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筹备情况

2009-05-12 05:58
云南教育·视界 2009年9期
关键词:普通高中全省新课程

长期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始终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始终坚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必须优先加强基础教育”的指导思想,全省教育事业一直保持均衡协调和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有力地提升了全省各族人民的文化素质,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提供了人才保障。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推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教育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正是我省发展教育的契机和突破点。

一、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前期工作准备情况

高中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这一学段的改革涉及高考,必然影响到每一个高中生和他的家庭,责任重大,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一)统一认识,做好思想准备

2008年3月,省教育厅党组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我省启动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一致认为:高中新课改是推动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新举措;是促进普通高中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新机遇;是推进义务教育课改的必然趋势,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做好厅内部和外部的协调工作,按照“科学规划,确定目标,有序推进”的要求,全力以赴地做好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前期准备工作,这是做好高中新课改的重要的思想保障。

(二)政府主导,做好保障准备

高中新课改是一项多部门参与的重要改革,为确保各项工作能够按期落实,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编办联合向省政府上报了《关于启动云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的请示》,省政府成立了由高峰副省长任组长、教育厅罗崇敏厅长和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省编办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云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在硬件建设、设备配备、师资补充等方面给予了支持,为高中新课改提供了条件保障。

(三)借鉴经验,做好起步准备

为借鉴先期实验省份的成功经验,少走弯路,我们先后组织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校长到先期开展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山东、海南、宁夏、广东学习考察。在认真分析了省情,以及我省实施课程改革所面临的问题和差距后,又再次到北京、天津、江苏、浙江、江西、黑龙江、吉林、辽宁、福建、湖南等省(市、自治区)调研学习,从中得到许多有益启示和宝贵经验。

(四)上下联动,做好启动准备

为保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有效实施和全面推进,省教育厅党组要求参与课程改革的各相关处室要在全省课程改革实施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分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做到齐心协力,使工作落到实处。全省各州、市教育局也按照教育厅党组的部署,组织相关人员赴省外考察学习,并积极进行摸底调查,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组织开展教师培训等相关工作,为工作推进奠定了良好基础。

(五))依靠专家,做好业务准备

高中新课改是一项重要的业务工作,因此整合省内力量,建立研究、咨询和指导实践的专家队伍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必要条件。为此,我们成立了由23人组成的课程改革专家指导组和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地理、历史、政治、生物、信息技术、美术、音乐、体育、通用技术、研究性学习等15个学科专家组,对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决策、实施、监控提供咨询服务、理论指导和专业支持,对课程改革推进中的重点和难点等问题进行专项研究,指导教师领会学科课程标准及教学指导意见,准确把握学科、模块的教学内容与要求。对州(市)、县(市、区)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方案、教师培训、教材使用、课程开设、教学改革、课程资源建设、考试与评价进行评估,为教育行政部门研究工作提供依据。

(六)学校先行,做好实施准备

全省普通高中学校根据各级教育部门的要求,积极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前期准备工作。做好宣传动员,组织教师学习、培训。成立课程指导委员会,研究各科目的开课方案,研制科学的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方案,做好教育教学制度重建,确保岗前培训和校本培训等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

各学科教师和教研组都认真学习新课程的精神和理念,熟悉和掌握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吃透教材的内容,做好新课程教育教学的设计和规划,积极主动、沉着应对新课程的实施,确保学校平稳进入新课程。

(七)广泛宣传,做好舆论准备

组织省市各类媒体宣传高中新课改,出版《云南教育》高中新课改专刊,对高中新课改进行理论探讨,对我省即将进入的高中新课改准备情况,对新课改将会带来的变化以及省外课改给我们的启示等做了全景式报道,为即将到来的高中新课改造势,让全社会对高中新课改有客观、理性的认识,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推进情况

教育部对我省的高中新课改高度关注,4月底,按照陈小娅副部长的指示,由基教二司组成的专家组到我省检查指导高中新课改的准备情况。专家组对我省在有限的条件下所做的准备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需要及时抓紧的工作给予具体的指导。2009年5月底,教育部批准我省与河北、湖北、内蒙古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政府牵头,部门支持

省委、省政府领导对高中课程改革工作作了安排和部署。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务副省长罗正富,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张田欣分别批示,同意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并要求做好方案,加强领导。

高峰副省长主持召开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会议,专门听取了省教育厅关于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汇报,并指出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涉及面广、影响大,要加强领导,抓重点、抓难点、抓保障。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编办也积极就如何支持我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进行反复协商并达成了工作上的一致。

