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评价体系与质量保障

2009-03-17 10:12闫丰军
理论纵横 2009年12期
关键词:质量保障评价体系

邱 风 闫丰军

摘要:本文的研究旨在通过调研目前研究生学位论文出现的问题与原因,分析提炼出影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各种因素,构建出一个较为系统完备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为提升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提供决策支持。

关键词:研究生学位论文;评价体系;质量保障

研究生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也是学校科研的生力军。研究生教育质量不仅关系到高层次人才培养,也关系到学校科学研究的水平和潜力。衡量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首先考察的应是作为检验研究生学习成绩的标志性成果——学位论文。如何对学位论文质量做出一个科学、客观、高效的评价,如何采取相应的制度建设,以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不仅关系到是否能对学位申请者的学术成果进行公正的鉴定,还关系到学位授予单位的研究生培养的整体质量和社会声誉,因此是目前各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我们有必要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研究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保障问题,而要保障学位论文的质量,首先要构建一个适时系统的,较为完备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

1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管理现状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几点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强研究生的科研训练和学位论文工作”,“科研和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为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教育部从1998年开始了评选优秀硕博学位论文的工作,各学位授予单位对如何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切实提高论文质量也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然而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部分高校在注重量的扩大的同时,忽视了对质的重视,尤其是忽视了对学位论文的管理和严格把关,直接的后果是导致学位论文乃至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普遍下降。通过分析不难发现目前研究生学位论文存在许多共性的问题。

1.1目前研究生学位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论文选题不当。题目不新,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实用价值不高是学位论文选题不当的主要表现。或者题目太大,研究不深人,重点不明确;或者选题过窄,没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

(2)综述分析不足。学位论文的综述必须全面反映该学科及相关领域的发展和最新的研究成果,正确充分的归纳总结。而有些研究生学位论文缺乏对国内外有关研究资料、研究背景的动态分析,比较分析不够,平淡性介绍多;或者综述不够系统,综述部分归纳过于简单,没有体现相应的学术水平;甚至论文综述与正文似乎毫无关系或者关系不大。

(3)内容缺乏创新。论文内容缺乏创意是目前学位论文质量不高的主要表现。有些论文理论研究过于拘谨,缺乏创新;有的虽然提出了新的方法,但缺乏与其它方法的全面比较,很难看出自己创新的程度;有些论文的内容多数是导师的成果或是重复上届学生的选题,大同小异;有的论文虽提出了新的方法与理论,但可惜的是未对其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特别是与其它方法的对比分析;“创新点”太多,似乎整个学位论文都是创新点,对于创新的理解太随意,“新”与“旧”不分,创新性的“大”与“小”不分,“有意义”与“无意义”不分。

(4)学位论文文体欠规范。虽然《科技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已颁布了15年,但由于宣传和贯彻的力度不够,造成学位论文在格式上普遍存在许多问题,如:不重视前置、附录及结尾部分;用纸格式、字体不规范;题名、文摘、关键词、引言、结论等不符合标准规定等。研究生学位论文既要有丰富的内容(学术上),又要有良好的形式来支撑,其外在质量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同样重要。

(5)缺少必要的资料支撑。在进入论文工作阶段后,研究生必须较全面地系统地追索和参考大量的文献资料。然而有些论文缺少第一手资料的收集,更缺少对经典原著的钻研,或言之无物,或人云亦云。有的论文所列出的参考文献,没有一篇是论文,基本上是较为陈旧的专著和其他材料,反映不出当前中外学者最新研究成果以及与论文有关的最新发展态势。

(6)研究内容过少,科技含量较低,缺少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有些论文只满足于完成一般性实验任务;有些论文的研究成果缺乏实验支持,论文的实用价值不高;多数论文选题来源的科研课题层次不高,有些学位论文像一篇综述性的报告,分量轻,自己研究的内容和成果很少。有些学位论文通篇没有一个图表,数据统计和数据分析没有充分使用数据统计分析软件,仅仅罗列了一些资料或转述一下他人的观点,没有逻辑分析、归纳与综合,不能概括和展开自己的学术观点。

1.2高校学位论文质量不高的原因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理论结合实践的成果,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具体表现,是研究生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论文的质量成为衡量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的标志,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学科的整体水平和发展潜力,也显示了我国的科研后劲。造成优秀论文比例太少的原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

(1)客观原因:

①学科壁垒抑制了其从事科研的潜质。长期以来,学科专业划分过细,知识口径分类过窄的特点造成学科与学科、专业与专业之间壁垒森严,成为不能互越的“雷池”。

②经费匮乏削弱了论文创作所必须的实验与取证环节由于经费的原因,研究生进行调查、研究、试验、取证的活动受到限制,减少了论文取材的部分环节或计算论证的必要程序,有纸上谈兵的偏向,研究成果很难在实际中推广。

