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探讨新闻采访写作规律的力作

2009-04-06 07:33朱海燕
新闻爱好者 2009年22期
关键词:客观规律精品规律

朱海燕

新闻采访写作是一种复杂的系统工程,探索新闻特有的采访写作规律。是每个新闻工作者毕生追求的一个奋斗目标。刘保全先生从事新闻研究几十年,撰写了大量的新闻专著,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受到了新闻从业者的好评,他在几十年的新闻研究中,尤其是从全国新闻奖和第1至17届“中国新闻奖”众多新闻精品人手,对其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研究后。发现它们在新闻采访写作中遵循着一些潜在的规律。这些规律对于新闻采访写作,对于打造新闻精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于是。呕心沥血。披阅数载,从大量的新闻作品中概括提炼。总结提高,潜心探索新闻采写规律,编著了《新闻精品是这样采写成的》一书,向读者介绍什么是新闻规律,如何探索新闻规律,怎样在作品中遵循新闻规律,怎样在新闻的采写、命题、语言、描写中体现规律……总之,这是一本探讨新闻采访写作规律的力作。

其实,这本专著在封底透了个“底”——我国新闻泰斗甘惜分教授的题词是:新闻精品之路(这更像是为本书题写的书名):方汉奇教授的题词是:思考源于实践,智慧出自真知。这是一部从当前新闻采访写作工作的实际出发,对这方面的问题有所总结、有所思考、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前进和充满了智慧的书。两位新闻泰斗的见地是十分中肯的,评价也是十分精当的。因为刘保全研究员在书中多处引用了我的7篇获中国新闻奖作品中的典型例子作为探讨新闻精品写作的论据。所以我不敢对这本著作作全面的分析评介,只是认真学习刘先生对新闻写作规律方面的探讨,以求在今后的新闻写作道路上有所进步。

关于规律,国内外理论界对它的表述很多,但无论怎么表述,世界上的事物、现象千差万别,它们都有各自互不相同的规律,就其根本内容来说,可分为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思维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客观的物质世界的规律,但它们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自然规律是在自然界各种不自觉的、盲目的动力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社会规律则必须通过人们的自觉活动表现出来。思维规律是人的主观的思维形式对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的反映。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的共同特性是: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联系: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本质的联系;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必然的联系。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人们在实践中,通过大量的外部现象,可以认识或发现客观规律,并用这种认识指导实践,即应用客观规律来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为社会谋福利。人们要想在活动中获得预期的目的。即取得成功,就要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认识和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就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我们常说,规律是客观的,指的是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是客观的。还指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客观的,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规律是客观的。不等于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就无能为力。人们能认识规律并能利用规律。

按规律办事,就是实事求是。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实事求是,出发于实事,着眼于是,而用力于求。实事求是不仅是我们党的科学态度、工作方法和优良传统,而且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基础、精髓、出发点和根本点。

像世问一切事物皆有规律一样,新闻也有自己的规律。新闻的规律是什么?它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总结出很多的表述,但最重要的、本质的一条就是用事实说话。

如何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界探讨了上百年的老话题。但是时至今日。充斥在我们的报纸、杂志上的大量新闻。还是不会用事实说话:我们的许多年轻的、年老的新闻工作者,还是不善于用事实说话。这是为什么,就是没有按新闻规律采写。在《新闻精品是这样采写成的》一书中,作者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各种原因:一是新闻事实本身已经能够说明问题,但写作者仍担心受众不了解事实体现出来的本意,硬要“跳出来”来“说话”,结果只能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二是对新闻规律认识不清,误以为在新闻里多发点议论、多讲点道理,才能体现主题思想。三是采访作风不深人、不扎实,怕吃苦,没有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去调查和掌握那些新鲜的有说服力的、活生生的具体事实,没有调查事物的历史和现状,而只是在领导机关抄些材料,在文件里找点例子,在网上扒点道听途说。四是不善于运用事实,而只是在观点、角度、描写上下工夫,结果只能是观点加例子,看起来花里胡哨,实际上没啥“真货”,这也是写不出精品的原因。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如何遵循新闻规律,如何用事实说话?作者在这本专著中,从采访、写作、语言、标题、选材、构思、记者修养等各个层面阐述这个话题,还专门辟出一个章节讲述如何用事实说话的问题。

