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礼仪风度

2009-04-07 03:24刘维娅
新闻前哨 2009年3期
关键词:礼仪服饰主持人

刘维娅

摘要电视是人们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仪容、仪表、举止姿态、服饰、言谈等对受众有极大的影响力。主持人的服饰礼仪也应该有一定的原则和基本规范: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符合社会观感和审美价值。主持人的语言谈吐应注意:用语文明,平等对话,尊重他人。

关键词主持人礼仪风度审美价值

如今,电视是人们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除了看新闻,看电视剧,人们看的最多的,恐怕是看电视节目主持人主持的节目。一个电视栏目收视率如何,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主持人,主持人的仪表、仪态、外貌、气质、风度、谈吐、亲和力……很多观众就是冲着主持人来看某一档节目的。

主持人在亿万观众面前,他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无不被人关注。举止优雅,谈吐风趣。会被观众心仪赞赏;而任何一个小疏忽,小毛病,也都逃不过观众的眼睛。因此,在主持人的节目被观众收看的同时,主持人就开始影响观众了——这就是主持人形象的影响力。在这个意义上,作为电视节目门面的主持人,维护美好的形象。塑造高雅的气质,体现出礼貌、教养和品位格调,至为重要。

主持人的着装礼仪

长相是天生的,衣饰打扮是后天的。主持人出现在荧屏上,进入观众第一眼的,往往就是主持人的服饰。

主持人的服饰礼仪也应该有一定的原则和基本规范。

1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服饰穿着应当随着一年四季的变化而更替变换。不宜打破常规,违反季节。这是一般常识。虽然如今室内有空调、暖气,可以人为地制造恒温,但是也不能违背人们对四季变化的感受。有的电视台,夏天女主持穿了夏装,男主持仍是西服领带,男女二人穿着不协调。同样是夏天,凤凰卫视男主持穿衬衣打领带,显得十分得体。赏心悦目。这种穿着,既符合季节特点,也符合观众看电视时的环境感受。

今年春节期间,尤其是除夕夜的新闻联播及春节晚会。主持人的穿着从款式到颜色,都十分得体,既喜庆,又具有民族特色。在重大喜庆节日,庄重场合,隆重活动,服饰应当力求庄重、高雅。在欢度节日、喜庆场合,服饰要时尚、潇洒、鲜明、明快一些。在春节等民族传统节日。男主持人穿唐装、女主持人穿旗袍是得体的,也是应该的。这一点,我们电视台在春节期间做的较好。但是在清明、端午等其他民族节日中就不大注意,没有过节的气氛。

服饰要合乎自己的年龄、自身条件和特点。中老年人穿着应当稳重,体现成熟,青年人应当活泼,体现朝气。老年人打扮年轻一点并无不可,但不宜过头。穿着不要忘了自己的形体、肤色,别人穿在身上很美,不一定适合你。有的衣服的色调,需要有一定气质的人才能穿出味道来。如果外貌气质很一般,最好不要去惹那些特别的色彩。如果一位高瘦型男士穿一件较肥的西服,或一位体态较胖的女士偏要穿条高弹紧身的健美裤,效果只能适得其反。

衣饰着装还要合乎自己所主持的节目的性质特点。主持新闻类的节目,自然是正装为主,应该庄重、大方、得体。一些访谈节目。主持人的服装不妨轻松休闲一点,如央视《科技探秘》、《绿色空间》,凤凰台《锵锵三人行》、《一虎一席谈》等节目,主持人基本是休闲服装。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等一些省台的青年节目、娱乐节目主持人服装更多样化。央视李咏类似魔术师的着装,特色鲜明。也比较符合所主持节目的娱乐性质,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除了新闻类、时政类的节目,主持其他访谈类节目,着装不妨随意一点,感觉目前节目主持人大多西装革履,未免呆板了一点。不要忘了生活中多数情况是休闲的一面,就像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其重要特色之一,就是会期某阶段的非正式性:话题开放,着装随意,以致穿着当地民族服装成了主办国的一场服装秀。

