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考古学

2009-03-13 05:11任宝珣
学理论·下 2009年1期
关键词:事件历史性多样性

任宝珣

摘要:《知识考古学》是一部奇书,其中层层堆叠的概念与认识方式可能让许多希望了解福柯思想的人望而却步。本文从特定的问题出发:知识考古学是如何批判先验哲学的这样一个视角切入福柯的著作本身。通过考古学与思想史的比较恢复文献的“事件性”,对于话语事件形成条件的分析就成为了考古学独特的问题视域,进而从福柯的“陈述”概念出发,在其稀少性、多样性、历史性这三重维度上突出考古学对于先验哲学起源、连续性和总体性的批判。

关键词:事件;稀少性;多样性;历史性

中图分类号:B712.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02—51—03

自康德以来,现代哲学中存有一种未曾剥离的先验倾向,而此种先验确立的基础是以连续性的线性特征与全面性的化约特征为其思考方式的,虽然现在哲学以理性的方式成功地的完成了驾驭未知的梦想,但是它们自形成带来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现代哲学强调对于同一、一致、绝对、确定性的追求,概言之,就是对于秩序的追求。此种人为操纵和控制的结果也必然带来了暴力和不宽容性,带来了现代社会整体的异化,现代人已经切身地感受到了这个巨大的“理性的牢笼”。而这一切问题的纠结点正在于现代哲学既有的思维惯性。因此,如何走出现代哲学的困境,就成为了许多理论家无法回避的问题。福柯本人于此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知识考古学》这部专著的问世以新的概念体系与问题视角,不仅完成了其对于现代哲学先验基础的解构,而且开启了现代哲学认识论的全新视域。

一般认为:认识论是关于知识本性的哲学研究,福柯关于知识本性的思考集中于其“知识考古学”的理论中。谱系学阶段虽然对考古学有所突破,但二者关于知识的看法是一以贯之的,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把考古学看做是福柯的认识论基础。考古学的确立是在与思想史的对立中建立起来的,思想史就其普遍形式而言,它主要关注的是起源、连续性、总体化,而考古学却排斥此种不严格的“同心圆”式的描述,考古学的研究限定于话语本身,此种话语即没有一个先在的起源,也不服从于个人意志,它无意于在话语背后寻找意义,而是致力于话语形成条件的分析,包括对于话语间的断裂、差异的辨识,这是对话语内部的法则与规律的探索。这种认识论的形成得自福柯对于文献的理解,一般而言,文献被理解为一种通向过去的语言形式,人们习惯于透过文献来还原文本背后的历史真实,在此种功能上文献成为了历史遗迹的书写、再现和记录。而考古学的前提却是把文献本身看做历史遗迹,对于福柯来说文献自身就是一个具有物质性的历史事件,这种“事件”的认识视角激活了一种全新的历史视角,因此对于福柯而言,重要的不再是文献本身说了什么,而是文献为什么这样说。考古学关注的正是作为物质性本身独特的话语事件存在条件的辨析。

为了区别排除传统的思想史概念的干扰,进一步探寻话语形成的规律,福柯在《知识考古学》中重新确立了话语分析的相关概念。陈述是考古学的基础概念,福柯的话语概念是建立在陈述的基础上的。什么是陈述?简单来讲,陈述即话语的原子,是话语的基本组成部分。更进一步来说陈述是一种从属于符号的功能。“陈述不是一个结构(就是说一个在可变的成分之间允许无数具体模式存在的关系总体),它是一种从属于符号的功能,从而在它的基础上,我们能够通过分析或者直觉,决定陈述是否‘产生意义或者不产生意义,它们根据什么规律相互连续或者相互并列;它们不是何物的符号?以及它们的表述(口头的或者书写的)实现的是什么行为类型。”[1]这种功能决定了符号的存在方式,符号可以称之为符号根本上在于它陈述了什么,在此,福柯以一种实证的态度用陈述标示了符号的界限。

