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年白鹿洞,正傍五老峰(外一篇)

2009-04-21 09:45鹿
文化月刊·遗产 2009年4期
关键词:庐山书院

鹿 鸣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九江庐山五老峰南麓的后屏山之阳。书院傍山而建,一簇楼阁庭园尽在参天古木的掩映之中。南唐升元年间,白鹿洞正式辟为书馆,称白鹿洞学馆,亦称“庐山国学”。宋仁宗五年,改称“白鹿洞之书堂”,与当时的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并为“四大书院”。

据记载,书院的创始人可以追溯到唐朝的李渤。南唐升元四年(940),南唐政权在李渤隐居的地方建立学馆,称“庐山国学”,又称“白鹿国学”。这是一所与金陵(今南京)国子监相类似的高等学府。北宋初年,江州的乡贤明起等,在白鹿洞办起了书院,“白鹿洞书院”之名从此始,但不久即废。直到著名理学家朱熹重修书院之后,白鹿洞书院才扬名国内。朱熹不仅重修了白鹿洞书院,而且还建立了严格的书院规章制度。

《白鹿洞书院教条》不但体现了朱熹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一套儒家经典为基础的教育思想,而且成为南宋以后中国封建社会七百年书院办学的样式,也是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之一。

自朱熹之后,白鹿洞书院“一时文风士习之盛济济焉,彬彬焉”。它与岳麓书院一样,成为宋代传习理学的重要基地。

元代末年,白鹿洞书院被毁于战火。明代最早的一次维修为正统元年(1436),以后还有成化、弘治、嘉靖、万历年间的维修。进入清代,白鹿洞书院仍有多次维修,办学不断。19世纪末期,我国的政治、经济发生急剧的变化,出现了教育改革的热潮。光绪二十四年(1898)清帝下令变法,改书院为学堂。白鹿洞书院于光绪二十九年停办,洞田归南康府(今星子)中学堂管理。宣统二年(1910),白鹿洞书院改为江西高等林业学堂。国民党时期,蒋介石准备要南昌中正大学接管白鹿洞书院,但未实现。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对白鹿洞书院进行保护和维修。1959年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成立庐山白鹿洞文物管理所;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二级自然保护区,同年设置作为学术研究机构的白鹿洞书院建置;1990年成立庐山白鹿洞书院管理委员会。现在,白鹿洞书院已形成集文物管理、教学、学术研究、旅游接待、林园建设五位一体的综合管理体制。

1928年,胡适来到白鹿洞书院,并对其赞不绝口。胡适盛赞白鹿洞有两个原因,一是“白鹿洞书院是最早的书院,是我国书院的‘四大祀宗之一”;二是朱熹亲定的《白鹿洞规》“简要明白,遂成为后世七百年的教育宗旨。”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刘少奇同志曾由武汉到达庐山白鹿洞书院,住在御书阁,从事革命活动。1959年8月刘少奇主席再次来到白鹿洞书院,旧地重游非常高兴,据当时陪同来的原九江专区专员朱冰同志回忆:“8月19日上午,我接通知乘车到庐山脚下威家公路边迎候少奇同志。会车后,一同沿公路南行。”“当时进书院没有公路,要走三、四里路。少奇同志坚持前往,他一下车,就顺手在随从人员手中接过一顶草帽,戴在头上,兴致勃勃地同大家一起走着山村田埂羊肠小道。”“进院时,大家都已汗流浃背。”走到藏书阁前,他若有所思地说:“我曾在这里住过,当时上面有不少书哩。”因阁楼维修,藏书已转移到星子县文化馆保存,不再保存在御书阁里。

白鹿书院“始于唐、盛于宋,沿于明清”,至今已有1000多年。唐贞元年间(公元785—805年),李渤隐居这里读书,养一白鹿自娱,人称白鹿先生。长庆间(公元821—943年)李渤任江州(今九江)刺史,便在白鹿筑台榭,植花木。

