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居民生活质量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2009-03-13 05:11包陶迅丁芳盛
学理论·下 2009年1期
关键词:生活质量

包陶迅 叶 芳 丁芳盛

摘要:人口生活质量,是影响一个国家或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浙江海岛舟山的居民人口生活质量的现状研究,发现海岛舟山存在人口整体文化素质偏低、人才资源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居民道德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存在自信而又自卑的心理等问题。并就提高海岛舟山居民的人口生活质量从教育投入、人才引进、素质提高和意识培育四个层面提出具体对策。

关键词:浙江海岛;舟山居民;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02—32—03

一、舟山海岛居民生活质量的现状

笔者根据舟山历次人口普查数据以及相关统计年鉴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在1990年至2008年这十几年中, 舟山人口生活质量发生了既显著又重要的变化。

(一)人口文化素質明显上升

人口素质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同时它又是社会发展的成果。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2000年舟山人口的文化素质与1990年相比有了显著的提高和改善。2000年,舟山市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量为33107人,比1990年增加了21449人,由占总人口的1.3%上升到3.4%;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口总量为122249人,比1990年增加了46913人,其占总人口的比例相应增加了4.49个百分点;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量为327691人,比1990年增加了89002人,其占总人口的比例相应上升了8.27个百分点;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量为356443人,比1990年减少了23969人,其占总人口的比例相应下降了3.38个百分点;文盲和半文盲(15及15岁以上)人口量为95512人,其占总人口的比例相应下降了7.56个百分点。以上表明,舟山人口文化素质在1990年至2000年的十年中有了较大提高。

(二)人口的创新素质不断提高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度发展和人口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舟山人口的创新素质也有了长足的进步。2006年获得各次科技项目459项,比上年度增加101项,增长28.12%。科技投入量,2006年总投入1900万元,比2002年增加了1倍多。从专利的受理量和批准量看,2006年分别达到210件和143件,比2000年分别增长了近3倍和2倍;从技术市场成交情况看,2005年达到1454万元,是2000年成交金额的2.6倍。从名牌产品数量看,2006年舟山具有国家省级名牌产品43个,其中省级名牌产品41项,水产品25项,名牌数量比2004年增加16个,水产品名牌数量增加9项。

(三)人口健康素质得到提高

随着舟山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舟山人口的健康素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根据有关卫生统计的数据,舟山人口平均期望寿命2005年达74岁,比1996提高了3.12岁[1]。全市2005年底婴儿死亡率6.71‰,,比1996年下降了3.17个千分点。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2000年舟山人口的死亡率为6.02‰,比1990年下降了0.29个千分点。全市连续三年无孕产妇死亡[2]。这些数据说明舟山人健康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

(四)居民道德素质有所提高

城市居民的道德素质已成为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志。一是居民社会公德素质相对比较高,表现在法制意识强,乐于助人,热心公益事业等方面。二是职业道德素质相对比较高,表现在职工敬业,职工素质和技术水平比较高,企业效率高,质量高和服务周到以及行政机构执法公正,法规透明度高等方面。舟山居民道德素质提高一方面是与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成绩高度相关的,另一方面也是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结果。

(五)海岛居民具有较强的自尊自信心,信任度高

调查发现,舟山各职业群的自尊评价分值普遍较高(F=4.857,全国自尊常模分平均值 F=3.524)[3],可见各职业群均自信并充分肯定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其中领导干部、医务技术、教师研究人员在这方面处于前三位。而自尊水平高者,往往是对部门经济满意,对职业满意,对现在生活满意,对振兴舟山经济充满信心。另一项研究表明,舟山人热爱本职工作,热爱生活,人生态度积极、稳定,安全感比较强,信任对方,易于合作共事,能较好地处理与其他部门的合作与竞争关系,但舟山人总体竞争性不强。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舟山人竞争心理显著低于舟山周边地区的人群(F=4.653)[4],这与舟山人总体入世水平较低有关,而入世水平低者比较直率坦诚、天真,与世无争。

二、舟山海岛居民生活质量存在的问题

(一)人口整体文化素质偏低

2000年舟山市人口整体的科学文化素质虽高于浙江平均水平,但与两翼城市——上海和宁波相比则存在较大差距。舟山居民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比重低于宁波0.15个百分点,低于上海10.43个百分点,而文盲半文盲的比重高于浙江平均数2.58个百分点,是宁波的近2倍。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相当于宁波的95.0%,相当于上海的72.5%。根据笔者初步推算,舟山市要在2040年前后才能达到上海市2000年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十一五期间,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和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人口应分别以年均12.12%(约5000人)和6.2%(8000人)的速度增长。这对高素质人口严重外流的舟山来说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二)人才资源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舟山人才结构性矛盾表现在,一是区域结构不尽合理,城乡人才二元结构明显。在全市人才资源总数38.1万人中,城镇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总量为21.6万人,占56.7%,农村所在比重不到一半,城乡二元分割的问题突出。二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舟山地区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领域人才短缺。《舟山市(2006-2010年)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显示,舟山急需海洋经济类人才,仅临港工业急需的经济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职业技能人才中缺口为1万名,这显然不适应当前海洋事业的快速发展。三是专业结构不尽合理。