一是要提高新闻敏感。深入进行采访。这是用事实说话的基础。要发现新鲜的、典型的新闻事实确实是不容易的事。只要深刻领会党的方针政策,找准受众跳动的脉搏。就可以提高对新闻事实的判断力,就能抓住那些最重要、最有意义、最能吸引受众兴趣的新闻事实,像沙里淘金那样花力气寻找那些最能打动人心的闪光点。

二是要用典型的事实说话。用事实说话不等于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选择那些最能反映本质、体现主题,最有代表性、最能打动人心的事实说话。这就是要用最典型的事实说话。怎么才能用典型的事实说话?新闻实践和常识告诉我们比较法是个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很多情况下,是对比出新闻,很多新闻是对比出来——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远;不临大海,不知海之广阔。没有参照物,就不知事物的价值与分量。

三是运用组合事实来说话。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可能会采到许多重要的新闻材料。碰到许多感人的事例,也有许多闪光的语言和思想,但是在写作时不能“捡到篮子里就是菜”,而是要做一番精挑细选的工作,做一番精心的谋划工作,紧紧围绕所要表现的主题,把那些有分量的、有价值的、最能体现主题的素材组合起来。让那些零散的、不起眼的、拿起来很轻丢了又可惜的宝贝组合起来,就像把一盘散乱的珍珠用一根彩线串起来,让它闪闪发光,让它增值添彩。

四是精心挑选鲜活事实说话。人们都喜欢吃鲜鱼鲜菜,不喜欢陈芝麻烂谷子,常说的“宁尝鲜桃一口,不吃烂梨一筐”正是这个意思。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当然更喜欢鲜活的事实。特别是现在电子媒介充分发达的时代,抢新闻不是以天以时来计算,而是以分以秒来计算,电子新闻更是同步同声传输,不新鲜怎么参与新闻竞争啊。当然,这里说的鲜活的事实,主要是指选择最新最近的新闻事件,而不是过时的“马后炮”。

五是选用独特事实说话。常常有这样的现象,众多受邀的记者采访同一个重大事件,有的单位不但给记者准备了红包,还准备了新闻稿,回去只要加个电头和记者大名就可以发稿了。但有作为的记者、有责任心的记者,是不会这样做的,他偏用自己独特的眼光、独特的视角、独特的事实来说话,这样才能有好新闻出现,才有大记者出现。那些不拿“封口费”,敢于“开口”说话的记者就是这样的。

六是克制自己的感情准确记录和表述新闻事实。面对战争、灾难、事故现场,记者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但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冷静、客观,不能以感情代替事实,更不要夹杂自己的感受杜撰新闻,而要真实准确地表述新闻事实。

七是要少而精,不能多而杂。做到一滴水见太阳。通过一个事例说明一个道理。

八是编辑也要慧眼识真金。挑选那些事实充分、内容新鲜的作品,大刀阔斧地、毫不留情地删去那些空洞无物的概念,把真正的新闻精品献给广大读者。一篇精品新闻,不但要有记者的真知灼见、独到功夫,还要有编辑的独具慧眼、别具匠心,这两者的完美结合,才能打造出精品。

遵循新闻规律,运用事实说话,是广大受众迫切要求改进新闻写作的呼声,刘保全先生的专著《新闻精品是这样采写成的》,为探索新闻写作规律又做出了新的努力,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学习的资料,我们期望在探求新闻规律的漫漫征途上,有更新的成果出现。

(作者为中国铁道建筑报社总编辑)

编校:施宇

猜你喜欢
客观规律精品规律
“三件大事”历史性胜利所彰显的客观规律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心经精品
心经精品
心经精品
如何学好语文
巧解规律
论人民调解工作实践中的唯物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