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大庙

2009-04-01 03:35
骏马 2009年4期
关键词:木鱼娘娘和尚

蔡 遵

儿时的一些事情,在记忆中总是那么长久,以至到现在还经常想起。在我童年发生的诸多事情中,“逛大庙”在记忆里遗留得很深。

海拉尔的大庙不知道始建于哪年,就连它称做什么庙也说不清,大人们也只笼统地称之为“大庙”。

庙里既有关圣帝,又有阎罗王和送子娘娘。实属神鬼聚居三位一体的场所。平时庙门是关着的,每逢农历初一、十五才开庙门,允许人们去祭拜。这时也是孩子们最盼望的时候。

早饭后,我约上几个童友,一起去逛大庙。老远就可以看见庙门前斜挂着如今在电视里才见得到的那种古代三角战旗。大庙上空香烟缭绕,随着吹来的风,可嗅到越来越浓的香火味,拜庙的人来来往往,倒也十分热闹。

一跨入庙的大门,如同来到另一个世界。门庭两侧塑立着两匹战马,一匹是枣红色的,一匹是白色的,分别由两个马童牵着。据说这是关圣帝的坐骑。对此开始我感到有些疑惑,传说中关帝只有一匹坐骑叫赤兔马,而这里却拴着两匹战马,后来仔细一想:一个常年征战疆场的勇将,只有一匹乘骑怎么行,应该有两匹马,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走过门庭,是一个很大的院落,很像北京的四合院。院中央有一座焚纸的砖炉。过了砖炉,正对着大门就是庙的正殿了。

殿中央端坐着关圣帝。关帝的颜面没有想象的那么红,尽管也很威严,但并不使人感到可怕。关帝前面两侧分立着四名文武官员,他们的名字我说不上,也没人告诉过我。只认得其中有一员身穿战袍手持大刀的赤面大将叫周仓。周仓的样子倒是有些凶煞,二目圆睁,身材也很高大,大概有两米多高。不过逛庙的孩子们都很愿意围着他转。每当我走到这里,也总是小心地伸出手,在他身上摸一摸。

神像供桌前面的地面上,平铺着一个跪垫,拜神的人们跪在垫上向神像不停地叩头。也不知道他们是在乞求免灾,还是在许愿,或许二者都有吧。不过,使我感兴趣的不是人们叩头,而是站在香案旁的那位长老。他手里拿着一个小木槌,拜神者每叩一下头,他就用木槌敲一下放在面前的足有面盆大的木鱼,声音却也好听。听大人们说,这是在向神们发出信号,通知被拜的神们知道有人在向您祈祷。

出于好奇,在叩头的人少的时候,我与童友们学着大人的样子,跪在地上向关帝叩头。但没听到敲木鱼的声音。抬头一看,原来负责敲木鱼的长老不见了,左右看看也没有,大概是方便去了吧。没有敲木鱼的可不好,神们听不到木鱼声,我们岂不是白叩头了吗。无奈只好自己去敲。我们几个孩子,一个叩头,一个悄悄地走到供桌旁,拿起木槌敲木鱼。大家轮换着去敲,“梆、梆、梆”。倒也十分有趣。从那以后,我才知道原来木鱼有如此大的作用,它是与神们沟通的工具。于是,我很想拥有一个木鱼,可惜总也未能如愿。直到近些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购得一个小木鱼,敲起来声音也很好听,但是却从来未能与神们联系上,这可是我过去所没有想到的。

拜完神像,大家一起去看壁画。殿堂两侧的墙上,画满了壁画,内容都是反映关帝生前业绩的。有桃园结义、斩华雄战吕布、诛文丑斩颜良、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等等。画得倒也很有故事情节。不过大部分画面已忘却了,惟有水淹七军中的一幅画尚还记得真切。画面是关帝站在山岗上,周仓凫水行走,一手持关帝的大刀,一手拎着一颗滴血的人头。看到这幅时,总是感到有些恐怖。战争总是很残酷的,神仙们生前勇于杀敌实属可敬,但不知放水淹敌时,那里的百姓是否被疏散。否则——可是又一想,也实属多余担心,这样的事,作为关圣帝想必是决不会出现疏漏的。真是看三国落泪,替古人担忧。

