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复习课“情境——复习”模式浅析

2009-03-07 03:07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9年1期
关键词:约数合数公倍数

张 秋

“温故而知新”是孔子最早提出的学习经验,也是我国传统的巩固知识的学习方法。现如今,面对日新月异的知识体系,面对新的教材改革,面对新的教育理念,作为小学阶段的数学基础教育,更要求学生对知识“温故而知新”。但是,传统的满堂灌的复习方法达不到我们事先要求的效果。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几年来,我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与尝试,现把我通过教学实践概括出的“情境——复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与同行商榷。

一、知识回顾

复习过程重要的是知识的梳理过程,在复习之前,要让学生把已学过的知识在头脑中有个再现过程,让他们知道这些内容是什么,这就是我所说的知识回顾。如何让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很好地、全面地展现出来,这就需要教师设置好教学情境。例如,在教学“约数和倍数”的复习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使知识很好地回顾,我采用了约数和倍数概念接龙的教学形式。即要求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每人说一个概念,小组内不许重复。这样做,一方面便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间对知识的互相提示。这一个过程对知识的复习可能不够全面,在下一个过程得以补充。

二、知识梳理

学生平时学到的知识是比较零散的,通过复习要帮助他们将所学的知识“串起来”,以“知识点”组成“知识链”,进而形成“知识面”。这样,既可以发挥好各部分知识的功能,又能使各部分知识相互联系,形成结构,产生新的效益。

要想让学生把知识形成体系,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动脑筋,下功夫,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教学“约数和倍数”的复习,在知识回顾结束之后,就要进入知识的梳理,这是复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我是这样设置复习情境的:首先出示这样一个算式“36÷9=4”,接着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再看到这样一个算式,你能想到什么呢?”

在教学“约数和倍数”第一节时,就是由这样的算式引出了整除的概念,然后在整除的基础上,得出了约数和倍数的概念,所以,在知识梳理过程中,让学生再看这样一个算式,以刚才回顾的内容作基础,结合教师发散性的提问,学生就会浮想联翩。

首先想到36能被9整除,引出整除。因为36能被9整除,又引出约数和倍数;由一个数的倍数、约数可联想到公倍数、公约数;由公倍数、公约数可联想到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等。从而,通过教师的适时点拨完成知识的梳理过程,找出了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

即:

整除→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约数→公约数→最大公约数

质数合数互质数

质因数→分解质因数

→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

奇数偶数

知识梳理过程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掌握。

三、重点释析

复习的过程既要求学生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又要弄清楚知识之间的区别。这也是复习的一个重要目的。例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质数、合数和奇数、偶数这几个概念经常容易混淆,所以在复习时一定要进行重点释析。为了便于理解,我设置了这样的情境:大家学过苏轼的《题西林壁》,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就是对于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它,就会有一个不同的结果。对于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就是从不同的方面对数进行的分类。一个是按约数的多少,一个是按照能否被2整除,通过这样形象的情境教学,容易加深学生对知识之间的横纵理解,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

再比如,学生学习了容积和体积之后,我在复习时设置了这样的重点释析,通过录音,播放一则有关洗衣机广告词,紧紧抓住广告词中“体积小、容积大”这一看似矛盾的对比,进行重点辨析,使学生深刻理解了体积和容积的区别和联系。总之,在复习过程中,教师恰当地设置教学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

四、分层练习

练习是复习的基本形式之一,它对已学知识能产生巩固、深化的作用。这一过程分三个教学环节。

1.基本练习

例如:在复习“约数和倍数”时,我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①在下面的数中,哪些数有约数27哪些数能被5整除?哪些数能被3整除?

2、3、2l、30、45、60、43、57、78.

②在上面这些数中,哪些是奇数?哪些是偶数?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③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14和155l和1724和42

2.重点练习

重点练习是复习课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在实际题中进行深入辨析。例如,在复习“约数和倍数”这一单元时,对概念就可以重点地设计一组判断题:

①12的约数有3;②一个数的约数都比这个数的倍数小;③含有约数的数一定是偶数;④所有的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⑤有公约数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⑥凡是质数只有两个约数。

先让学生边议边判断,然后再让学生讲清理由。如②题讲清一个数的最大约数和它的最小倍数是相等的。所以一个数的约数都比这个数的倍数小是错误的。

3.综合练习

在进行完重点练习之后,要进行综合练习,它要求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技能和技巧,培养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培养多种能力,促进智力的不断开发。另一方面教师在设计复习题时,不能一味地让学生做,让学生答,而是要恰当地设置情境,使他们愿意而且积极地投入到复习中来。

①找朋友游戏:在复习“约数和倍数”的重点练习中,我发现学生对于谁和谁是互质数,掌握得不够准确,在复习时我设计了一个找朋友的游戏。以班级同学的座次号为序,要求学号是2的同学走到前面来,那么和2号同学的学号是互质数的同学走到前面来。学生就会积极动脑,认真思考,快速做出反应,自己究竟是不是“2”的朋友,从而师生共同归纳出互质数的特征,这样,就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高潮。

②算一算五(3)班有多少人:五(3)班学生超过50人,不到70人站队,四人一排、五人一排、六人1排,都余一人,五(3)班有多少人?

③猜电话号码:刚才有家长想知道张老师家的电话号码,我家的电话号码就藏在下面的题目里,看谁能快速地找到答案:

第一位数字是,10以内的最大偶数;第二位数字是2和3的最小公倍数;第三位数字既是质数,又是偶数;第四位数字是1和6的最小公倍数;第五位数是比最小的合数多1;第六、七、八位都是7的最大约数。

通过猜电话号码,把第四单元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高。

④请应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把你家的电话号码编出来,请大家猜一猜。把学过的知识,再进行实践,达到了巩固提高的目的。

这一过程体现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过程,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真正达到了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境界。

五、自我小结

在练习结束之后,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情况进行准确的自我小结,复习结束。

以上五个教学环节,情境的设置是一个大致的划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材内容的差异,特别是情境的设置,要进行适当的变通。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肯于动脑筋、钻研,设置出恰当的教学情境,一定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再呆板、枯燥。

(责任编辑:李雪虹)

猜你喜欢
约数合数公倍数
小小数迷泽西之小房间里的大世界(下)
组合数算式的常见化简求值策略
最强大脑
质数找朋友
公倍数
浅谈快速求最小公倍数法
快速求最小公倍数
质数嫌疑犯
感觉《质数和合数》教学
约数问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