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乡比较视角的农民消费现状、原因及对策

2009-03-06 05:18郭振宗
消费导刊 2009年1期
关键词:农民增收

[摘 要]目前我国农民消费和城镇居民消费相比具有很大差距,而影响农民消费的因素可归结为收入水平和边际消费倾向两个因素。从我国实际来看,农民边际消费倾向并不低,因此,影响农民消费的根本因素是农民收入较低。要扩大农民消费,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农民收入。

[关键词]农民消费 城乡居民消费差距 边际消费倾向 农民增收

作者简介:郭振宗(1968-),男,中共山东省委党校管理学部副教授、管理学博士,主要从事宏观经济管理等问题研究。

扩大农民消费需求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但目前农民消费和城镇居民相比较低。科学分析农民消费水平低的原因,采取有利措施扩大农民消费,对于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农民消费现状

从总体水平来看,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有很大差距,农民消费明显不足,且有下降趋势。例如,2002年、2004年、2006年、2007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40911亿元、53950亿元、76410亿元和8921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8%、13.3%、13.7%和16.8%,城乡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25898亿元和15013亿元、35573亿元和18377亿元、51543亿元和24867亿元、60411亿元和2879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和6.8%、14.7%和10.7%、14.3%和12.6%、17.2%和15.8%。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均低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更明显低于城镇增长水平。同期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分别为36.7%、34.1%、32.5%和32.3%[1],不仅比重很低,而且有下降趋势。

从人均消费水平来看,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也很大,尤其近几年人均消费差距不断扩大。2001年,农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741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5309元,二者之比为3.05:1。到2007年,农民人均消费支出为3224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9997元,二者之比为3.10:1[2]。

从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来看,2002年城乡居民消费支出中食品消费比例分别为37.7%和46.2%,农民恩格尔系数比城镇居民高8.5个百分点。到2007年,农民恩格尔系数为43.1%,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6.3%,农民恩格尔系数比城镇居民仍高6.8个百分点[3]。

二、我国农民消费水平低的原因分析

根据凯恩斯的收入消费理论,消费函数公式为:C=a+bYd其中,C表示消费需求;a为常数,表示基本消费需求,即在没有任何收入的情况下也必须要进行的消费;b表示边际消费倾向;Yd表示居民可支配收入[4]P233。由此公式不难看出,消费需求主要取决于居民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在收入的增加量中用于增加消费支出的比重。一般来讲,低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高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较低。例如,2001~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平均为0.714,农民边际消费倾向平均为0.916[5],符合边际消费倾向和收入水平反向相关的一般规律。从农民消费增长速度来看,农民消费支出的增长率接近甚至高于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例如,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了9.5%,而消费支出实际增长了8.1%,其中,增长较快的医疗保健支出、交通通讯支出、食品支出、居住支出、衣着支出分别实际增长了9.8%、13.7%、14.1%、22.4%和15.1%,分别比收入增长高0.3、4.2、4.6、12.9和5.6个百分点[6]P127-128。但是,农民消费支出中的许多方面如医疗支出等是农民不得不列入开支的,或者说是农民一种无奈的支出,甚至是部分农民负债实现的;农民建住房、购买家用电器、摩托车、机动三轮车等方面的支出也往往是农民在攀比和怕被人瞧不起的心理状态下的一种勉为其难的支出。不难看出,农民消费支出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其收入承受能力,但许多支出又是农民不得不列支的。很显然,没有较快的收入增长做支撑,这种较快的消费增长很难持久。

不难得出结论,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并不是源于农民边际消费倾向偏低,而是源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改革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并呈不断扩大趋势。1978年,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2.36:1,1985年缩小为1.72:1,以后差距持续拉大。到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78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140元,二者之比为3.3:1。如果把城镇居民制度性收入、农民收入高估等隐性因素考虑进去,实际收入之比至少为5-6:1,城乡居民收入比显然过高。更为严重的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差距也很大,如2004~2007年分别为1.13:1、1.55:1、1.41:1和1.63:1[7]。较大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及其不断拉大的趋势,导致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较大且表现出拉大的趋势。

