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谲(外二题)

2009-04-14 04:38张小放
文学港 2009年2期
关键词:刘基孔明法师

张小放

毛泽东对朱元璋这个历史人物还是比较欣赏的,延安时期,他对一位明史专家说,不要把朱元璋写得那么坏,他们父子两朝把天下治理得比较不错。不要小看大老粗,大老粗也能成大事。

朱元璋无愧于那个时代枭雄中的枭雄,多少盖世英豪纷纷败倒在了他的脚下。要分析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是凭真本事在腥风血雨中闯荡出来的绝代帝王。

明朝开国后,以丞相李善长为首的淮西集团与御中丞刘基为首的浙东集团展开了残酷的明争暗斗。

李善长是朱元璋的乡党,他跟随朱元璋南征北讨,尽心尽力,做得很出色,而且从不居功自傲,朱元璋对他还是比较信任的。

刘基料事如神,有孔明再世之美誉,在朱元璋面前更以敢于直言著称,朱元璋想到的,刘基想到了,朱元璋想不到的,刘基也想到了,朱元璋对他很是看重。

但随着开国后的时间推移,这种看重就变成了可怕的担心,对李善长也有了不满。

朱元璋和刘基有一场君臣间和风细雨的简短对话,堪称绝世经典。

朱元璋笑问刘基,善长不合朕意,谁可接任丞相?

刘基何其聪明!他马上意识到这是皇上在试探他,回答不好,便有血光之灾。

刘基坦然一笑,谨慎地说,一切均由陛下决断耳。

朱元璋也笑了,又问,杨宪可也?

杨宪性格内敛,智慧过人,但他是浙东集团的人,刘基当然是愿意的,但无疑是引火烧身,刘基怎么能中计呢?他说,此人虽有奇才,却无器量。

朱元璋点头,继续问,汪广洋可也?

汪广洋不是李善长的人,也不是刘基的人,但正因谁的人也不是,这个问题才最凶险,他知道皇上怀疑他和汪广洋有私交,无论如何,还是往最坏处想,若在这方面说错了话,其后果可想而知。

刘基镇定地说,此人腹中空空,难继重任。

朱元璋又点了点头,接着还是缓慢平和地问,胡惟庸可也?

刘基一听,心里轻松了许多,原来皇上是诚心诚意来商量国家大事的,自己反倒对皇上多有戒备,顿感汗颜,便诚恳地说,胡惟庸乃众臣中最聪明者,他目下乃牛犊耳,待身健体强后,如驾驭不当,怕是也会把车拉偏的。

朱元璋听后,看来是真的满意了,像当年战争中一样,他还是对刘基的判断投以赞许的目光。

刘基也把心放到了肚里。

朱元璋长叹一声,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刘基说,看来相位亦只能是先生方可胜任耳。

这才是这次对话中,看似漫不经心,实则环环相扣的最后一环!

刘基解除了戒备,且难掩心中窃喜,说,目下诸臣,未见其可也,微臣虽可担当,然微臣嫉恶如仇耳,还望陛下慢察之。

错哉斯言!

这正是朱元璋想听到的实话!

“微臣虽可担当”,终于露出了刘基的野心!

“然微臣嫉恶如仇耳”,仇恶何在?休说相位,朱元璋还证实了对他的担心并非多余。

不得不叹服朱元璋,到底是一代开国君王,再聪明过人的刘基,也不过是螳螂捕蝉,还有黄雀在后。他和朱元璋,简直不是一个级别当量的对手。

何谓语言陷阱?何谓人的心理?大老粗的朱元璋却把它们演绎得水天一色,登峰造极。

朱元璋微笑的双眸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诡谲的光,他起身走了。

但刘基的噩梦也开始了。

佛性之灯

朱元璋率部拿下金陵后,逐渐显示出其文韬武略的领袖气质。

朱元璋春风得意,去拜访他的师傅佛性法师。

一盏油灯高照着法师那宁静如水的神色,如古月下旷世的苍空。

朱元璋说,如今弟子正施展拳脚,未负长老当年收留教诲之恩德,当年遁入空门,实为稻粱之谋,乃假和尚也。

佛性法师说,真和尚未必是真和尚,假和尚却是真和尚,假和尚可济天下,真和尚空守空门,空门是空,佛门不空,乾坤里有大空门,空门里藏大乾坤。

小僧递给朱元璋一杯清水。朱说,一杯清水,乃江河湖海之源,江海有汹涌波涛,然杯底亦可掀万丈狂澜,饮下肚,便也可波浪翻滚,敢问长老,服下此水可驭天下否?

