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幽默风格成因探析

2009-04-06 07:33孙小超都海虹
新闻爱好者 2009年22期
关键词:惯用语修辞格幽默感

孙小超 都海虹

《明朝那些事儿》是当年明月用通俗流行的笔法写成的一部明代正史,记述了明朝从开国到覆亡的近300年史实。此书最初连载于天涯网煮酒论史论坛,后又转战新浪,均受到超级热捧。正式出版后,销量已超过500万册,荣获2007~2008年度系列畅销书第一名。位列全国十大畅销书之一,被称为30年来最畅销之史学读本,可见影响巨大、读者众多。历史对于任何民族都是最宝贵的财富,中国现今处于一个经济大发展时期,人们需要重读历史以增强文化自豪感,更需要“以史鉴今”,让历史经验为今人所用。可史籍的浩瀚、历史教科书的枯燥,往往使人们视学史为畏途。《明朝那些事儿》成功改变了这一现状,此书完全用当下语言写成,文笔生动幽默,让历史读来毫无枯涩感。实现了作者“写好看的历史”、“用一种娱乐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历史”的愿望。作品虽洋洋百万字,但读来轻松惬意,毫无沉重感,这就难怪下至7岁孩子,上至60岁老太太,都能成为“明矾”了。本文试着分析《明朝那些事儿》幽默风格形成的原因,希望可以为幽默作品的形成提供一些借鉴。

注重再现史上幽默情节。历史原本很精彩,历史上形形色色的人物编织成了千千万万个故事,当年明月在重写历史之时,对这许许多多的故事细节进行了分析判断、选择取舍。有的浓墨重彩,有的一笔带过,有的干脆舍弃,既做到了历史的真实,又注意寻找观众的兴趣点。其笔下很多名人趣事都让我们忍俊不禁,使我们感受到了历史人物的真实与可爱。比如明武宗朱厚照爱玩儿,《明朝那些事儿》记载了在扬州发生的与这个皇帝有关的几件趣事。一、卖鱼。皇帝朱厚照将所钓之鱼以500金之高价卖给当地穷知府蒋瑶,以图一乐。二、索要特产。朱厚照向蒋瑶索要扬州特产遭拒绝,于是强行取走500匹苎白布,以挣回面子。三、要求将酒席折合成银两带走。朱厚照离开扬州之时,扬州官员摆下宴席为其送行,朱厚照出语惊人:“这么浪费,我不吃了。把这些酒席折成银两交给我就是了。”于是百官惊愕,皇帝开怀。四、扬州街上抢人。朱厚照要到扬州的消息传来。扬州街上发生抢人事件,男子纷纷被抢去做新郎,原因很简单——朱厚照喜欢美女。

词语移时。指把运用于现代事物的词语,通过类比联想等方法,运用于古代事物。往往能通过给人以巨大的时间差,从而产生诙谐幽默的效果。《明朝那些事儿》经常巧妙运用这一修辞手段来打造幽默效果。例如:

于是历史上就出现了劳模朱元璋的光辉事迹。由于朱元璋做事喜欢亲力亲为,于是直接用当下词语“劳模”来称呼他。

但更让官员们难受的还在后头,他们很快发现。朱元璋这个老板是很小气的。皇帝为一国之长,与企业老板身份类似,所以直称其为老板。

他(夏言)始终牢记自己的打工仔身份,全心全意为领导服务,早请示晚汇报,从不结党……把皇帝看成老板,那大臣的身份自然就如同今日的打工仔。

自从进入南京。海瑞家就被众多闻名而来的粉丝围得水泄不通。粉丝是当下对热情的仰慕者的称呼,此处用来指海瑞的仰慕者。

(朱厚照)当即对二位部长表示,……你们下岗了。收拾东西回家养老去吧。其中“部长”是对现时代官职的一种称呼,通过权限的类比。用来指当时管人事和国防的最高长官马文升和刘大夏。“下岗”一词,通过联想可明白表示的是被罢免官职。

词语杂色。是针对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而占的,传统修辞学要求上下文词语句子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尽量保持一致。但如果在上下文中使用情感上不甚协调的词语或将不同语体风格的语句并置在一起,则往往能产生滑稽幽默的表达效果。例如:

徐有女是一个有理想、没道德、有文化、没纪律的复合型人才。郑小姐装起孙子来,也是巾帼不让须眉。他(曹钦)在宴会上,十分兴奋,对所有人封官许愿,希望在座人等努力放火、认真砍人、造反成功,前途无量。以上三例中加点词语具有感情色彩上的差异性,褒义词语与贬义词语的并置是其幽默风格的成因。

他(朱瞻堪)特意来到了京城说明情况。宾主双方举行了会谈。会议在热情洋溢的气氛中举行,双方回顾了多年采的传统友谊,并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变换了意见,朱瞻墡重申了皇位是朱祁镇不可分割的财产,表示将来会坚定不移地主张这一原则。《明朝那些事儿》是用小说笔法写成的,属文艺语体,可这一段表达明显是新闻语体,在文艺语体中掺入了新闻语体的表达形式,幽默感油然而生。

但这封奏疏的出现,彻底地填补了这一空白,并使嘉靖同志的愤怒指数成功地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高度。在文艺语体中掺入了“指数”这一经济学重要术语,也属于语体的杂色。

妙用惯用语。惯用语是一种口语化的词语形式,既通俗又风趣。在历史作品中使用,能使作品更贴近当下读者,使历史事件更鲜活,人物形象更生动,而且,幽默感也应运而生。惯用语以三字格居多,在《明朝那些事儿》中,常见的也是这种形式,如烂摊子、落水狗、打下手、铁饭碗、炒鱿鱼、走后门、老搭档、冤大头、挖墙脚、老油条、和稀泥等。

另外多于三字的惯用语也时常出现,如下例中加点的词语。

王保保看着煮熟的鸭子又飞了,只能望天兴叹,此生斗不过徐达矣!

