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绘画艺术形式研究

2009-03-24 04:31李娅娜
艺术百家 2009年1期
关键词:美学特征艺术形式创造

李娅娜 张 宁

(注: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07年度山东省软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山东省美术创新人才的培育与政策研究”(项目编号:2007RKB171)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李娅娜(1959- ),女,汉,山东高密人,济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美术学。)

(济南大学 艺术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02)

摘 要:现代绘画形式创新是对现有惯用模式束缚的否定和突破并以实验性创造来揭示纯粹的视觉经验为主要特征的。画家在发现绘画形式中可变性形式元素时,并采用大胆独特的具有新鲜的元素和极其鲜明个性化语言对其进行分解与建构,由此生成的与以往形式大相径庭的、全新的、陌生化的形式样式丰富了人们视觉经验,而这一形式“创造”大多接近于实验性探索和新异形式的建构。

关键词:现代绘画;艺术形式;综合材质;风格;创造;美学特征

中图分类号:J202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the Artistic Form of Modern Painting

LI Ya-na,ZHANG Ning

20世纪以来,蕴含着现代艺术观念的绘画艺术是以“创造”观念来代替传统绘画“模仿”写实形态的表现艺术。现代绘画艺术不再可能借用传统来作为自身形式的基础,换句话说,它没有任何预定的和外在的基础可以依靠,它必须从自身形式出发来建立基础,即在自我确立的主体性基础上在向未来不断创造更新的视觉形式(实际上是寻找一种能表达现代人们精神和情感的视觉载体——形式)。使绘画形式转向主动建构以符合艺术主体的感受和无功利的“自律性”语言探索,从而,创造演绎出独特新颖的形式范式来,这种主观创造精神被凝聚在绘画形式中显示出广泛的自由特性和极大的自主精神。

一、形式元素的分解建构

现代绘画形式是通过不断创造来揭示纯粹的视觉价值的,表现在画家主观的独创精神,并将这种创造力投注到绘画纯粹形象化的形态和结构的组合构建中去,而这一“求新求异”的形式创造,大多接近于实验性探索和纯粹形式的构造,建立了与传统绘画形式大相径庭的艺术语言,以满足人们对绘画形式求新、求变、求愉悦的审美心理期待。

不容置疑,独特的绘画形式元素创造是发现可变的形式元素并进行削弱解构与建构创造性的表达,即一种形式元素的组合范式对另外一种形式范式的突破、消解和建构,以此达到绘画形式的创造。由此生成的具有原创性的形式风格丰富了人们视觉经验,拓展了绘画形式语言表现领域,给予绘画形式创造以最现代的诠释并将形式语言及技法价值推向了一个新的极至而获得生命。具体说来,画家殚思竭虑地在现有绘画形式元素点、线、面、色彩、肌理以实验性分解、抽象、概括的方法有所否定的同时,对另外一到两种主要形式元素以一种主观创造方式强调建构,而被强调突出的一到两种主要形式元素的增加、减少、变化都会导致画面生成新的结构形态图式。如西方传统绘画艺术形式构成元素主要是通过明暗、形体、透视来表现自然物象的光感、立体感和空间感的,而在这些形式元素中,透视和明暗处理一直被认为是主要的形式要素,由此构成了严谨完整的明暗造型体系而忽视了色彩形式语言的表现。但到了印象派绘画那里,具有创新意识的画家们率先发现可变的形式元素——色彩光影因素,于是,色彩光影元素就被特别地强化突出出来,形成了以“光”和“色彩”的变化作为视觉形式追求的主要目的,同时其它相应的明暗造型元素却被忽视解构了。如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在描绘“瞬间”光影的印象上,画家解构了古典绘画严谨的三维的明暗造型体系,创造性建构了全新的光、色的形式元素来表现瞬间的光影印象,这种肯定由独特感受所获得的色彩斑斓、笔触豪放、光影生动的新颖别致的形式样式,成为了印象派画家创造全新视觉经验而影响着现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当然,绘画形式创造的生成规律也意味着从一种观看世界的方式转变为另一种观看世界的方式,如古典时期的绘画艺术特征在于它是如实地建立在模仿、再现、自然主义的观看方式上,而现代绘画艺术则建立在主观形式表现、平面化、打破定点透视的多视角的直觉观看方式之上,这些都是对传统形式元素分解建构和对以往视觉范式的革命。显然,主观直觉观看方式在现代艺术大师毕加索那里有着天才般的表现,他大胆分解了传统稳定的三维空间形式要素,直接地对物象形体空间加以平面几何化解构,并创造性地将物体形象作不同视角的抽象和多元结构组合表现,呈现出的视觉形式异常尖锐强烈,其大胆自由的创造力无疑给人们以启迪与震撼。由此看来,绘画形式创新往往是画家采用大胆独特的具有新鲜的元素和极其鲜明个性化语言来颠覆惯常形态结构的组合范式,通过分解变形、夸张强调、分割打散、组合重建等手段构建出与常见的视觉图式不同的新、奇、美、趣的结构形态,而这种对传统形式元素的突破和构建的创造行为,将成为现代绘画艺术形式创新原则和画家主观创造独特新颖形式的自觉行为,而这一自觉行为只有落实到具体的绘画形式创造的过程中去,在具体的创造的情境中被激发出来,才足以使绘画形式元素的分解建构的主观创造活动得以实现和完成。事实上,绘画形式在其发展历程中,始终没有真正摆脱过形式模式化的危险,往往是一种独特新颖的形式技巧范式形成后,为了完整明确新创造的形式范式,画家往往采用既定的范式来强化现有的视觉经验,使建立产生的形式具有更加完善鲜明图式样式,

