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述宾结构的“语义-句法”映射模式情景语义分析

2009-05-13 08:34潘优燕
现代语文 2009年11期
关键词:句法语义

摘 要:语言学界关于现代汉语动词述宾结构“语义-句法”映射模式的研究甚多,但是,对“喝”的述宾结构的语义-句法映射模式研究却相对较少。本文拟采用情景语义理论,探讨“喝”表示概念意义时述宾结构的语义-句法映射模式。研究发现,受事、时间、资金、来源、工具、数字和施事等情景参与者都可以被直接映射到“喝”的宾语论元位置;其情景参与者显现出一定的层级特征。“喝”的“语义-句法”映射模式是一种动态模式,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同时受到相关语义和句法条件的制约。

关键词:喝 语义-句法 述宾结构 映射模式 情景语义理论

一、引言

汉语中的“喝”是一个单一的词类,只能作动词。许慎《说文解字》对“喝”的解释是:“喝,歇也,从口曷声”。“喝”对应的英语单词是“drink”,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2002年版)对“drink”的一种释义是“take(liquid)into the mouth and swallow;take alcohol.”2005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喝”有两种读音:hē&hè。念“hē”的释义如下:①吸食液体饮料或流质的东西:喝水、喝药、喝粥、喝水、喝茶、喝咖啡等。②特指喝酒:喝啤酒、喝多了、真能喝、喝醉了、喝两口等。念“hè”的释义如下:①大声喊叫:喝彩、喝道、喝问、喝拳等。本文所探讨的仅限于“喝”念“hē”时的述宾结构的语义-句法映射模式。从以上对喝(hē)的释义中可以看出,它是表示运动事件的动词,包含运动的两个过程(摄入、下咽)和至少两个情景参与者(施事“喝者”和受事“被喝物”)。“喝”由于词频较低,论元的扩展缓慢,一般只带受事宾语。白话文运动之前,“喝”一般带液态可食用名词宾语。在语义上“喝”是二价动词,指派两个题元角色,其外论元(即施事论元)具有[+有生命]特征,内论元(即受事论元)具有[+液体,-固体]特征(余祥越,黎金娥,2006:2)。其中喝的语义特征可分析为:“喝[+动作,+对象为液体,-对象为固体,+用容器,+使事物消失,……]”(陆俭明、沈阳,2004:94)。关于“喝”的述宾结构的语义-句法映射模式研究甚少,语言学界似乎迄今尚无学者应用情景语义理论来考察“喝”表示概念意义时的述宾结构的“语义-句法”映射模式。本文试从情景语义理论角度出发来解释“喝”表示概念意义时的述宾结构的“语义-句法”映射模式。

二、情景语义理论

语义与句法接口问题一直是语言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虽取得了很多成就,但仍存在进一步研究的空间。情景语义学理论是一种有效的“语义-句法”接口研究理论,由Barwise和Perry于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后经过了Devlin,Gawron,Peters,Copper等人的深入发展。该理论以信息为研究对象,突破了传统语义学、句法学与语用学的界限。与情景语义理论相近的概念有语义场、框架理论、语境论。这五个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对语义进行了研究。语义场就是指意义有关联的若干词出现在类似的语境中,或者说出现在同一个场(field)中(王文斌,2004:201)。Taylor(2001)把框架理论定义为“连接一个语言形式所涉及的多个认知域的知识网络”。语境论是指人们应该根据情景、用法和语境来研究意义,即根据语言行为的表面的相互联系的事物来研究意义(Leech,2005:87)。对于情景这个概念,主要存在两种不同的理解:第一,指语言外的客观世界片断;第二,指特定语言单位反映的世界片断。用于第一种理解时,情景指的是世界片断没有语言使用者的主观意识介入,从而是客观的;但用于第二种理解时,所指世界片断的构成因素已按照交际的需要做了人为处理,因而是主观的(张家骅,2003:4)。情景是情景语义理论的基本概念,指相对于世界而言的,在局部范围内产生的各种事物之间的特定关系,是特定语言单位反映的世界片断。实体是情景的重要参与成分,在句子中通常由名词短语来充当。这些参与成分之间和它们与动词之间都存在着语义关系,每个参与成分都有自己的语义角色。例如在某一情景中,有的是施事,有的是受事,有的是处所,有的是工具,有的是来源,有的是受益体,有的是经验体,有的是目标等等。在英语中,主语与施事、直接宾语与受事、介词宾语与工具等常常相对应。语言学家从对这些对应关系的研究中形成了隐含等级,其中之一是:施事>受益体>主体/受事>工具>处所(John I.Saeed,2005:30)。