南唐升元四年(公元940年)朝廷在此设庐山国学,亦称白鹿国书院,白鹿国学,匡山国子监,与金陵国子监齐名。后书院历经沧桑,屡兴屡废。至到南宋朱熹知南康军,方得以兴盛。

白鹿洞书院,在儒家理学思想的指导下,凭借庐山这块风水宝地,并依靠历代文人学者和热心教育者们的精心耕耘,获得了一种精深文博的厚实,区别于庙堂式的州、府、县学,令人向往、探索和追求,这正是它一千余年来生命力所在、精魂所在、魅力所在的缘由。

白鹿洞书院现存在建筑群沿贯道溪自西向东串联式而筑,由书院门楼、紫阳书院、白鹿书院、延宾馆等建筑群落组成。建筑体均坐北朝南,石木或砖木结构,屋顶均为人字形硬山顶,颇具清雅淡泊之气。

白鹿洞书院学规

朱熹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右五教之目。

尧、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学者学此而已。而其所以学之之序,亦有五焉,具列如左: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右为学之序。

学、问、思、辨四者,所以穷理也。若夫笃行之事,则自修身以至处事、接物,亦各有要,具列如左:

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右修身之要。

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右处事之要。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右接物之要。

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今人之为学者,则既反是矣。然圣贤所以教人之法,具存于经。有志之士,固当熟读、深思而问、辨之。苟知其理之当然,而责其身以必然,则夫规矩禁防之具,岂待他人设之,而后有所持循哉?近世于学有规,其待学者为已浅矣。而其为法,又未必古人之意也。故今不复以施于此堂,而特取凡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大端,条列如右,而揭之楣间。诸君其相与讲明遵守,而责之于身焉。则夫思虑云为之际,其所以戒谨而恐惧者,必有严于彼者矣。其有不然,而或出于此言之所弃,则彼所谓规者,必将取之,固不得而略也。诸君其亦念之哉!

六教之山

庐山宗教文化的独特性则在于“一山藏六教,走遍天下找不到”,在这座云雾缭绕的灵山中,释、道两教从互争雄长走向携手共勉;在这座缥渺的仙山中,移植来了基督教(新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它们在庐山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把庐山变成了宗教的荟萃地,神灵的伊甸园。

谈起了庐山的宗教文化,引人注目的佛教场所当数庐山东林寺,东林寺始建于东晋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由江州刺史桓伊资助,慧远兴建,该寺曾为全国八大道场之一,一度成为全国佛教第二中心,寺中现有“唐经幢”“护法力士”“柳公权东林寺残碑”“李北海东林寺残碑”“王阳明游东林寺碑”等珍贵文物。古往今来,多少诗人学者,诸如陶渊明、李白、白居易、柳公权、苏轼、黄庭坚、岳飞、陆游、康有为等相继来过东林寺,并在此留下了许多宝贵墨迹和诗篇,堪称江西佛教丛林之冠。使得佛教在庐山出现“钟声长鸣,香烟缭绕”的昌盛时期。

正当佛教在庐山蓬勃兴盛的时候,南朝名道陆修静也来庐山开辟道场,庐山道教由此而迅速发展。同时也开始了佛、道两家在庐山共争共荣的局面。说起庐山道教的福地洞天,当数庐山仙人洞。其实庐山仙人洞只是一个由砂崖构成的岩石洞,由于大自然的不断风化和山水长期冲刷逐渐形成的天然洞窟,这里不仅是历 来最为游人喜爱的胜景,而且是道教的福地洞天。相传唐代名道吕洞宾曾在此洞中修炼,直至成仙,后人为奉祀吕洞宾,将此洞窟更名为仙人洞。洞内有一石制殿阁——纯阳殿,两旁有两副对联:“称师亦称祖,是道仍是儒”“古洞千年灵异,岳阳三醉神仙”,洞旁苍色的山岩下,依山临壑建有一栋斗拱彩绘,飞檐凌空的殿阁,名老君殿,殿为歇山式单层建筑,整个建筑显得庄重而又轻巧,内供太上老君李聃骑牛雕像。

