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士的哲学

2009-04-14 04:37易中天
百家讲坛 2009年3期
关键词:诸子韩非禽兽

易中天

在先秦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法家的主张是一把“杀人的刀”,法家也因此成为诸子当中最另类的一家,不仅如此,法家还豁出性命来实践自己的思想,如流血和牺牲的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和韩非。那么,法家为什么要献“刀”?他们要献给谁,又是怎么献的呢?

《韩非子·和氏篇》中,韩非借和氏献玉的故事表明法家推行自己主张的困难。正如他在文中一再强调的那样,宝玉是君王都想得到的,但法术未必是君王都想得到的,一个君王都想得到的宝玉尚且被说成是块石头,何况法术?

当时,反对法术和法家主张的主要有两种人,一类是朝中大臣,另一类是人民群众。“大臣苦法,而细民恶治也。”(《韩非子·和氏篇》)因为一旦施行法术,大臣便不能擅权、近臣也不能专政、游民就得去种地、游侠就要去参军。一个主张遭到了众口一致的反对,但为什么还能实施呢?关键在于,法家的主张对君主有好处。

法家的主张可以概括为:尊崇君主、消灭五蠹、防范臣下,即韩非在《爱臣》中说的:“爱臣太深,必危主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这几点很鲜明地把法家和其他几家区别开来。墨子心系天下,主张兼爱,一再强调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弊,道家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也是普天下人的幸福,只不过这种幸福必须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他们认为每个人都幸福了,天下才会幸福;孔子尊君不唯君,孟子贵民。孔子首开民本传统,《论语·颜渊》中载:“百姓足,吾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吾孰与足。”通过为君主谋实现为天下谋,到孟子时民本思想更重:“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因此可以这样概括:墨子站在天下的立场为天下谋,庄子站在个人的立场为天下谋,孔子站在君主的立场为天下谋,韩非站在君主的立场为君主谋。那么,法家为什么要为君主谋呢?

与儒、道、墨三家相比,法家心里只有君王,他们的理想社会只有两种人:一种是高高在上的君王,另一种是被君王奴役的农民和战士。这种思想让法家和儒、道、墨三家区别开来,也使得墨家成了先秦诸子中的另类。

那么,为什么儒、道、墨三家心系天下,而独法家心系君主呢?

儒、道、墨三家代表的是三种不同的“士”,如果说儒家代表的是儒士,墨家代表的是侠士,道家代表的是隐士,那么法家代表的就是谋士。因此可以说,儒家学说是文士的哲学,墨家学说是武士的哲学,道家学说是隐士的哲学,法家学说则是谋士的哲学。

一般来说,谋士有三个特点:第一,有自己的职业道德;第二,懂权谋,第三,主张一定要有用。这样就有了法家与其他三家的不同:第一,其他三家是理想主义,法家则面对现实;第二,其他三家复古守旧,而法家与时俱进。

法家既然是谋士的代表,就会被君主雇佣或聘用。君主雇佣他们保卫自己、巩固政权。而法家手中那把杀人的“刀”一定要献给君王,因为刀如果不用就等于没有,用就要献给有用的人、会用的人,所以法家明知道献“刀”有极大的风险,还是执著地献“刀”,而且必须献给君王。

那么,与其他三家比较,法家是如何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呢?

先秦诸子当中,儒、墨、道都带有理想主义色彩,孔子说的理想社会是和谐的社会,墨子的理想社会是平等的社会,道家说的理想社会是无为的社会。与之相比,法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面对现实。因此有人说法家学说是一种纯功利主义的思想体系。在法家看来,一种主张,一个学说如果不能用就一点价值都没有,所以他们就按照使用者的需求满足他们,商鞅见秦孝公就是运用了此思想,因此,拜见之前他准备了帝道、王道、霸道三套方案。

法家的第二个特点是与时俱进。这也是法家与儒、墨、道三家的区别,儒、墨、道三家虽然理想不同,但是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退回到古代去,其迂腐可笑宛若守株待兔之徒。既然过去无法回去,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与时俱进,按照当时的时代设计方法来解决它。也因此,先秦诸子当中只有法家逮住了兔子:商鞅虽然被害,但商鞅的政策留下了;韩非虽然被害,但其主张实现了,韩非去世12年后,秦始皇运用韩非的思想一统天下。所以,在先秦诸子当中唯一成功的是法家,而面对现实、与时俱进是其成功的关键所在。

“禽兽”一词骂人始于孟子

在今天,如果用“禽兽”一词骂人,国人皆频频摇头,以为不太文明,过于激烈。殊不知,用“禽兽”之类的词汇骂人,也有其“道德”溯源。

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年代,相传魏国有一位老子的徒弟叫杨朱,因学识渊博而被人称为“杨子”。杨朱主张“贵生”、“重己”,“全性葆真,不以物累形”,但他的原著并没有流传下来,只是散见于《孟子》、《庄子》、《韩非子》、《列子》及《吕氏春秋》等古籍中。

《列子·杨朱》中保留了杨朱的一段话,“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意思是说,社会是由许多个单体的“我”组成的,如果“我”互不相侵、互不相损、互不相害,那么,天下便无化公为私之辈,便无窃位夺权之徒,也不必以天下的“我”去做一个人(国君)的驯服工具。这样,社会便能太平了。

这大概与儒家“治国平天下”的“忠君”主张不一致,因此遭到了孟子的猛烈抨击。最精彩的是,他还在《孟子·滕文公下》中愤愤然骂道“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君无父,是禽兽也。”原来,用“禽兽”骂人,正是倡导仁义道德的孟子在两千多年前运用在学术辩论中的词汇,而他也可谓是用“禽兽”一词骂人的始祖。

猜你喜欢
诸子韩非禽兽
韩 非(话剧)
趣话“衣冠禽兽”
知祸更需避祸
衣冠“禽兽”:人性异化下的现实主义闹剧
从《文心雕龙.诸子》看刘勰文学精神
衣冠“禽兽”
漫画
童话离不开各种小动物
韩非为何必死?
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