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电视时政新闻做出彩

2009-04-06 07:33马铁护
新闻爱好者 2009年22期
关键词:时政领导群众

马铁护

时政新闻冗长沉闷、千篇一律、程序太多、语言生硬公式化等问题存在已久,近年来各大媒体在努力改进时政新闻报道上下了许多工夫。业界也有许多呼吁,但总的来看仍有改进的空间。电视作为声画一体的新闻传播媒体,具有把时政新闻做好看的天然优势,本文拟从电视的特点出发,探讨如何把时政新闻做得更加好看,以期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多用现场同期声。电视的一大特点是人物既有影,还可以让其说话,这是其他新闻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在动辄四五分钟甚至更长时间的头条大稿中,一味地“领导说、领导指出、领导强调”很难吸引观众一直看下去,也就谈不上传播效果。如果在报道中。把领导的重要讲话。或即席发挥的精彩讲话,以现场同期声的方式播放出来,人物鲜活的形象立刻就跃然荧屏,就能使观众看到一个活生生的、可亲可近的人,传播的效果不言自明。某省台在其时政新闻节目中连续两天播出了一位领导考察调研的片子,第一天是1500字约5分钟的一个长消息,消息介绍领导去了什么地方,看望了谁,强调了什么。片子没有现场同期声,基本是流水账式的描述,比如讲领导考察社区医院时。“他来到就医群众和医务人员中间,详细询问大家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意见。他强调,医疗卫生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活,落实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要着力建设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要……”这样的片子虽然较短,但是过后基本没有什么印象,给人的感觉是看着“累”。第二天是一个3400多字约12分钟的纪实报道,片子有多处领导与群众交流的现场同期声,同样是讲领导考察社区医院,片子把领导与群众交流的现场同期声播放出来,“你看病都是到这个社区医院?有没有到大医院?到这儿看病的人多吗?要排队吗?”加上群众的回应。这样的片子虽然较长,但是过后印象深刻,给人的感觉是看着“轻松”,而且领导亲民、爱民、关心国计民生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巧用现场背景声。一次人代会,国歌声、掌声必不可少。编辑时把国歌完整地播放出来,在一定的段落结束后配以持续热烈的掌声,这些都可以起到舒缓新闻节奏、吸引观众继续看新闻的兴趣。一个迎春茶话会,领导进场后与新老朋友一一握手,互致问候,在编辑握手这个环节时,配上现场原原本本的音乐声,如《步步高》等,就可以烘托出浓浓的节日氛围。一次大会,领导一一走上主席台,向与会代表挥手致意并鼓掌,处理画面时保留现场音乐声、掌声,再配上大景、中景、特写等不同景别和角度的画面,给节目一开始就营造出喜庆热烈祥和的气氛。领导出席一台有特殊意义的晚会,编辑每个节目时,配音说一句节目名称,压混由低到高出一小段节目,这样处理六七个节目,就能使观众真实了解到节目演出时的盛况。如同身临其境。所有这些都是电视背景声起到的独特作用,绝不是报纸“在喜庆祥和的气氛中”、“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等一句话所能替代。这要求记者拍摄时就要用心录到这些背景声。有时候掌声不是很理想、音乐出了岔子怎么办,平时搜集资料工作做得如何就显得尤为重要,把热烈的掌声、常用的音乐存起来。

运用多种电视技术手段化解节目冗长的弊端。在不使用现场同期声的情况下,围绕稿件可以运用画面叠加字幕、纯字幕背板、图形、表格、多个小标题、小视窗、双视窗甚至多视窗等多种形式诠释新闻,不断给观众以感官刺激,增强新闻的可视性、吸引力。某台头条新闻《全省上半年工作会议召开》,全文4730字约14分21秒,综合运用多种电视技术手段,这样的会议新闻同样能够吸引观众。比如总结上半年丁作时,做柱状图把各项成就的数字形象化进行比较,观众一眼就能了解到当地经济社会发生的变化。部署下半年工作时,做圆形图,切蛋糕似的告诉观众要达到的奋斗目标是什么。运用多个小标题,“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3%,连续19季保持两位数增长”、“上半年: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国家批复开放开发迈出新步伐”、“上半年:三个优先发展形成共识带动作用明显”、“下半年:交通投入确保完成1000亿元”、“下半年:县以上城镇污水处理厂确保建成”、“下半年:继续全力办好博览会”等,一段一段、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告诉观众新闻的内容。编辑相关资料画面。避免给观众看“人头新闻”。运用字幕背板时,可以是纯字幕背板,可以是压透底画面的字幕背板,还可以是半幅字幕背板,半幅画面,还可以适当变幻背板颜色等,甚至可以说,凡是电视技术手段具备的、能够形象解释新闻内容的都可以使用,这就是电视媒体播报时政新闻的优势。

