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纪录片发展史及未来发展方向

2009-04-06 07:33蒋文雯
新闻爱好者 2009年22期
关键词:纪录片体育发展

蒋文雯

体育纪录片是一种特殊题材的纪录片,旨在以社会的视角,关注体育对于人、对于社会的影响,体现媒体的责任意识和人文关怀。帮助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伟大的奥林匹克精神。所以在当今社会,体育纪录片在广大受众生活中的地位逐渐提高。但是就总体而言,中国体育纪录片的发展还是相对比较滞后和缓慢的。长期以来中国电视体育传播形式和内容的单一也制约了中国体育纪录片的发展。然而为北京奥运会拍摄的官方纪录片《筑梦2008》(以下简称《筑》)却在叙事手法、结构处理、拍摄技巧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诸多尝试,可以说是中国体育纪录片历史上的又一里程碑。从《筑》的创新之处我们也可以预见未来中国体育纪录片的发展方向。

中国体育纪录片发展历史回顾

中国体育纪录片的诞生期。中国的体育纪录片在诞生初期也是中国纪录片的发展初期。在这一时期,所有中国纪录片的创作者都还处在艰难的摸索时期。由于制作理论以及经验的缺乏。诞生时期的中国体育纪录片从题材的选择到拍摄的形式尚处于模糊状态,从当时来说,体育纪录片并不能算是一个独立的纪录片门类,在制作上,它基本移植了一般纪录影片的手法:在题材上,它与体育新闻报道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它客观、细致地记录了体育领域的人和事,在艺术领域当中已初露锋芒。

中国体育纪录片的发展初期。中国体育纪录片的发展初期。因为技术条件以及政治导向等因素的限制,在题材选择、创作模式以及记录风格上都有明显的模式化特征:

1题材选择以大型体育赛事为载体

第一届全国运动会的召开,人们对体育运动的关注程度大大提高,当时运用文献电影形式所拍摄的记录这届运动会全过程的大型纪录片《青春万岁》,让国内的观众真正领略到了体育纪录片的风采。随着一些大型体育赛事的召开,类似的以体育赛事为载体的体育纪录片成为这个时期的主角。比如当时备受好评的影片《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等。

2讴歌赞扬式——单一的电影风格

在中国体育纪录片的发展初期,强烈的政治导向因素使体育纪录片的风格呈现出单一化的特点。在此时期,新中国电影事业总体上体现出一种“新”气象:从以城市市民为主要对象的流行文化转变为面向以“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政治文化。中共中央宣传部将纪录电影视为一种天然的新闻宣传工具。这种新闻宣传和纪录电影的结合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电视普及后才开始真正分野。政治因素导致了对纪录电影从内容到形式的限制,因此,这段时期主要是以讴歌赞扬体育事业发展中的“成绩”为主要内容的体育新闻纪录影片,比如于1960年拍摄的《征服世界最高峰》等。

3歌“计划”式的拍摄方法

在此时期,为了完成纪录电影的政治宣传职能,却限制了纪录片创作者的拍摄自由。在体育纪录片的拍摄过程中,创作者多受“计划”观念的影响,即一定的镜头、相应的场景都形成了模式,于是一种刻意追求符合模式的积习也渐渐形成。应该有哪些场面,应该表现什么样的场面,预先设计或者摆拍的方式逐渐习以为常,有些偏离了真实记录的轨道,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才逐渐得到纠正。

中国体育纪录片电视“栏目化”发展时期。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也给体育纪录片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伴随着电视这个新兴媒体逐渐走进千家万户,电视的特性也在各个领域受到了重视和挖掘,其在传媒领域的地位变得尤为重要。体育纪录片可以说就适时地把握住了与电视这一新兴媒体结合的良机,开始通过电视这一载体进行传播。

从1996年中央电视台开播《世界体育报道》栏目后,中国体育纪录片就走上了电视“栏目化”的发展道路。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制作达到成熟化以及各地方台体育电视频道纷纷涌现,体育纪录片开始逐渐由电影屏幕向电视屏幕转移。由于电视媒体掌握着巨大的资源,而且相比电影具有制作周期短、投入资金少等特点,越来越多的专业与非专业人士开始相继投入到电视体育纪录片的创作中去。各方面人才的大量聚集让体育纪录片创作团队的理论修养和文化素质得到大幅度提高。创作的整体艺术水平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在这个时期,电视“栏目化”发展思路也让中国体育纪录片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未来中国体育纪录片发展方向