2符合社会观感和审美价值。

主持人作为公众人物,服饰要与社会通常穿着习惯保持大体一致。虽然主持人的服饰在某种程度上领导着服装潮流,有时候也显示了个性,但是一定要符合社会的传统道德和常规做法,忌穿过露、过透、过短、过紧的服装,要符合社会大众的观感和审美趣味。服饰是人类文明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是人的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文明原则要求着装文明大方,追求怪异不一定美观。对于电视娱乐节目来说,主持人的着装更需特别注意。该敞开的地方才敞开。该扣上的地方一定要扣上。

2004年4月,央视一位女主持人,因在其主持的《半边天》节目中戴了一条近似日本国旗的长丝巾,引发网友发帖质疑。该网友在发帖上还配有主持人在节目中远、中、近三张不同的图片,可以看到主持人围在脖子上的红色围巾上,有很多白底红球的图案,远远看去很像日本国旗。这张帖子引起了网友纷纷跟帖讨论,并被各大网站转载,成为媒体一时焦点。

事件发生后,央视国际网站特地作了公告声明:这是一条意大利产的纱巾,纱巾上的图案是其标志:方形中棕色圆球体现出珍珠的形状,圆点是棕色而非红色,网站还专门贴了两张图片,一张丝巾全景,一张圆点特写,以此证明一切都是场小小的误会。

如今一些电视台为了商业利益。一些主持人的服装由公司提供赞助。这虽然没有什么不妥。没有明文禁止,但是,如果过于前卫,颜色和款式怪异,主持人就应该拒绝。因为,多数观众是来看节目的,服装如果不能给多数观众带来愉悦,就是对观众的不尊重。特别是一些娱乐类的节目,有的主持人的服装过于暴露,以至于屡屡出现走光的现象,这也不符合服装礼仪的要求。

主持人的谈吐礼仪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信息的基本工具,言谈礼仪是指语言应具有的礼仪规范。主持人更应该讲究言谈礼仪,遵守有关的语言规范。

恰到好处地使用礼貌用语,敬语、谦语,可以表现出本人的亲切、友好、和蔼与善意,还能传递出对交往对象尊重、敬佩的信息,有助于双方之间互相产生好感,也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

主持人语言礼仪主要表现在:

1用语文明。

具体是指在语言的选择、使用之中。应当既表现出使用者良好的文化素养,待人处世的实际态度,又能够令人产生高雅、温和、脱俗之感。简言之,文明用语,就是要求人们使用语言之时必须讲究文明。

文明用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努力做到用词文雅。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基本要求。即尽量选用文雅语,努力回避不雅之语。前者属于高标准要求,后者则是任何人都必须做到的。

尽量选用文雅语,即多用文雅语,主要是要求我们每一个人在与交往对象交谈时,尤其是在与之进行正式交谈时,用词用语要力求谦恭、敬人、高

雅、脱俗。在注意切实致用,避免咬文嚼字,词不达意的同时,应当有意识地采用一些文雅的词语,这样做可以展示自己的良好教养。

例如,在正式场合欢迎客人到来时,使用雅语说“欢迎光临”,显然比“您来了”要郑重得多。而对一位上了年纪并看上去有文化的老人使用雅语说“敬请赐教”。自然也比对对方直言“有什么意见可以提出来”更为中听。

努力回避不雅之语,主要是指在与交往对象交谈之时,不应当采用任何不文雅的词语。其中粗话、脏话、怪话与废话,则更是在任何情况之下,都不可出现于我们之口。

粗话,也就是所谓骂人的话。我们不管遇上何种情景,都不允许骂骂咧咧,在口语中夹杂骂人的话。更不允许讲脏话,尤其是庸俗、低级、下流的话语,如果面前是异性,更不得讲任何脏话。带任何脏字。有些话具有双关性质,或暗示作用,极易引起误会,亦不可使用。

2尊重他人。

主持人同对话的嘉宾或现场观众是平等的,要平等交流,互相尊重。不卑不亢。嘉宾或现场观众既然接受邀请参与节目,就成了该节目的组成部分,共同承担着完成节目的责任。在这个时候,大家的地位是平等的。

