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吧

2009-03-30 09:46
少年文艺·我爱写作文 2009年2期
关键词:口头嘴巴图画

张 洁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创作的小说、散文深受广大小读者喜爱,尤以少女小说出名。中短篇小说集《水边的记忆》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改编成26集“青春密码”小说联播。

曾获宋庆龄儿童文学奖新人奖、冰心儿童图书奖大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大奖、新世纪儿童文学中短篇小说奖、上海文化新人、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等。

长着嘴巴,没有特殊原因,总是要说话的。

人之初刚能使用口头语言的时候,总是迫不及待地说啊说。那时候词汇少,语句简单,但什么都阻碍不了我们的小声音——噼哩叭啦地响,把想到和看到的东西告诉身边的大人,甚至告诉小猫、大狗和空气。

就是这样说啊说,从嘴里蹦出来的词儿不再只是单音节,句子也变长了,内容越来越丰富。

记得有一天,我听完大人们说“油炸鬼”的故事,转身招呼小伙伴们,问:“你们知道油条怎么来的吗?我告诉你们呀——”差不多大小的一伙小鬼头都围拢到我身边,我很认真地把听来的内容一点一滴说给大家听。

当我们说完故事做游戏时,徐奶奶在一旁,小脚一跳一跳地走动,指着我对经过的大人们说:“这个小丫头不得了,她居然能一字不差地说‘油炸鬼!”

后来,有大人来考我:“说呀,说‘油炸鬼给我听听。”

好几次,我很神气地,对着大人们说这个故事。

很快,周围的人都知道我会说故事了,说我的口头表达能力强,以后不怕写文章。我从妈妈和其他家人那儿也感受到鼓励,他们说复述故事能锻炼人的语言表达能力。

其实呀,几乎所有的小孩子都喜欢听故事,有些人喜欢把听来的故事讲给小伙伴们听,我是其中的一个。长着一张嘴巴,不让它发出声音都困难。说吧。这样说呀说,起先我给小伙伴讲故事,都说听来的;后来也自己编起了故事,一本正经,乐在其中,含有小小的自豪。怎么能不喜孜孜的呢?因为自编的故事从来不会有人说“哦,这个故事我听过”,它对于听众来说永远是未知的,好像我是魔术师,把神秘展示给别人。

说的故事也曾被写到纸上。有一阵,夏莲、娟子和我共同串写故事,三个人坐在大方凳旁,你一句我一句地讨论,轮流执笔,把每个人说的话记下来;我们还一边踢毽子一边编,在橡皮筋上跳来蹿去时用我们串写的故事替代原本的歌谣……

就在这说话中,我上学了,到读三年级时,又遇上一件跟说话有关的很难忘的事情。

一天放学,教语文的汪老师走进教室,点了几个同学的名字,说:“放学留下来,我们成立一个看图说话作文小组。”

“看图说话?”我们几个人都很新奇,也都把它看成轻而易举的事情,因为谁不会说话呢!

汪老师把一幅图画挂到墙上,告诉我们规则:给两分钟时间,仔细看挂图,然后老师收起挂图,大家花五分钟时间,在脑中做准备,像写作文一样说一个紧扣挂图的故事。

每个人都信心满怀地看了看图片,恨不得第一个就轮到自己说话。

可是,可是,真实的情况呢?哈哈!不说别人,单说我自己。轮到我说故事了,我镇定自若地起身,可是刚说一个短句就卡壳了,我的腿开始有点儿哆嗦,脸庞也腾地烧得滚热,头脑胀得好像要爆炸,后来我结结巴巴只说出很短的两三个语句,便再也无法连贯地说上什么。

“这么难啊!”我们都感到不可思议。

“呵呵呵——”好脾气的汪老师笑得合不拢嘴巴。她把图画重新挂到黑板上,让我们再次仔细地看了看,然后启发我们发现图的细节,展开想象。接着,又让我们讲。每讲一轮,她都要总结一次,耐心地引导我们打开思路。

每次活动,汪老师都带一幅新的图画来。仿佛做好玩的游戏,不知不觉我们都迷上了这样的训练。经过一段时间后,我们几乎忘记这是看图说话小组,是口头作文训练活动,而把它当作了真正快乐的游戏。平时,我们还会自己找图画,在课间跟其他同学一块儿玩,几乎全班同学都着迷了,还传到了别的班级去,好玩!我和我的一些同学还练出写作文不打草稿本子照样干干净净的功夫。真是好玩!

说话,说话,长着嘴巴,没有特殊原因,总是要说的。年少时我的理想不是当作家,但无意识地亲近着这些跟文字相关的游戏,至今有时也会和身边的孩子玩。

说吧,说,让我们打开话匣子,大声、大胆地说话——当然,上课的时候,在电影院里,可不能叽叽喳喳,像小麻雀那样没完没了啊!

猜你喜欢
口头嘴巴图画
嘴巴嘟嘟
口头传统所叙述的土尔扈特迁徙史
嘴巴不见了
好好的嘴巴
口头传统新传承人的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
——新一代江格尔奇为例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口头表达一点通
图画捉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