走出关帝殿,来到左侧的殿堂。堂中央坐着阎罗王,身旁站着牛首马面,四名皂役立于堂的两侧,手持行刑的大竹板。这里是鬼们的住地。过去我一直认为神鬼是不相容的,可是在这里,他们竟与关圣帝一墙之隔,神鬼住邻居,并且一直能和睦相处,这也是我过去不曾想到的。

阎王的相貌并不凶煞。但是,一到这里总会使人感到有些紧张。尤其是两侧的壁画,看了使人透不过气来。壁上画的是鬼界的各种刑罚:有用锯将人锯两截的;有进油锅爬火烙的;还有将人放入一个大石磨,两个小鬼推磨,将其研成浆的。真使人毛骨悚然。听大人们讲,阎王那里有一本账,人在世的时候,做了亏心事,会被一字不漏地记在账本上,当人死后到了阴间,阎王会翻开账本查记录,疏而不漏地按你生前所做亏心事的大小和多少,来施行各种鬼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对恶人的惩处确属应该。不过谁又能保证自己一生不做一件亏心事呢!有一次,我曾不慎打破了别人家的玻璃没敢承认。每当想起来这件事心里总是感到忐忑不安,真不知道将来到了阴间会怎么样。

走出阎王殿,来到最东侧的殿堂,这里供的是送子娘娘的神像。进入这里,心情感到很平静,因为这里的墙上没有那些血腥的壁画,只是画着一些彩色花纹和图案。殿中央端坐着和颜悦色的三位娘娘。一些妇人不断前来焚香祈祷。有年轻的少妇,她们应该是为自身求子的;也有年老的妇人,她们大概是为闺女或媳妇求子的吧,或许就是为自身,这也难说。我们几个顽皮的孩子也去轮番叩头,现在想起来真是可笑,一个孩童求的什么子呢。不过使我担心的是上面那三位娘娘,她们每人怀中都抱着一个孩子。正中那位娘娘抱的孩子倒是蛮好看的,而左侧娘娘怀中的孩子有三只眼睛,右侧娘娘怀中的孩子却仅有一只眼睛。这确实使我替求子的人们捏把汗。如果求得正中那位娘娘的恩赐那当然好,如果另外两位娘娘动了善心,向求子者送去了孩子,那后果可就惨了。不过倒也从未听说过哪家的妇人生了独目或多目的孩子。看来这两位娘娘也只是白受人间香火,不愿多尽职责,这倒是应该庆幸的。

听和尚们念经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许多和尚坐在一起诵起经来,场面很是庄严。我是一句也听不懂,经文总是使人感到非常深奥,大概普通凡人是不应该听懂的吧。

儿时,我对和尚们很是起敬,总感到他们来往于神鬼与人世之间,神秘的很。和尚们也不只是诵经护庙,还给人们治病,这可是我亲身经历过的。一次我患了脸肿的病,大人们说是“痄腮”。前几天邻居家的孩子也得了这种病,就是到庙里求和尚给治好的。于是我就在那个有经验的孩子带领下来到大庙。一位长老将我带入室内,用一只毛笔蘸了一些像墨汁一样的东西(或许就是墨汁吧)涂在我的脸上,并嘱咐待第二天早起后才可以洗掉。就这样我一连去了三次,居然也好了。从那以后我才知道,原来墨汁除了能用于写字外,在和尚的手里还能治疗“痄腮”,对此,不知道医生们会怎么想。

每次逛完大庙,总还是盼望着下次开庙的日子。然而,不幸的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这座大庙被当作“四旧”给毁掉了,彻底地毁掉了,现在竟连一点点痕迹也没有了。“逛大庙”也只能成为我记忆中的一段永远的回忆。

(责任编辑 王冬海)

猜你喜欢
木鱼娘娘和尚
一线光阴入洞中
三个和尚有水吃
小和尚
小和尚的烦恼
不做寿
神奇的木鱼声
好看的木鱼
娘娘与唐宋的“恩爱”日常
夸张『娘娘』
木鱼书的“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