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真来了吗

2009-03-17 06:20杨玉华熊润频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09年48期
关键词:农区外资产业化

杨玉华 熊润频 朱 青

泰国正大集团、加拿大GLG集团、英国约翰卡腾公司、益海嘉里集团……近日,随着一系列国家和地方农业产业交易会在安徽召开,一批知名外资企业纷至沓来,在安徽签下了农业合作“大单”。过去不被看好的农业如今却成了外商眼中的“香饽饽”,成了传统农区新一轮招商引资的热点。有专家指出,农业产业外资涌动,预示着传统农业迎来发展春天,农业“吸金”时代大幕已启。

外资掘金传统农区

安徽是中部传统农区的代表,由于农产品加工业不发达,农产品产业链短,农产品附加值低,低水平的传统农业一直为当地农业部门所头疼。然而,近期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势头却令地方政府眼前一亮。

在本月初,安徽省首次携手农业部举办的中国安徽农业产业化交易会上,来自加拿大的GLG集团、英国的约翰卡腾公司、新加坡的益海嘉里集团等,纷纷向安徽抛出“绣球”,与安徽一些农业县区政府和企业签下了超过数亿元的合作“大单”。其中,加拿大GLG集团将投资15亿元在凤阳县小岗村建设农产品深加工高科产业园;益海嘉里集团则将与安徽农业领域龙头企业之一的安徽辉隆农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进行粮油精深加工项目,项目投资过亿元。

几日之后,在安徽滁州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歌会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滁州与国内外众多企业签下总投资达54亿元的涉农项目“大单”,包括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与安徽袁禾实业有限公司合作的滁州百亿粮仓百万亩超级稻推广战略合作项目;泰国正大集团投资总额达20亿元的百万头生猪产业化示范项目以及菲律宾威廉集团投资的威廉食品深加工项目等。

“作为全国农业大省之一,安徽农业领域近来备受境内外资本,尤其是外资的青睐。”安徽省农委主任张华建介绍,作为全国农业大省之一,安徽除了粮棉油等农产品生产在全国居于前列,茶叶、蚕茧、瓜果、中药材、竹木等特色农产品在全国均占优势,近年来,安徽省出台了一系列积极政策支持扶持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吸引了大批国内企业投资兴业。特别是吸引了一批如蒙牛、伊利、雨润、汇源、光明、英国联合利华、加拿大GLG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抢滩安徽农业。

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1-9月份,全省各地农业招商引资项目就达244个,总投资近200亿元。农业产业化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黄金期”,而安徽农业已经成为新一轮投资的热点。

外资进军的不仅是安徽,随着2008年开始的WTO关于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粮食流通领域的过渡期结束,外资已经开始悄然进军中国农产品众多领域。以益海嘉里为例,该集团已经在山东、河南、河北、黑龙江、湖南等多个粮食主产区建立或并购粮食加工企业。而一些原本与农业无关的跨国公司如高盛也开始在国内收购养猪企业,美国先锋公司也在大力拓展中国玉米种子市场。一系列动作表明,外资正在布局中国的粮食、农产品行业。

契合传统农区转型需要

《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发现,外资积极进入传统农区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看中当地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对发展农业前景看好;二是传统农区正面临着现代农业转型,也谋求吸引多元化投资进入发展农业产业化。

安徽袁禾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励琴认为,外资之所以热衷投资农业,主要是对农业产业的发展前景看好。“从农业产出来看,光稻米种业一年的市场份额就达到900亿元,而产出的粮食产值更是以万亿计。因为这些都是生活必需品,是不可或缺的。”

有业内人士认为,中国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对农业相对开放的政策,也是促使外资进入的重要原因。据了解,相比对外资进入保持高度警惕的能源、金融、矿产等行业,中国的农业并购对外资基本没有限制,而WT0关于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粮食流通领域的过渡期结束,也为外资进入提供了条件。此外,在国际粮价上涨背景下,中国粮价处于“洼地”,国际热钱投资冲动,也都刺激了外资进入中国农业领域。

