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与“喝”的历时替换考察

2009-05-13 08:34钟向前
现代语文 2009年11期
关键词:时期汉语

摘 要:“喝”和“饮”在现代汉语中都可以用来表示把某种液体从口中咽下去的一种行为,但文言文中一般用“饮”。在近代汉语时期,“喝”开始与“饮”具有同义关系。本文从词汇史的角度观照,以期大致描写出“饮”与“喝”历时替换的轨迹。

关键词:饮 喝 词汇史 历时替换

常用词在词汇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研究常用词语就是要研究词汇史中那些与作为训诂学研究对象的疑难词语相对而言的词语。诚如张永言、汪维辉二位先生(1995)所说:“这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不是少数人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做到相当程度的。”[1]可见,对常用词演变的研究是一项巨大工程。本文仅把“饮、喝”作为个案进行研究,讨论二词的历时替换情况。

一、先秦两汉时期

饮,《说文解字》作“㱃”,即“歠也。从欠,酓声。凡㱃之属皆从㱃”。“饮”是“㱃”的隶变。《玉篇零卷•食部》引《子书》:“饮,亦食字也。饮,歠也,咽水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易蒙卦虞注曰:‘水流入口为饮。引申之,可饮之物为之饮。”可见,“饮”的本义应为动词属性。如《诗经•郑风•叔于田》:“叔于狩,巷无饮酒。”喝,《说文》作“㵣也。从口,曷声”解,“㵣”即“渴”字,是“干渴”的意思。在先秦两汉时期,使用频率明显是“饮”高“喝”低。我们将先秦两汉一些文献“饮”“喝”的使用情况统计如下:

表一

由上表可见,“饮”与“喝”相比,在使用上“饮”占绝对优势,而“喝”在这几部重要文献中几乎未见使用。通过用例可见“饮”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作谓语动词表示把某种液体从口中咽下去的行为,可以带宾语,其对象多为“水、酒、药”等。例如:

(1)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第七》)

(2)凡斗辨生于相侵陵也,相侵陵生于长幼无序,而教以敬让也;故有斗辨之狱,则饰乡饮酒之礼也。(《大戴礼记·盛德第六十六》)

(3)齐孝王惧,乃饮药自杀。(《史记·齐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

“饮”可以作不及物动词。如:

(4)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孟子·公孙丑上》)

(5)而遂酌以饮。(《春秋左氏传·昭公》)

“饮”偶尔也可以作定语、补语。如:

(6)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史记·刺客列传第二十六》)

(7)人之所有饮不足者,不可不索其羽也。(《韩非子·说林下第二十三》)

“饮”还可以作名词表示某种液体。如:

(8)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春秋左氏传·文公》)

(9)谷阳竖献饮于子反。(《春秋左氏传·成公》)

在我们统计的先秦两汉的上述九部文献中,“喝”只有两例,为“干渴”的意思。例如:

(10)摐金鼓,吹鸣籁,榜人歌,声流喝,水虫骇,波鸿沸,涌泉起,奔扬会,礌石相击,琅琅磕磕,若雷霆之声,闻乎数百里外。(《汉书·列传第二七上》)

(11)使民夏不宛喝,冬不冻寒,急不伤力,缓不后时,事成功立,上下俱富。(《荀子·富国篇第十》)

二、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

魏晋南北朝处于语言大变化时期,此时期“饮”保留了它在先秦两汉阶段所具有的基本职能。如:

(12)诸阮皆能饮酒,仲容至宗人间共集,不复用常杯斟酌,以大瓮盛酒,围坐,相向大酌。(《世说新语·任诞第二十三》)

(13)乃掘井左右,得古人埋丹砂数十斛;丹汁入井,是以饮水而得寿。(《搜神记·卷十三》)

(14)怿闻,饮药而死。(《晋书卷七·帝纪第七》)

(15)于是俊等并赍酒肴、曲项琵琶,与帝极饮。(《南史·梁本纪下第八》)

(16)九曲酒池,十盛饮器。(《游仙窟》)

(17)然有所克捷,必推功将帅,厨膳饮食,并同于群下,将士亦以此附之。(陈书·列传第五》)

