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会计对象环境论

2009-03-17 10:12倪乃铁
理论纵横 2009年12期

倪乃铁

摘要:逻辑起点是会计理论研究必须探讨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在对会计环境论文献综述的基础提出了关于会计环境的定义;分析了会计环境作为会计理论研究逻辑起点的合理性;最后分析了会计环境论存在的一些的缺陷并提出了应对措施,认为将会计环境论和会计对象论结合起来能构建一个前后一贯的会计理论体系。

关键词:会计理论研究;会计环境论;会计对象论

一、文献综述

(一)会计环境论

关于会计环境起点论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

1郭道扬在《二十一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会计控制、会计教育纵横论》一文中指出:“考察会计职业之兴起,会计学科之建设,以及论其发展变化的历史动因及时代特质,必然要从环境问题研究入手,由此方能究其渊源,探明原理,洞察其本质,揭示其规律。”“事实表明,如果不从会计环境问题研究着手,对会计的现时与未来的揭示及做出的评价,非但不可能客观地、公正地及全面地做出结论,而且往往会造成评价偏差,使问题的揭示带有较大的片面性。”“倘若缺乏正确的环境观念,缺乏对客观环境的正确认识与深入分析,那么,对会计理论问题的研究及对会计实务的改进便无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会计失控或因会计失控带来的损失也将无法避免。”(1992)

2谢德仁在《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及会计理论体系》一文中指出:“会计环境是会计内环境与会计外环境有机的总和。显而易见,会计内环境决定了会计的本质,从而决定了会计的职能,进一步决定着会计程序与方法。会计外环境决定了会计目标,从而决定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进一步影响着会计程序与方法。因此,会计本质、职能与会计目标,最终统一在人类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中,统一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的会计环境中。”(1995)

3牛秀敏在《构建我国现代会计理论框架结构的认识》一文中指出:“环境决定一切,存在决定一切。……无论会计本质、对象,还是会计目标,它们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环境下人们对会计现象的一种认识,有什么样的会计环境,就必然有什么样的会计理论。”(1995)

(二)会计对象论

1张龙平《试论财务会计理论结构体系》一文中认为:“价值是财务会计理论结构体系的逻辑起点。”,可见,该文认为,价值运动是会计对象,价值又是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故即表明研究会计应从会计对象人手。(1989)

2劳秦汉1992年的《论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础理论与起点理论》一文认为:“理论体系是研究对象自身逻辑的科学反映,因而会计对象(价值)质的特征(时空性)和量的规定性决定着所有的会计理论,是构成会计理论体系最本源性的范畴”,“会计理论体系就是将这些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会计理论按照所研究的会计对象的自身逻辑关系进行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个完整的、多层次的系统”。(1992)

二、会计理论逻辑起点概述

一般认为,科学均表现为一定的理论和方法体系,都有它的逻辑起点。即每门科学的理论点,都必须由特定的逻辑起点出发,构建相应理论框架,演绎出理论体系。会计学是一门科学,其理论和方法体系也同样存在着逻辑起点的问题。会计理论的逻辑起点是实践探索的历史起点、理论研究的导向,是最普遍、最简单的现象。会计理论的逻辑起点是会计理论研究的切入点,起到一个理论研究的开头作用,掌握了会计理论的逻辑起点,就好比找到一个源头由此顺流而下逐层推导各个阶段及研究内容,以便于明确理论体系,这样就能很好的把握会计理论的整体结构。因此准确的定位会计理论的逻辑起点对学习和理论的研究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三、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会计环境

