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级汉语课堂教学中的重复输出

2009-05-13 08:34付欣晴
现代语文 2009年11期
关键词:教学

刘 静 付欣晴

摘 要:语言教学的终极目的是言语交际。在汉语学习的初级阶段,重复输出是避免因遗忘带来的学习低效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和形式。重复输出是为了更好地巩固旧知,学习新知,为此,教师应设计出多样化的重复输出形式,在重复输出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语构词、构句的特点,以及句子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本文将从语音教学、字词认读以及句型练习等三个方面入手论述重复输出。

关键词:初级汉语 教学 重复输出

一、重复输出的必要

语言教学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克拉申的“输入”假说对学界的影响很深,不少学者撰文论述了汉语教学中“输入”与“输出”的关系。我们不难发现,从“输入”到“输出”的过程中,遗忘是相伴而行的。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告诉我们,遗忘是正常的现象,长时记忆的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杨惠元先生提出在初级汉语的学习阶段,应“输入大于输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同一个学生的第一次“输出”是对的,过了一段时间之后,第二次或第三次的“输出”则可能是错的。由此看来,提高重复输出的正确率是必要的。单一的重复输出未免乏味,简单的重复输出未免低级,因此,我们应设计出多样化的重复输出方式运用于汉语学习,使其形式灵动,融语言学习的快乐轻松于其中,使其成为从旧知到新知的桥梁。

二、重复输出的类型

在汉语教学初级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主要有汉语的语音、汉字的认读、简单的造句练习。重复输出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类。从参与重复输出的人数可分为个体重复输出和集体重复输出;从重复输出的速度来分有常速与快速之分;考虑到重复输出时的顺序则有同序重复输出、逆序重复输出与无序重复输出;从重复输出的媒介或载体来分有卡片重复输出、板书重复输出等;从需要增强学习者的长时记忆和创造性来讲,还可设计提示性重复输出、生成性重复输出等。另外,还可以根据时间划分为周重复输出、月重复输出等;按重复输出内容的数量划分则有单元重复输出;按重复输出内容的性质划分则有话题重复输出等。至于选择哪种分类,应视课堂具体情况而定,也可综合运用。重复输出是每节课的必须,然而重复输出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其最终目的是让学习者感受到汉语学习的乐趣,进而了解汉语、掌握汉语,以便更好地学习新知识。

三、重复输出的设计

(一)语音教学

这一时期的学习需要掌握汉语拼音的三个要素:声、韵、调,以及三者的组合规律。如教授“iao、iou、uei、uai”等韵母时,教师先板书上述内容,然后领读,学生跟读,视学生掌握的情况而确定每个韵母重复输出的次数。第二轮重复输出,可有些变数,教师不提示任何发音,按刚才教读的顺序,让二至三位学生分别重复输出上述内容。第三轮重复输出,可采用逆序或无序的方式,让二至三位学生完成。无论哪种形式的重复输出,如无错误或偏误,可让其他学生继续,如出现了错误或偏误,教师则一定要停下来,纠正之后再让该学生重复输出。

区别对立音是学习语音时的一个难点,重复输出是巩固这部分知识必不可少的手段。如“jù—qù—xù”“zhè—chè—shè—r蔓dǎ—tǎ”“bō—pō”四组音的练习,在重复输出的手段上可由易而难,同中有异,让学生在每一次的参与中都有收获。第一轮可简单重复输出,让一至两位学生逐个完成,注意声韵调的配合。接着,改换声调后再重复输出,让一至两位学生逐个完成。第三轮,教师还可更换韵母或声母,让学生重复输出。语音的练习应贯穿学习汉语的始终。因此,这样的重复输出也应是贯穿始终的。

(二)汉字的认读

初级汉语阶段,学生感到难度最大的是对汉字的认读。以《发展汉语》为例,每篇课文往往安排近20至30个生词(包括短语),按教学时间的安排,在学习新课的时间里每节课的认读任务近15至20个。高效率地掌握好这些生词的认读,对于教师和学生都不是轻松的事情。学生课前的预习,教师课堂的分析与讲解固然重要,但课堂上的重复输出更是必不可少。以数字词“一至十”的学习为例,教师板书“一”至“十”这十个汉字,教读完两遍后,给学生半分钟时间自行强记,包括词形与语音及语义。第一轮重复输出,可由词形到语音重复输出,教师同序或无序地指示学生输出这十个汉字的语音。第二轮重复输出,则可由语音到词形。先由教师发音,学生指出该生词的位置或序号。这样的重复输出可通过两至三个学生的配合来逐一完成。教师发音的间隔应越来越短,语速在清晰的前提下应越来越快,要求学生的指正也要越来越快。根据课堂教学情况,有时还可让学生自己充当整个重复输出的主角与配角,一个学生发音,其他学生指认。发音的学生可以轮换,要求语速越来越快。第三轮重复输出,可介入语义,由语义到语音再到词形。如教师做手势,竖一根食指,学生边重复输出动作,边回答相应的“一”,出示大拇指与食指组成“八”字形,学生则边重复输出动作边回答相应的“八”。这样的重复输出,可在学生熟练了动作之后,同序或无序地再操作几次。笔者的感受是,尽管学生重复输出了三轮相同的内容,但仍不觉得疲劳,反而觉得学习汉字很有趣,课堂气氛也更加活跃。

