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现代化与大学生自主意识培育

2009-03-13 05:11阳剑兰
学理论·下 2009年1期
关键词:自主意识培育

阳剑兰 马 军

摘要:人的现代化实现是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没有人的现代化不可能有社会现代化的实现,而自主意识又是人的现代化的关键要素,本文对大学生现代化过程中如何加强自主意识培育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人的现代化;社会现代化;自主意识;主体精神;培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02—84—02

一、社会现代化必须立足于人的现代化

现代化的本质是社会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辩证发展过程。实现现代化不仅需要经济的现代化,而且需要文化教育、科学管理、民主法制等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同时,更重要的是需要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尺度、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文化修养、心理素质、个性人格、行为态度等诸多方面的现代化。有学者提出:“一代又一代人的观念变革、素质提高,构成了现代化的主旋律……中国现代化所取得的成功在于人,现代化的滞后也源于人。”[1]所以,现代化是这样一个过程:一方面表现为由“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另一方面也表现为一个民族脱离“传统人”转变为“现代人”的发展过程。

人作为国家的主体,人的现代化为国家的现代化提供了大量必备的高素质人才,对国家现代化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美国著名社会学家英格尔斯指出“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从心理和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的人格,他的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管理机构中的工作人员都获得了某种与现代化发展相应的现代性,这样的国家才可能真正称之为现代化的国家。否则高速稳定的经济发展和有效的管理都不会得以实现,即使经济已经起飞,也不会持续长久”。[2]邓小平也曾经说过:“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在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3]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素质的现代化,其本质就是要使人的价值取向和心理状态获得现代性。对于人的现代性,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英格尔斯提出了现代人品格的假设,大致可归纳为:自主意识、创新精神、个人效能感、竞争意识、求知欲、科学精神、公民意识、开放意识等。[4]社会的现代化要求当代大学生提高自身的现代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今的大学生,其自身的特点和在未来发展中的地位决定了他们的现代化状况对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影响。青年大学生要适应人类文明的发展,需要加速提高各项素质成为现代性的人。大学生的现代性也应表现为强烈的现代意识,拥有现代劳动技能、现代社会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的社会个体。从思想素质的角度来看,至少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现代意识:强烈的自主自立意识、有所作为的创新意识、积极进取

的竞争意识、讲究效益的意识以及良好的法制意识。

二、自主意识是大学生现代化的关键要素

德国学者弗洛姆提出现代人的性格有十个要素。其中谈到:一是具有安全感、同一感和自信心;二是实实在在地、每时每刻地以人的方式去存在;三是在给予和分享中获得愉快,而不是从囤积财富和剥削别人中获得愉快;四是认识到唯有自己的人格及其人格的全面发展才是人类生活的最高目标;……[5]。北京师范大学学者成有信指出现代人有以下四个特征:一是人的独立性及其个性自由方面的特征;二是开放性、创造性、开拓精神等方面的特征;三是具有科学知识、技术、理性和科学精神等方面的特征;四是效率、时间观念、自律、责任感和集体精神或群体意识方面的特征。[6]在以上的论述中,他们都无一例外地强调了自主意识在人的现代化中的重要意义,在人的现代化特征中,自主意识是人的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和关键要素。自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对自身行为的支配、调节和控制的能力;二是个人对活动对象、活动过程的支配与控制权利,它是相对外部力量而言的个体的独立、自由、自决和自主支配生活的权利与可能。一个具备了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的人,能够合理利用自己的选择权利,有明显的目标,能够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价,在活动中能够自我调节、自我监控,在生活中能够自我教育[7]。