朱元璋的那个时代有着无数的厉害角色。陈友谅、张士诚、王保保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虽然他们夹紧尾巴做人,却还是被朱祐樘抓住了把柄,最终一网打尽,一起完蛋。

巧设修辞格。修辞格是一种相沿习用的具有特定结构形式、特定表达效果的修辞格式。任何成功的作品,尤其是文艺作品。都会为提高表达效果而恰当选用一些修辞格。《明朝那些事儿》为了达到诙谐幽默的效果,常常选用以下5种修辞格。

1反语。反语一般分为“反话正说”和“正话反说”两种形式,往往具有强烈的喜剧效果,能给人以幽默感,是《明朝那些事儿》常常使用的一种修辞格。例如:

在这种工作思想的指导下,一百多人放声大号,天籁之音传遍宫廷内外。“天籁之音”不再指美好动听的声音,而用来指众人的哭声。

就这样,光荣回归的朱祁镇坐着轿子,在两匹马的迎接下。“威风凛凛”地回到了京城。“威风凛凛”让人感受到的是昔日皇帝的落魄与悲凉。

石亨体贴地将已经五十多岁的徐有贞安排到云南参军。体贴表明了石亨对徐有贞的刻意报复。

(李时珍)给穷人看病,竟敢不收上百万的医疗费,竟敢热情问诊嘘寒问暖,竟敢免除所有的检验治疗费,实在是“罪大恶极”。这是正话反说,本意是在颂扬李时珍,但比直接颂扬更有趣。

2有仿拟。通过对原有词语、句子或篇章的翻新、改造。使语言新奇、巧妙,具有幽默感或讽刺性。在《明朝那些事儿》中有大量仿词、仿旬的例子:

李景隆已经被打出恐朱症了。“恐朱症”仿“恐高症”而来。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位阶下囚(钱宁)竟然比关他的朱厚照和江彬活得还要长。也真算老天闭眼。“老天闭眼”仿“老天开眼”而成。

这一百多号人从早朝罢朝后一直哭到中午,压根儿就没有回家吃饭的意思,而且还大有回家拿被子挑灯夜哭的势头。“挑灯夜哭”仿“挑灯夜战”而来。

问世间权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仿“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而来。

成也世蕃,败也世蕃,命也。仿“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而来。

3夸张。故意对事物做夸大或缩小的描写,从而突出其特征。往往能收到新奇有趣的表达效果。例如:

老人家(朱能)在天有灵,看见自己的后代如此窝囊,没准能气得活过来。

可这住盖世英雄(指李如松)。死后不但没人捧,还差点被口水淹死第二遍。

以上两例中加点部分都是就程度而进行夸张的。

曾有人戏言,就算他(俞大猷)死了,黑白无常都不敢来带他走。用“黑白无常都不敢来带他走”对俞大猷武艺之高强进行夸张。

4引用。往往引用当下人们熟知的语句,把这些语句放到历史事件中去,时代的差异性往往能给人以幽默感。

(朱元璋时期官员)于是走也不是。留也不是,正是“你说你,想要逃。偏偏注定要落脚”。

但是,这绝不能怪严世蕃同志,套用一句电影台词:不是国军无能,而是共军太狡猾。

但海瑞的母亲认准了一务死理: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弦子。

5比喻。比喻是通过想象两事物或两道理的相似点而形成的一种修辞格。新奇的比喻也能给人以幽默感。如以下两例:

探花徐阶的前景一片光明,比强光灯还亮。

如果把靖难比作是一场球赛。李景隆原先的行为可以被认为是一个蹩脚的后卫踢进了乌龙球,而在他决定出卖自己的主人后,他就变成了一个打假球的人。

综上所述,《明朝那些事儿》的幽默风格,主要是通过情节选择和修辞手段的运用实现的。这种尝试,使历史有了更好的表现形式,为人们轻松获取知识提供了方便。当年明月可谓有功于历史,有功于国民。同时这种风格也是值得多种学科学习和借鉴的。

编校:郑艳

猜你喜欢
惯用语修辞格幽默感
The Best Way Of Learning English
Fun Idioms趣味惯用语
为什么幽默感很重要?
韩语固有惯用语的认知机制
现代汉语反饰修辞格新探
《阅读教程》三、四册修辞格分析
对外汉语惯用语教学对策探析
小宠真是太有幽默感了
论日语惯用语构成中的同语素现象
“奇问”修辞格的特点、功能及判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