随着中国电影事业的整体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在人民生活中的地位也逐步提高,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更进一步促进了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在此良好机遇下,中国的体育纪录片也迎来了新的发展起点——为北京奥运会所拍摄的纪录片《筑梦2008》耗时7年,是奥林匹克历史上唯一一部记录奥运会筹备过程的纪录片。《筑》不仅为北京奥运会的开展和准备过程留存了大量珍贵的时代记忆,更重要的是,我们从《筑》在创作中的诸多创新中也可以看到未来中国体育纪录片的发展方向。可以说《筑》是中国体育纪录片发展历史上新的里程碑。

题材选择在普遍中突出独特性。体育纪录片旨在以艺术表现形式认识社会、反映社会,体现我们的生存运动,所以它所反映的人和事一定要有鲜明的特点。而体育活动已经成为广大人民日常生活的普遍组成部分,奥运会更是全国人民关注的“普遍”事件,要使体育纪录片的选材在普遍中凸显个性无疑是未来纪录片创作者需要研究的课题。《筑》在这一点上便为其提供了借鉴的经验。

《筑》反映的是北京奥运会的准备过程,虽然这一过程是一个普遍题材,但其仅仅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建筑、一个家庭、一条跑道、一屋子训练器械和一群特警”便体现出了“平凡人”构筑“不平凡”的奥运梦的动人主题。独特且又贴近生活的题材选择一下就让一个不易出彩的普遍事件拍出了自己的独特个性,展现出独具特色的切人视角。

创新的表现手法——“故事片”式的“纪录片”。为了增加纪录片的可看性,现在的体育纪录片创作手法已经逐渐由平叙化发展到故事化。通过类似戏剧化的冲突和表现手法来吸引观众。“故事片”式的“纪录片”也是未来中国体育纪录片创作的发展趋势。

《筑》是中国电影史上首次使用故事片多线式叙事结构的纪录片。五条叙事线索渐次叠加,相互交织,有条不紊。首先《筑》采用了类似于故事片情节交代的“关键人物依次出场”的处理方式;《筑》中的所有线索都紧密围绕“鸟巢”这个中心线索,“鸟巢”好比故事片的情节主线,让整个影片逻辑清晰,无数分散的镜头资料也在这样的处理方法下整合成了一个观赏难度较低的纪录影片。另外,《筑》在人物刻画这一方面也采用了类似于故事片的处理方法,在影片的发展中一方面是北京奥运会进程的不断加快,另一方面是如高大妈、刘翔、体操小运动员、特警队员甚至包括瞳瞳等个体人物的描述。这样类似于“故事片”式的表现方法将奥运大环境下的人物性格刻画得异常鲜活。

体现“运动美”的拍摄手法。体育纪录片所承担的最重要的审美责任就是体现“运动美”,让观众感受体育的独特魅力,而影片的镜头语言无疑是体现这一审美价值的重要手段。以往的体育纪录片由于长期受“计划”拍摄观念的影响。大多数都采取了模式化拍摄方法,有时为了突出主题甚至进行“摆拍”,偏离了真实记录的轨道。

而《筑》的镜头语言极富动感,摄影师在拍摄中多采用手持跟拍的方法。一方面,这样的拍摄方法难度很大,它需要摄影师自己在行进中完成调焦工作,在运动中及时调整画面构图,重要信息稍纵即逝,只能一次成功,不可能“摆拍”、“搬演”,这使影片记录的真实性得到了完美展现。另一方面,《筑》的运动镜头极富“运动美”。极力展现了运动的力与美,比如片中体操运动员的空中700度转体、刘翔的跨栏动作等,这些珍贵的镜头实现了观众对运动美的审美要求,同时也为未来体育纪录片的拍摄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结语

虽然通过体育纪录片创作者半个世纪以来的尝试和探索,中国目前已经有一系列创作拍摄体育纪录片的宝贵经验,也涌现出了不少像《筑梦2008》这样优秀的有借鉴价值的作品。但是目前中国的体育纪录片发展尚处于比较滞后和缓慢的状态,为了满足广大观众的观赏要求,中国体育纪录片未来的发展还需要学术界和制作单位对体育纪录片更多的重视,有关政府部门给予的大力扶持,同时还必须加强对其相关理论的研究,完善创作理念,积极总结成败教训,吸收国外先进经验。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体育必将进入一个成绩和文化的“双丰收”阶段,而体育纪录片届时也将担当起传播体育文化、承载体育精神的重任。并迎来其发展的又一高潮。

编校:杨彩霞

猜你喜欢
纪录片体育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