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西民歌的衬词研究

2009-04-21 05:17尹经民黄剑敏
电影文学 2009年6期
关键词:赣西衬词号子

尹经民 黄剑敏 李 莉

[摘要]赣西民歌中大量地使用了衬词,且衬词的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体现出鲜明的地方色彩,极大地丰富了赣西民歌的表现力。本文对《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江西省分卷》中的四百九十二首赣西民歌作了初步的考察,主要使用图表法、比较法分析了号子、山田歌、小调、灯歌、风俗歌、儿歌、生活音调等各种体裁的赣西民歌,对其中所出现的衬词进行了分类,概括了赣西民歌中衬词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初步挖掘出赣西民歌中衬词所蕴涵的部分文化内涵,试图从衬词这一切入点初步探讨赣西民歌的艺术特色和地方特色,对研究、演唱、继承和发展赣西民歌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赣西民歌;衬词

一、问题的提出

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民间歌曲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它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存在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着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和提炼,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流传至今的民歌集结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身份、不同经历的人民群众集体的智慧、情感体验和音乐艺术的情感表达方式。

中国民歌传统源远流长。据统计,各地已采集到的民歌,数量总计超过三十万首。同时,研究民歌的文献也非常丰富,与本文相关的论著有《汉族民歌概论》《中国民歌旋律形态》《中国民歌的结构与旋法》《中国民歌》《中国传统民歌艺术》《楚风苗欲和夏代“九歌”的音乐遗迹》《重庆民歌衬词韵母的音色与音乐的关系》《试论科尔沁蒙古族情歌中的衬词》《从湘西民歌看衬词在音乐中的表现性》《土家族民歌衬词解谜》《鄂西民歌衬词之文化内涵探微》以及周玉娟的硕士毕业论文《黄冈民歌的衬词衬腔探析》等。

正是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下,本文对赣西民歌衬词作了初步的探讨,通过对赣西民歌的衬词分析,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赣西地方歌曲,更好地体验其地方韵味,同时也对其他同类研究起到一定的抛砖引玉作用。

二、赣西民歌概述

赣西地区位于江西省西部,与湖南东部交界,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有优越的农业发展条件,而且水域资源丰富,所有这一切都赋予了赣西地区民歌题材内容的多样性。广大农村劳动人民方方面面的社会生活,构成了赣西民歌的主要题材内容。

赣西民歌按体裁可以分为以下七类:号子、山田歌、灯歌、小调、风俗歌、儿歌和生活音调。

号子是一种直接配合劳动而歌的民间歌曲体裁,江西省各地都有。赣西地区的号子主要有排工号子、船工号子、伐木号子和搬运号子,具体说来有倒梁、起锚、浅滩、捞木、捉排、推刀、摇橹、推船、拉木、打夯、打桩、拉滚筒、抬货、打石、扛石等,分布在与各号子相关的各劳动场地上。

山田歌则是劳动人民在山中或田地里劳动时唱的生产歌,分布在水田里、旱地上,还包括在水上劳动的渔歌。在赣西地区各地县市,无论江河湖泊、丘陵平原、大山林区都有代表本地域语言风格韵味的山野之歌。其中较为有名的铜鼓客家山歌、靖安打鼓铲山歌、万载纸棚山歌都被列入了江西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灯歌是在逢年过节、社火灯会期间,汇集各种灯,或划地搭台,或沿村沿街载歌载舞以及杂耍等表演。是一种以灯彩为主体的既舞又歌的演唱形式。其名目繁多,有茶灯、花灯、花鼓灯、马灯、牛灯、叫花子灯、跑马灯等等。

赣西地区的小调一般可分为两种:乡俚小调和城市小调。前者主要是指在日常生活或劳动中较自由地歌唱或对唱的一种小调,是以自娱、倾诉或交流感情为目的的。这种小调各地多有不同,后者主要是指以坐唱形式为主、常有伴奏、唱词较多或呈多段体的演唱小调,多由艺人传唱,流行面广。

儿歌的音调与本地民歌音调特色完全一致,只是单一化些、口语化些。有用摇床或抱摇使婴儿入睡时唱的歌,也有大人逗小孩时唱的歌,还有一些童谣、一些数字歌与算数歌、谜语歌、游戏歌等等。