尊重他人,包括尊重节目中的嘉宾、现场观众、还有电视机前的观众。

在一些访谈节目(有二人谈、三人谈、四人谈)中,主持人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处理好自己和对方的关系。一般来说,嘉宾是主要发言者,可有的时候,一些主持人大有喧宾夺主的味道。自己说的太多。如《金色频道》一位主持人。在其主持的文化历史节目中,选题都不错,嘉宾都是请的术业有专攻的大学教授。可是节目展开后,感觉主持人说得稍微多了一些。所以,主持人应该注意,当嘉宾侃侃而谈的时候。不要随意打断对方,不轻易插嘴,也要尽量少补充对方,更不宜纠正对方。如果嘉宾是二人以上,则要给嘉宾分配大体均衡的时间,不要让某一个人受到冷落。更不宜明显地厚此薄彼。

有的访谈节目,话题的选择,出席的嘉宾,都获得了观众的认可,但美中不足的是,主持人有时候喜欢“抢话”,即有时候插一句或几句并不见得高明的话,打断了嘉宾的发言,效果反而不好。

不触及对方伤痛。有的节目主持人往往哪壶不开提哪壶。明明是对方的伤痛,却偏要往别人痛处戳。如汶川大地震,一些电视节目主持人采访地震幸存者时,总免不了要他们回忆地震时的惨痛经历。毫不顾及对方的情感,这就是对别人的不尊重。

不涉及隐私。有的人喜欢打听别人的年龄、职业、婚姻状态、收入、单位,家庭等纯粹是个人隐私的琐事,这容易给对方带来不快。有些主持人在做节目时,语言过于随便,甚至有点不严肃。

一般来说,主持人大多做到了平等交流和对话。当然,也有少数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体现在:一是居高临下,装腔作势盛气凌人。这种情况往往是对来自基层的一些所谓小人物。

二是攀附巴结,套近乎。与上述情况相反,假如嘉宾是大人物、名人、名流、大腕,有的主持人表现却有点过于谦恭,这也不妥当。

3掌控场面。

有的节目比较简单:二三人对谈,按照事先拟定的提纲,就某一个热点问题或社会现象,一方提问,一方回到时间大功告成。

如果没有事先拟定的提纲,或提纲的约束性不强,话题比较散漫,或嘉宾比较“大嘴巴”。或嘉宾把话说走了题,则主持人需要随时掌控好场面。如凤凰台。不同于内地电视台,他的嘉宾言论往往比我们内地电视台嘉宾的言论放得开。甚至不无出格的地方,这时候就需要主持人的政治敏感和场面掌控能力。笔者以为《锵锵三人行》主持人窦文涛这方表现相当不错,往往嘉宾的某一句话可能不合时宜、不正确、或以偏概全。他就及时予以纠偏:“我们干部绝大多数是好的”、“要看到我们党和政府正在努力解决这些问题”……

有的节目更复杂,涉及的人数众多,话题本身充满了争议,这样的节目主持就更难驾驭了。主持人要掌控节目的时间节奏,有时候不得不打断嘉宾的话头:有时候为了不让谈话的内容跑题,不得不改变正在谈话的话题;有时候为了打破场面的沉闷,还得调动现场气氛活跃场面……这些都需要主持人具有较高的场面掌控能力。

《一虎一席谈》可能是个极端的例子:这不是典型的访谈节目,而是辩论会。这个节目,嘉宾人数多,一般4人到8人,分为正反两组,双方还有不少的现场观众。除了嘉宾,现场观众也有不少参与发言。本来就是正反两派,立场观点不同。发生争执很正常。人们经常看到节目中的两大辩论阵营,唇枪舌剑,你来我往,有时精彩异常,有时充满了火药味。如“该不该救市”、“黄静索赔华硕”、“伪科学问题”、“山寨现象”等节目,双方说到激动的时候,就差没有动手。每当碰到这样的场面,胡一虎总是及时用语言或是制止,或是岔开话题。迅速圆场灭火。有时候还走到当事人之间予以劝解。让节目正常进行下去。而且这种制止和圆场,并不是粗暴地打断,而是用幽默的语言给充满硝烟的语言降温。犹如以一团棉花包住锋利的刀刃。在机敏地转圜之时。仍不失主持人的风度礼仪。这就是主持人场面掌控礼仪的经典案例。当然。为了转移话题或让发言人止住发泄,势必要打断他的谈话,这种打断是必需的,是控场的需要,不能因此认为这种打断不礼貌。

猜你喜欢
礼仪服饰主持人
动物“闯”入服饰界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雪人的服饰
礼仪篇(下)
孝——礼仪第一礼
知礼仪,做谦谦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