与此同时,传统农区也面临着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延伸产业链,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势在必行。在此情况下,他们也需要引进多元化投资进入农业领域,谋求通过农业招商引资实现转型,获得发展。

正如中国农学会名誉会长洪绂曾在合肥时指出,农业不是弱势产业,关键在怎么经营。他举例说,普通的大米经过抛光后,增值5%,做成米饮料增值8.8%,加工剩下的米糠做成纤维素后可增值几十倍。再以常见的罗汉果为例,提炼成甜味素后,可以增值数倍,普通大豆加工成卵磷脂后也增值数倍。

这一“经营农业”的理念如今越来越被一些基层官员和企业认同。在滁州,农业投资规模的增长令人瞩目。“滁州近年来三产投资‘退二进一‘逢三进一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很多企业都从工业转到了农业,做起了农副产品加工;或者三产也跟农业旅游开发、农业产品销售有关。本次农歌会上,签约的涉农投资达到54亿元,而之前,我们还有36亿元的项目正在建或已经投产。”滁州市农委主任程锡蔓介绍说。他认为,传统农区有丰富的农业资源,而企业和外资有着较强的资金实力和农业产业化运作经验,两者结合,可以各取所需,求得共赢。

学会“与狼共舞”已是当务之急

对于农业投资升温,中国科学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感到高兴。他在滁州为华东地区超级稻生产、原种繁殖示范基地授牌时指出,企业的大量加盟对于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是一股强大的推动力,企业投资农业领域,无论对于农技科研还是发展注资,都将是巨大帮助。

袁隆平认为,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投资农业是个好趋势。“以前很多企业对农业看得比较轻,现在都开始向农业倾斜,这是好事情。我们很高兴看到一些企业投资农业,比如这次跟我们合作的袁禾公司,还有一些化肥、农资等很多公司,他们将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农业发展。”

泰国正大集团副董事长谢毅表示,中国要发展农业,还是要走现代农业之路。“从这次签约来看,一些公司做的是现代种植,我们做的是现代养殖,都是用工业化模式提高中国农业。”

谢毅认为,从目前来看,中国的现代农业做得还不够,企业数量还不够多,希望能有更多的企业来共同发展。“其实,中国很多民营企业、国营企业,包括一些外资企业,很多企业第一桶金都是从农业来的,但是掘了金之后,就把资本投向了其他利润更高、风险更低的行业,比如楼市。这是因为就农业项目本身来说,风险高、利润低,作为企业,投资的时候找利润高、风险低的进入,也是正常的。关键要把农业项目的这种投入产出关系转换过来,变得利润和风险合理。这需要国家在政策上进行鼓励,比如建立各种保障措施、提高农产品价格等,让农民从中得到实惠,也让企业更放心投入更高的资本。”

不过,也有人担心,外资的大规模进入会否影响中国农产品安全。一位油脂加工企业负责人认为,外资进入农产品领域是把双刃剑,短期可能推动地方农业产业化的进程,提高农业效益,但从长期看,也存在被外资控制农产品资源和市场定价权的风险。他举例说,目前外资在农产品领域的进入方式已经从最初的合资合作,演变为倾向收购、控股龙头骨干企业。高盛就从收购双汇、雨润两家肉类加工龙头企业开始打入中国市场,而益海嘉里旗下的金龙鱼、胡姬花等小包装食用油品种已经占据国内粮油市场半壁江山,并且开始进军稻米加工业。

对此,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目前农业部正在制定有关政策和机制,加强对外资进入中国农业领域的管理。而在今年初国新办发布会上,农业部部长孙政才表示,农业引进外资必须坚持服务和服从于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维护国内农业产业安全和农民利益的基本要求。

猜你喜欢
农区外资产业化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中外资管合作大有可为
人民币债券为何持续受到外资青睐
外资进入A股:用其“利”防其“弊”
20条稳外资措施将出台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西藏农区奶牛异食癖的诊治
系统产业化之路
西藏农区奶牛乳房炎的抽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