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下我国应采取的经济对策

2009-03-15 03:34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23期
关键词:经济危机

姜 鹏

摘要:当前这场看起来是由石油能源等各种资源的配置失调、社会经济发展的非科学化管理及世界贸易不平衡造成某些国家民众的非理性消费引发的次贷危机,只是科技危机的表象。面对危机,人们应该对市场的本质及网络信息控制的国际化管理有更深刻的反思。

关键词:经济危机;经济对策;危机分析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35-0006-02

一、当前经济危机爆发的实质因素分析

目前这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的爆发有其三个深层次的原因:第一个深层次的原因,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现代社会出现停滞而产生。那些看起来是由石油能源等各种资源的配置失调、社会经济发展的非科学化管理及世界贸易不平衡造成某些国家民众的非理性消费引发的次贷危机,只是科学技术危机的表象;只是人类发展历史面临的由于科学技术发展出现停滞,并希望寻找新的突破方向而造成的社会动荡的表象;只是世界在旧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积累起的巨大社会生产力面前“雪拥蓝关马不前”的表象。这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类社会的无奈。由于没有新的科学发现和新技术的拓展这一根本前提,也就没有了后工业社会改进落后生产力,实现新的工业革命、使社会得以进步的动力。

虽然,20世纪70年代中期齐聚美国的数十位各学科出类拔萃的科学家,就已预测了未来五十年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即所谓的“一个先锋、两个重点和四大前沿”的内容,但可惜,人类社会并未如期、如愿地实现这些预测。其中,很多至今仍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和人类社会追求的目标。时至今日,除电子信息技术外,在生物、材料及能源等领域的相关科学理论和技术实践仍需有更大的突破。这就造成了一百多年来,创造物质财富的生产力加工系统效率能够提高多达数千倍,而在动力、物流及控制(包含管理)等相配套系统的效率只提高了数十倍。这些导致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的因素,已经无法在现有的科学技术背景下实现平衡。这些就是引发这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第二个深层次的原因。尽管如此,在相关的现代科技和现代管理两个轮子的推动下,使得整个20世纪还是成为人类历史上最灿烂辉煌的一百年。通过采用柔性化生产方式、通过制定ISO国际标准及六西格玛标准作为生产质量标准及产品质量标准、通过推动SA—8000企业责任标准以及人类社会关于社会环境、社会生态与社会经济发展并行不悖的认识与实践,为21世纪初的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打下基础。这些因素也恰恰是推动社会变革、推动新科学技术创新与突破,从而最终战胜经济危机的积极因素。第三个深层次的原因,就是世界大国,都自觉不自觉地以自己的发展方式对世界经济危机的形成与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从上述探讨产生这次危机的本质原因中,我们不难得出以下观点:

第一,各国政府及各个经济主体,当前主要是应解决对市场的本质的认识问题,关注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的行为有效性和这一过程中社会各类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第二,在社会财富的占有和使用上,更加公平合理,更具有国际协调性。也就是说,联合国与世贸组织应在此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三,对网络信息控制以及社会资源的国际化管理应有更深刻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更广泛的国际合作。信息与网络技术即使在美国这样高度发达的社会,开发与应用也是不充分的。这主要是,目前的互联网一国垄断性(主要是美国)和私人垄断性太强,其私人控制程度达百分之八十以上。互联网及信息处理与应用应更加国际化、社会化、公众化、法制化。使信息网络技术真正成为科技进步、社会进步的开路先锋。如此,即便目前或今后一个较长时期没有较大的科学技术发现与突破,以现有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为基础,也能够因为有更广泛的国际社会的协商、协调与充分合作,使世界经济平稳发展并能有效避免或战胜现实中的各种危机。

二、面对经济危机我国应采取的国际对策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的综合实力已大幅提高,在某种意义上已成为世界的初级产品和一些日用消费品的加工厂和提供商。但我国三十年来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也是不容忽视的。这次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对我国来说既是一次机会更是一次挑战,只有在战略上应对无误,才能既加快自己的发展,又促进世界的发展。中国目前应采取的最佳的应对战略是:等待、选择和积极的安排。等待和选择主要是面对世界形势;积极的安排主要是针对我国三十年来改革与发展出现的问题与不足。