③生源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优秀学位论文的产生随着研究生招生政策的放宽,以同等学力身份入学的在职研究生增多,尤其是博士生。由于在职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对学位论文的精益求精。也暴露了他们理论与实践脱节、缺乏专门训练的缺陷。

④导师指导不力,学位论文质量不高也与教师指导不力有关。在学位论文的研究和撰写中,指导教师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从实际情况看,导师由于指导人数过多或本身科研项目及其他事务过多,不能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在研究和论文写作过程中,导师指导也很少,论文从选题、定题、写作到定稿的整个过程处于一种“放羊”状态,这样的论文质量究竟有多高可想而知。

⑤论文答辩要求不严,流于形式。由于论文答辩要求不高,学生学位论文质量日趋下降,答辩流于形式。近年来,这种状况较为普遍,目前很少听说哪个学生因为论文质量不合格而未能通过答辩,毕业生学位论文的淘汰率几乎为零,相反,优秀率却呈上升趋势。在答辩中,答辩委员常常会碍于情面,不能深入地提出有分量的问题。学生无论是否回答,答得怎样,基本上可以顺利过关。

(2)主观原因

①严进宽出的现状导致研究生能够轻易获取学位研究生的规模招生和培养,形成了“严进宽出”的格局。近年来,基本上没有研究生不能通过论文答辩、拿不到学位证书。研究生入学后,如果没有优胜劣汰的机制制约,必然失去在学术和业务上进取的动力。学术造假行为成为

完成毕业论文的快捷方式为了毕业尽快拿到学位证书,一些人不惜代价请人提刀代笔,或抄袭拼凑学位论文,甚至买卖论文,形成了不良的学术风气。

②急功近利的追求是部分研究生“混学位”的动机由于价值多元化的选择,使一些学生追求物质利益,名为勤工俭学,实为下海打工挣钱,很难安心学习、静心做学问。有的研究生甚至一个学期不见导师,导师也找不到研究生。为了就业或晋升,“混文凭”、“混学位”的人为数不少。

③学生没有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料,缺乏论文所需原始资料的收集,这里既有学生不重视论文写作的原因,又有学生信息素质差,对信息资料查找的方法、途径、手段等掌握不够的缘故。一些学生查资料只会找报纸、现刊,不会利用索引、文摘、专利等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获取有价值的资料;有些学生不知道《全国报刊索引》《中文科技资料目录》等检索工具;更有一些学生到毕业了还不了解文献布局和基本的检索方法。

④学生前期培养质量不高,众所周知,高校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培养可以分为前期课程学习和后期论文撰写两个阶段,有些高校并没有予以真正的重视,部分课程设置陈旧,不能反映前沿成果;有些课程配置不当,或是缺乏系统性,或是课题选择不恰当,脱离实际;有些教师上课不认真,不能为学生后期进入论文研究及论文撰写打下必要的专业基础。而且大多数学位课程在相当大程度上是“填鸭式”授课,教师与学生之间难以形成对话与交流、反思。这些都影响了学位论文的质量。

综上所述,目前研究生学位论文出现的主要问题主要集中在选题、文献利用、知识水平与容量、创新能力、写作能力等5个大的方面,具有一定的共性,这就为我们构建研究生学位论文指标体系提供了,便利,能够比较容易的找到影响研究生学位论文指标评价体系中的指标。

2、研究生学位论文指标体系的构建

学位管理部门通过学科调研和评价研究,设计开发一套合理、通用的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作为不同专家评价打分的指标系统。

上述评价表可以转化成如图1所示的指标体系,该体系分为3层,根据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后两层各指标的权重(注:权重的计算过程略):

学位论文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选题、文献利用、知识水平与容量、创新能力、写作能力等5个大的方面。

首先,应将学位论文的选题提到一定的高度,一个好的选题应该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

其次,作为硕士学位论文,尽管不能像博士学位论文那样引用大量的国际国内文献,但学生的文献应用能力的培养是他们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或具体的项目设计所必须具备的。对于文献能力的考量应从文献的查阅能力、应用能力特别是文献的综述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考察,通过文献能力的考量可以知晓学生是否全面了解本领域的学术动态,能否对文献进行精炼的评述,以明确论文的主攻方向。

再次,论文的知识水平与容量是评价学位论文的核心。可以从理论水平、知识容量、逻辑能力和论文工作量等方面进行评判。其中理论水平和知识容量最为重要,但一篇论文还要做到逻辑通顺,前后呼应一致,而现在很多硕士学位论文在逻辑上都不是很通顺,如指出别人研究的不足,并在论文的起始试图弥补相关不足,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推进,并没有对所提出的问题做出回答,表现出逻辑不一。同时,一篇硕士论文的工作量也有一定的要求,这不仅指论文的字数,还包括论文的文献搜索、数据整理、模型设计、对结论的推敲以及指出未来研究的努力方向等。

