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和谐思想 拓宽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视野

2009-03-13 05:11蓝玉林
学理论·下 2009年1期
关键词:矛盾公平政治

蓝玉林

一般说来,和谐社会包括几方面内容:一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前提。造就和谐的人的个体,就是要使一个人有健全的人格,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合理地处理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的复杂关系,把自己融入自然、融入社会、融入集体。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所以我们既要关心人类,又要关注自然,在维护人类利益的同时,又要维护自然的平衡,确保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三是社会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和谐。包括社会分工、人员的比例构成、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利益分配、社会地位的公正与平等等方面,都必须处在和谐共进的状态中。

认真研读十七大报告,一个很深刻的印象就是无处不含的和谐思想。报告中使用“和谐”一词多达34处,分布于大会主题和八个部分。对这些和谐思想,总体感受有三点:一是摆位高。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看,报告强调“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从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看,报告强调“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从与小康社会的关系看,报告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因而我国2020年要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阶段性目标。这说明报告不仅把和谐思想摆上了较高的位置,也给予其理性的、客观的定位。二是内涵丰富。报告不仅把和谐思想体现在内政、外交、国防的各个方面以及治党、治国、治军的各项要求中,而且首次从教育、就业、分配、社保、医疗、管理六个方面阐述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首次从政治、经济,文化、安全和环保五个方面阐述和谐世界的构想,首次提出建设“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些新的表述,进一步拓展了和谐思想的内涵。三是举措务实。通观整个报告,既有关于和谐的想法,又有促进和谐的办法;既强调过程,又注重结果;既好理解,又好操作。综合以上三点体会,感到以党的十七大为起点,和谐思想必将成为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社会生活的背景和舞台,将为今后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一、和谐思想为政治工作提出更新要求

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关键是妥善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焦点是领导与群众之间的矛盾。一是政治工作和谐,不仅要协调好各种关系,更重要的是使各个关系相互依靠,相互促进。协调是一种外在的、被动的工作,更多的是一种行政行为,而和谐的关系应该是一种自觉的行为。要把工作的中心由不出事转到集中精力干大事上来;由纪律约束到自觉遵守上来;由相互防范到相互提高上来,使政治工作的侧重点由防范变为建设,减少无谓的消耗。二是政治工作讲和谐,既要强凋公平,又要促进效率。群众需要的是公平的机制、公平的规则、公平的环境、公平的条件和公平的发展的机会,而不是要事事公平、人人公平,这是做不到的。若执意如此,只会束缚手脚,最后造成更大的不公平。三是政治工作讲和谐,既要解决前进的动力机制,又要解决发展的平衡机制。政治工作实际上做的就是平衡工作。把握方向是平衡,化解矛盾是平衡,协调关系是平衡,防范风险是平衡,激发动力是平衡。没有平衡,发展就容易跑偏,动力也难以持久。

二、和谐思想给政治工作提供了新机遇

政治工作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不能光看到矛盾和挑战,实际上更多的是机遇和条件。

一是给政治工作贯彻科学发展观提供了切入点。十七大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把科学发展观的学习由理论层面向和谐的实践拓展,由解决具体问题向解决政策性问题延伸,由解决方法问题向解决结构性、体制性问题转变,就是要最终落实到和谐社会的建设上。二是对科学认识和把握政治工作的本质属性提供了立脚点。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但过去做人的工作的目的往往搞得不是很清楚,但就政治工作的本质属性或者根本目的而言,实际上是围绕和谐做工作,教育、管理、培养才有针对性。离开了和諧的教育,只能是空洞的说教;离开了和谐的改造,只能是一厢情愿;离开了和谐的培养,只能是知识简单的积累。政治工作只有站在和谐的制高点上,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三是对全面改进政治工作提供了思考的空间。我们经历了战争年代、和平建设、“文革”、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等不同的时期,越来越趋向成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加以改进,更加务实了。但是政治工作向哪里改进和加强,各级都在思考。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问题的基点,这就是要以和谐社会为准绳,全面衡量和检验政治工作。凡是有利于和谐的就坚持,不利于和谐的就改进,损害和谐的就摒弃。

