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视觉特效镜头对电影风格的影响

2009-04-08 10:44刘丽为
新闻爱好者 2009年21期
关键词:真实感形式计算机

刘丽为

计算机视觉特效镜头的发展。使电影从叙事的模式向奇观电影的图像模式演变。这也是理性文化向快感文化的一种转变。奇观电影强调的是画面直接的视觉冲击力和快感效果。用画面直接打动观众的视觉。因此。用计算机所生成的特效镜头对于电影风格的影响是非常直接而广泛的。风格是组织电影技巧的形式系统,影片在创造自己的风格方面要依赖特定的技巧,而这些技巧由电影创作者在历史条件的限制里进行选择。视觉风格设计的目的是要表现深化作品背后的精神理念,这使视觉设计具有了极强的艺术性和实用性。计算机特效对电影表现形式的系统性全面介入,使创造者融入了更多的主观成分,使用技术手段达到多样化视觉效果,甚至绘画派别风格,来加深电影视觉给人的印象。吸引我们的注意,从而传递更多的内涵信息。

计算机特效与电影的结合: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关于影视中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已不是一个新的话题,形式是内容,内容也是形式,任何元素都不能单独完成一个作品,内容和形式只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影片才具有意义。同样。从形式和内容的关系角度来讲,计算机特效是形式,也是内容。在内容不足以支撑起计算机特效的表现力时。影片会因为形式大于内容而显得空洞无力。如全CGI制作的《最终幻想》。画面唯美,但故事内容晦涩难懂,无法给人留下印象,这让人不禁思考其失败的原因。比较《最终幻想》和《骇客帝国》,这两部影片同属于科幻片类型,讲述的都是未来世界毁灭和拯救的故事。《骇客帝国》中解释未来世界毁灭原因的立足点是计算机科技和网络的过分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危机,在《骇客帝国》中叙事的形式是虚拟和现实的结合。计算机特效镜头的表达也同样具有统一的主题思想。描述了关于人类本体一联想一时空关系。具有哲学的意味,其特效形式极具暗示感,它用视觉启发观众联想,最终用视觉形式指引观众对影片内容进行思索。其内容和形式的选择相互支撑。因此,计算机技术在提升电影表现形式的同时,也给电影艺术的内容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使是表达幻想也应来源于真实可信的现实生活基础,而形式的设计和选择要能切合所表达的内容。

当我们在观看《泰坦尼克号》的时候,会被ROSE和JACK的爱情深深打动,被真实的海难震惊。而不会想到这些爱情和灾难都是用计算机特效来完成的。所以,特效镜头的形式选择和表现的目的,是要恰如其分地表现影片的内容。以2007年的高科技特效影片《变形金刚》为例,华丽炫目的3D特效给人的视觉感并不仅仅是为了炫耀特效而做特效,透析电影中计算机虚拟摄像机摄影和剪辑。如MTV般风格。运用得行云流水、全方位、角度多变;场面调度,绚烂的爆炸场面和惊心动魄的机器人大战,真实特效场面和CGI的机器人域面的完美结合,让CGI角色的动作场面更炫更逼真。在视觉之外,再配上人类情感和友谊、爱情等感人要素的线索并穿插其中,让冰冷的高科技机器人故事剧情变得生动丰富。这些相互联系的元素组合在一起,帮助影片在各部分之间建立关系。变形金刚科技感极强的造型,并没有给我们带来距离感。仿佛它们就是我们身边的朋友。不论是精彩写实的金刚变形还是行云流水的虚拟摄影机运动,给人以轻松富有人情味的生活感,视觉设计元素是为故事和情节服务的。所以影片的最终视觉效果风格和故事内容建立有机联系,达到形式节奏情感的统一。

计算机视觉特效镜头:由“写实”到“表现”的变迁

在计算机特效视觉领域,探索CGI视觉设计的风格,这是近些年来国际上在计算机影像技术和岂术方面的趋势。CG的绘制技术可以分为两类:真实感绘制和非真实感绘制。真实感绘制技术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而非真实感绘制技术则是国际上近几年在计算机视觉领域新兴的一个研究课题。非真实感绘制以真实感绘制为基础,它可以使绘制的图像具有卡通效果以及某种艺术性效果。由真实到非真实感的变迁。也是计算机视觉艺术从写实进化到抽象的技术性基础。随着计算机硬件和算法的不断发展,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人们已能真实地模拟各种自然界的客观现象和想象中的特殊效果了。当出现了《泰坦尼克号》、《星球大战》、《骇客帝国》这样的影片。真实感图像与电影胶片摄制出的图像得到了完美的结合。从这个意义上讲。真实感图像达到了它所追求的“像照片一样真实”的效果,技术已经不是太大的问题。