生活音调有摇儿声、吟诗声、呼唤声、叫卖声等,带有浓厚的地方语言音调,但其中也蕴涵了音律。

三、赣西民歌中衬词的分类及特点

赣西民歌中大量地使用了衬词,且衬词的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体现出鲜明的地方色彩,极大地丰富了赣西民歌的表现力。

1、号子中的衬词

(1)材料分析

①在《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江西省分卷》(以下均简称为《集成》)中的58首赣西地区的各类号子中每首均有衬词。整首号子中没有使用衬词的0首,占总数的O%;全都是衬词而无一个正词的号子有19首,占号子总数的33%。衬词数量多于正词数量的号子有22首,占总数的38%左右;衬词与正词数量相当的有8首,占总数的14%左右;衬词数量少于正词的有9首,占总数的16%左右。

②赣西民歌中号子里使用的衬词有:语气词:嘿哎、呀哦嗬、嘿、也、喔、嘞、唷、哟嗬、哟嗬呀哦嗬、衣(咿)唷嗬、嘿嗬、衣呀嗬、呀、哎(唉)、哎呀、喂、哈、嘞嗬、嗨(咳)呀、哎嗬、呐、嗬儿、嘿儿、哦、呃、啊、哇、咧、哕呐、喂呃哟、喂喂哟、喔呀喔、哎哩喂哟、哩、拉、罗、么哟嗨、嗯、哩啵哩个冬哦等;拟声词:咿呀、得个;虚化词:介只、介、那个。

(2)号子中衬词的特点

①唱词以无实义的衬词为主,出现的少量的正词主要是动词和号召性的语句。②衬词基本都是感叹词和语气助词;③衬词的字头发音多以声母H、Y、L开头;④衬词的韵母发音多为元音;⑤衬词的时值较短。

衬词的这些特点从侧面说明了号子这种体裁赣西民歌的特点:配合劳动节奏而唱,弱化歌曲的旋律性和歌词的文学性,发音方式有利于呼吸的吐纳和延音助力,有利于驱散疲乏,提高劳动效率。

2、山田歌中的衬词

赣西地区的汉语方言主要有赣语、客家话、官话、吴语和徽语,由于受各地方言语音的影响,赣西地区各地的民歌在旋律风格上也表现得多姿多彩。其中的山歌尤为突出。山歌类中的高腔山歌在本区人称“高山腔”,多流传在西部高山地带,音调高亢粗犷,有很大的穿透力。旋律起伏大,节拍自由而富于变化,甩腔处多用“哎啰嗬”衬词。

《集成》中共收录有赣西山田歌240首。

(1)材料分析

①所有山田歌中没有使用衬词的0首,占总数的0%;曲中全是衬词的2首,约占总数的1%;所用衬词多于正词的有22首,约占总数的9%;衬词和正词数量相当的有29首,约占总数的12%;余下187首全都是衬词数少于正词数,约占总数的74%。

②在161首山田歌中所使用的衬词种类很多,基本归为四类,如下:语气词:哦、啊、里、啦、呀、个、哟、嗬、罗、哎、哎是、哎哦是、呐、也、呃、呐个、咧、么、喂、嘿、哇、外、嘞、来、呵、欧、喔、唷、的、唉、哈、嘛、嗨、衣、噢、喏、啥、哼、着、儿、嘿呀、嘞的、也咿、罗嗬、哎哪、哎嘿、哎嗬、嗬咳、欧外、哟外、哇嗬、也那、哎嗨、嘞嘿、衣呀哈、也呃、衣唷、得

呀、呐嘿、么哕呆、哕哩来、哈哈咳、嗬呃、哪喂、唷儿唷、哎里唷、哪哈、朗朗儿令呐、咿呀呀得咿、哟得儿哟哇呀呼咳等;拟声词:扯扯、欧嗬嗬、欧嘞嗬、罗喂儿等;称谓词:崖(音a,指“我”)、崖介(指“我的”)、妹子、哥呀、妹呀、哥儿、姆妈娘、老表嫂、客客、郎、干哥、后生、情姐、小妹郎等;虚化词:哩个、那个等。

(2)山田歌中衬词的特点

①大多数山田歌的歌词以正词为主,衬词只起补充音节等辅助作用;②所使用的衬词种类较多,基本归为五类,语气词、拟声词、称谓词、虚化词和表意词,形式多样。但在五类衬词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还是语气词;③衬词以零声母以及开口呼、齐齿呼韵母为主。