陈述功能性的确立是为了区别于命题及句子的,相对于二者而言陈述是稀有的,陈述稀有性追寻一种亏空原则,即陈述实际所说出的东西永远不是全部,陈述的分析由此可以在有限条件下确立自己的“在场”地位,有限性的存在同时也证明了陈述自身对于其它陈述的排斥与否定。而句子与命题则不同,“句子的辩证法总是服膺于仅为了超越或深化句子的矛盾原则,命題的类型学则服膺于使每个层级元素都对应于一个较高范型的抽象原则” [2]矛盾原则与抽象原则都是促使二者在“可能性”条件下无限衍生的程序。句子依据矛盾原则的比邻性切割出一个横向的连续空间,而命题则依据抽象原则的等级性建立一个纵向的延伸空间,二者空间的确立都是以连续形式扩展的,并且此种连续性的建立离不开一个先在的条件即:作为起源、初始的点的存在。因此,总体性是以点、线连续的化约方式驾驭自身衍生的无限性的,进而实现其完整性。而这对于陈述来说是不具有合法性的,陈述在一种节约甚至短缺中建立起自己的稀有空间,在这样的空间中不存在可能性。一切都是现实的,且所有现实性都完整地存在于陈述中。稀有空间中特定的空白和空隙与陈述是不可分的,或者可以说它们就是陈述本身。因此,在陈述特异的空间形态下并不存在起源的点与可以连续的线,陈述以其稀有性取消了这种化约的认识方式,它以其自身在对应空间的特异性或特异点中特有的“放射性”形成了陈述独特的多维空间特征。稀有空间的形成是在拓扑学意义上建立的空间形态,每一个陈述都是一个特定的域。

陈述稀有性并不意味着陈述是孤立的、封闭的。陈述同样是多样性的,多样性也是陈述不可或缺的存在方式,它的形成来自于陈述之间确立的相连与相关的空间。陈述组合也并不同于句子和命题。命题的化约规则总是指向更高层面的抽象,而句子则在众多系统的框架下辨识组成句子的成分关系,它们都服从于一种同质性的规划,无论是其为了化约(命题)还是为了分割(句子)。而陈述组合从根本上来讲是异质的组合,它不服从于任何超越原则与系统的规划。陈述规则与陈述是位于同一层级的,并且陈述组合的形成规则是无视系统存在的,陈述于此具有横贯性的特征。陈述的规则正是来自于此陈述与彼陈述间完全异质的组合中,并且这种组合同样是在拓扑学意义上展开的动态链接,它充满了恒常变异的脆弱性,这正是对陈述多样性最核心的表述。在此意义上可以说,多样性即陈述的规则,二者是一体两面的。陈述多样性的存在自觉地切断了与外在事物的联系,而让陈述及其组合处于一种自言自语的状态中,使再现成为了不可能。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主体、对象、概念这些即有的认识方式呢?这些对于陈述而言都只是陈述自身功能的衍生,在此我们再次看到陈述与句子、命题二者之间的区别。对于句子而言,陈述主体意味着人称代词不可化约的“我”的存在,因此“我”的存在不仅成为任何句子不可或缺的内在常数,而且它指向了外在世界作为句子外在变数的说话的人。陈述对象与概念的出现同样如此,陈述对象的确立离不开命题的指涉,由此意指的对象就成为了命题的内在常数,而事物的状态就成为了其外在的变数,概念的成立同样离不开能指的内在常数与所指的外在变数的认识方式。这些常数与变数确立的中心扩散思考不仅无法拒绝一种形而上的思考惯性,而且它们自身也无法克服常数与变数的不对等性所带来的时时窘困的尴尬状态。这些问题对于陈述来说并不存在,可以说陈述多样性的存在正是为了克服以往的认知方式所带来的问题,无论是主体对象,还是概念,它们都只是陈述功能衍生功能的结果,是陈述自身形成的“位置”。这些位置的存在再现了陈述的特异性,标示了陈述组合的界限,这也正是作为衍生性的陈述多样性的第二个层面。在此需要强调的是,陈述多样性的特征并非一味地在言说中完成封闭的言说,尽管福柯本人具有这种倾向,但无疑摆脱了陈述的建制环境——非言说环境也便不存在所谓的任何形式上的主体与客体的可能。非言说环境正是陈述确切的界限所在,福柯在考古学阶段并未对此加以研究,但其本人马上在谱系学阶段弥补了这个缺憾。所以考古学对于福柯来说,他极力想摆脱的正是现代哲学先验的镣铐。