三、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民消费的对策

(一)彻底打破城乡二元体制

要增加农民收入及消费,必须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解决有赖于城乡二元社区制度的改革。目前许多二元社区制度如住房制度等改革已基本完成,户籍制度、就业制度、医疗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等改革也已破题并取得很大成效,但总体上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必须进一步推进城乡二元体制改革,尤其要加快户籍制度及就业制度改革,建立起城乡统一的以身份证管理为核心的人口流动制度和户籍管理制度,尽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取消对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的各种限制,在工资待遇、社会保险、子女上学方面使农民工享有同等权利和待遇。

(二)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对农村的投入

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财政投入结构,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力度。从内容上看,一是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国内外市场开拓等的投入;二是要继续贯彻执行农业补贴政策,并不断扩大补贴范围、增加补贴数量;三是要加大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的投入,不断加大培训规模,提高农村劳动力致富创收能力。

(三)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目前已建立了一大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但规模比较小、组织不健全、功能不完善,尤其是比较分散、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体系,应在此基础上成立类似日本农协的组织体系,全国成立联合总会,各省成立联合会,县、乡、村成立分会。政府部门也要赋予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应有的待遇,如在财政上给予一定的补贴、建立同政府沟通的渠道、赋予其参与政府决策的机会等。可以选择有条件的地区进行试点,在试点基础上进行推广。

(四)推进农村非农化和城镇化

首先,要加快发展农村非农产业。第一,着力发展第三产业。政府有关部门要在税收、信贷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并在人才培训、信息提供等方面为其提供服务;第二,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一方面,政府部门要积极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和社会环境,清理和废除各种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法规、政策,尤其要放宽民营经济的产业进入范围,在税收、土地使用、信贷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同时,要引导社会各界消除对民营经济的歧视,加大对各种“乱摊派”的治理力度。另一方面,要引导民营企业转变观念,积极进行创新,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第三,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要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城乡企业从事或涉足农产品加工业尤其是农产品精、深加工业。

其次,要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要根据我国完善城镇体系需要,进行科学规划与布局,合理确定小城镇发展数量和规模。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户籍制度、农村产权制度、城镇投资体制等改革,完善农村小城镇发展政策,促进农村小城镇发展。同时,要把发展小城镇作为二、三产业发展的有效载体,把二、三产业发展作为小城镇建设的重要内容,避免出现“有城无市”、“城镇农村化”等现象。

(五)加快建立现代农业

目前我国有2.48亿个农户,每个农户的平均土地经营规模为7.63亩,而且细分为几块。在这种超小规模、高度分散农户经营基础上很难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小规模经营农户的缺陷,但最终也因小规模经营农户基础的薄弱而很难向纵深发展。因此,必须探索既能带动现代农业建立有能促进非农产业发展的农业经营组织创新形式,而农业企业化正是这样一种有效形式。

所谓农业企业化是指使农业微观经营主体逐步按照企业特点与要求进行生产经营的过程。推行农业企业化的基本思路是:

1.出台政策、创造条件。一是成立农业企业化组织领导机构办公室,并制定农业企业化发展规划,出台相关规定及优惠政策;二是深化体制和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和市场、企业化投入机制和资金市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和企业家市场等。

2.在三个层面上推行农业企业化。一是发展企业化经营农户。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把小规模农户纳入到大规模生产经营体系中来,使其转化为企业化经营农户;二是大力发展农业准企业。通过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及提供各种服务等,大力发展农业大户、农户联合和合作经营组织等各类农业准企业;三是通过出台各种优惠政策等,大力发展农业公司、家庭农场等农业企业。

参考文献

[1][2][3][7]根据2007中国统计年鉴和2007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有关资料整理计算

[4][美]斯蒂格利茨,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5]根据2007中国统计年鉴有关资料整理计算

[6]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20072008年:中国农村经济形势与预测[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猜你喜欢
农民增收
制约吉林省农民增收的因素
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其优化
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其优化
光山县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助推精准脱贫方法研究
对百姓“菜篮子”的思考
论农民增收与农村金融之间的关联
浅谈灵武市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与实践
北安长水河农场公共产品供给与农民增收的现状分析
对百姓“菜篮子”的思考
基于收入结构视角的农民增收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