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的五种创新思维

2009-04-26 05:29朱印平
江苏教育 2009年8期
关键词:领导者管理者决策

朱印平

21世纪是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也是信息化管理日趋完善的年代。在积极地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一个学校的发展、教学质量、德育教育等方面是否能得到长足的发展,这对于校长来说尤为重要。校长是学校的管理者和领导者。在日常工作管理、校长治校、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均要有一定的创新。为此,本人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浅析一下学校领导与管理的技巧,供广大同仁共同商酌。

一、用审视的眼光看待“主管”与“主观”

校长在学校领导班子中处于核心地位。在决策过程中,校长要当好“主管”而不“主观”。学校任何一项正确的决策,都是集体经验、智慧的结晶。但是由于学校领导班子各成员的地位、职责、阅历、能力等诸多因素的不同,往往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情况,这就要求校长在决策过程中当好“主管”。发挥协调各方、整合信息的作用。另外,校长要清楚“主管”不是“家长制”,不是“一言堂”。当好“主管”,又要避免“主观”。做好这一点,关键是要尊重决策的客观性。依据学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寻求解决各种矛盾的最优化途径。决策过程中,校长要吃透上情,摸清下情,掌握外情,充分吸纳学校中层干部和教师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全面、准确地获取各种信息,在此基础上整合信息资源,权衡利弊得失,科学比较分析,决策重大问题。决策实施过程中,善于“总揽”不“独揽”。

如果校长对“分寸”悟得透、把得准、用得好,就能架起“连心桥”,实现“齐步走”,增强向心力,达到主观与客观、动机与效果的统一。

二、以辩证的态度处理突发事件

学校工作非常复杂,涉及方方面面,校长在处理学校事务中处于一个负全责、负总责的地位。但这并不是说校长对每项工作都要亲手抓亲自管,而是要抓关键、抓要害。如果校长把权力抓在手里,什么都要自己说了算,那么其他学校领导成员就迈不开步,走不动路,欲干不能。到时候,校长就会成为孤家寡人,什么事情也办不好、办不成。因此,在平常事务中,对其他领导的困难要理解、帮助;当他们遇到紧急情况或重大问题来不及请求报告时,要谅解;对他们决定的问题、处理的事情,只要不违反原则,不要轻易否定;需要改正的也要引导,让其从内心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在他们工作出错时,要主动为其挑担子、揽责任,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教训。

解决矛盾时,处事“果断”不“武断”。事物是复杂多变的,作为校长,不可避免地要处理学校中一些突发事件。在危急、疑难事件面前,校长作为决策者,一定要沉着冷静,不要让下属“一头雾水”。处理事情做到果断而不武断,善于在偶然中发现必然,把握突发事件的规律。掌握处理突发事件的本领,提高领导效能。首先,要总览事件的全局,通过精细快速地调查了解,尽快摸清事件的性质、趋势及发展后果;再次,根据对事件原因及性质的把握,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迅速做出决策,以免贻误时机。作为校长,要有主见,快刀斩乱麻,广泛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集中多数人的智慧,切忌纠缠于细枝末节,被某些现象和闲言碎语所左右;要雷厉风行,抢时间,争主动,不使事态进一步扩大,又要慎重从事,周密分析。

三、用宽容的气度营造和谐关系

校长应深刻认识领导乃是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现象,应建立在“我与你”的关系之上。校长的领导要以服务为中心,以人为本,重视个人的主体性与价值性,因为尽管在工作中每个人所扮演的角色有别,但不论是教师、职工,每个人都有人格要被尊重,有尊严要被维护,有需求要被满足,有动机要被增强,有潜能要被激发。因此,校长在追求学校目标的达成时,应尽量顾及教师职工的需求,而当两者产生冲突,或者无法兼顾与满足时,校长要有宽容的气度。大度才能容人,才能团结其他领导成员一同工作。一方面校长要容人小错,容人小短,容人唱反调;另一方面校长还要掌握好宽容的“度”,既要做到思想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尽力支持,生活上热情关心,又要做到信任不放任,爱护不袒护,不回避问题,不逃避矛盾。不能一味地“和稀泥”,追求表面上的“一团和气”,而要与各成员形成一个“互相支持不争权,互相信任不猜疑,互相尊重不拆台,互相配合不推诿”的健康、和谐关系。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校长要与领导班子成员配合默契,形成合力,患难与共,齐头并进,让上一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放心,使领导班子成员舒心,让全体教师开心。

四、从发展的角度重塑校长形象

校长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筹划者、组织者、领导者。校长应当有很高的威信。校长的威信决定着领导活动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指挥能力,决定着领导活动的效能。一个有威信的校长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处以公心,廉洁自律的校长。应该是一个清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使命,具有奉献精神和人文关怀的校长;应该是一个珍惜学校的名誉胜过爱护自己的生命的校长;应该是一个不断追求自己人生理想和办学理念,具有独特风格的校长;应该是一个具有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的校长:应该是一个十分重视提高专业水平和注重科学研究,并能成为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出色的组织者和身体力行者的校长;应该是一个能够给教师创造一个辉煌的舞台,善于让每一个教师走向成功的校长:应该是一个能够使学校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的校长……

因此,校长必须充分认识到:领导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有教师、学生及家长,才会有校长。校长不应一味地凭借着行政权、强制权与奖罚权来经营学校,而应更多培养与运用专家权与人格的参照权,透过领导者本身的专业技能、人格风范来引导组织师生朝工作目标奋进。

五、以全新的理念实现角色转变

依据学者们的研究。校长的领导角色经历了以下转变:校长兼教师、一般管理者、专业与科学管理者、行政与教学领导者,在未来时期将是课程领导者。当前,作为学校领导者的校长,应扮演多元化的角色。诸如宏观规划决策者、资源汇集提供者、课程教学评价者、沟通协调激励者、疑难问题解决者、团队学习构建者、环境氛围营造者、终身学习实践者等。

因而,为了适应教育现代化的需求。校长要以全新的理念来实现工作中的角色转变,特别是“管理者”与“领导者”的角色转变。

第一,管理者人云亦云,领导者独具一格。作为学校的领导者,要有独立的思考。比如人才的使用和提升,学校重大事情的决策,学校理念的确立,学生价值观念的引导,民族精神的培养,道德意识的构建等,作为校长都应有独到的思维与视角。

第二。管理者守成,领导者开创。开创校园文化的特色,也就是根据自己领导的学校的地域特点、学生特点、老师特点确立有别于其他学校的校园文化。开创也包括学校规模的扩大,学校品牌的提升等。

第三,管理者关注系统和结构,领导者关注群众。怎样关注群众?这符合中国文化传统的“民本”意识。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人本管理观。具有这种管理观的校长,一定十分关心教师的生活,关注教师生命的存在;注意调节教师的情感,关注教师心理的健康;尊重教师的个性,促进教师形成教学风格;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教师事业的成功;注意丰富教师的精神世界,提升教师生命的价值。

第四,管理者靠控制,领导者唤起信任。领导者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来树立威信。这种魅力来自于思想、品质、修养、学识、气质等方面,因此校长提升综合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猜你喜欢
领导者管理者决策
窗口和镜子
做决策也有最佳时间段
微软CEO纳德拉MWC演讲:伟大领导者的三大特质
决策大数据
你是哪一流的领导者
诸葛亮隆中决策
取得员工信任,靠什么?
《管理就是决策:第一次就把决策做对》
你是否胜任领导工作?
你是哪一流的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