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游客行为特征的研究述评

2009-03-06 05:18
消费导刊 2009年1期
关键词:研究综述旅游

王 滨

[摘 要]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游客的行为特征进行了研究:从人口统计学特征、社会经济学变量、个性心理因素、空间结构特征、满意度和忠诚度等角度对游客的旅游决策、购物消费、旅游活动的参与程度、重游和推荐行为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游客行为 旅游 研究综述

一、研究对象的界定

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也是旅游目的地吸引和服务的对象。旅游者的结构与行为特征极大地影响着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管理。进行相关的旅游者行为研究,对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游客行为考察的角度

(一)基于游客人口统计学、个性特征

游客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收入、家庭结构、职业等,掌握游客的行为特点与这些人口统计因素之间的关系是进行市场营销和产品开发的重要前提和关键。Luella F(1995)考察了女性旅游者对旅游纪念品的购买行为特征,以期为旅游零售商的营销策略提供有益的参考。Abraham Pizam, Silvia Sussmann(1995)认为来自不同国家的旅游者其旅游行为会产生差异,并且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旅游者,其行为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Paul R Thornton(1997)从游客家庭结构的角度探讨了孩子对一个家庭选择度假地旅游的决策行为的影响。万先进(2001)统计分析了不同性别、年龄、旅游目的及职业的游客群所具有的行为特征,运用活动空间及曲线分析方法,揭示了国内旅游者的流动规律。魏立华,丛艳国(2002)分析了老龄化人口在旅游动机和旅行度假的行为特征,探讨老龄人口对旅游业经济收益贡献率的影响,建议旅游企业要适应老龄化人口发展趋势,及时转变经营观念,调整经营战略,以取得更好的旅游收益。Neil Carr(2002)通过比较国内旅游者与国际旅游者的行为差异,认为旅游者本身的个性特点及原住地会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文化差异是影响游客行为的主要因素。韦传慧(2007)分析了具有不同人口学特征的游客在出游方式选择、解说方式选择、对不同时期文化遗产的偏好、对文化遗产类型的偏好、对仿古建筑的态度等方面的行为特征。

(二)基于社会经济学变量及空间结构特征

社会经济学变量主要是考察游客旅游的交通方式、结伴人数、停留天数、游客的旅游花费,景区的资源质量和设施水平等因素。聂献忠(1998)认为旅游地高质量的风景资源、文化特征、设施水平及居民态度会促使潜在旅游者产生由感知动机决策旅游的良性循环,并影响旅游流的发展。孙玉贞(1999)总结出了旅游决策行为在目的地选择与偏好、旅游形式、购买渠道、住宿及购物等方面具有的规律性特征。张捷(1999)以九寨沟及比较风景区为例,通过游客距离衰减模式和多种距离累计曲线有效地揭示游客群入游行为及相关市场潜力等背景的空间结构特征。张红,孙根年(1999)选择西安市四个景点做问卷调查,从游客的地域构成、旅游动机与景观偏好、年龄职业学历结构、旅游天数和方式这几个方面总结出游客的行为特征,以期为旅游资源开发,客源预测及旅游管理提供重要科学依据。Connie Mok(2000)考察了台湾游客因年龄、团队大小、停留天数、旅行目的、旅行模式、付费方式的不同其消费行为也存在很大的差异。Tsan-Ming Choi(2008)从花费、购物场所、品牌喜好、购买新品牌的倾向性、决策风格、产品属性、商店的购物环境、商场政策等方面研究了大陆游客在香港的购物行为特征。

(三)从游客满意度和忠诚度的角度

游客满意度和忠诚度是决定游客是否重游或推荐的关键因素,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考察游客行为意义重大。Metin Kozak(2001)通过构建模型来研究游客满意度,先前的旅游经历与重游意向之间的关系。谢晖,保继刚(2006)通过问卷调查,从旅游信息搜集、旅游偏好、满意度方面对比分析了性别与旅游者行为之间的关系,认为其对旅游产品开发与营销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汪侠,梅虎(2006)以桂林游客为研究对象,通过结构方程建模,探讨了模型对于实施游客满意度战略的五点启示:重视游客期望管理、把握影响游客满意度的敏感性因素、提供顾客让渡价值、妥善处理游客抱怨以及正确理解游客忠诚的内涵。Carmen Barroso Castro(2007)根据个体需求的不同,将旅游者分成四类,具体分析了旅游者不同的目的地形象感知带来的不同的未来决策行为,即向亲友推荐或重游的可能性。Xiang Li(2008)从人口统计学、旅行的特点、旅行计划、旅行前后活动偏好的一致性、游后满意度评估方面比较了首次访问和重游的游客的行为倾向。

(四)游客对环境的感知和行为之间的关系

也有部分学者考察了游客对环境的感知和行为之间的关系。Muzaffer Uysal(1994)研究表明游客因旅行行为的不同,包括对特定环境的偏好不同,相对于人口统计学特征来说,其对环境的关注的程度的差异更大。保继刚,楚义芳(1999)提出影响旅游决策行为的主要因素是感知环境、最大效益原则和旅游偏好。黄震方(2003)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生态旅游者行为特征的共性特征和个性差异,揭示了国内生态旅游者行为特征的基本规律,从而为我国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依据。邹益民,黄晶晶(2004)认为游客忠诚度包括重复消费和宣传推介两个方面,并对自然旅游景区如何提升游客忠诚度做了有益的探讨:了解顾客需求、做好服务承诺、增强服务意识、创造奇特经历、培养员工忠诚、为游客满意感向忠诚行为的转变创造条件、更新产品及活动内容、重视游客亲友市场的培育。毛春红(2007)分别探索了游客的群体、个体特征及其与游客的环保意识和行为的关系。陈争艳,赵振斌(2008)对游客的环境意识和对不良行为的认知进行了调查研究,对比了具有表面环境意识和具有潜在环境意识的游客对不良行为的认知及其行为特征。

三、研究的局限性及发展趋势

国外对于旅游者行为的研究比较靠前,且国外的研究更加细分,国内外多采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并且研究的角度大致相同,目前主要局限于人口统计学特征、社会经济学变量、个性特征、空间结构特征、满意度和忠诚度等角度对游客行为的影响。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以及人类社会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关注,不少学者也开始探索气候、环境与旅游业之间的关系,由此,游客对环境的感知所表现的行为倾向也将成为关注的焦点。

参考文献

[1]谢晖,保继刚,旅游行为中的性别差异研究[J]旅游学刊,2006(1)

[2]汪侠,梅虎,旅游地游客满意度:模型及实证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7)

[3]张红,孙根年,西安市国内游客地域结构及旅游行为研究[J]人文地理,1999,12

[4]Luella F,Anderson,Mary Ann Littrell,Souvenir-purchase behavior of women tourist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5(22):328-348

[5]Abraham Pizam,Silvia Sussmann,Does nationality affect tourist behavior?[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5(22):901-917

猜你喜欢
研究综述旅游
我们一起“云旅游”
小A去旅游
旅游
儿童旅游研究综述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近五年农村征地纠纷问题研究综述
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研究综述
关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综述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