佛性法师说,清水,佛水,甘露水,都是菩提之水也,空门之水亦是皇上之水,佛门甘露不可雨露苍生,皇上圣水方能养育芸芸众生,佛性,人性归而为一,是人性也,人性主导民生,民生不解人性,望日后善待之。

朱元璋说,弟子谨记,当以民生人性为本,让百姓感受佛光普照,佛光无量。

佛性法师说,但愿如此。你我相识是偶然,你成大器却非偶然也,有因有果,有果有因,果是因,因是果,先果后因与先因后果乃一样耳。

朱元璋点头称是,恳请佛性法师指明正途方略。

佛性法师微微一笑,说,该说的,方才禅机里均有耳,汝悟性甚高,自会领悟,如此,既不负天意,又可大展鲲鹏凌云之翅。

朱元璋说,如今金陵已占,长老知道,金陵自古乃王者气象,将士们想拥我为王,不知长老意下如何?

佛性法师双目微闭,说,非王不王,是王非王,王者不王是王,先称王者未必是王,不称王者未必非王,非王而王非王也。贫僧送汝九字,如做到,前途无量,反之,自取其亡,乃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佛性法师说完,再不言语。

朱元璋虎狼般的双眸开始闪烁智慧的光芒。

佛性法师的禅机妙语,实乃一剂威猛的虎狼药,对草莽英雄朱元璋来说,用“胜读十年书”来形容却再恰当不过。

佛性之灯,为朱元璋创建大明王朝,指明了最初的方向。

把酒夜话

王闿运对曾国藩说,先生文章始学韩愈,后效西汉,如此自下而上,如履泥泞,若始学孟德,后效东汉,则如虎添翼。

王的宏论一语中的,深刻阐明了文章之道。王的意图是借题发挥,游说曾国藩做代汉自立的曹操。

众所周知,用人之道乃中兴之道。君请看历史上的孔明一世英明,却偏不会用人。他与刘备是明君贤相,生动体现了汉民族的文化理想,魅力无限,但为何未能完成一统大业?(下转第146页)

(上接第143页)

孔明挥泪斩马谡成为千古美谈,我却以为这是一个千古笑谈,难道作为总指挥的孔明就没有责任吗?刘备临终,曾对孔明有遗言,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也就是说,马谡的才能,当个参谋长是可行的,若当指挥官可能会误了大事。但孔明却放着大将魏延不用,偏偏扬短避长启用马谡呢,真是不可理喻。

不仅如此,作为军中统帅的孔明,对个别战功赫赫的大将还心生嫉妒,生怕这些大将的威望盖过自己,这恐怕就是他的致命伤吧。

曾国藩则不同,他广招天下贤才,其幕府成了清政府高级人才的聚集地,少说也得二三百人。他的用人之道是:如蚨之有母,雉之有媒,以类相求,以气相引,遮九得一而可得其余也。我的理解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招蜂引蝶,拔出萝卜带出萝卜,拔出人才带出人才。事实证明,曾国藩的用人方略是明智的。

话题扯开去,中国有一些文艺官僚,不研究专业,研究《资治通鉴》却很有一套,只是为了权术升迁。

有一位老作家曾和我说,贾平凹先生缺乏心机(不是心术心计和心眼),不然那么大名气,早就弄个大官当当了。

可惜他永远也不是贾平凹先生。

天鹅永远可以高飞,只有癞蛤蟆才会把肚子越气越大,最后落个“啪”的一声,把自己炸死个球的了,可不是玩的。

(责编:李 村)

猜你喜欢
刘基孔明法师
缔造明朝的传奇军师
国服法师Davie Wang,物理暴击100%
我爱孔明锁
检查(短篇)
论如何成为一名法师
法师削皮
刘基的隐与显
刘基的识人之智与自知之明
孔明画圈
不见悲则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