技术的实现水平使得计算机影像领域开始对艺术风格的全面探索。回顾这几年在国际上获奖的优秀CG作品,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它们都具有强烈而独特的视觉艺术风格。从Siggraph2006的最佳动画短片“One rat short”,到米勒同名漫画的“罪恶之城”(SIN CITY),以及从一亮相就备受关注的黑白动画“复活”,这些短片的视觉影像风格的探索给人启迪。获得2006年法国国际动画节水晶奖的“复活”,整部影片均采用黑白创作,渲染也是只用黑白两个值来表现画面。展现一种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版画风格特征。还有2007年Siggraph的最佳作品“方舟”。从角色、场景、道具造型到色彩都极具特色。充满梦境般的油画视觉感。“方舟”里的人物造型是极为与众不同的,色彩是印象的、表现主义的,通过视觉把观众对影片的体验和思考引向遥远的圣经故事,同时又是指向未来的思索。

电影风格化的表现:计算机特效的超现实化

从制作的角度分析,电影《斯巴达300》可以说是一部用计算机做出来的影片。计算机特效的大量介入,给视觉特效提供了一场全面的风格化探索的尝试,影片共有1500个镜头。几乎所有的镜头都运用了电脑特效。影片把电影的“拍摄”和“绘画性”醒目地结合在一起,它利用了计算机特效后期制作中层的概念。并把这种层的技术,从艺术的角度发挥到极致,使影片整体的艺术效果像一幅流动的油画。视觉特效的风格应该和影片的整体氛围一致,特效镜头要为镜头后表达的思想服务,特效的表达要和情节、影片故事的设计整体构架一致,只有这样,特效和影片的内涵才能形神兼备。以《斯巴达300》为例,影片既保持了米勒漫画的结构细节、浓郁厚重的色调和绘画艺术的众多特点。又借助计算机特效创造出与众不同的绘画效果。

“超现实主义电影所追求的最高美学境界,就是把艺术创造视为一种偶然的启示或悲剧式的预言。”在影片中,特效部分场景设计的造型简洁、夸张。给原本平凡的现实事物赋予了新的面貌。《斯巴达300》影片中所有的场景都在计算机特效中完成,大量的特效工作分散到全世界的十个工作室。为了保证影片的视觉艺术效果的统一,影片特效采用了超现实风格化手法来处理场景设计。真实感是电影特效追求的重要原则,《斯巴达300》却给予画面一种变形的突破。刻意追求一种超现实的奇幻风格。所有的画面都经过Photoshop的滤镜处理,用一个非常细节化的处理来体现这一艺术化的变形,例如,影片中的斯巴达战士眼睛里的光芒都经过了绘画式的处理,这一点,是视觉特效设计的创新,在以往的电影中未曾这样统一地处理过。所以。这样的视觉影像使观者产生了一种梦幻般的超现实感,正是这种风格化的处理方式使影片整体的形式达到统一。

实拍镜头趋向素材化:电影走向“合成电影”

当代的电影在合成中加入了更多艺术化、个性化的处理,从而成为CG加实拍合成的艺术作品。《斯巴达300》的实拍完全在绿幕下完成,实际拍摄用了60天,而计算机制作花了18个多月的时间。实拍镜头趋向素材化,要经过CG的艺术加工和虚拟场景的合成,才能成为最终的播放镜头。而在早期的电影制作中,特技比较局部和有限,只是帮助导演把图像进行“无缝拼接”,消除原来拍摄中明显的人为痕迹和不真实感。传统的合成方法背面投影Rear projection是将前景的动作与事前拍摄好的背景影片合成在一起,银幕前的前景动作在摄影棚中拍摄,背景从银幕背面投射到银幕上。计算机合成软件的应用,使电影后期有极为丰富的手段可以实现视觉影像再设计。

在现在特效电影的制作中,一个画面不同远近的景位于不同的层上:依据素材的不同来源,三维元素、静态图片元素,动态素材、实拍素材等位于不同的层上,分层依据是素材的来源。这些分层的原则经常混合在一起使用。对于层素材的不同细微处理却可以反映出不同的审美观念和趣味,甚至成为叙班的辅助因素。正是计算机技术细致到对画面细节的介入,才使实拍镜头趋向素材,特效成为电影必不可少的环节,也使今天电影的制作手法更趋丰富,正因为此,电影走向了计算机特效介入的“合成电影”趋势。

猜你喜欢
真实感形式计算机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回归真实感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细推物理重体验 表现人物贵专精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浅议假定情境与表演的真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