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全流通时代辽宁省如何发展证券市场

2009-03-15 03:34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23期
关键词:证券市场上市公司

魏 娜 张 波

摘要:股改既是对一个时代的终结,也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全流通时代,证券市场的利益机制、运行规则和市场环境等各方面将发生深刻变化,并对上市公司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产生重要影响。与此同时,这一新形势也对辽宁省上市公司的治理和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提出新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一新的市场环境,文章在对辽宁省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全流通时代;上市公司;证券市场

中图分类号:F4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35-0008-02

一、全流通时代辽宁省证券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全流通时代证券市场竞争格局将发生根本性变革,围绕上市公司利益的重新划分使得处在牛熊转换、监管加强、流动性充裕的证券市场跌宕起伏,犹如芝麻开门般带来了诸多的机遇与挑战。

(一)价值投资的转变

股改后,中国资本市场资产估值的功能将逐步恢复并不断完善,资产价值将从注意账面值过渡到盈利能力,市场的有效性会有一定程度提高,资本市场的功能将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型,实现从“货币池”到“资产池”的转换;市场投资理念将从注重追求价差收益转变成注重收益与风险的匹配等几大重要变化。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之间利益趋于一致主导着整个证券市场向着真正意义上的价值投资与全方位价格博弈转变。

(二)提高上市公司盈利能力

全流通时代,中国的A股市场将进入价值注入阶段。由于国有企业市值考核的出台及股东利益的一致,我省上市公司大股东有积极性地通过注入优质资产、集团整体上市等方式将自有资产逐步证券化,从而获得流动性溢价,并有动力地向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将净利润放大为证券市场更为可观的市值。这将大幅度改善上市公司的基本面,解决长期以来久被诟病的非整体上市带来的关联交易问题。

(三)优质企业回流

最近两年,辽宁有不少民营企业在酝酿到境外上市。在目前金融危机的形势下,随着全流通时代的来临,A股市场逐渐地规范化,尤其是国内创业板的推出会分流拟境外上市的企业。境外上市对企业在国内形象的提升以及募集的金额都有限,相对来说,国内上市更受企业青睐一些,同时,IPO新政比以往更能吸引优质企业回流,而且这将是一个双赢的格局:一是企业有可能在本土相对溢价发行;二是由于优质蓝筹公司的回归,又会反作用于市场,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辽宁的资本市场是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逐步发展起来的,这期间有些企业虽然上市了,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完成股份制改造,没有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 。

二、全流通时代辽宁省证券市场的发展现状

自1992年金杯汽车股票在上证所上市以来,经过起步、发育和发展阶段,辽宁辖区(不包括大连)共有33家公司发行了股票并在沪、深交易所上市,截至2009年2月底,辖区有境内上市公司33家,占全国1602家上市公司的2.06%;合计市值1682.87亿元,占全国总市值169794.6亿元的1%。目前,辖区上市公司累计融资778.2亿元。这些数字暴露出辽宁省证券市场发展的薄弱:

(一)缺乏核心能力

辽宁的上市公司大多是审批制下由原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上市的,改制不彻底,上市后“三分开”又不到位;从经营看,产业结构老化也是企业发展的致命伤。辽宁上市公司大多分布在制造业、电力、房地产、建筑业等传统产业方面,随着传统产业环境的急剧变化、甚至衰退,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不得不滞留在衰退产业中忍受煎熬,而信息技术、金融保险、传播和文化产业等新兴产业,处于相对劣势。企业治理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缺陷和问题使上市公司的资产整合乏力。

(二)盲目投资,陷入多元化陷阱

在当前的辽宁省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确实容易产生多元化冲动。因为,一是我省证券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缺失,企业低成本融资乃至恶性圈钱很容易,造成上市公司投资决策上的随意性;二是价值投资理念遭冷落,股票价格与企业业绩不相关或负相关,各种题材的炒作成了主流,而上市公司跟踪市场热点的多元化投资行为能够制造市场炒作的题材。

(三)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

在辽宁省33家上市公司中,国有控股公司占三分之二,控股股东及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余额达到69.2亿元,占上市融资总额的20%,暴露了公司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股改的契机,采取包括年薪制、期权、管理层持股等多种方式的有效激励机制以实现管理层利益和股东利益的一致,在发展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实现对投资者的回报,从而使更多的投资者关注辽宁的上市公司。

三、全流通时代辽宁省如何大力发展证券市场

在对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具体内容如下:

