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个性 凸显优势

2009-04-06 07:33陈金华
新闻爱好者 2009年22期
关键词:传播者类节目受众

陈金华 王 英

对于以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为主要手段的新闻评论而言,电视评论除具有传播迅速、声形兼备、形象直观、转瞬即逝的特性外,多年的探索实践使得电视评论的个性化特征日渐明晰。

第一,电视评论类节目形态上有了相对的固定性。多年的实践探索,我国的电视评论类节目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相对固定的几种特有的节目形态,即电视述评性节目,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央台的《焦点访谈》;主持人评论节目,如中央台的《面对面》;深度报道性节目,如中央台的《新闻调查》;谈话类评论性节目,如贵州台的《论道》、中央台的《对话》等。目前电视评论类节目不仅节目形态上具有了相对独立性。节目体系上具有了相对完整性。更重要的是,电视评论类节目的兴起与发展,不仅扩展了新闻评论的外延,也对新闻评论内在特质与表现手法等方面带来了新的冲击与影响。

第二,电视评论使新闻评论的群众性特征得以扩展。首先,电视评论节目最大限度地拓展了评论类节目意见性信息发出者与接受者的范围。无论文字识读能力的高低,都可以面对镜头直述心声或面对荧屏收看收听节目。广大受众也可通过热线电话等方式直接参与评论选题采访过程。其次,电视评论类节目丰富了评论群众性的表现方式。即变媒体“代民立言”为媒介“借口说话”;变被动地等待群众来访为主动地采访来自群众的意见性信息。通过对直接出自群众之口的意见性信息的选择、加工辅之以主持人或记者的评点。从而体现媒体的态度和立场。

第三,电视评论使新闻评论对各类信息的采集与表达方式发生变化。新闻评论一般包含三类信息:一是事实性信息(常作为证据);二是意见性信息(常作为论点);三是情感信息(常作为事实性信息与意见性信息的黏合剂)。电视评论节目必须经历一个展现或再现事实发展、意见传达、感情经历的过程,即事实过程的展现或再现,意见性信息发出者的议论,采访对象情感变化的展示等。而这一全过程恰是电视评论节目的难点,更是其魅力所在。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过程,我们在确定选题后,还要完成好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主要是搜集事实性信息,采集意见性信息,捕捉情感信息。通过这个步骤,理清思路、确立论据、形成论点。第二个步骤将经过选择的三类信息按前后顺序进行还原,让观众在收看电视评论时经历由事人理、情理交融的全过程。

第四,电视评论传播者的个性化更具亲和力。个性化评论是报纸、广播、电视评论发展的共同趋势。随着电视评论类节目主持人地位与作用的确立,以往以抽象形式存在的评论,目前却可以借助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性格、有语言有表情的生动的“人”发出,使得电视评论类节目在个性化之余,又增添了一种人格化的魅力。

第五,电视评论的交互性和双向性进一步延伸了新闻评论的传播方式。传统媒介的传播方式主要是以单向传播为主,但电视评论中的许多节目样式,却可以将人际双向交流特征引入大众传播过程,使现场观众直接参与这种双向互动式传播。这样就给广大的电视机前的观众营造了一种拟态的双向交流的氛围。这些栏目之所以能成为最受观众喜爱的名牌栏目,除话题的贴近性、角度的平视、主持人的平民化、个性化风格外,把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流、沟通搬上屏幕应是其成功的关键之处。

那么如何充分发挥电视评论的优势,提升其影响力,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突出电视评论的个性。

理性与直观相结合,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统一。与报纸评论、广播评论相比,在提供论据、展示论据并使之为说理服务的环节上,电视能发挥现场采访报道、纪实拍摄和声形一体的独特优势,以真实可信的视觉形象和声音形象,再现事物原貌。使新闻评论从论据到论证均建立在客观事物的真实形象之上,发挥出“眼见为实”的强大说服力。

评论和采访同步,在动态中展开报道和评论。电视新闻评论强调过程和直观展示,它不仅可以向观众直接展示事实的真相,而且这种展示往往有事件、情节、冲突甚至悬念,可把观众带入不可预知的过程之中,步步引导观众的关注、介入、参与思考乃至引起思想和感情的共鸣。

评论过程中理性诉求与情感诉求相结合。评论是一种意见性的信息,这种意见性信息和受众接受的途径,可以通过情感诉求,也可以通过理性诉求。电视新闻评论中的图像、音响这些非语言符号的传播手段,则更擅长调动观众的情感,打动观众的心灵,并由情感因素去带动认识和行为因素,使观众接受评论信息。而电视新闻评论中这种情感诉求所带来的感染力来自于评论对象的可信性、画面形象的感染力、现实题材的亲近性、记者的职业水准、当事人的复杂心态等。

吸纳各界人士广泛参与论证过程,使传播者的论点和受众认识高度融合。在记者就某一新闻事件进行调查采访的过程中,与新闻事件有关的各阶层人士从提供事实依据、证实事实,到发表见解,从不同角度、层面和各自正反观点参与评论。在这种论证过程中,各阶层人士相互交流、对话,相互支持或补充,甚至出现了不同见解的冲突。由此可见,这种论证过程的广泛参与性,不仅有利于形成受众与传播者(记者、主持人、评论员)和谐的传播关系,从而使受众较易被传播者的论证所劝服,而且它还有助于受众全面了解新闻事实的原貌和各阶层人士的不同见解,听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心声,从而作出自己的独立判断,从而在较高的层面上达到传播者与受众认识上的统一和融合。这种论证的群体性和广泛参与性,加上传播的主客体双方形成平等、沟通的心理机制,使受众更自然、愉快地接受传者的论点。

多种形式的具象表达与理性思辨相结合,增强评论的立体感和纵深感。传播者在评论节目的构思与制作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多种传播符号的整体作用,并使它们与理性思辨相结合,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评论功效。即通过纪实手法拍摄记者与采访对象的谈话,揭示新闻事件真相、内涵和某种观点;通过有关人士的点评发表见解,起到阐明事理和论证的作用:受众的代言人所表述的见解和意愿:通过字幕对论述的事件进行提炼和概括。以加深受众的理解;利用资料介绍新闻事件背景,为评论提供论证;主持人的点评,起到阐明节目主旨、升华事件含义、深刻揭示主题的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濮阳电视台)

编校:张红玲

猜你喜欢
传播者类节目受众
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让我们都成为直销正能量的传播者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电视访谈类节目的提问艺术
刍议电视访谈类节目的主持技巧
电视社教类节目编辑的几点思考
如何主持好广播谈话类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