(三)居民道德素质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一是一些居民在社会责任心,诚信意识,环境保护意识,社会公德意识等方面还有差距,还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公德观念不强。城市中一些居民随地小便,随倒垃圾,随意向海中排放污水。二是部分渔民在工作上仍存在着职业责任意识不强,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够等问题,导致违法捕捞、过度捕捞等问题出现,渔政执法人员法制观念淡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现象仍屡有发生。这些问题都将影响舟山未来的海洋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环境,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四)舟山人具有自信而自卑的矛盾心理

自信而自卑这是舟山人的一种特殊心理。他们一方面自豪于舟山的海洋,自己的生活环境,但另一方面,舟山处在一个开放、随时随地都在比较之中的地区环境,经济上显而易见落后于浙江各地市和周围城市,造成舟山人心理的复杂性。舟山人有时是自卑的,很多生于斯长于斯的舟山人,都愿意追根溯源地说自己是宁波人或上海人,而不愿坦率地承认自己是舟山人,这种现象在靠近两翼的地区更加普遍,它折射出舟山人的一种复杂心态。很长时间以来,舟山人习惯了说自己的落后,习惯了被别人说是“岛民”。同时,舟山人处于孤独的海岛境地,与大陆等外界交往相对较少,海岛经济技术特别是工业欠发达,社会就业机会少,失业人员多,海岛不同职业人群中忧虑性指标普遍比较高(渔民和农民m、SD分别为2.15、0.58和2.13、0.56)[5]。

三、提高舟山海岛居民生活质量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对教育的投入,努力提高舟山人的文化教育程度

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但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为此就要进一步扩大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目前,舟山有两所高校,在校生近有两万人,师生比约为1 :10,有很大的增招潜力。要加大基础性人才培养力度,逐步优化人才培育结构,同时突出海洋特色专业和优势专业。要搞好职业培训工作,努力加强企业在岗职工和新招聘职工的岗上和岗前培训工作,提高其技术技能;对于下岗失业人员和即将参加工作的人员(包括大中专和高中学生) ,政府、社会培训机构及学校应努力担负起这些人员的就业前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工作。力争到2010年,实现6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浙江平均水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0%以上。

(二)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增加人才存量,提升人才质量

目前,舟山人才的总量和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港口管理人才、船舶修造人才、现代物流人才等海洋性人才更是十分紧缺,必须在加紧培育人才的同时,通过加大对外宣传,积极赴外招才,建立和完善舟山海洋人才载体。要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及时开展人才需求情况的调研,分析确定各类人才的需求程序,积极组织各类人才的招聘活动,全方位、多层次地培养和引进各类人才,建设人才集聚高地,努力形成人才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同步快速推进的局面。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和延伸引才引智平台,促进人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信息机制的贯通。

(三)加强法制和道德建设,持续提升人口道德素质

法律素质是城市人口生活质量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人口生活质量的高低又取决于城市的文明度。在法制建设中,我们必须加强行政人员的执法力度,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同时,也必须增加渔民的守法观念,努力宣传法律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法律,了解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引导人民群众走依法办事的道路。

(四)加强海洋知识的推广,努力推动广大居民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2006 年3 月,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海洋治理问题以专章列入, 明确提出要在全国强化海洋意识,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大力保护海洋生态,实施海洋综合管理,以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在这种形势下,舟山市各级政府和宣传部门、教育部门应普及、宣传海洋知识, 大力进行海洋教育,增强民众的海洋意识。特别要对广大渔民、涉海企业职工、沿海地区居民进行经常的、有针对性地普及海洋知识尤其是海洋法规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居民从根本上树立起海洋权益维护、海洋环境保护和依法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强烈意识,并变成广大民众保护海洋环境的自觉行为[6]。

参考文献:

[1]张鸿飞.社会工作视角下的生活质量研究][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4,(3).

[2]周长城.主观生活质量:指标构建及其评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68.

[3]张义浩,丁芳盛,包陶迅.海岛地区不同职业人群心理心态特征调查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1).

[4] [5]包陶迅.舟山海岛人群的个性倾向性考查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1).

[6]李百齐. 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海洋综合管理[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7,(6).

The Present Condition and the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on the

Living Quality of the Island Residents

——Taking Zhejiang Zhoushan as an Example

Abstract: The population living quantity,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hat affects the economic social development of a nation or cities.Pass to the island Zhoushan of Zhejiang of residents' population live the present condition research of the quantity, discover the whole cultural character of the island Zhoushan existence population low, talented person the resources structure antinomy is more outstanding, residents' morals get behind with the economic society development request, existence self-confidence but again from vulgar mental etc. problem.Combine to live in the Zhoushan the people's populationlife quantity for the exaltationisland Zhoushan to throw in from the education, the talented person usher in, the character raises to grow four layers to put forward the concrete counterplan with consciousness.

Key words: Zhejiang island; Zhoushan residents; living quality; present condition; countermeasure

(責任编辑/石银)

猜你喜欢
生活质量
阴式子宫全切术对复杂子宫肌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