从而,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流派的“类”的特征,随之,这个独特新颖形式本身也就变成新的惯例模式而成为了传统。从这个意义上说,绘画形式的创新就是建立在不断否定、不断批判和不断创造的行为基础上来实现的。因而,可以说,绘画形式元素创造性的分解建构是绘画形式风格及流派形成的内在规律,而绘画形式的创新生成正是这种解构和建构、背离和创造的统一。

绘画艺术形式创新说到底就是范式的变革,是新的范式代替旧的范式的创造过程。只有具备批判创造精神的画家才会有具体的形式元素创新突破行为,以创造出更加多样化、更加丰富多彩的视觉图式,因为,绘画形式表达方式的雷同摹仿不仅会失去其纯粹性、自主性和多元性的宽广的天地,而且也会进一步制约并且消溶画家主体的自由个性意识和创造力。

二、形式的平面性秩序

画面平面性是现代绘画艺术的基本语言,是对传统绘画三维空间体系的解构来实现平面“语义转换”的,其表现形式在于减弱了造型明暗对比和形体塑造所产生的幻觉空间的同时,对画面形式诸要素进行主观归纳、简化、整合并走向平面秩序,由此而来,平面形状作为绘画纯粹的独立形式这一自身特性凸显出来,使绘画艺术超然于自然物象而更具主观性、更多地指向自身形式领域、更多地着意于平面形式要素的审美观照,从而,获得了绘画艺术自身平面形式秩序的美感,并传达着画面所具有的平面形式秩序意味,这种对画面平面形式的强调,体现了画者主观形式语言体系的构建和积极把握画面平面秩序的创造。

绘画形式的平面性秩序的建立是画家以一种积极的观察方式对丰富的客观物象进行统一整平的视觉选择,将观看到的所有散乱繁杂的原始绘画素材、模糊相似形、自然琐碎的细节及画面非本质的形态给予最大限度抽绎、简化、概括成简约的线、整体的面和大的黑、白、灰层次,从而创造出一个更平整、更简约、更概括的审美形态。可以说,越是平面的绘画形式语言,纯化的视觉形式秩序语境越纯粹鲜明,因而,越能突显出绘画艺术自身纯粹独立的平面形式的审美感知。另外,在现代绘画艺术的色彩表现方面,强调主观的平面性表现,作画时尽可能地摒弃繁琐的色彩关系、复杂化的色彩技法和斑斓的色彩变化的再现性,包括色彩的色相冷暖对比、明暗色阶变化等描述性功能,以主观创造的手法把色彩的各种形式要素简化出来,加强了色彩组合、平涂和并置的自身表现性,使画面色彩表现不再被动地服从客观自然复杂色彩关系的描绘,而转向更进一步倾向于简化单纯平面形状的平涂并置的处理。换言之,现代绘画艺术平面性就是意味着不断地删繁就简、追求最大程度上的简约化,以平面整一的视觉形式符号鲜明地表达审美意象。贡布里希在《秩序感》中说“我们的知觉偏爱简单结构、直线、圆形以及其它的简单平面秩序。我们在混乱的外部秩序里往往易于看清的是这类有规则的形状……”。纵观现代绘画作品,无不体现着具有概括性的平面纯化语言特征,表现出和生活隔开一段距离的平面形式意味。如现代法国野兽派画家马蒂斯《舞蹈》作品以平面造型图式形成了画面简洁明快、含蓄抒情的艺术风格,画家常利用并置的色块平涂来表现画面内容,在视觉形式元素上淡化了被塑造的物体的体积结构,对无穷的深度空间压缩整平,将三维空间压扁为近乎“剪纸”的二维平面上,使画面充满了一种非再现的装饰感,以追求色彩装饰意味和现代视觉感受。不言而喻,正是画面的简约平面化处理,越过凹凸、空间、透视、明暗等造型因素向平面转化,画面的物象也会因降低造型实体感而变得飘逸明晰,画面形式由此而倾向于抒情性和装饰效果,由此而来,平面作为画面纯粹的独立形式这一自身特性凸现出来,从而,获得了画面自身平面简约简化的形式美感。