(一)会计环境作为会计理论研究逻辑起点的合理性

1从哲学实践论的角度来看

理论指导实践,并且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实践一理论一再实践是事物发展不断向上发展的过程。每一个基本理论的形成都是对具体的环境中实践结果的抽象、概括、总结和升华。离开了具体环境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是没有指导意义的。当然财务会计理论也不例外,它是整个理论体系的一个分支,与一般理论一样,财务会计理论也来自于会计实践,是对具体会计环境中会计工作实践的概括和总结。财务会计理论的首要任务是用来指导会计工作实践。其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1)对现存会计实务进行解释;(2)预测和指导未来的会计实务。一方面,财务会计理论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会计工作者能否对会计理论正确理解,进一步影响今后会计实务能否正确及时地反映越来越复杂的经济业务的变化,以及满足投资者、经营者、政府有关部门对会计信息披露要求。另一方面,财务会计理论来自于财务会计实务,其作用是指导和解释会计实务,财务会计实务决定和影响着会计理论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那么财务会计理论结构的构架就应首先考虑这一规律,即按照会计实务所处的经济和社会环境来对会计理论进行构架。

2从会计理论本身来看

完美的理论是不存在的,我们无法找到能够解释和预测所有会计现象的理论,其原因在于理论是对现实的简化,而现实世界是错综复杂、日新月异的。一种理论的逻辑起点是否合理,不仅取决于逻辑上的合理性而且要分析这样的安排是否能使此理论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以及是否有助于此理论所指导的实践活动发挥其职能等。会计环境作为会计理论的逻辑起点,除具备逻辑上的合理性外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合理性:

1以会计环境作为会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能够使会计理论合理地解释和预侧会计实务。任何会计实务都是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即满足一定的会计目标。而会计目标必然是适应于相应的会计环境而提出的,因此任何会计实务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和会计环境相适应。如新的会计准则规定,“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出资产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作为重组收益,确认为当期损益。”它引入了公允价值的概念,脱离了原来以账面价值作为记账基础,增值部分作为权益的思路。它是对国内外具体的会计环境的发展变化而提出。

以会计环境为起点构建会计理论结构,可以对会计环境的变化和规律进行系统分析,把握会计环境诸要素之间的内在规律,据此提出相应的会计目标,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会计理论,才能和具体的会计实务相结合,充分发挥会计理论对会计实务的指导作用。

2以会计环境作为会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能使会计实务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基本职能一反映职能

系统科学认为“系统的功能,是指系统整体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时所能表现出来的特性和能力。”会计作为一个系统,其功能也是其与外部环境——会计环境相联系时所体现出来的能力。“会计的职能是会计的固有功能,是会计本质的体现。由于会计的本质是由生产发展特别是由商品经济对信息的客观需求所决定,会计的职能具

有客观性和相对稳定性。”由此可以看出,会计的职能和商品经济对信息的客观需求密不可分,且是由后者所决定,即会计环境决定和影响了会计的职能。

3以会计环境作为会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具有广泛适用性和前瞻性

理论作为一种实践的抽象,是用来指导实践的,理论来自于实践,但也能影响实践,并能预侧或及时地反映新的实践,所以,理论的广泛适用性和前瞻性也是理论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准。以会计环境作为会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相比较其他起点论而言,更具有广泛适用性和前瞻性。以会计目标、会计职能、会计动因、会计假设等作为会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都是假设会计的环境是不变的。如会计目标论,是假设在某种会计环境下会计的目标是什么,然后据此架构会计理论结构;会计职能论是在假设某种会计环境下,会计应具备什么职能,再根据职能架构会计理论结构。在会计环境发生变化时,这些因素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这些观点都不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另外,当新的会计环境发生时,这些观点架构的会计理论结构就可能会失去理论指导作用。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以会计环境作为会计理论结构的起点能更直观地解释会计实务,更合理地预测会计实务的结论和方法,以及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和前瞻性。

(二)会计环境论存在的问题

会计环境对会计系统的重要性,是任何人都无法否定的。会计之所以能从“结绳记事”发展成为国际商业语言,它正是应会计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自我革新的结果。但是,会计环境论也像其他的理论一样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会计环境论也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会计环境的不确定性上。因为任何一门应用学科,其目标、内容和方法都受环境影响颇深。但是,会计环境只是会计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外部条件,而不是现代会计理论本身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素。不能探明会计系统本身具有的规律性,不能将其自身与会计系统联系起来,因此,将其作为逻辑起点难以给会计理论的深层次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会计环境论的提出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影响会计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会计这一开放系统得以形成的通道,会计要受到它赖以存在的环境的影响,并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环境的产物,社会环境促进或制约着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的发展。但是由于其固有的缺陷,只把它作为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不是很完美的。

