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从“单边主义”向“多边主义”回归?

2009-04-01 02:58
四川党的建设 2009年3期
关键词:单边主义

韵 驰

美国总统奥巴马宣誓就职已逾一月。这位以“变革”为旗号赢得大选的新总统在外交领域似乎并没有食言——从任命新的中东特使乔治·米切尔在中东地区进行穿梭外交,到副总统拜登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阐述美国外交新政,再到国务卿希拉里展开的亚洲之行等,这一切都在告诉人们,美国新政府将在2009年的春天刮起一阵“外交春风”。

2月7日,美国副总统约瑟夫·拜登在第45届德国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发表外交政策演讲,这是奥巴马政府1月20日上台后,白宫要员首次对外发表重要外交政策演讲,也被外界认为是奥巴马新外交政策的“定调”之作。“合作”与“对话”,成为拜登此次演讲的关键词,传达了美国外交政策从“单边主义”向“多边主义”回归的强烈信号。

美俄關系

“热键重启”谈何容易

修复在布什政府执政期间降至冰点的美俄关系,将是奥巴马施行外交“新政”的首要任务。拜登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阐述俄美关系时说:“在处理与俄罗斯的关系时,现在到了按下重启键的时候了。”这一表态是奥巴马政府成立以来向俄罗斯发出的一个最积极的信号。

俄方则对这样的善意给予了迅速而积极的评价。俄政府副总理伊万诺夫表示,俄罗斯对美国新政府发出的改善双边关系的“积极信号”表示欢迎,也准备与美国在各个领域展开合作,但关键要看美方究竟采取何种措施。

然而面对当前冷到不能再冷的俄美关系,“重启”谈何容易!分析人士注意到,拜登在发言中坚称“美国不会承认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为独立国家;在技术和成本可行的前提下,美国将继续推进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计划;美国坚持认为主权独立国家有权选择加入某个联盟……”而上述问题恰恰是俄美双方的战略利益冲突所在,也恰恰是这几年导致俄美关系降至“冰点”的诱因。

目前,在协助美国和北约在阿富汗的反恐行动、尽快启动美俄《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谈判以及继续坚持在6国外交机制框架内解决伊核问题上,美俄两国似乎可以找到迅速“重启”的利益契合点,但是上述问题本身具有错综复杂性,因此,两国关系想藉此回暖,还不是相互表表态就能完成的。

美国与亚洲

瞄准经济 打开局面

亚洲,是奥巴马另一需要重点考虑的外交区域,奥巴马政府清醒地意识到亚洲对于美国的利益关系,因此国务卿希拉里上任的第一个出访地选在了太平洋彼岸。希拉里在启程时告诉随行记者,此次出访有两大主要目标,其一是与亚洲国家携手共抗金融危机,其二是讨论朝核问题等安全事项。

希拉里首访选择亚洲,其“最主要因素”在于目前该地区的经济在全球最有活力,考虑到世界经济衰退,从短期看,这一地区对美国而言显然极其重要。“全球金融危机是这次出访的大背景。”希拉里称,她将与亚洲国家探讨他们“刺激本国经济”的措施,并寻求扩大合作。希拉里特别提到中国“充满活力的刺激计划”。美国媒体认为,中国才是希拉里首次出访的核心,希拉里的中国之旅则是此次访问的“压轴戏”。

在美国的亚洲政策中,朝核问题也非常重要。希拉里说,美国愿意与朝鲜签订和平协议。“如果朝鲜真诚打算完全而且可验证地放弃核武器计划,奥巴马政府将愿意使双边关系正常化,以永久和平协议替代朝鲜半岛存在多年的停战协定。”希拉里说,她将与中、日、韩三国协商,推动朝核问题六方会谈重回正轨。

维护同传统盟友日本、韩国的关系也是此次希拉里亚洲之行的重要任务,对美国而言,日本的战略意义依然重要。希拉里首站访日,表明奥巴马政府将继续与日本维持日美同盟关系,强化彼此间的合作,这给日本吃了一颗“定心丸”。

国际舆论注意到,希拉里此次行程中还包括印度尼西亚。在入主白宫后首次正式接受电视媒体采访时,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将在任期内致力于修复美国同伊斯兰世界的关系,并称美国不与伊斯兰世界为敌。他承认:“我们有时也犯错误,我们并不完美。”

