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魂

2009-04-14 04:38刘文起
文学港 2009年2期
关键词:京杭大运河隋炀帝大运河

刘文起

运河于我该是熟悉的。五六岁还不识字时,就听上辈人讲隋炀帝下扬州的故事。说隋炀帝为到扬州看琼花,强迫老百姓挖运河。运河挖好,自己坐船,让美女们在岸上拉纤。美女只许穿裙子,不穿内裤,风一吹,隋炀帝就在船上看美女的光屁股。说得荒淫而荒诞。然而,运河于我又是陌生的。由于不住运河边,又没研究,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的知识库里,就只剩历史教科书里有关隋炀帝几百字的描写了。

后来,书渐渐读多了,就觉得并不是那么回事。知道隋炀帝不只一次挖运河,而是两次。知道隋炀帝挖运河也不只为看扬州的琼花和美女的屁股,还有其他更重要的目的。比如“敕穿江南河,自京口至余杭,八百余里,广十余丈,使可通龙舟,并置驿宫、草顿,欲东巡会稽。”比如“将兴辽东之役,自洛口开渠,达于涿郡,以通运漕。”后来又知道运河还不是隋炀帝先开的,最早开河的是春秋时期的吴王夫差。夫差为争霸中原,筑邗江城,开邗沟,通江淮水系。其时数万兵士上阵,“举锸如云”。又说夫差开的沟叫“百尺渎,”又说秦始皇也开过“陵水道。”“秦始皇造道陵南可通陵道,到由拳……到钱唐越地,通浙江。”这才知道,隋炀帝只是浚通江南运河以达杭州,形成全程2700公里京杭大运河的刍形而已。

再后来,关于大运河的资料多得读都读不尽了。人文方面就有勾践沿古运河北上攻吴,“吴师败于携李(今嘉兴南五里)”;“秦始皇发会稽适戍卒治通陵高以南陵道,县相属”。还有隋炀帝的下江南,李白等人顺运河边走边写的“浙东唐诗之路,”以及陆游漂在河上的旅游长篇散文《入蜀记》和康熙、乾隆六次下江南等等的闹热。于是,就听到陆游的感慨:“朝廷所以能驻跸钱塘,以有此渠耳。汴与此渠,皆假手隋氏。而为吾宋之利,岂亦有数邪?”于是就想:岂止“吾宋”?2500年来,大运河对沿河各地的灌溉、运输、旅游之利,皆“假手隋氏”矣!

然而,对大运河知之越多,感觉上却越是陌生。越想深入亲近、为她写心雕魂,就越难。这是因为她流经2500年历史,流过千千万万悲欢离合,重叠千千万万文化积淀……一切都因稠厚反而被抽象了。就像那透明的运河水,看起来什么都有什么都无,让你觉得疏离让你觉得迷惘。你甚至会觉得从春秋勾践率军伐吴的“百尺渎”登船,上岸就到了清朝乾隆皇帝的御码头了;你刚在临平班荆馆听陆游的《南乡子》“客路萧萧两鬓秋,”秀州那边又传来朱彝尊《鸳鸯湖棹歌》的“西水驿前津鼓声”了……

都因了运河是流动的历史、都因了运河是跳跃的时空。

穿透物象和抽象的大运河,流通远古和当今的大运河,我如何写你的传承和包容?

水走云移,运河无声。

“饥饿的眼睛贪婪地吞吃海景,只为一只美味的帆。”

我在吟诵沃尔科特诗句的同时,看到了运河上的帆。

帆是河的理想,船是河的语言。

我听到了许多许多的船在叙说。那是在嘉兴船文化博物馆里。从只坐一人的木桶方舟到三宝太监下西洋的艨艟大船,从绍兴脚划乌篷到西洋现代动力的犁海巨舰。我的目光却停留在一只古老而又特别的船上:牛拉船。一头水牛在浅水的河沟里拉着串在一起的三条小船。有牛拉的船吗?前所未见的景象。有牛,何必用船呢?有船,何必用牛呢?我就想,那该是没有河的年代,船的梦只被牛背驮着。有河的年代又怎么样呢?我看到船的聚会,舟的山垒。那是嘉兴的网船会。书载:“八月十三日为刘王诞期,远近赴会者扁舟巨舰不下四五千艘。自王江泾长虹桥至庙前十余里内,排泊如鳞……”那是京杭运河上的一次大堵航。“1992年12月14日,运河嘉兴杨家浜航段发生一起沉船事故,引发了运河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堵航。两天时间,北起江苏平望,西至浙江杭州,数十公里的航道上,两万多艘船被困其中,船与船首尾相接,严丝合缝……”

这是何等壮观的风景,这是何等惊人的场面!

船太多了,河驮不起那么重的梦。

然而,我在热烈和闹猛中分明看到一只悄然远去的船,一只穿越千年时空从大运河驶向天边的小舟。

陆游的小舟。

公元1170年5月至10月间,陆游从山阴赴任夔州通判,由运河入长江,历时160多天,一路写下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旅游散文《入蜀记》。《入蜀记》载,陆游在大运河上的行程为40多天。

《入蜀记》的最成功之处,就在于把这160多天的水上行程写成了一段光照千秋的诗人之旅、文化之旅、华彩之旅,从此形成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的散文风格。多少年后,修编《四库全书》的纪晓岚们啧啧称誉,说作者“叙述颇于雅洁,而于考订古迹,尤所留意……非他家行记徒流连风景记载琐屑者比也。”《入蜀记》让人们知道什么叫美文经典,什么叫大家巨构。直到现在,人们还可在火爆一时的所谓“文化散文”里,读出从宋朝大运河里流来的一脉精魂。