鉴于会计环境为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存在这样的缺陷。我们引进了会计对象。

四、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会计对象

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会计对象是会计系统中的一部分,而且会计系统中的每一部分都和会计对象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而且会计对象是会计的客体,是会计反映和控制的内容,是会计理论框架各要素中最基本、最抽象的范畴,它来自客观环境,反映于会计系统之中,决定着会计理论体系的内容,是推理论证其他抽象范畴的基础。这就使会计环境作为会计理论研究逻辑起点是一个外生变量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所以笔者认为会计对象是连接会计环境与会计系统的内生桥梁。

会计对象论仍然有着其他的特点:首先虽然会计对象是从会计中抽象出的概念,但当我们将会计对象置于会计活动之中后,会计对象就从一个高度抽象的概念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有实体的价值增值运动;其次,会计对象来自于客观经济环境,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相对稳定性,会计对象制约着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不能随心所欲地对会计提出偏离或超越其对象的要求;再次,虽然受会计目标的影响,会计对象会分为不同数量和内涵的会计要素,但无论怎样划分,只是会计对象内部各要素内涵的范围不同而已,会计对象的整个内涵范围是不变的。可见,并不是会计目标决定会计对象,上述否定以会计对象作为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是无任何依据的。

笔者认为可以把会计对象论和会计环境论结合起来作为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称之为会计对象环境起点论。因为把会计对象论和会计环境论结合起来作为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既可以考虑会计环境的影响,最重要的是可以构建一个前后一贯的会计理论体系。

五、会计环境和会计对象结合作为概念框架的逻辑起点

(一)会计环境和会计对象结合作为概念框架的逻辑起点能够连接会计系统和会计环境以及能够连接会计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价值运动”普遍的存在于整个经济活动之中,是对经济活动的有效的抽象,经济运行的本质就是价值运动。其来自于客观环境,反映于会计系统之内且是不变的。是会计理论框架各要素中最基本、最抽象的范畴,它来自客观环境,反映于会计系统之中,决定着会计理论体系的内容,是推理论证其他抽象范畴的基础。具有作为逻辑起点的稳定性,不会出现因为环境的变化而引起概念结构的大的变化,这有效地解决了会计环境的复杂易变问题,不会因为会计假设的松动而引起会计框架的变化。

(二)会计环境和会计对象结合作为概念框架的逻辑起点具有客观性。“价值运动”是对经济活动的抽象,是一种客观存在,存在决定认识,认识又反作用于存在。会计环境同样是客体。

(三)会计环境和会计对象结合作为概念框架的逻辑起点能够实现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价值运动”是从客观存在中总结出来的理论认识,这种认识是被大家认可的,具有不变性和客观性,能够有效地指导我们的实践。同时,“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是会计实践不断要达到的目标,“是会计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会计系统内部的一切机制,如会计运行机制、会计协调机制、会计信息反馈机制等,围绕着会计目标而发挥作用,通过优化会计行为来实现会计目标”(赵德武,1990),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会计对象实践性不强和会计本质会计对会计实践指导实效性不强的问题。

(四)会计环境和会计对象结合作为概念框架的逻辑起点能够实现稳定性与适应性的统一。“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只要有商品的存在就能证明“价值”的存在,“价值运动”是相对稳定的,存在于现存的经济实体之间,是会计计量的载体,没有了价值的存在,会计无从谈起,“价值运动”具有很大的稳定性,这相对于会计环境的多变性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克服方式;以会计环境作为会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相比较其他起点论而言,更具有广泛适用性和前瞻性。以会计目标、会计职能、会计动因、会计假设等作为会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都是假设会计的环境是不变的。如会计目标论,是假设在某种会计环境下会计的目标是什么,然后据此架构会计理论结构;会计职能论是在假设某种会计环境下,会计应具备什么职能,再根据职能架构会计理论结构。在会计环境发生变化时,这些因素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这些观点都不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可以把会计对象论和会计环境论结合起来作为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称之为会计对象环境起点论。