衬词的这些特点从侧面说明了山田歌这种体裁的赣西民歌的特点:在野外劳动之时或闲暇时的歌唱以表情达意、解除劳动疲劳为主,不受劳动形式和强度的束缚,节奏自由,直抒胸臆;其衬词的发音方式大多是开口呼韵母,便于引长、传远,主要表现为较为明亮的声音色彩,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地劳动人民明朗、乐观的心态。3、灯歌中的衬词

《集成》中收录的灯歌共有75首。

(1)材料分析

①所有的灯歌中中没有使用衬词的0首,占总数的0%,曲中全是衬词的0首,占总数的0%;所用衬词多于正词的有13首,约占总数的17%;衬词和正词数量相当的有7首,约占总数的9%;余下55首全都是衬词数少于正词数,约占总数的73%。

②灯歌中所使用的衬词有:语气词:哦、哎、哎是、呐、也、也呐、个、哟、么、咧、呵、哕、啦、啊、呀、喂、哕呵、嘞、呃、哟嗬、哕咳、呀呐、啰嗬咳、啊里今、哎咳、呐咳、呀呐呀丝也、咿儿呀哟、啊呐嗬咿、哟哟呀呼咳、嗬嗬哈嗬嗬嗬嗬嗬嗬嗬等拟声词:沙、呀呼咳等。称谓词:干妹、干哥、妹子、郎、小哥、老庚、情妹、郎哎、公公、婆婆、哥、心肝的、姐儿、哥儿、情哥郎妹、亲呀妹子、同年哥子、亲哥子哎、亲哥我的郎等,虚化词:里个、那个等;

(2)灯歌中衬词的特点

①大多数灯歌的歌词以正词为主,着重表现歌词内容。衬词起补充音节、扩展结构、活跃气氛等作用,②所使用的衬词种类齐全,形式复杂多样,丰富多彩。灯歌中较多出现衬词群和衬句,衬词与本地方言的发音方式密切相关;③衬词的时值均较短,这与灯歌的表演形式中边奏、边说、边唱、边舞的节奏相契合。

形式灵活多样的衬词从侧面反映了灯歌这种体裁的一些特点:灯歌表现力很强,劳动人们在表演灯歌时对衬词的选择和使用富有创造性。灯歌的气氛热闹、情绪热烈、欢快,语言质朴、幽默;其衬词的发音方式主要表现为明亮的声音色彩,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地劳动人民对待生活淳朴、乐观、积极的态度。

4、小调中的衬词

《集成》中收录的赣西小调共有63首。

(1)材料分析

①所有的小调中没有使用衬词的0首,占总数的0%,曲中全是衬词的0首,占总数的0%;所用衬词多于正词的有8首,约占总数的13%;衬词和正词数量相当的有4首,约占总数的6%余下55首全都是衬词数少于正词数,约占总数的87%。

小调中所使用的衬词有:②语气词:哟、哦、嘞、呃、呐、啰、也、呀、喂、哪、唉、唷、末、哎、哇、啦、儿、啊、外、嘿、嘛、咧、嗬、嗨、来、呵、个、里、嘞呃、啰咳、呐哟、喂咳哟、呐咳哟、呀哆嗬咳、呐嗬咿嗬咳来,拟声词:叽、哟嗬哟;称谓词:小娘、老年、老庚、人客、小妹妹、小哥哥、哥、干妹、干哥、妹子、郎、小哥、我的哥、奴呀的里个冤家;

虚化词:那个、是、里个等;

(2)小调中衬词的特点

①小调中也较多运用衬词,但尤为注重歌词内容;②衬词种类齐全,但多为语气词,补充音节、补足语气;③小调中多采用结构固定的节奏型予以重复、展开旋律,因此其中的衬词的时值、节奏也较规整。

由上可知,赣西地区的小调音乐形式较规范、精致,注重深刻的内容,表达方式纯朴、真挚、生动。

5、风俗歌中的衬词

《集成》中收录37首赣西风俗歌。

(1)材料分析

①所有的风俗歌中没有使用衬词的0首,占总数的0%1曲中全是衬词的0首,占总数的0%;所用衬词多于正词的有4首,约占总数的11%;衬词和正词数量相当的有4首,约占总数的11%;余下29首全都是衬词数少于正词数,约占总数的78%。

