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睿智的教育管理者

2009-04-26 05:29黄法祥
江苏教育 2009年8期
关键词:教师职业信心管理者

黄法祥

管理不只是常态条件下的高效运行,更是动态环境下的主体创新。面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作为教育管理者,习惯于“按部就班”式的管理必难以适应而遭淘汰,满足于“常规运行”的成功者终因“变革”而出局。尤其是面对今天这种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作为教育管理者,不仅需要冷静与激情,更需要信心与理智,墨守成规不可取,消极等待无出路。正确的选择应该是积极思考。发现机遇,把握方向,练好内功,做一个睿智的教育管理者。当前情况下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要更加坚定发展信念

全球“金融海啸”带来的直接影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大幅回落,更深层次的影响是人们发展信心的严重挫伤,两者直接和潜在的消极影响正在蔓延和显现。而后者产生的消极影响可能更为深刻而持久。教育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支系统,自然不可能独善其身,作为身处当前环境中的教育干部和校长,是畏难却步、丧失信心,还是冷静面对、精神振奋,两种不同态度和境界,必定带来两种不同的结果。一个睿智的教育管理者。不仅要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对教育发展可能带来的严峻挑战,更要以冷静而敏锐的眼光和不畏艰难勇于进取的胆识勇气来支撑和带动员工的发展信心,进而提升整个团队的“信心指数”。当年,在中国革命最危难的时候,毛泽东同志的一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文章。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对振奋军心民心,激发前进动力起了重要作用。今天,我们的环境并非当年战争年代,没有那样的严峻程度。但同样需要振奋精神,激发前进的动力。

二、要抓住机遇固本强基

全球金融危机不只是严峻挑战。也带来新的机遇。一方面,教育发展的投入和外部政策环境可能出现新的困难。对此。我们务必保持清醒的认识,决不能盲目乐观;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敏锐地发现正在显现的一个重要现象——教育行业的比较优势逐步显现,教师的职业和待遇的相对稳定性凸显,教师职业的吸引力也是近几年来少有的。2008年11月9日在武汉的镇江人才专场招聘会上的“火爆”场面就是例证,我校一举选中优秀硕士毕业生10多名,这与五年前在武汉招聘时研究生“不屑一顾”,结果空手而归的局面形成鲜明对比。更令人鼓舞的是,国务院审议并通过《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决定从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同时对义务教育学校离退休人员发放生活补贴。这项重大政策措施的出台并实施,对依法保障中小学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增强教师职业的社会吸引力,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此,笔者以为。面对当前出现的宏观形势,教育的比较优势、教师职业的比较优势相对显现。这正是我们大力引进优秀人才,稳定和提高教师队伍的难得机遇。再者,在这种背景下,也为学校进一步优化管理,强化教师校本培训提供了契机。只要我们因势利导,精心组织,就一定能够先人一步,抓住机遇固教育发展之本、把握时机强教师成长之基。

三、要加快学校内涵提升

以长远和战略的眼光看。全球金融风暴必然引发新一轮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变革,一批传统工业和依赖性过强的企业遭淘汰是不足为奇的。透过经济看教育,也给我们以重要的启示:今天的教育。已经到了必须加快内涵提升的时候了。从教育的宏观层面看,区域和校际的升学竞争恐一时难有根本性改变,那种主要依赖延长教学时间、拼投入(时间、精力、财力)的“潜力”已基本挖尽。应当真心实意地转到按教育规律办教育、按青少年成长规律组织教学的科学轨道上来,这才是教育水平、办学水平,才是使学校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途径。从教育中观层面上看,在教育现代化工程的强力推动下,全省新一轮学校建设、布局调整优化已基本结束,实现从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的转移成为摆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面前的重要任务。尤其是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高考方案的不断完善,加快学校内涵提升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抢占教育发展制高点、牢牢把握学校发展主动权的正确选择。

猜你喜欢
教师职业信心管理者
高技能人才背景下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成果转化研究
Should Students Wear School Uniforms
Study Of ShiJie Control Thought
记战“疫”,树信心
窗口和镜子
地方高校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现状及对策分析
解读·教师职业核心能力
教师职业认同文献综述
取得员工信任,靠什么?
管理授权的六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