摘要:逻辑起点是会计理论研究必须探讨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在对会计环境论文献综述的基础提出了关于会计环境的定义;分析了会计环境作为会计理论研究逻辑起点的合理性;最后分析了会计环境论存在的一些的缺陷并提出了应对措施,认为将会计环境论和会计对象论结合起来能构建一个前后一贯的会计理论体系。

关键词:会计理论研究;会计环境论;会计对象论

一、文献综述

(一)会计环境论

关于会计环境起点论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

1郭道扬在《二十一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会计控制、会计教育纵横论》一文中指出:“考察会计职业之兴起,会计学科之建设,以及论其发展变化的历史动因及时代特质,必然要从环境问题研究入手,由此方能究其渊源,探明原理,洞察其本质,揭示其规律。”“事实表明,如果不从会计环境问题研究着手,对会计的现时与未来的揭示及做出的评价,非但不可能客观地、公正地及全面地做出结论,而且往往会造成评价偏差,使问题的揭示带有较大的片面性。”“倘若缺乏正确的环境观念,缺乏对客观环境的正确认识与深入分析,那么,对会计理论问题的研究及对会计实务的改进便无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会计失控或因会计失控带来的损失也将无法避免。”(1992)

2谢德仁在《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及会计理论体系》一文中指出:“会计环境是会计内环境与会计外环境有机的总和。显而易见,会计内环境决定了会计的本质,从而决定了会计的职能,进一步决定着会计程序与方法。会计外环境决定了会计目标,从而决定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进一步影响着会计程序与方法。因此,会计本质、职能与会计目标,最终统一在人类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中,统一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的会计环境中。”(1995)

3牛秀敏在《构建我国现代会计理论框架结构的认识》一文中指出:“环境决定一切,存在决定一切。……无论会计本质、对象,还是会计目标,它们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环境下人们对会计现象的一种认识,有什么样的会计环境,就必然有什么样的会计理论。”(1995)

(二)会计对象论

1张龙平《试论财务会计理论结构体系》一文中认为:“价值是财务会计理论结构体系的逻辑起点。”,可见,该文认为,价值运动是会计对象,价值又是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故即表明研究会计应从会计对象人手。(1989)

2劳秦汉1992年的《论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础理论与起点理论》一文认为:“理论体系是研究对象自身逻辑的科学反映,因而会计对象(价值)质的特征(时空性)和量的规定性决定着所有的会计理论,是构成会计理论体系最本源性的范畴”,“会计理论体系就是将这些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会计理论按照所研究的会计对象的自身逻辑关系进行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个完整的、多层次的系统”。(1992)

二、会计理论逻辑起点概述

一般认为,科学均表现为一定的理论和方法体系,都有它的逻辑起点。即每门科学的理论点,都必须由特定的逻辑起点出发,构建相应理论框架,演绎出理论体系。会计学是一门科学,其理论和方法体系也同样存在着逻辑起点的问题。会计理论的逻辑起点是实践探索的历史起点、理论研究的导向,是最普遍、最简单的现象。会计理论的逻辑起点是会计理论研究的切入点,起到一个理论研究的开头作用,掌握了会计理论的逻辑起点,就好比找到一个源头由此顺流而下逐层推导各个阶段及研究内容,以便于明确理论体系,这样就能很好的把握会计理论的整体结构。因此准确的定位会计理论的逻辑起点对学习和理论的研究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三、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会计环境

(一)会计环境作为会计理论研究逻辑起点的合理性

1从哲学实践论的角度来看

理论指导实践,并且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实践一理论一再实践是事物发展不断向上发展的过程。每一个基本理论的形成都是对具体的环境中实践结果的抽象、概括、总结和升华。离开了具体环境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是没有指导意义的。当然财务会计理论也不例外,它是整个理论体系的一个分支,与一般理论一样,财务会计理论也来自于会计实践,是对具体会计环境中会计工作实践的概括和总结。财务会计理论的首要任务是用来指导会计工作实践。其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1)对现存会计实务进行解释;(2)预测和指导未来的会计实务。一方面,财务会计理论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会计工作者能否对会计理论正确理解,进一步影响今后会计实务能否正确及时地反映越来越复杂的经济业务的变化,以及满足投资者、经营者、政府有关部门对会计信息披露要求。另一方面,财务会计理论来自于财务会计实务,其作用是指导和解释会计实务,财务会计实务决定和影响着会计理论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那么财务会计理论结构的构架就应首先考虑这一规律,即按照会计实务所处的经济和社会环境来对会计理论进行构架。