②风俗歌中所使用的衬词:语气词:乃、啊、也、哦、呃、呀、哇、嘞、喂、唷、哎、啦、嗬、咕、外、嘿、嗨、来、呵、罗、喔、哈、哪、喂嗨、啰嗨、哎嘿咳;拟声词:欧……(抽泣声);称谓词:崽呐、亲姐、亲妹、亲娘、亲爹爹;虚化词:就、里个、那个。

(2)风俗歌中衬词的特点

①风俗歌中使用衬词相对较少;②衬词多为语气词;③衬词的选择都和前面歌词的末尾字的发音相关,也多与日常生活、方言的说话习惯有关,④风俗歌中的节奏较为规整。

由上可知,赣西地区的风俗歌音乐形式较规范、注重反映真实、深刻的内容,表达方式纯朴、真挚、生动。6、儿歌中的衬词

《集成》中收录有15首赣西儿歌。

(1)材料分析

①所有的儿歌中没有使用衬词的5首,约占总数的33%;曲中全是衬词的0首,占总数的0%;所用衬词多于正词的有1首,约占总数的7%,衬词和正词数量相当的有1首,约占总数的7%;余下8首全都是衬词数少于正词数,约占总数的53%。

儿歌中所使用的衬词:②语气词:哦、哕、里、哎、呀、得、啊、个、嗬嗬、哩嘞、昂昂昂;虚化词:就、那个;(2)儿歌中衬词的特点儿歌中较少使用衬词;②衬词多为语气词;③衬词的发音方式主要以元音为主。④儿歌中的节奏较为规整,因此其中的衬词的时值也一般为二拍以内。

由以上可知,赣西地区的儿歌音乐形式短小、注重用儿童的语气反映儿童眼中的世界和儿童的内心世界,表达方式简单、自然、生动。7、生活音调中的衬词《集成》中收录的赣西生活音调共有5首。

(1)材料分析

①所有的生活音调中没有使用衬词的1首,占总数的20%;曲中全是衬词的0首,占总数的0%;所用衬词多于正词的有O首,占总数的0%;衬词和正词数量相当的有0首,占总数的0%;衬词数少于正词数的有4首,占总数的80%。

生活音调中所使用的衬词:语气词:哕、啵、哟、呀、啊、哎、啵啊哇、哟那个;

(2)音调中衬词的特点

①生活音调中较少使用衬词;②衬词绝大多数为语气词,③衬词的发音方式主要以元音为主;④生活音调演唱的速度较慢,稍自由。

由上可知,赣西地区的生活音调音乐形式稍自由、注重抒发怜爱、感慨、叹息的感情,生活气息较浓。

四、结语

赣西民歌的衬词与赣西民歌传唱的劳动人民的生活环境、劳动形式、风俗习惯、语言特征、民族心理、性格气质、宗教信仰、审美意识等因素有着直接联系。从《集成》中收录的赣西地区民歌来看,衬词的特点表现为:衬词的使用率很高;衬词的种类较多;语气词是使用最多的衬词;从体裁上看,在赣西民歌中使用衬词最多的是号子、使用衬词最少的是儿歌。

赣西民歌的衬词在民歌中配合着正词发挥其具有辅助性的表情作用。衬词中自然流露出来的喜、怒、哀、乐、悲、愁、怨等各种各样感情的表达方式,显现了劳动人民的心态和生活情趣,充分体现了赣西民歌的地方味和人情味,大大加强了赣西民歌正词的表现力。因此,学习、研究赣西地区的民间歌曲,继承其优秀传统,借鉴其丰富的艺术经验,对我们从事音乐创作和音乐表演以及音乐教学的工作者来说,都是大有裨益的。

猜你喜欢
赣西衬词号子
呐喊中的精神力量——东台弶港渔民号子
衬词在歌曲创作中的运用
赣西采茶戏剧种渊源及艺术形态探析
藏族古乐谱《目意耳之喜宴》中的衬词研究
唱起号子走汉江
扬州民歌中衬词的语音特点及其来源
《赣西文学》 诗选
搬运号子(龙骨坡抬工号子)
中国民歌衬词的音乐性
川江号子(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