不难看出,绘画艺术中的平面秩序是画家现代艺术观念的追求,艺术观念性因素越强,单纯简约的绘画形式的平面秩序感就越明显,并透过平面整体的秩序去感知独特形式“意味”,从而增强了绘画艺术中平面秩序美的无限性,使绘画从再现—表现、从具象—抽象、从客体—精神、“从有法到无法”的转变,而是突显出现代绘画艺术形式的“纯粹性”和平面形式自身独立的审美价值,以符合人们视知觉感知简约秩序的需要。

三、综合材料肌理质感实验性应用

现代语境中绘画肌理元素乃是通过不断创造非描绘材质来揭示纯粹的视觉价值的,表现在不断突破传统绘画中手绘笔痕、墨迹、刀刮等肌理模式的束缚,转而创造出综合材料的实物质感来强化肌理视觉感知的。特别是非描绘性的现成品材质实验性的应用,不仅扩展了传统绘画笔墨材质多样形态,也使现代绘画材质媒介表达具有了更丰富完整的感性样式,从而创造演绎出全新的肌理材料异质物化形态表达,于是,画家主观创造精神被凝聚在肌理材质实验性建构中显示出极大的自主精神和广泛的自由特性。这种突出材质媒介的物态质感进而实现绘画形式的材质媒介的实验性应用成为绘画形式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使现代绘画肌理元素附着于实物上而自行寻找综合材料凹凸班驳材质美感。

现代绘画艺术更多地在传统笔绘肌理基础上转向研制开发以综合材料为媒介的肌理实验性应用上,它已不仅仅是再现性的客观物质形态,而是将其肌理材料质地、色泽、纹理、组织构造等质感差异看作独立形式并转化为作品的表现内容。实际上,现代绘画肌理的综合材料质感创造具有“解构性”,往往是画家发现现有肌理材质如粗糙、光滑、坚硬、柔软、斑驳等质感形态中可变性因素并进行分解和构建来实现的。所以,画家以其独具的胆识选择日常生活中现成品来作为基本素材混合并置于画面上。如采用布、金银箔、沙砾、木屑、麻绳、油漆、印刷品、矾、胶、盐等现成品做媒介,运用拓印、泼洒、堆积、加剂、喷绘等手法制作。其中泼洒肌理在应用中借助于盐、矾、胶、沙砾等,可出现自然斑驳的视觉效果。而加剂肌理作画时,在水中或笔毫上加入某些溶剂:如加矾、胶水、洗衣粉,盐,使得颜色渗化出丰富的层次感。粘贴肌理则贴金银箔、布、印刷品等。与此同时,为了突出肌理质感的表现力度和感染力,画家们还往往采用粗砺厚堆的材料与细腻平整的笔触对比、油彩推刮与“墨痕水渍”的润泽融合、沙子颜料混合的坚硬与柔软棉布交叠并置等对比手法来强化绘画肌理“复合语言”异质特性。经验主义美学家杜威曾经指出:“一位艺术家必须是一位试验者,因为他不得不用众所周知的手段和材质符号来表现高度个性化的经验。艺术家在每一项新的创作中都会遇到它。若非如此,艺术家便会老调重弹,失去艺术生命”。不难看出,每一种新的材质媒介被发现、试验和应用,实际上都意味着创造了一种新的形式语言而独立存在了。当然,绘画材质符号的实验性创新固然依赖于它所置身的传统材质载体系统,有时甚至还必须采用其已有的具体材质媒介,但是,往往是材质形式的实验性建构为表情达意一旦进入“形式语言”创造环节,便会对传统材质符号系统中所构成的一切限制和束缚进行突破和背离,从而克服现成材质媒介的因袭摹仿或者简单复制的惯用,大破大立所有的传统材质符号陈规惯用,主动实验应用前所未有的、原创的新材质媒介,使绘画作品中的材质媒介在对旧有的束缚限制突破中获取创造性意义。本世纪以来一些有影响的现代派画家们都十分重视绘画材质媒介特性的创新,以此摆脱了绘画传统“笔墨肌理”材质的规范束缚,而转向寻求创造不合贯常的综合材料肌理表达来满足心灵深层的独特体验需要。特别是立体派画家毕加索长期以来自觉地致力于绘画媒介材质创造活动,在油画作品《三个音乐家》中,画家大胆地在油画颜料中掺入沙子做为材质作画。而野兽派画家马蒂斯也在作品中则采用花布与剪纸拼贴的手法来表现材质质感的画面。又如克里姆特在绘画作品中常常选择沥粉、金铂银线镶嵌等综合材质来表现画面的肌理视觉经验。正是这些现代派画家的肌理材质艺术创新实践,才使绘画艺术独特异质的综合材料肌理表现在一种超越常规的搭配中获得到陌生化媒介情趣和丰富圆满的载体创造。