2从会计理论本身来看

完美的理论是不存在的,我们无法找到能够解释和预测所有会计现象的理论,其原因在于理论是对现实的简化,而现实世界是错综复杂、日新月异的。一种理论的逻辑起点是否合理,不仅取决于逻辑上的合理性而且要分析这样的安排是否能使此理论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以及是否有助于此理论所指导的实践活动发挥其职能等。会计环境作为会计理论的逻辑起点,除具备逻辑上的合理性外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合理性:

1以会计环境作为会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能够使会计理论合理地解释和预侧会计实务。任何会计实务都是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即满足一定的会计目标。而会计目标必然是适应于相应的会计环境而提出的,因此任何会计实务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和会计环境相适应。如新的会计准则规定,“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出资产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作为重组收益,确认为当期损益。”它引入了公允价值的概念,脱离了原来以账面价值作为记账基础,增值部分作为权益的思路。它是对国内外具体的会计环境的发展变化而提出。

以会计环境为起点构建会计理论结构,可以对会计环境的变化和规律进行系统分析,把握会计环境诸要素之间的内在规律,据此提出相应的会计目标,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会计理论,才能和具体的会计实务相结合,充分发挥会计理论对会计实务的指导作用。

2以会计环境作为会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能使会计实务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基本职能一反映职能

系统科学认为“系统的功能,是指系统整体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时所能表现出来的特性和能力。”会计作为一个系统,其功能也是其与外部环境——会计环境相联系时所体现出来的能力。“会计的职能是会计的固有功能,是会计本质的体现。由于会计的本质是由生产发展特别是由商品经济对信息的客观需求所决定,会计的职能具

有客观性和相对稳定性。”由此可以看出,会计的职能和商品经济对信息的客观需求密不可分,且是由后者所决定,即会计环境决定和影响了会计的职能。

3以会计环境作为会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具有广泛适用性和前瞻性

理论作为一种实践的抽象,是用来指导实践的,理论来自于实践,但也能影响实践,并能预侧或及时地反映新的实践,所以,理论的广泛适用性和前瞻性也是理论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准。以会计环境作为会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相比较其他起点论而言,更具有广泛适用性和前瞻性。以会计目标、会计职能、会计动因、会计假设等作为会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都是假设会计的环境是不变的。如会计目标论,是假设在某种会计环境下会计的目标是什么,然后据此架构会计理论结构;会计职能论是在假设某种会计环境下,会计应具备什么职能,再根据职能架构会计理论结构。在会计环境发生变化时,这些因素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这些观点都不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另外,当新的会计环境发生时,这些观点架构的会计理论结构就可能会失去理论指导作用。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以会计环境作为会计理论结构的起点能更直观地解释会计实务,更合理地预测会计实务的结论和方法,以及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和前瞻性。

(二)会计环境论存在的问题

会计环境对会计系统的重要性,是任何人都无法否定的。会计之所以能从“结绳记事”发展成为国际商业语言,它正是应会计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自我革新的结果。但是,会计环境论也像其他的理论一样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会计环境论也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会计环境的不确定性上。因为任何一门应用学科,其目标、内容和方法都受环境影响颇深。但是,会计环境只是会计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外部条件,而不是现代会计理论本身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素。不能探明会计系统本身具有的规律性,不能将其自身与会计系统联系起来,因此,将其作为逻辑起点难以给会计理论的深层次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会计环境论的提出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影响会计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会计这一开放系统得以形成的通道,会计要受到它赖以存在的环境的影响,并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环境的产物,社会环境促进或制约着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的发展。但是由于其固有的缺陷,只把它作为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不是很完美的。