三、和谐思想给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理念

主要是强化六个意识。一是强化风险意识。要把政治工作的重点放在能经受任何风险考验上,政治工作自身也要有风险意识。党委决策、干部使用、党员发展、表彰奖惩、安全防范、案件审理,都要有责任在里边,搞好了会促进和谐,搞不好会破坏和谐。因此要有忧患意识,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二是强化人本意识。以人为本,不光是治国、治军的理念,同时对于政治工作来说,是一个革命性的进步。三是强化共赢意识。共赢不光是国与国以及经济活动交往的原则,也应该作为政治工作的一个理念。过去政治工作只讲一面,比如,只讲个人服从组织,不讲组织要照顾个人;只讲局部服从全局,不讲全局要支持局部;只讲牺牲奉献,不考虑休养生息;只讲大道理管小道理,不讲小道理也能解决大问题。这种思维和指导方式,就是以一部分牺牲为代价,来实现另一部分的发展。要和谐,就要两头兼顾。政治工作要改变那种把组织与个人对立起来,把先进与后进对立起来,把上级与下级对立起来的做法,实现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发展。政治工作者与政治工作对象,只有共赢才能共存、共荣。四是强化成本意识。政治工作是有成本的。过去往往注重投入不计成本,不论是否必要都要不惜任何代价,都要主管主抓,大事大抓,认为强度大,力度才能大,时间用的越来越多,内容部属的越来越多,检查考核也越来越多。五是强化矛盾意识。现代意义上的和谐价值在于它是多样性与差异性的统一。多样性和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正因为有矛盾,才要和谐的构建和谐,前提是协调矛盾,因此政治工作讲和谐,不能排斥差异、压制矛盾,搞人为的统一和一致。政治工作是最讲辩证法的,而以往政治工作的某些要求和做法又是最不讲辩证法的。单位不能出问题,出了问题就一无是处;班子不能有矛盾,有了矛盾就是不团结;个人不能犯错误,犯了错误就永难翻身;搞试点,就一定要有经验;是典型,就要十全十美。和谐,恰恰是能够包容矛盾,那才是真正的和谐。六是强化利益意识。能够承认利益的作用,能够肯定利益的正面效应,是政治工作的觉醒,是政治工作有力量的表现。首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是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政治工作必须在市场经济规则下去开展。其次,利益是一柄双刃剑,它可以使人奋进,也可以使人堕落,关键在于引导。这是政治工作的责任。再次,政治工作的功能,主要不是给人多少利益,而是要教育人们认识到自己的利益并自觉为之奋斗,教育人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并为之努力。

四、和谐思想给政治工作提出了新思路

把和谐思想引入政治工作,在实践层面上突出表现为如何增强的问题。一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解决人的活力问题。政治工作要把调动积极性、激发活力作为政治工作的主业。充满活力的重要标志,就是一切有利于进步的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政治工作要强化尊重的观念,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二是有效利用各种资源解决物的活力问题。实际上所有的人力物力资源,都可以成为政治工作的力量。三是发挥制度、政策的调控作用,解决机制活力的问题。激励机制,这是推进器,是保持活力的基本内容;培养机制,这是良性发展机制,解决内在动力问题;管理机制,是解决规范运行的问题,是一种效率机制;监督机制,是一种防错和纠错机制;保障机制,这是减震器、安全阀。现代社会的安全稳定,更多地依赖社会福利制度。在这些方面,政治工作潜力很大,还需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为和谐建设发挥更强有力的保证作用。

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哈尔滨道外支行

(责任编辑/刘惠音)

猜你喜欢
矛盾公平政治
办公室政治
矛盾的我
愿你金榜题名,更愿你被公平对待
笨柴兄弟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矛盾多发”可怕吗?
必须公平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恋爱中能否一直让着对方
解析对矛盾观点的几个“是否意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