我揣摸陆游当年的情怀。

经历过“铁马秋风”,经历过“热血柔肠”,诗人陆游经历了仕途的大起大落后,怀着“残年走巴峡,辛苦为斗米”的满腹牢骚登舟赴任。然而,一见水流滔滔的千年古运河,便烦愁顿消、燥热全无了。只觉得“凉爽如秋”、“月如昼,极凉。”于是,诗人的情趣、诗人的眼光就变成一篇篇锦绣文章,随小舟驶过,在江南洒下点点鳞光、一路浮金跃银了。

这是船写在河上的诗篇,这是河唱在船上的骊歌。陆游让我们知道,河是歌唱着向前的,尽管也曾承载过忧伤和苦难。

河没有退路,船永远前行。

自古以来,有多少陆游这样的运河游子,在漫长的行程中,历经多少次运河的过坝过闸,完成多少次人生的过关过隘,达到多少次精神的蜕变和升华呢?

我看到了船文化博物馆里一个拉船过坝的模型,又由这个模型看到杭州运河公园里的巨石雕像:一艘壁立如帆的船,在许多人和许多牛的奋力推拉中艰难过坝。雕像下刻三个大字:运河魂。

陆游和他的舟楫们,远去了。幸好还有运河奔流,不舍昼夜;还有运河公园里的巨石雕像以及雕像下刻着的三个大字:

运河魂!

三堡船闸是京杭大运河的最南端。明末以来,德胜坝原是江南最后的一个码头。杭州城内的诸多河道因受钱塘江潮水的影响,经常淤塞,只能以小舟与运河相通。直至1989年2月三堡船闸建成通航,京杭大运河才完成了运河和钱塘江的沟通。

于是,三堡船闸便成了京杭大运河的终点。然而又是起点。过了闸,就是浩瀚的钱塘江。不过,今天的起点又有了新的说法。2008年,一条新生的运河凤凰涅槃了。全长239公里的杭甬运河从这里出发,流经杭州、绍兴、宁波,达舟山港直通大海。

这是千年古运河第一次实现河海的沟通,这是相隔千年而续写的诗篇,这是中国交通史上一道充满蓝色人文的风景线!

夫差没想到,他一锸挖下去,流过来的居然是千里之外的东海水;秦始皇没想到,他为断吴越王者之气而凿陵水道,居然凿出了吴越大地河海相吻的好风水;隋炀帝更没想到,他率浩浩荡荡的船队南下看琼花,居然能看到蓬莱仙境、海天佛国……

我们的运河修建者说得平实:“祖先开挖出古运河的‘昨天,我们是把‘今天和‘明天连起来。”

这是怎样一个“连”啊?

这是连了奇迹般的两个‘第一次:第一次把京杭大运河向东延伸了239公里,第一次使杭州内河的水上运输实现河海相通;这是奇迹般地连了一串数字:杭绍甬三地共修建护岸232.531公里,开挖土方2382.68万方、征地852.05公顷、拆迁68.8055万平方、新建船闸6座、新建桥梁96座、总投资74多亿元、历时5年……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当年,香港大公报曾说京杭大运河通钱塘江是“隋炀帝未尽事业”、是“地球上划线工程”。今天,世界将如何评价杭甬运河这条全新的水上高速公路,贯穿浙江腹地的金丝带呢?

黄金水道、黄金三角、绿色运输带、彩色人文长廊……

在绍兴新开挖的20多公里的河道上,我看到莺飞草长、鱼游鹭翔、生机盎然的运河新貌。我看到三堡船闸的运河博物馆前的一个雕像:一位巨人双手推开两面山。雕像下有字:开拓前进。

还有不是雕像的雕像。

我在嘉兴西水驿还看到驿亭里的碑文,看到驿亭前方耸立的三塔,听到远处飘来刘禹锡的踏歌声:“忆得少年识君处,嘉禾驿外联墙住……”

西门驿始设于唐代,叫嘉禾驿、安运驿,宋代改名禾兴驿,元代始建西水驿……历史上多次被毁多次重建,于民国三年撤销。

白龙潭上的三塔湾航道,印在1926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和1931年日本《世界文化风俗大系》的封面上,是大运河的名片。

智慧的人类,自古就创造了保存自己历史和文明的方式与途径,并以此为自我生命的验证、不灭和延伸。运河就这样,有桥、有碑、有亭、有塔、有寺……

也有当年修建后来没有了的。

在钱清、萧山,我寻访《入蜀记》中的馆、驿、桥、寺、亭和画,却了无痕迹。只有满盈的明月和无边的清风,依旧让我读:“月如昼,极凉。”

还可读明月一样极凉极满盈的运河水。

运河是流动的历史,历史是流动的运河。

历史就这样生生灭灭、断断续续地传承着发展着;运河也这样曲曲弯弯、急急缓缓地传承着包容着,从历史的深处流来、向历史的远处流去,由沟入渠、由渠入河、由河入湖、由湖入江、由江入海……

于是,我又想起运河博物馆前的雕像和雕像下刻着的字:开拓前进;我又想起杭州运河公园里的巨石雕像和雕像下刻着的字:运河魂。

(责编 晓 骏)

猜你喜欢
京杭大运河隋炀帝大运河
历史课程中京杭大运河的相关教学实践
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历史演变和文化遗产价值
明清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变迁
“书香通州”全民阅读启动
隋朝末年的“奇人”宇文化及
大运河
隋朝“江都之变”风云
我为大运河拍照
大运河放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