稀少性的放射性与多样性确立的恒常变异的动态链接,虽然从根本上打破了既有的先验链条,但陈述存在并非指向虚无的任意性,以游戏的方式完成一次认识论的消解。陈述功能的存在离不开另一个重要的维度——历史维度,这也正是福柯给予自身认识论的一种约束。何为陈述的历史维度,对于福柯来说那就是档案“为了使语言能被视同客体掌握,能被拆解于不同层次,能被描述及分析,就必须存在一种永远已经确定且绝非无穷的陈述资料:对语言的分析永远在口语及文本的汇编中进行;对潜伏意义的诠释与揭露永远奠基于限定的句子群组中;对系统的逻辑分析则涉及形式化的语言与重新书写中所被给予的命题集合。”[3]只有在确定的“汇编”中陈述分析才成为可能,汇编如何确定?汇编的形成首先是不会做出任何预设的,“埃瓦尔德很正确的指出,福柯的汇编就是‘无参考点的言说。” [4]在此意义上来讲福柯完全是一个实证主义者。它从一种功能的视角切入问题本身,消解了形而上得以滋生的预设空间。没有先入之见,没有等级序列,没有起源与回归,有的只是特定问题框架下的汇编建构。其次,汇编的形成也离不开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即“语言的存有”。只有在语言选择的集合中,汇编才能被构建,词汇、命题、句子才能被提取出陈述。汇编既然不预设任何前提存活于语言中,那么问题构架如何能够保证其历史性的维度而具有严肃性呢?福柯的回答是思考裂隙。它需要选取特异点,并允许在不同层级中寻觅使它得以向其它方向延伸的另一系列。在某一时刻、某些地点,系列会开始产生分歧,并在一个全新的空间中被分配,这正是裂隙所在。因此历史性对于考古学来讲就是“必须追随系列,穿越层级,跨越门槛,绝勿自满于水平或垂直面向的现象及陈述开展,而是去刑诉一种使考古学、档案学者必须游移于其间的横贯性与动态对角线面向。”[5]

所以,我们说福柯的考古学是对立于传统哲学认识论的,它不仅以全新的概念体系完成了对于先验哲学的消解,同时也为一种新的认识论的诞生开启了全新的视角。《知识考古学》作为福柯最具哲学气质的专著,还有许多的问题等待我们去研究。正如前人对于柏拉图的评价一样,它同样也是一座富矿,我们可以做的也许只是从中挑拣出一些石头罢了。

注释:

① 《知识考古学》 [法]福柯著,谢强、马月译, 三联书店,第93—94页。

②《德勒兹论福柯》[法]德勒兹著,杨凯麟译,江苏教育出版社,第5页。

③ 《知识考古学》 [法]福柯著,谢强、马月译,三联书店,第164页。

④转注于《德勒兹论福柯》[法]德勒兹著,杨凯麟译,江苏教育出版社,第19页。

⑤《德勒兹论福柯》[法]德勒兹著, 杨凯麟译,江苏教育出版社,第23页。

参考文献:

[1][法]福柯.知识考古学[M].谢强,马月,译.三联书店.

[2][法]德勒兹·译德勒兹论福柯[M].杨凯麟,译.江苏教育出版社.

[3]汪民安.福柯的界限[M].南京大学出版社.

[4]吴猛.和新風文化权力的终结——与福柯对话[M].四川人民出版社.

[5]陈永国,马海良,汪民安. 福柯的面孔[M].文化艺术出版社.

What is the Archeology

——Discussion about Falkers Earlier Experience Basic Epistemology in the Modern Philosophy

Abstract: The knowledge archeology is a strange book, the concept and the understanding methods that among them piled in multiple layerses may let many hopes understand the person of Falkers thought to shrink at the sight of it.This text sets out from the particular problem:How the knowledge archeology is criticize first thus an angle of view of check the philosophy corresponds the work of Falkers.Pass" affairs" of the comparison instauration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archeology and history of thought, became the conditional analysis to become the special problem of archeology to see the area for the words affairs, then set out from the " illustrate" concept of Falkers , on its scarcity, diverse sex, historic these three heavy dimensions outstanding archeology for check the philosophy origins first;Consecution;The judgment of the total.

Key words: affair;exility;diversity;history

y

(责任编辑/刘惠音)

猜你喜欢
事件历史性多样性
祭坛画作为装置
40年,中国实现历史性跨越
保罗·利科的“话语事件”思想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热点事件中的“舆论搭车”现象探析
浅谈新时期群文辅导工作的特征
舞蹈表演的表现形式多样性研究
嵌入式系统课程“中断、异常与事件”教学实践及启示
水磨地区蕨类植物多样性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