(二)落实责任,强力推进

为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省教育厅党组已将此事作为2009年教育工作的重点,决定成立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实施小组和专家指导组,加强组织保障,明确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工作内容和完成时限,做到相互配合,齐心协力,确保新课程改革工作顺利实施。在工作方案中要求做好全省460所高中学校的动员工作,抓好校长、师资培训,选60所省、州(市)共建共管的样本校,抓好通用技术实验室建设。

(三)制定文件,加强指导

按照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批示精神和厅党组的安排部署,在充分调研论证和借鉴先进省(市、自治区)课程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省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着手研制相关文件,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目前,已制定下发了《云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方案(试行)》、《云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等8个文件。《云南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云南省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管理办法》、《云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样本校工作意见》即将下发执行。关于2012年“新课改”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录取方案是社会普遍关注的,我们已经草拟了两个方案供讨论:一是3+文综(理综)+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其中学业水平测试按等级量化计入高考总成绩,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考录取参考;二是3+文综(理综)+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其中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提供高校作为录取参考。

(四)抓好培训,确保质量

教师是课程改革实施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因素,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是所有工作的核心。为了抓好管理者和教师培训工作,我们按照部门职责,分工负责,齐抓共管,制定了培训方案,共同负责全省培训工作的组织管理、督促检查、效果评价等工作。

4月8日至10日,省教育厅邀请省外专家,对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小组全体成员、全省16个州(市)教育局局长、分管副局长、基教科(处)长、教科院(所、室)负责人、全省所有普通高中学校校长进行通识培训,培训人数达700多人。

6月26日至7月1日,邀请了浙江省余杭区教育局、青岛二中、深圳中学、银川一中、海口长流中学等部门专家和学校负责人,分两期对全省16个州市教育局分管副局长、基教科长、教研室主任、师训科长、电教室主任、教学仪器装备中心主任,129个县(市、区)教育局局长,460所普通高中学校分管副校长、教务主任进行了培训,培训人数达1 300多人。

7月10日至11日,对16个州(市)、129个县电教部门的管理及技术人员近160人进行为期两天的培训,明确了电教系统人员在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工作职责及任务。

7月13日通过视频会议的形式,对465名辅导教师、班主任进行了培训。

7月21日至30日,组织全省所有高一起始年级的教师以及各地的教研员参加了为期10天的远程培训。目前,由教科院、人民教育出版社、云南出版集团等单位组织的高一年级学科教师全员教材培训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将于8月25日全部结束。此次培训特别邀请了国家教育部课标组、人民教育出版社等部门教材编写、编审专家和实验区一线优秀教师主讲,培训以面对面的方式进行,讲求实效和运用,注意总结经验和方法,得到了一线教师的好评。

通过培训,使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管理者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和有关政策有了更深的认识理解,明确了实施新课程的方向和目标,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意识;通过培训,使进入高中新课程实践的教师对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评价有了较为全面的理解和掌握。参训教师实施新课程的管理能力、研究能力、指导能力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为顺利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前期的准备,目前,全省普通高中学校已经做好了新课程实施的工作。教师培训已结束,学校已按新课程要求排好课程,各学科教师已基本就位。教师们正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主动的心态,迎接新课改的第一届学生。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省地处边疆,山区广布,民族众多,交通不畅,信息封闭;地区间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极不平衡,客观上给实施新课程带来了一些困难。

(一)学校发展不均衡。特别是许多边疆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不足、师资水平不高、教育观念陈旧,要完全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还有较长的路要走。而经济条件较好,教育基础扎实的学校通过改革将步入快车道,从而拉大发展差距。

(二)教师素质有待提高。此次课程改革,在课程和教学方面都作了重大的调整和变革,如将课程分解为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在模块中又划分出必修和选修,许多教师需要不断学习进修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还有新增的通用技术等,教师和教学设备十分缺乏,这些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除此之外,尚有诸多已知和未知的困难和问题,这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迟早要给予解决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正好为我们解决这些困难提供了绝好的机会。改革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通过改革,我省普通高中的面貌将会发生较大变化,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将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猜你喜欢
普通高中全省新课程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普通高中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普通与特色同步发展
忻州市:光伏扶贫总量全省第一
我省初步建成全省湿地保护体系
教育部要求各地防止建设大规模普通高中
前三季度山东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占全省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