希拉里作为奥巴马最重要的助手之一,选择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度尼西亚为首次出访国之一,其用意无疑是再次向伊斯兰世界表明,奥巴马政府愿意通过对话缓和布什政府执政期间美国与一些伊斯兰国家的紧张关系,重塑美国在伊斯兰世界的形象。从这个意义上说,希拉里亚洲之行也是美国新政府企图打开外交新局面的一种尝试。

美国与欧洲

跨大西洋关系的新起点

欧洲向来是美国政府外交布局中的一枚重要棋子。在欧洲政治精英们看来,奥巴马在竞选期间作出的一些承诺符合欧洲的期待,其中包括制定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同伊朗进行政治对话、关闭关塔那摩监狱等。他们甚至希望奥巴马政府改变美国数十年来偏袒以色列的政策。

在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美国副总统拜登向欧洲释放了大量友好信息,在强调美国新外交政策将与布什政府的单边政策决裂、美国将增加与外部世界的“接触”、“倾听”和“磋商”的同时,拜登希望美国的盟友们在国际事务上付出更多。“美国将做出更多,但美国同样对我们的伙伴提出更多要求,”他说,“我们面临的威胁没有国界。一个国家无论多么强大,单枪匹马是无法迎战它们的。”

然而,国际观察家们认为,就目前困扰美欧关系发展的核心问题——阿富汗战争而言,奥巴马很可能要求美国的欧洲盟友提供军事支持,但在反战情绪高涨的民众面前,这些欧洲国家的决策者是否愿意为华盛顿分担责任与风险是个很大的疑问。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奥巴马政府的欧洲政策将基于“多边”和“合作”的原则,正如欧洲舆论所认为的那样,慕尼黑安全会议预示着双方“跨大西洋关系的新起点”。

美伊关系

没有得到热情的回报

在中东,伊朗问题是摆在奥巴马面前的最大一道坎。在当选美国总统之前,奥巴马已经多次表达改善美伊关系的愿望。2月9日,奥巴马明确表示,美国希望在未来几个月内同伊朗展开“面对面”对话,期待伊朗成为国际体系内“负责任的成员”。他说,美国将动用包括外交在内的“所有资源”同伊朗接触。他承认,美伊两国多年来一直缺乏互信,这种局面难以在一夜之间发生改变。他表示美方将在同伊朗的对话中设定一系列目标,相信双方会相互尊重,并力争使对话取得进展。副总统拜登在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时也表示,美国愿同伊朗就核问题进行直接对话。

对于奥巴马政府频频示好的举动,伊朗似乎并没有显出过多热情,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表示,伊朗欢迎美国新政府在对伊政策上作出“根本性改变”,而非“战术性改变”,如果奥巴马政府希望改善同伊朗的关系,就应该为60年来美国对伊朗犯下的“种种罪行”向伊朗人民道歉。这样的表态无疑给奥巴马浇了一盆冷水。不过伊朗也意识到美伊关系面临一个新的契机,伊朗议会议长拉里贾尼说,美国总统任命中东特使的做法是个“积极信号”,眼下对于美国来说是个“黄金机会”,这多多少少算是对美国的“对伊新政”作出了积极的回应。

奥巴马政府上台一个月以来,“春季外交”攻势已逐步展开。在理论上,目前美国的外交政策有很大的变革空间。布什8年任期内的美国外交政策异乎寻常的保守,“凡事总有个是非黑白清晰的标准”、“与美国的敌人对话将会使它们变得合法化,使我们变得虚弱”……这些都是布什推行单边主义的“至理名言”。

相比之下,奥巴马政府主张多边接触和对话,确实是美国外交政策在方向上的一个巨大转变。但是美国外交政策从根本上取决于其国家利益,如今整个美国社会仍在经济困境中浮沉,外交政策不会脱离为美国经济保驾护航的原则。布什执政8年,在外交上“非友即敌”的单边主义留下的“烂摊子”,已令奥巴马新内阁疲于奔命。加上经济不景气,正是利益矛盾凸显之时,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奥巴马的外交“新政”想要取得实质性的效果,说易行难。

猜你喜欢
单边主义
自愿出口限制协议的国际法问题研究
反对单边主义的中国智慧
冷战后新保守主义在美国外交政策中的体现
特朗普贸易保护政策对美欧关系的影响
美国对WTO规则的三记重创
中美贸易战中看国家经济主权的辩证发展
美国为何偏爱单边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