词是汉语可独立运用的基本单位,掌握一定量的词或短语是运用汉语进行对话的基础。我们必须重视生词的学习,但由于遗忘是一种正常的现象,用得少的那部分生词往往更需要重复输出。刚学的知识如果不及时运用就很容易遗忘,因此,有必要进行单元性的、周期的或定期的重复输出。这种重复输出的形式应采用多样性的设计。如以义群的形式重复输出,以命题的形式重复输出等。同样以《发展汉语》为例,至第十五课,我们已学习了很多表示职业的词语,如工人、农民、运动员、老师、律师、司机等等,对此可让学生逐一回忆,并重复输出。如果学生暂时遗忘了,教师可辅以一定的动作提示,帮助学生重复输出。为了顾及汉语生词之间的共字现象,我们还可设定命题式重复输出,即部分要素相同,其余留出空白让学生填充,如教师可板书一个“老”字,并在其后留出空格,要求学生填上不同的字,组成不同的词,比如“老师、老板、老人、老婆”等。再如板书一个“中”字,之后留出空格,学生可填入“国、午、饭、间”等字。空格的位置可因词而异,可前可后,这样有利于学生将看似没有关系的词归结到一处。

汉语同音字、同音词的现象非常普遍。在掌握了一定量的生词之后,就可以通过每堂课的重复输出环节对同音字词进行归结。如“词语接龙”游戏,在规则的制定上可先易后难,教师先给出第一个生词,如“师”字,学生可用“师”的同音字作为下一个词的开头,组成一个词语,如“使馆”等,依此类推,要求后边的生词不能与前边的相同,直至学生接不下去为止。再如“关门→门口→扣子→字典→电话→画报→报纸→只要……”。这样熟悉了一段时间之后,加上所学的词汇量又有所加大,便可以改进规则,要求前一个生词的尾字与下一个生词的开头字必须音同或音近。笔者感到,这样的重复输出形式特别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词汇熟练程度,参加汉语水平考试时做填空题也会得心应手。

(三)简单的造句练习

在初级阶段,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简单的句式、句型。一个简单句里势必包括一些汉语的语法要素,如语序、虚词、词序等。通过学习语法知识提高语言能力要经过大量的重复输出。如学习“A是A,可是……”构成的转折句,该句式的语义为:先肯定主语好的一面,接着指出其不好的一面。例如:

(1)这件衣服(a)便宜(b)是便宜(b),可是太大了(c)。

运用重复输出策略时,可引导学生先局部替换例句,如替换(a):“这本书、那张画、那双鞋”等等。替换(b):“好看、漂亮、好”等等。替换(c):“颜色不好看、我没有带钱”等等。通过局部替换这种重复输出形式,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完成句子的能力。例如:

(2)汉语……(汉语难是难,可是很有意思)(汉语有意思是有意思,可是难学)

(3)我……(打排球,我喜欢是喜欢,可是打得不好)

另外,加字成句的方式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重复输出策略。规则如下:先给学生一个短句,然后让学生在此基础上逐一加字,一次加一个字,以构成另一个句子。如:

(4)我是老师。

(5)我是老师吗?

(6)我是个老师吗?

(7)我不是个老师吗?

(8)我真不是个老师吗?

(9)我真的不是个老师吗?

(10)我真的不是个好老师吗?

(11)我真的就不是个好老师吗?

这种形式的重复输出类似扩句练习,适合于在掌握了一定量的虚词、副词、语气词、句式间的转换后进行。有时,所扩充的句子可能为未知,教师可适时适量地输入其语义,从而使重复输出这一教学手段成为从复习旧知到学习新知的桥梁。

参考文献:

[1]黄锦章,刘焱.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杨惠元.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

[3]荣继华.发展汉语[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

(刘静 付欣晴 南昌大学中文系 南昌大学客赣方言与语言应用研究中心 330031)

猜你喜欢
教学
“对比”:让学习走向深刻——以《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为例
《I’m Cooking in the Kitchen?》教学设计(Part B)
计算教学中“算用结合”的有效策略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组合》教学设计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