青春韶华,其苦自不待言,他在一段时间里精神几乎崩溃,他一时“被命运击昏了头”,觉得“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于是,他在“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忽然间什么都找不到了”的时候“走”进荒芜冷落的地坛。地坛虽经四百年风吹雨打,“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但这里已成为史铁生栖居的精神家园。我让同学展开想象,他们找到了园子和作者的共同点。史铁生曾在一篇小说中写道:“没处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跟上班下班一样,别人去上班我就摇了轮椅到这儿来。”史铁生与地坛有着宿命的缘分,更有着千丝万缕的情结。他终于发现了“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看那“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通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看那“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他想了好几年,终于想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古园历久而弥坚的活力激励作者勇敢地面对不幸,促其采取积极的人生态度。

语文课堂要真正把新课改的精神落实,我们培养的不能只是熟视无睹的书呆子,我们需要有情有义的热血青年,人文主义精神必须真正进入高中语文课堂。

猜你喜欢
人文主义史铁生杜甫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
民间资源、自然神性与人文主义立场——阿来小说论
宁夏人文主义戏曲现代化探索之路
去找史铁生
关于史铁生
白色的鸟 蓝色的湖——写给史铁生的信
杜甫改诗
杜甫与五柳鱼
杜甫的维稳观
如何重构人文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