显而易见,现代绘画艺术肌理的综合材质实验性应用过程是材质媒介范式的突破变革的过程,说到底也是肌理物化形态代替笔痕、墨迹、刀刮肌理范式的创造过程。只有以最直观综合材料质感形态在画家主观创造中呈现出独特新颖的肌理元素个性表达,同时又拥有有效控制肌理材料的表现技巧乃至审美意象生成这样一个完整创造过程的把握,才会使现代绘画艺术肌理材质具有创新性、现代性和独特新颖样式。但是,现代绘画艺术肌理的综合材料的实验性运用并非是盲目任意的,任何肌理材质突破创造都是不能脱离其作品的表现内容。也就是说,只有当肌理材质的发现应用符合画者最初创作构思和准确地表达绘画作品的主题时,只有当艺术主体的个性体验与作品表现内容同构一致时,现代绘画画面肌理元素的综合材料丰富多样质感的创造性表达才会有真切感人的艺术力量。

四、主观独特形式的创造

现代性语境中的绘画艺术形式本质乃是独创性。形式被画家赋予上鲜明的自我“个性”意识,体现在绘画形式的建构以符合画家主观感受和独特的视觉感知,也就是说, 绘画艺术形式的创造就是一种主观个性风格样式的创造,一种独特解释(“看”)世界的方式,绘画作品形式在主动建构中获取创造性意义,演绎出画面独特新颖的视觉感知,由此去唤起人们对生活和世界的“极端情境”特殊感受。

首先,独特新颖的个性化形式创造是对画家主观个性意识的充分尊重为其前提的,那么,画家的个体经验和独特感受的表现方式在形式创造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画家主体的这种不可重复、无可替代、独特偶然性的个性品格才能达到完成绘画形式的创造。正如康德所说:“独创性必须是它的第一特性,和模仿的精神完全对立”。可以说“艺术性”越强的绘画作品,其独特新颖“个性化”视觉形式越鲜明,因为,以往旧的视觉形式语言对于画家来说已不能恰切地表达观察、认识、理解世界的原初独特的感受,因此,必须寻求创造不合贯常组合规则但又耐人寻味的结构形态来表达满足当代人们情感瞬时的愉悦和心灵深层体验的需要。当然,要做到这些,画家需要具备一种视觉的天赋,一种超常的直觉或者说是一种特殊的视觉观察能力,一种对视觉形式如对称、均衡、和谐、对比、节奏、韵律等画面结构形态的强烈主观感受能力,才能把整个世界作为视觉形式来寻求把握并与之构成一种独特新颖的审美感觉,而对这种独特整体审美感觉的肯定而获取生成的新颖别致的形式语言既是独特主观个性化形式语言的创造。如邹晓萍版画作品《卓玛系列》,在画面背景中,画家主观创造了奇特、生动、自由形状组合纹样,这些极富想象力的独创形式元素将具体的物象抽象化、神秘化了,显现出深邃禅境的意境,并以一种原初的、感性化的的视觉经验显现着“独特世界”的含义,也使观者在克服观赏异于常见的形状纹样过程中带来的困难而延长了感知的时间,在反复的体味中获得独特视觉享受。版画家谭平系列版画作品中,虚化了传统版画创作中注重内容的意义而强化了审美意象形态的表现,主观创造了方形、圆形、线的超越常规组合,营造了一种奇特的意象和迷朦的气氛,以达到寻求“意象—符号”独特鲜活的交融来表达丰富深厚的意旨,这种简约而又切近本质的描绘,是一种对具象事物主观创造性形式的认识和把握,继而使绘画形式艺术实践转变成一种自由自觉的主体创造意志的表现活动。如果说,现代绘画艺术形式都是重视主观个性与创造的结果,那么,这种个性与创造显现可能是现代生动的,也可能是很民间的,可能是装饰抒情的,更可能是简约整一的,这些对主观创造意识的关注与自觉所呈现的无穷丰富个性化视觉样式,是绘画形式表现达到丰富多彩、自由自在境界不可缺少的动力。