庐山历史上有寺庙360所,道观200余处,使得庐山成为南方的宗教中心。在释、道两教在庐山争雄之际,随着1858年九江被强辟为通商口岸, 外国人可入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为外国传教士进入九江打开了方便之门。始作俑者是一位来自英国肯特郡的传教士李德立。1886年刚到中国,时住汉口的李德立听闻驻汉口的宗教团体涉足庐山,于是也以金钱和不平等条约所赋予的特权,霸占庐山长冲一带,开始了开辟牯岭,传教布道的活动,1895年至1920年间,以李德立为首的基督教势力一时甚嚣尘上,泛滥起来,庐山上仅教堂就有13座,教会派别16个。每年夏季,基督教传教士云集庐山,常达数百人。这些教会组织或举办讨论会,或开办培训班,或商议教会事宜,或传输宗教信义,或创立学校、医院和慈善机关,将宗教的触角延伸到庐山的每一个角落。

当以李德立为首的基督教势力开始经营牯岭的时候,天主教、东正教势力也接踵而至,闻风而动。

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俄国东正教牧师尼娑盗买到庐山约之塔寺地产——芦林地区,后转租星洲地区,这样,沙俄东正教在星洲租借地区“建房一切布置”随意进行起来,据《庐山志》记载:“俄东正教堂历来侵占界外之地甚多”。东正教在庐山势力甚嚣一时,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苏俄政府一再努力,迫使北洋军阀政府在1924年5月31日签订了《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自此,沙俄在华势力灰飞烟灭,庐山东正教势力消弭无形。

法国传教士见英、俄宗教势力蜂拥上山,也迫不急待,加紧涉透,1914年9月,时任统领江西北境六府五教的樊体爱签订租约,在庐山强租土地,获 得77亩新地,成为樊体爱为首的天主教在庐山扩张的巢穴,期间,天主教在山教会组织不少,有安息会、循道会、伦敦会、雅礼会等,他们以租借地为营地,以教堂为中心,与基督教、东正教势力互为呼应,广为活动,此时的庐山处处游荡着外国宗教势力的幽灵。

与西方宗教势力称盛庐山不同的是,伊斯兰教悄然而来,默默无闻。1925年,少许穆斯林在庐山建起了唯一一座供他们进行宗教活动的圣所——清真寺,力量弱小而单薄,在林立的教堂中黯然失色,毫不起眼,长期占据庐山的佛道两教也在西方宗教势力的冲击和排挤下,而失去了市场,日落西山,风光不再。

物换星移,星斗变换,无论是经历过兴盛与衰败的佛道两教,还是近代介入庐山的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而今都以崭新的姿态,焕发了生机和活力,风格各异的宗教建筑,芸芸的宗教徒,袅袅的香火,清悦的梵音,构成了庐山神秘而具魅力的宗教世界,一山兼具六教,庐山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道永远让人追溯的课题,从而受到海内外宗教人士的注目。

作为中国独具特色的宗教胜地,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倾力打造“宗教名山”品牌,积极将宗教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开辟极具特色的宗教文化胜地游,东林寺、西林寺、黄龙寺、诺那塔寺院、仙人洞道院、基督教堂、天主教堂、清真寺等宗教遗迹场所一道道玄秘深邃、斑驳陆离的风景献给来山朝圣的海内外游人。

近年来,宗教文化胜地游在庐山正蓬勃涌现。每年来山做宗教专项旅游的宗教界人士也日益增多,“六教集于一山”的宗教名山庐山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海内外游客。

猜你喜欢
庐山书院
致知书院间
夏日避暑
避暑胜地 大美庐山
观察的秘密
关于书院认识的误区
庐山拾遗
本来未来:千年书院的精神和灵魂
书院复兴的关键是继承与弘扬书院精神
清代河北书院的地域分布特征
庐山脚下泡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