中国大学生在自主意识方面显得较为被动和缺失。一般情况下,学生基本上接受的都是从上而下的指令任务,还没有形成自觉的以主人翁意识去参与社会的发展与公共事务的气候。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只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学习,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缺少应有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在大学生中不占少数。在集体活动中,也并不能完全发挥自主性,依赖性较强。在社会现代化和大学生现代化进程中,理应高扬人的主体性,发挥人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倘若大学生仍被某些制度、习俗和信条所束缚,被沦为一种驯服的工具和奴隶,必然不会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主体,必定会失去自己的能动性和创造力,失去自身的灵性和活力,这样不仅自身现代化无法实现,社会现代化也无从谈起。作为现代化国家的接班人和未来的建设者,大学生必须实现自身的现代化,高扬主体精神和创造性,发挥聪明才智和主动精神,培养较强的自主意识。所以,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中,确立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激发其活力,挖掘其丰厚的潜力,发挥其无限的创造力,为大学生的现代化和社会的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三、大学生自主意识培育的路径探析

1.激发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应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主宰学习生活,积极主动探求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养成自主、自觉、自律、自强的习惯。其内涵可理解为学生主动地、有主见地学习;教师主导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良好结合,教师对学生因材施教与学生自己因材施学的良好结合;教师既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又是指导者、咨询者和鼓励者,学生既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又是学习的管理者和最终受益者。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对人们的活动具有发动功能。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积极学习,激励学生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也就是首先要充分调动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客观要求变为学习自身的需要,然后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效方法。此外,大学生还要学会利用现代高科技的教学手段来掌握、运用所学的知识。作为教师要适时地进行“角色”的转变,切实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积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确立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思想,自觉地调整教师与学生的传统关系,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平等、信任、合作的自主性学习环境,让学生自由和谐的发展。

2、拓展大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大学生自主管理是指大学针对大学生这一群体在依法治校的前提下给他们更多的发展空间,以激发大学生自身的潜力,使他们达到最佳的成长状态。大学的教育目标是把大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全社会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人生选择,要让学生们“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8],尤其是“学会生存”。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要转变教育观念和成才观念,给予大学生正确的引导;从学校的角度看,在课程设置、教学培养方面做出适当的调整,给大学生更多的空间。对思想教育工作者而言,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学生会管理和学校事务的管理上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具体来说,要将管理者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管理观念转变为学生为主体、管理者为客体的观念,时刻体现以学生为本的观念;要从管理者“管理”学生转变成为学生服务,在服务中进行教育,寓教育于服务之中;要从管理者从管人、管物等“硬”管理向以引导、疏导为主的“软”管理转化。在学生会的管理上,要创造宽松的环境,给学生提供个性发展和自主管理的空间,营造有利于沟通的环境,提高自主管理意识,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3.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首先在于培养其自主创业的意志品质,使其具有自觉性、坚毅性、自制力和勇敢、果断等品质。其次,要正直守信、有责任感,具有务实精神,踏实做事,待人诚恳。再次,具有敏锐的创业意识,按照市场运行的规律办事,遵循公平交易原则,遵纪守法,诚实可靠;第四,具有自我实现欲和创新精神。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和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顺利走向社会,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因而,高校需对学生进行创业培训,让他们在社会实践、创业实践等活动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正确认识社会的基础上了解社会的需要,积累创业经验,逐渐形成自主创业意识。同时,要塑造大学生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情绪稳定、性格开朗、人际关系协调,并善于根据新形势适当地调控自己的身心状态。

參考文献:

[1]叶南客.现代化与社会主义新人[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1:11-12.

[2]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中译本)[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4.

[3]邓小平文选(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0.

[4]A.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素质探索[M].曹中德译.天津:天津社会科学版,1995.

[5]张焕文,苏攻编译. 现代人·现代化[M].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202—203.

[6]成有信. 简论现代社会、现代教育和现代人[J]. 江西教育科研,1992,(1).

[7]王艳芹,李正元.大学生自主发展缺失的反思与模式构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9).

[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责任编辑/刘惠音)

猜你喜欢
自主意识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培养自主意识,让小学生爱上写作
中专学校机电专业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探究
如何培养中职生的自主写作能力
中职机电专业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