另外,学位论文应该有一定的创新。这可从是否在基础理论上有一定的创造性,是否提出了新命题、新见解,或在实际应用中是否具有创新性等方面来进行衡量,以综合反映作者是否具有较强的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最后,研究生通过撰写学位论文,应该大幅度提高其写作能力。因此,必须列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的写作水平进行评价。可以从结构合理、内容完整、格式规范、语言规范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判断。特别是能否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文笔流畅非常关键,现代学生由于受各种媒体语言的影响,对汉语言文字的规范性缺乏必要的理解,满篇都是半通不通的话语的情况非常普遍。同时,应关注学位论文的学术规范性,如引文的标注是否清楚,有无抄袭行为等。

3构建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

设计学位论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不是目的所在,而且任何指标体系都不可能完美无缺,且指标总是动态的,处于不断变化中。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关键是要通过制度创新,构建学位论文的质量保障体系,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本课题组初步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3.1加强规范管理和过程管理

构建一整套深入细致的质量体系保证规章,规范过程管理,确保论文质量。制定和完善关于硕士学位论文的各项规范,以促进学位论文撰写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科学研究内容和结果表达的准确性。加强目标管理。对照学位论文的质量标准,各硕士点应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进行评估,在评估的结果中,找出制约质量目标实现的关键问题,对照问题制定出改进措施,从而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提高。

由于研究生的学习与研究一般处于一种比较分散的状态,尤其是进入论文研究阶段以后,更多的时间是以个体为单元开展研究工作,这就要求在管理上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

首先,要严把选题、开题关。选题应该科学、新颖,学生有能力完成。可以考虑成立导师联合指导小组,以各自导师为主导,对相关选题进行联合指导。其次,做好阶段检查工作。阶段检查可采取多种方式,一是检查论文研究工作的原始记录。二是通过讨论形式进行阶段性研究成果的宣讲,通报研究进展,集思广益,解决问题。三是鼓励研究生及时总结和分析阶段研究成果,撰写和发表学术论文,并考虑以此作为学位授予的补充条件。最后,以盲审和预答辩制度建设,规范送审和答辩的规范性和严肃性。并积极推行学位论文的抽检评估制度和公示制度。学校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学位论文质量进行抽检评估,以监控学位论文的质量。

3.2加强导师队伍的管理

在教学实践中,导师的科研水平、科研课题、科研经费数量都直接影响着研究生在学期间是否有可参与研究的课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训练、培养。因此,管理部门应着重从导师的业务素质、敬业精神、治学方式、教风、师德等方面,加强对导师队伍的遴选。组建素质精良、梯队合理、团结协作的导师指导组,加强硕士学位论文的指导力量,保证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具体可制定奖惩机制、合作机制,整合导师研究方向,提高指导的质量。

3.3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提高培养质量学位论文质量的根本特性是创新

撰写学位论文的过程是一个思维创新的过程,创新思维有一定的规律和方法。通过导师向学生传授这方面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克服思维的惰性,从而可以进行反向思维、转换思维、双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使学生的学位论文在学术创新上有所建树。因此,学位论文的创新需要导师对研究生在学术规范上提出严格要求的前提下,在学位论文指导的过程中,对研究生提出的一些观点进行启发和引导,平等地与研究生讨论学术问题,鼓励研究生做出创新性成果。

3.4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建立研究生交叉培养通道

建立学科交叉通道,首先要进行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按一级学科修订培养方案,鼓励研究生跨学校、跨学科或跨专业选修课程,构筑合理的知识结构。第二、在招生科目中进行改革,尤其是博士生招生,鼓励跨学科、跨专业报考。第三、鼓励研究生到研究机构或工程单位进行工作锻炼以积累经验,开拓学术视野,增长知识才干。第四、有意识通过学科交叉培养研究生,互派导师指导论文,向边缘学科或前沿学科不同的研究方向深入渗透。第五、管理上要加强网络或计算机管理,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尤其是“211工程”建设,先进的仪器设备要向研究生开放,为学科交叉培养、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创造一定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刘颖,昊振一,研究生学住论文评价标准初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1)。

[2]何明娥,刘运成,关勋强,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实测研究[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98,(4)。

[3]沈玉顺,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方法探究[J],中国高等教育估,2000,(2)。

[4]杨同毅,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有关理论问题的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9,(3)。

[5]J,M,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现代观点[M],北京:中国人大出版社,2002年版。

作者简介:邱风(1964—),男,安徽潜山人,浙江财经学院经济与国际贸易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闫丰军(1984—),男,山东泰安人,浙江财经学院经济与国际贸易学院硕士研究生。项目:浙江财经学院2006年度研究生教育创新研究项目重点课题。

猜你喜欢
质量保障评价体系
物流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火力发电厂汽轮机安装过程中的质量保障措施探析
《UG NX机械产品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改革研究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涉农类高职专业“一二三四五”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