情景参与者分为必需情景参与者与自由情景参与者两类。特定组合下的必需情景参与者是特定情景的标志,它是构成特定情景的充分必要条件。自由情景参与者为各种情景普遍所有,不是情景的充分必要条件。例如,时间、地点、工具来源、行为方式等在多数情况下都是情景的自由参与者。而谓词的语义单位以情景作为描写对象,其语义反映必需情景参与者的属性、相互关系以及相关事件。必需情景参与者在相应谓词语义单位的元语言释义中与语义变项(抽象语义参数)对应。例如,“道歉”情景的必需参与者有主体(包括行为发出者,如“小红在跑步”;活动从事者,如“小红在经商”;状态经历者,如“小红很高兴”;特征持有者如“小红很漂亮”),客体(表示行为直接涉及的对象,分为内部客体和外部客体。内部客体事物因行为结果而开始存在,而外部客体事物原来就存在)和原因。必需情景参与者不仅限于主体、客体、工具等因素,处所、时间、条件、行为方式等,虽然就多数谓词语义单位而言、只是情景的自由参与者、但对有些谓词语义单位、仍然可能充当情景的必需构成因素。特定情景的必需参与者与自由参与者间没有截然的界线,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Fillmore(1982)用框架理论分析商业事件框架就是一个能说明必需情景参与者与自由情景参与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很好的例子。四个动词“buy,sell,pay”和“charge”可以在同一框架中进行分析。动词buy的必需情景参与者是购买者和商品,自由情景参与者是销售者和货币(自由情景参与者销售者和货币是可有可无的,不需要体现在句子的表层结构中)。而动词“charge”的必需情景参与者是销售者和货币,自由情景参与者购买者和商品。动词“sell”的必需情景参与者是销售者和商品,自由情景参与者是购买者和货币。而动词pay的必需情景参与者是购买者和货币,自由情景参与者是销售者和商品。

三、“喝”的“语义-句法”映射

在考察述宾结构“喝+X”的语义和句法映射模式时,我们所用的语料来源有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第4版增补本的《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和自建数据库。包括现代汉语和书面语,普通话和方言。通过语料分析,发现“喝”有如下“语义-句法”映射模式:

(一)“喝+受事”模式

此模式中居宾语论元位置的情景参与者是“受事”(包括吸食液体饮料或流质的东西和酒类)。如“小王爱喝可乐。/早上想喝点稀饭。/他一口气喝了一瓶牛奶。/舅舅爱喝黄酒。”以上例句的宾语都是具物实体,“喝”还可以接续抽象的物质作宾语,而且并不局限于液体。如“喝西北风去(没有东西吃,挨饿)。/他没有喝过几年墨水(墨水指上学读书)。”

(二)“喝+资金”模式

此模式中居宾语论元位置的是情景参与者“资金”。汉语中表示“资金”一般借用介词“用/凭/凭借”加以标记,基本句法为“用/凭/凭借+资金”,但在“喝+X”中,“资金”情景参与者的标记词(“用/凭/凭借”)被抑制(英文译为depressed,其中Bjorklund&Harnishfeger把抑制定义为一种基本的认知压抑,它阻止与任务无关的信息进入工作记忆,或把无关信息从工作记忆中排除出去,从而有助于任务的执行)(周治金、陈永明、杨丽霞,2002:4)。“资金”被直接映射到宾语论元位置上,成为表层句法结构中动词“喝”的宾语。“资金”多为数量名词短语,如“一顿喝了一千多块,这怎么了得!/十个人只喝了一元钱,真是太省了!”