(一)上市公司应积极应对并购大潮

并购的重要前提之一是股权充分的流动性,而全流通的变革为并购创造了重要的条件。针对全流通A股价值上升的预期,中国证券市场已经发生了多起市场并购行为。如银泰系对G武商、百大集团的举牌,宝钢集团对G邯钢的竞购。仅2008年上半年,上市公司发生并购369起,涉及金额约为882.64亿元,并购行业广泛分布在资源类行业商业、化工类行业、机械设备业、交通运输业、仓储业等。与此同时,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普遍下降,对优质公司控股权的争夺行为也变得更加的活跃。作为国有资本高度密集的辽宁,政府在企业重组中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对于重组的成败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在全流通这一有利背景下,通过买壳上市和借壳上市鼓励优质企业上市,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对我省上市公司来讲,一些大中型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应与整体上市相结合,通过并购重组使其做优做强。资产注入预期是目前市场上最火爆的核心热点,外生性的资产注入不但带来当期业绩增厚,而且会大幅提升上市资产的盈利能力。在联美控股(600167)的资产重组过程中。从黎明股份—ST黎明—ST沈新开—沈阳新开—联美控股的变迁中,处处都能感受到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在舞动,此外民营企业入驻丹东化纤,也是一个积极的尝试。实践证明,企业重组需要政府、企业和市场各方形成合力,加以推动。

(二)积极培育新的上市资源

目前,辽宁省上市公司市值与GDP的比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2.5个百分点,具有很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2008年,辽宁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的实施意见》,确保从2008年开始,5年确保新增上市企业100家,力争达到150家。沈阳市、大连市每市确保25家,力争40家。其他12个市每市确保5家,力争8家。上市后备企业动态保持500家,其中重点企业100家。

1.政府加大扶植力度。为帮助中小企业上市,辽宁还刚刚成立了规模为100亿元的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并在沈阳设立了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基地,作为省级中小企业上市孵化器和直接投资的平台,承担辽宁省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和私募融资的职能。沈阳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园区也正在建设当中,将为沈阳、辽宁乃至东北地区中小企业提供直接和间接金融服务。辽宁省中小企业厅、辽宁省金融办等政府部门还多次组织协调券商等中介机构为中小企业进行企业上市辅导,让企业熟悉上市融资的条件、程序等。

2.抓住创业板机遇,完善投行业务。创业板的推出对辽宁企业和辽宁资本市场都是契机,辽宁可能迎来企业上市高峰期。创业板的推出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还是一个标杆,不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可以按照创业板所设立的条件进行包装,朝那个方向发展。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企业融资难问题已经凸显,通过创业板,企业可以直接融资,从某种程度上说,创业板也是缓和金融危机的一种资本市场策略。对于那些仍旧打算在中小板上市的中小企业,对企业来说只要能上市就可以,不要区分是创业板还是中小板,因为上市是一种稀缺能源,谁得到了谁就占有了资源。在发展创业板上市企业方面,加快投资银行的发展步伐,目前来看,辽宁的投行发展不很尽如人意,因此在创业板推出之际,要趁机发展投资银行,完善资本市场。

3.完善拟上市公司财务制度。指企业在财务方面的准备,按照上市公司财务制度要求来制定报表等,并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进行财务方面的审计和申报。目前,辽宁地区的不少企业为上市所做的准备已经很充分了,聘请专业机构帮我们筹划上市,目前已经完成了企业内部的股份制整合。

4.设立激励机制鼓励上市公司大股东注入优质资产,实现整体上市。资产注入、整体上市是股改后证券市场的又一次革命,是2009年最具暴利的重大投资主题。整体上市,亦即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通过一定的金融手段将其全部或绝大部分资产置于上市公司旗下。整体上市不仅有利于整合资源,使上市公司迅速壮大实力,做大做强,而且有利于规范上市公司经营管理,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整体上市还能够促进上市公司建设管理机构和管理层次,提高管理效率,便于监管机构强化监管。

参考文献

[1]吴鸣.全流通公司大股东掏空的可能性及其行为特征研究[J].经济师,2007,(11).

[2]广东证监局课题组.后股权分置时期上市公司大股东行为及监管对策研究.OL. http://www.csrc.gov.cn/n575458/n870586/n8215838.

[3]胡为民.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管理——实务操作指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4]郑春美.公司治理中的会计治理对策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5]刘媛媛,袁旭,齐鹏.股票期权何以激励高管[J].观察家,2006,(9).

作者简介:魏娜,女,辽宁人,沈阳航空工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教研室讲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证券投资;张波,沈阳航空工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博士。

猜你喜欢
证券市场上市公司
海内外证券市场数据本
海内外证券市场数
海内外证券市场数据
海内外证券市场数
海内外证券市场数据
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披露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
海内外证券市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