鉴于会计环境为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存在这样的缺陷。我们引进了会计对象。

四、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会计对象

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会计对象是会计系统中的一部分,而且会计系统中的每一部分都和会计对象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而且会计对象是会计的客体,是会计反映和控制的内容,是会计理论框架各要素中最基本、最抽象的范畴,它来自客观环境,反映于会计系统之中,决定着会计理论体系的内容,是推理论证其他抽象范畴的基础。这就使会计环境作为会计理论研究逻辑起点是一个外生变量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所以笔者认为会计对象是连接会计环境与会计系统的内生桥梁。

会计对象论仍然有着其他的特点:首先虽然会计对象是从会计中抽象出的概念,但当我们将会计对象置于会计活动之中后,会计对象就从一个高度抽象的概念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有实体的价值增值运动;其次,会计对象来自于客观经济环境,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相对稳定性,会计对象制约着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不能随心所欲地对会计提出偏离或超越其对象的要求;再次,虽然受会计目标的影响,会计对象会分为不同数量和内涵的会计要素,但无论怎样划分,只是会计对象内部各要素内涵的范围不同而已,会计对象的整个内涵范围是不变的。可见,并不是会计目标决定会计对象,上述否定以会计对象作为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是无任何依据的。

笔者认为可以把会计对象论和会计环境论结合起来作为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称之为会计对象环境起点论。因为把会计对象论和会计环境论结合起来作为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既可以考虑会计环境的影响,最重要的是可以构建一个前后一贯的会计理论体系。

五、会计环境和会计对象结合作为概念框架的逻辑起点

(一)会计环境和会计对象结合作为概念框架的逻辑起点能够连接会计系统和会计环境以及能够连接会计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价值运动”普遍的存在于整个经济活动之中,是对经济活动的有效的抽象,经济运行的本质就是价值运动。其来自于客观环境,反映于会计系统之内且是不变的。是会计理论框架各要素中最基本、最抽象的范畴,它来自客观环境,反映于会计系统之中,决定着会计理论体系的内容,是推理论证其他抽象范畴的基础。具有作为逻辑起点的稳定性,不会出现因为环境的变化而引起概念结构的大的变化,这有效地解决了会计环境的复杂易变问题,不会因为会计假设的松动而引起会计框架的变化。

(二)会计环境和会计对象结合作为概念框架的逻辑起点具有客观性。“价值运动”是对经济活动的抽象,是一种客观存在,存在决定认识,认识又反作用于存在。会计环境同样是客体。

(三)会计环境和会计对象结合作为概念框架的逻辑起点能够实现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价值运动”是从客观存在中总结出来的理论认识,这种认识是被大家认可的,具有不变性和客观性,能够有效地指导我们的实践。同时,“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是会计实践不断要达到的目标,“是会计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会计系统内部的一切机制,如会计运行机制、会计协调机制、会计信息反馈机制等,围绕着会计目标而发挥作用,通过优化会计行为来实现会计目标”(赵德武,1990),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会计对象实践性不强和会计本质会计对会计实践指导实效性不强的问题。

(四)会计环境和会计对象结合作为概念框架的逻辑起点能够实现稳定性与适应性的统一。“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只要有商品的存在就能证明“价值”的存在,“价值运动”是相对稳定的,存在于现存的经济实体之间,是会计计量的载体,没有了价值的存在,会计无从谈起,“价值运动”具有很大的稳定性,这相对于会计环境的多变性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克服方式;以会计环境作为会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相比较其他起点论而言,更具有广泛适用性和前瞻性。以会计目标、会计职能、会计动因、会计假设等作为会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都是假设会计的环境是不变的。如会计目标论,是假设在某种会计环境下会计的目标是什么,然后据此架构会计理论结构;会计职能论是在假设某种会计环境下,会计应具备什么职能,再根据职能架构会计理论结构。在会计环境发生变化时,这些因素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这些观点都不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可以把会计对象论和会计环境论结合起来作为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称之为会计对象环境起点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