(三)“喝+来源”模式

此模式中居宾语论元位置的是情景参与者“来源”。汉语中“来源”一般借用介词“从……”或“靠……”获得句法实现,但在“喝+X”中,“来源”情景参与者的标记词(“从……”或“靠……”)被抑制,“来源”被直接映射到宾语论元位置上,成为表层句法结构中“喝”的宾语(此处的“来源”并不是常规概念上的“受事”来源,而是指“经费”来源)。如“社会上存在喝公款的现象。/他整天无所事事,吃他爸妈的、喝他爸妈的。”

(四)“喝+时间”模式

此模式中居宾语论元位置的情景参与者是“时间”。汉语中“时间”一般借用介词“在/到/于/至”或者复合形式“在/到/于/至……之前/之后/时候”等标记成分,基本句法形态为“在/到/于/至)+时间”或者“在/到/于/至+时间+之前/之后/时候”,但在“喝+时间”中,“时间”的标记词被抑制,“时间”被直接映射到宾语论元位置上,成为表层句法结构中动词“喝”的宾语。“时间”多为表示持续时段的数量名词短语,如“一箱牛奶喝了整整一个月。/那瓶二窝头喝了三个小时。”

(五)“喝+施事” 模式

此模式中居宾语论元位置的情景参与者是“施事”。汉语中“施事”一般不作为宾语出现,但在“喝+X”中,“施事”可以被直接映射到宾语论元位置,表现为表层句法结构中动词“喝”的宾语。而且在“喝+施事” 模式中,通常表现为容纳句①的形式。如“一瓶二窝头喝两个人。/一桶水喝10个人。”

(六)“喝+数字”模式

这种模式不常见,从深层角度考虑,其数字后面省略了喝的物体,即省略了受事。作为一种特殊的模式,我们认为有必要将之独立出来加以阐释。此模式中居宾语论元位置的情景参与者是“数字”。在日常生活中,一般在促销饮料或酒类等商品时可以看到“喝+数字”模式的现象。“数字”被直接映射到宾语论元位置,表现为表层句法结构中动词“喝”的宾语。如“为了促销王老吉,该超市推出‘喝+送一的优惠活动。”

(七)“喝+工具”模式

此模式中居宾语论元位置的情景参与者是“工具”。汉语中,“工具”一般借用介词“用”加以标记,但在“喝+X”中,“工具”的标记词(“用”)被抑制,“工具”被直接映射到宾语论元位置上,成为表层句法结构中“喝”的宾语。如在买橙汁时,服务员可能会问你:“你喝大杯还是小杯?”(“喝大杯”就是“用大杯子喝”的意思),又如“早上喝稀饭,经常喝小碗。”

四、结语

以上我们讨论了“喝”的述宾结构的“语义-句法”映射模式,对“喝”的情景参与者作了分析。“喝”的语义情景包含必需情景参与者和自由情景参与者。前者包括施事和受事,后者有时间、资金、来源、数字、工具。在特定语境条件下,语言使用者为了表达特定的语义,可能在语言和语用双重合适性条件制约下对这些情景参与者做出选择和焦点化。一般情况下,在“喝”这一情景中,汉语通常选择焦点化的施事及受事,根据合适性条件,受事通常取得焦点地位,一般直接映射到句法宾语论元位置上,充当句法宾语。自由情景参与者,如时间、资金、来源、数字等,一般不作为句子显性语义成分出现,这是因为自由情景参与者在题元结构的地位低于必需情景参与者,较少获得突显和焦点化,一般必需借助适当的标记(如介词)才能在句法表层得到实现(罗思明、马可云,2005:4)。综上所述,在语言使用中,语言使用者为了表达的需要,有时采用突显手段,将时间、资金、来源、工具、数字等自由情景参与者都升格到必需情景参与者的地位,使它们进入“喝”这一特定情景的准必需情景参与者,并成为准充分必要条件,然后借助焦点化手段将它们映射到句法焦点位置(主语和宾语位置),使其得到非常规的句法实现,充当一些按常规映射不能获取的句法位置和句法功能。因此,时间、资金、来源、数字、工具等情景参与者打破常规映射合适性条件和“语义-句法”映射模式被直接映射到“喝”的宾语论元位置,成为必需情景参与者。这也证实了在特定条件下,必需情景参与者与自由情景参与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基于以上研究,我们认为现代汉语动词“喝”的述宾结构之“语义-句法”映射模式有下列特征:

(一)受事、时间、资金、来源、数字、工具和施事等情景参与者可以被直接映射到“喝”的宾语论元位置,形成“喝+受事/时间/资金/来源/数字/施事/工具”的述宾结构。

(二)“喝”的“语义-句法”映射模式是一种动态发展模式,其宾语位置上的句法成分并非绝对固定,在一定条件下,必需情景参与者与自由情景参与者没有严格的界限,它们可以相互转化。这关键取决于语言使用中语义或信息表达的需要,说话者在相关语义和句法条件的限制下可以有选择的相对自由。

(三)映射到“喝”的宾语论元位置上的情景参与者受词类映射条件的制约,其情景参与者显现出一定的层级关系:受事>资金>来源>数字>时间>工具>施事。我们认为所使用的数据不同,得出的情景参与者层级关系也会有所不同。

注 释:

①陆俭明先生(2004)认为容纳句表达的是一种数量关系,并从构式语法理论出发,把容纳句概括为“容纳量—容纳方式—被容纳量”。

参考文献:

[1]A.S.Hornby.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Z].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

[2]Chomsky,N.The Minimal Program [M].Cambridge:MIT Press,1995.

[3]Croft,W.Categories and Relations in Syntax:The Clause Level of Organization of Information[M].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4]Fillmore,C.J.Frame Semantics,In Linguistics in the

Morning Calm[A].ed.by The Linguistic Society of Korea,Seoul:Hanshin,1982.

[5]Geoffrey Leech.Semantics[M].England King Penguin Press,

1983.Translated by Li Ruihua,Wang Tongfu,Yang Zijian,Mu Guohao.Shanghai:Shanghai ForeignTeaching Press,2005.

[6]John I.Saeed.Semantics[M].Blackwell Publishers Ltd.,1997.

[7]Taylor,J.R.Linguistic Categorization:Prototypes in Linguistic Theory[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8]陆俭明,沈阳.汉语与汉语研究十五讲[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9]陆俭明.“句式语法”理论与汉语研究[J].中国语文,2004,(5).

[10]罗思明,马可云.“吃”述宾结构的语义—句法映射模式情景语义学分析[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11]孟琮,郑怀德.汉语动词用法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12]王文斌.英语词汇语义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13]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7.

[14]余祥越,黎金娥.“人喝酒”与“酒喝人”——最简方案框架下的汉英动词句法差异比较[J].外语研究,2006,(1).

[15]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6]张家骅.莫斯科语义学派的配价观[J].外语学刊,2003,(4).

[17]周治金,陈永明,杨丽霞.语言理解中抑制机制的研究概况[J].心理科学进展,2002,(4).

(潘优燕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315211)

猜你喜欢
句法语义
柬语母语者汉语书面语句法复杂度研究
韩国语“容入-离析”关系表达及认知语义解释
浅析俄语动词前缀语义的意义
《空间句法在中国》段进、比尔?希列尔等(著)
希尔顿全球酒店管理集团英文官网汉译翻译报告
东北方言“贼”与普通话“很”之比较
语义搭配的辨识与修改
用人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