其次,绘画形式传达不只是画家个体的心灵深层的体验的表现,更是涉及到技术性的因素,还关乎着画家一系列具体复杂的技法和操作过程的把握。绘画独特新颖主观形式创造是画家在真切的直觉感受基础上充分发挥其娴熟技巧的结果,从创作动机的勃兴到形式的分解建构乃至到审美意象的生成,都需要有效的形式技巧控制和完美形式手段的表达,正是纯熟技巧的表达,才有可能使画面形式取得某种超然的、个性鲜明的艺术效果。当然,绘画形式的娴熟技巧一方面需要长期艺术实践训练而习得的,另一方面还需要有着对于艺术形式规律驾轻就熟的遵循,这种形式技巧的娴熟掌握是为绘画主观独特形式创造的发挥提供广泛的技术条件,而不至于因为缺乏技巧技法的表达而大大地限制甚至妨碍形式创造力的发挥。独特的绘画形式当然需要形式技巧的表现,如第九届全国美术展览金奖作品《五角星》,是画家冷军以极其高超的写实手法来表现五角星的断残、伤痕形象,其质感、肌理和鲜明的结构特征引发着尖锐、直观、强烈的视觉感知,其笔触肌理的情感作用,向世人诉说那段历史的伤痕记忆。正是画家冷军对极端写实形式技巧的娴熟掌握,为绘画形式主观个性意识的创造提供了可能性。

第三,绘画形式鲜明独特的主观个性创新表达需要有着一种对现有形式模式束缚的否定和突破来实现的,也就是说,当绘画形式为某种惯用模式束缚时,主观个性化的创新形式就不免反其道而行之,其意义在于打破形式单一的状态来丰富形式自由自在的完满,这样才能体现出画家在独特的主观形式创造中对贯有形式秩序普遍怀疑和否定的能力,并从传统思维束缚的定势中解放出来,大胆展现出绘画形式具有独特性、不可重复性和主观创造性的艺术魅力。由此看来,绘画形式创新原则往往是画家采用大胆独特的具有新鲜的元素和极其鲜明个性化语言来颠覆惯常形态结构的组合范式,通过分解变形、夸张强调、分割打散、组合重建等手段构建出与常见的视觉图式不同的新、奇、美、趣的结构形态,而这种对传统形式的突破和构建的创造行为,将成为绘画艺术形式创新原则和画家主观创造独特新颖形式的自觉行为,而这一自觉行为只有落实到具体的绘画形式创造的过程中去,在具体的创造的情境中被激发出来,并对现有形式模式束缚的否定和突破来颠覆传统形式,才足以使绘画形式的分解建构的主观创造活动得以完成和实现。

五、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语境中的绘画艺术是从自然的“模仿”“再现”走向主观纯形式化的实验和创造,绘画以自身无功利的形式语言的创造、发展、嬗变而演绎出丰富新颖的范式。这种纯粹性表述,以最直观形式的实验和彻底主观创新方式呈现了画面独特新颖结构形态的个性表达,同时又拥有有效控制形式技巧表现乃至审美意象生成这样一个完整创造过程的把握,在这一过程中,艺术创造主体的画家以一种非强制的方式伴随着精神愉悦和自由不受牵绊地创造着独特新颖的形式价值,因为,艺术最本质的特征就在于它那特殊形式的创造,一种注重表现性形式的创造,只有创造才使绘画艺术显得有意义。只有这样,绘画形式形式风格才会呈现异彩纷呈的繁荣,也只有这样,绘画形式创造才有可能显示出它自由自在的生命力。(责任编辑:高笑云)

参考文献:

[1][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2]王岳川.艺术本体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3]张建.视觉形式的生命[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

[4]童庆炳.艺术创作和审美心理[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美学特征艺术形式创造
童话改编动画电影的模式演进
浅析形式美在装饰画中的重要性
潮汕民间美术文化艺术形式举隅
第六代导演的美学追求
现代中国歌剧表演的艺术形式与价值体现
摄影艺术的美学特征与现代审美变迁浅论
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美学规划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