从群众的角度报道时政新闻,用群众的语言解释党和政府的I作。我们党历来坚持走群众路线,强调在群众面前各级领导干部都是小学生。现在讲“发展依靠群众。发展为了群众,发展的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讲“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讲“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新闻战线讲“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因此任何时候从群众的角度报道时政新闻都是应有之义。标题《我市签订最大银企合作项目某某领导出席》,就不如《我市扩大内需再出重拳1000亿元投向高速公路建设》,从群众的角度报道则可以写为《30年企盼一朝梦圆高速公路明年底直通老王家门口》,把一项重点工程与百姓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老百姓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惠民举措就在自己身边,从而理解、支持党和政府的工作。报道中再做动画示意图、图示高速公路走向等,这样的报道就形象直观。易于理解,起到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抓细节画面表现时政大主题。领导检查指导抗洪救灾工作,报道写领导到受灾地区看了灾情后神情凝重,对灾民说你们受灾了。党和政府十分牵挂,一定会全力帮助大家,也希望大家自力更生,大灾面前不低头。早日重建家同等鼓舞人心的话。见到正在奋力救灾的解放军,感谢大家付出的努力。希望大家发扬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夺取抗洪救灾的全面胜利,有没有信心等之类的话,最后对进一步抓好抗洪救灾工作提出要求。这样的报道有现场同期声,有感人的瞬间,看起来也算生动,但是难以避免大篇幅,面面俱到等老套路。如果把检查指导工作中,领导不顾个人安危,乘坐冲锋舟,专程去看望一群受困的学生,看到学生时,领导那急切的神情,关切的话语,温暖的拥抱,直到目送解放军成功撤离学生,把这个过程完整记录下来,从整个大报道中提取出来单独成稿,这个报道可能只有两分钟,但是这样一个新闻特写,却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同样也展示了领导心系受灾群众安危,全力抗洪救灾的光辉形象。同样,一次考察活动中,领导与群众紧握的双手、群众感动的热泪、怀中婴儿灿烂的笑容、屋檐下大红的灯笼、院子里整齐的包谷堆、雪地里领导蹒跚前行的脚步、

领导去麦田视察左右交叉走路避免踩到麦苗等;一次先进事迹报告,演讲者动情的演说神情,听讲者专注的神情、轻拭眼泪的瞬间、挂满胸前的勋章等细节画面如同万绿丛中一点红,往往能起到深化时政新闻主题的独特作用。

时政新闻做短,把解释时政新闻的新闻做长。时政新闻几乎是所有重大新闻信息的发布源,但是同于形式局限,需要尽可能地做短做精。从版面安排上来讲,做短做精的时政新闻背后需要把解释时政新闻的新闻做长做深来进行支撑。比如领导在时政新闻中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掀起交通建设新高潮的要求。时政新闻播出后,就要立即开专栏持续关注铁路、公路、港口、机场、水运等交通建设情况,包括开工的消息,工程最新进展的消息,围绕推进工程的融资、就业、征地拆迁,工程的人性化管理、创新管理,在节日期间工程仍然加班加点,各单位各部门主动服务该工程,党员、青年突击队在工程中的作用等,再选择一两个重点工程,每个做三到四集系列报道等,通过这些跟进式报道和系列报道,宣传了时政新闻提出的要求,检查、推动了交通建设工作。

要在真正意义上把时政新闻做短,上级的支持最重要。时政新闻说到底是领导人的新闻报道工作,因此。自主报道的空间并不是很大,经常是上级要求原文照发,不得改动或删减。可喜的是,在一些地方出现了当地党委宣传部以红头文件的形式规定什么样的时政活动报道长度是多少。比如中央领导的考察,全国、全省性的重要会议等重大时政新闻报道电视播出原则上不超过4分钟,但是可以视具体情况适当放宽尺度:当地党政主要领导的考察调研电视报道不超过3分钟,其他省级领导的考察调研报道不超过1分钟,甚至安排在次要新闻栏目播出;党政主要领导以外其他省级领导出席的一般性会议和活动原则上不作报道,确需报道的采取“一句话新闻”形式:一般情况下,会见活动均以“一句话新闻”形式处理,“一句话新闻”的概念是八九十字、十七八秒钟,而且领导的职务不再罗列,直接报道“XX”会见了“XX”,或“XX”在某某会议上提出了什么要求。这样的规定严格执行下来,时政新闻变短了,节奏明快了,新闻信息量增加了,使得电视时政新闻重新受到了老百姓的喜欢,还体现了当地领导干部转变作风。把更多时间用在调查研究、解决民生问题上的人民公仆形象。

(作者单位:广西电视台新闻中心时政报道科)

编校:郑艳

猜你喜欢
时政领导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2016重要领导变更
领导致辞
时政
时政
时政
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