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质疑能力培养方略

2009-03-03 10:01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单摆电阻物理

姚 祺

质疑是探索新知识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识的动力。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学物理教学的现状是学生很少提问题,有创见性的问题不多,显示了这种质疑能力的欠缺。可喜的是近年来的高考中出现了对提问能力(不需要回答)的考查,说明质疑能力已经受到了高度重视,这对中学物理中进行质疑能力的培养是有非常积极的导向作用的。那么,学生的质疑能力怎样培养呢?

一、转变观念,营造氛围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这样一些现象,教师习惯于“高效率”的教学,把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平铺直叙地全部端给学生,面面俱到,学生参与意识较差,助长了学生的依赖性,严重制约了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首先是教师要更新观念,转换角色,在教和学的方式上,由单向输导向多向交流转变,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和相互沟通,发生摩擦、碰撞、共振,求得新的发现。

赵凯华教授认为:“好的教师不是讲得学生没问题可问,而是启发学生提出深刻的问题”。曾经有记者访问一位荣获国际物理奥林匹克金牌的学生:“老师给了你什么帮助?”他回答是:“我的物理老师对我的最大帮助是批准我不听他的课,回家自学,有问题再找老师讨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科学家的最重要的素质。所以教师要有高度容忍精神,尊重学生提出古怪问题,别出心裁的念头,不反对猜测,不讥笑课堂中说错的学生,可以通过说“你再好好想一想”、“再听听别的同学的意见”、“很多同学还未想到这一点呢!”等来引导学生自悟或避免尴尬,从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任何时候都要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包括对权威性的说法提出质疑。

二、教师示范,授之以法

学生不会提问题,往往源于教师不善于提问题,或者不注意培养学生提问,因此,教学中必须要以教师的设问、发问作示范,影响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

首先,教师要掌握设疑艺术,经常运用开放性提问法,诱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多种思路来考虑教师提出的问题,诱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例如:学了曲线运动后,可设问:(1)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当撤去一个力后物体的运动情况怎样?

其次,教师设疑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层次,由浅入深、由近及远,一环扣一环,保证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向纵深发展。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使一堂课始于问题、终于问题,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活跃于问题的产生和问题的解决之中。例如:在讲授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时,可设问:(1)电路的接法有几种?(2)不同接法中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有何区别?(3)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4)若需测电流表A或电压表V的电阻,又怎样测量?设计方案如何?

再次,教师要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多问“为什么”,引导学生对课本上的物理规律、物理概念大胆质疑,去揭示隐藏在知识中的内涵和外延,让学生逐字逐句地剖析、领悟,通过质疑和释疑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充分理解,并设法获得科学的结论。

最后,教师还要教会一些质疑的方法。

类比联想进行质疑。例如:在刚讲过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让学生通过联想和类比提出电子和卫星的环绕速度、运转周期、动能随半径R的变化是否相似的问题。

由因及果,追根溯源进行质疑。例如:在学习多用电表时,让学生观察表盘上电阻、电流、电压等各种量程的刻度,通过观察进行质疑。如:(1)为什么电阻的刻度值与电流、电压相反?(2)为什么电阻刻度是不均匀的?

变换条件进行质疑。物理规律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变换条件进行质疑,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例如:在高三复习单摆振动的周期时,有意识地让学生变换条件进行讨论,结果学生质疑出了以下几种情况:(1)单摆在高山上;(2)单摆在月球上;(3)单摆在竖直加速或减速的升降机中;(4)单摆在环绕地球飞行的宇宙飞船中;(5)单摆的摆球带电,悬线绝缘,单摆在垂直于磁场的平面内摆动;(6)单摆的摆球带电,悬线绝缘,在悬点处放一点电荷。

三、激发引导,组织调控

学生开始生疑、质疑后,会出现种种情况,这就需要教师的组织调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课程探究性教学中提倡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但这种放手绝对不是“放羊”。放羊式教学必然会导致大面积学生的学习受挫。教师在探究过程中要做好指导者和帮助者,及时调控学生的探究活动,并在恰当的时候给受挫的学生以指导和帮助,掌握技巧、控制分寸、点到为止。例如在“求合力的方法”的教学中,如直接要求学生猜想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学生是不可能想到“平行四边形”关系的。为防止学生受挫,教师可先进行如下的演示:用两组钩码成90°拉橡皮条如(图1),再用一组钩码拉橡皮条如(图2),然后引导学生猜想,这时学生几乎都能猜想出“勾股定理”的关系。最后再采用教材的做法,在白纸板上利用弹簧秤拉橡皮条的方法如(图3),深入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这样通过教师的引领,降低台阶,学生就能比较容易得到正确的结论。

一般来说,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下结论,而应组织学生讨论,最好是七嘴八舌,甚至争得面红耳赤。这样多方交流,相互启发,深刻反思,使思维处于最积极最活跃的状态,将大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最容易出现“顿悟”,产生认识上的飞跃,从而提出新的问题。当然,在讨论中,也需要教师组织调控,这里不再赘述。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宜让学生讨论,教师也可以来讲解,但这讲解要有启发性。如问题没有普遍性,可指点途径,让学生课后自己去解决,或者在课后作个别讲解。

总之,为了充分体现新课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我们广大教师应更新观念,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质疑,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可持续的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猜你喜欢
单摆电阻物理
只因是物理
电阻大小谁做主
发挥等效法在单摆运动周期问题中的大作用
处处留心皆物理
巧测电阻
电阻焊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基于multisim13.0负电阻在电源中作用的仿真
我不是教物理的
单摆模型中重力加速度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