目前刚刚开始的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首先造成了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迫使这些国家先行进行政治改革、经济调整,以求构建新的世界秩序。但同时这些发达国家又希望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继续加大基础性建设投资,吸纳旧的生产力要素和旧的科学技术成果,以达到转嫁经济危机的目的。这些发达国家希望在原有的世界经济体系、价值体系不至于被破坏得太过严重的基础上脱胎换骨,一旦自己成功突围后,继续保持其在世界经济竞争中的领先优势。目前,清洁能源技术在硅谷所占份额并不大,但上升势头迅猛。据统计,2006年,硅谷清洁能源技术的投资额度就由5000万美元飙升到近3亿美元。同时,这一行业的就业率也有大幅度的提升。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是生物工程。从2008年第二季度的投资报告来看,用于生物工程技术的投资已跃第三位,占到总投资额度的14.61%,仅次于软件及能源。

对此,我国应采取的最佳策略有三个方面:

其一,降低或调整大规模建设投资,以待石油和其他矿产资源价格的大幅回落,从而降低我国社会发展的建设成本;

其二,跟进美国科技发展方向的变化,形成彼此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的关系。其中的一个战略目的就是,改变美国及一些发达国家仅仅是我国主要初级产品的出口国的现状,而使之成为我国产品综合加工、深加工产品出口国。这就必须调整国内产品结构、产业结构,提高国内产品质量和附加值。而当前,对我国调整国内产品结构、产业结构,提高国内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所需技术开发、技术利用与技术收购正当其时;

其三,提高国内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加国内产品的竞争力,改善生态环境和国家的国际形象。新能源、环保技术的广泛采用能够使我国的初级产品及日常生活用品升级换代,增加其附加值,并能大幅降低成本,借以实现外贸的更大利益。因此,现在正是低价收购国际上的矿产企业、农产品企业,低价收购国际上的现代成熟科学技术,低价收购国际上的一些成熟的服务和中介企业的有利时机。

三、面对经济危机我国应采取的国内政策

我国地大物博、市场广阔,有条件、有时间和有充分理由应对好这场经济危机。政府出台了4万亿人民币的经济刺激方案,要安排好、用好国家财政,应立足以下四点:

第一,用万亿计的人民币(甚至更多),争取在五年内彻底解决“三农问题”。以国家财政支持或以国家出面的形式,组建大量的现代化的农业企业或股份制企业,真正实现农业产业的科技化、农村社会服务的信息化以及广大农民生活小康化、富裕化。这样既可以为我国长远的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又可以彻底解决食品安全等问题。同时,更会避免外资利用农业、农产品威胁国家安全。如,我国前期的大豆产业和食用油的加工业面临的状况。目前,一些外资已把更多的注意力和更多的资源投向了我国诸多的农业领域和农产品,以期获得对更多农产品更大的定价权,这应该引起我们的警觉和关注。要想彻底解决农业问题,就必须解决农村问题。因此必须在一定时期内,压缩城市建设规模,投入大量资金,发展小城镇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使农民真正做到离土不离家。

第二,加大基础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特别是提高教育经费投入在国家GDP中的比重,使之达到或超过世界平均的投入水平。

第三,国家应尽快投资,建立新一代互联网(IPV6),促进现代信息通信新技术的应用,使得这些高科技的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建设中发挥高效、廉价、安全作用,并为未来新的科学技术突破占领一个有效的制高点。这次经济危机能得以迅速蔓延,与美国及其他相关国对信息网络不重视和缺乏有效监管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加大互联网建设,加大其他信息基础产业的开发投入,既可以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辅助教育和知识普及,还可以促进经济活动的及时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另外,还可以减少纸张消费,保护生态环境。

第四,促进科学、教育、卫生事业发展,加大人们生活日用消费品的投资力度,不断改善民生。

参考文献

[1]苏瑜.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反思[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5).

[2]王子先.关于外部危机下我国经济模式转型问题的理性思考[J].国际贸易,2009,(7).

猜你喜欢
经济危机
西班牙媒体眼中的中国形象
从产业发展看日本1920年经济危机
美国的世界经济霸权从何而来
论经济危机防控中政府履行道德责任的必然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