喝,《玉篇·口部》:“嘶声也。”《说文通训定声·口部》:“音之歇也。”口干渴自然会导致声音嘶哑,这是对“干渴”义的一种引申发展。《后汉书·列传第一三》:“后肃宗驾出过园,指以问宪,宪阴喝不得对。”李贤注:“阴喝犹噎塞也。阴音于禁反,喝音一介反。或作‘呜,音乌故反。”现统计此时期五部文献里二者的使用情况。如下表:

表二

可见,“喝”的使用频率明显增加,显示了强大的生存能力。但没有一例表明它和“饮”同义。据我们推断,“喝”自此阶段产生了新义,可释为“大声叫喊”。如:

(18)霜云:“双陆盘中不喝彩。”(《祖堂集·卷第十九》)

(19)问事竞挽须,谁能即嗔喝。(《全唐诗·第二一七卷》)

(20)既而四子俱黑,其一子转跃未定,裕厉声喝之,即成卢焉。(《晋书·列传第五五》)

纵观前两阶段,“饮”具有表示把某种液体从口中咽下去的一种行为的意义,而“喝”只能表示“干渴”“大声喊叫”等义。

三、宋元明清时期

“如果我们进一步对表示饮食的动词在宋代的情况加以研究,并且把宋代的情况和唐代的情况加以比较,就可以对这一类词在唐代的特点看得更加清楚一些。”[3]因此,我们把宋朝作为第三个分期的起点。“饮”“喝”在上两个时期的用法得到了继承。此时期是古白话文与文言文交相辉映的时期,我们可以从现存的唐宋白话文、元代的戏曲、明清的“四大名著”等通俗文学作品中看到白话的色彩。如下表:

表三

由上表可知,在这一时期“喝”的使用频率逐渐超过了“饮”。且“喝”“把某种液体从口中咽下去的一种行为”义开始出现。这是由于人干渴、嘶哑后急需补充水分,所以引申出了与“饮”相同的意义。据现存资料,我们可以认定它产生在元代。在《全元杂剧》里,“喝”共173见,其中表示“饮食的行为”义的有24见,具体如下:

(21)你这个糟短命,跳跳而死的,有几文钱喝了酒。(高文秀《好酒赵元遇上皇》)

(22)富汉每喝菜汤穿粗衣朴裳,有一日泼家私似狗令羊肠。(宫天挺《严子陵垂钓七里滩》)

(23)喝的莎塔八,跌倒就是睡。(关汉卿《邓夫人苦痛哭存孝》)

(24)你饿时节挝肉吃,渴时节喝酪水,闲时节打髀殖,醉时节歪唱起,醉时节歪唱起。(关汉卿《邓夫人苦痛哭存孝》)

(25)喝上七八盏,敢情去出恭。(关汉卿《钱大尹智勘绯衣梦》)

(26)太保留命喝汤罢。(刘唐卿《降桑椹蔡顺奉母》)

(27)怕娘娘觉饥时吃一块淡淡盐烧肉,害渴时喝一杓儿酪和粥。(马致远《破幽梦孤雁汉宫秋》)

(28)农家只得锄刨力,凉酸酒儿喝一盆。(石君宝《鲁大夫秋胡戏妻》)

(29)咱两个问了这件事,无甚勾当,且回私宅喝三瓯冷酒去来。(孙仲章《河南府张鼎勘头巾》)

(30)俺两个别无甚事,都去狗腿湾王粉头家里喝酒去来。(无名氏《包待制陈州粜米》)

(31)俺两个在此接待老包,不知怎么,则是眼跳。才则喝了几碗投脑酒,压一压胆,慢慢的等他。(无名氏《包待制陈州粜米》)

(32)张千,喝点汤!(无名氏《冻苏秦衣锦还乡》)

(33)你敢也走将来喝点汤、喝点汤!(无名氏《冻苏秦衣锦还乡》)

(34)这门楼底下也喝点汤?(无名氏《冻苏秦衣锦还乡》)

(35)打刺孙喝上五壶。(无名氏《阀阅舞射柳蕤丸记》)

(36)两个叔叔终日喝酒快据,则不心焦。(无名氏《两军师隔江斗智》)

(37)清早晨起来,头不曾梳,脸不曾洗,喝了五六碗茶,阿的们大烧饼,吃了六七个,才充了饥也。(无名氏《刘玄德醉走黄鹤楼》)

(38)你原来喝人些残汤水,吃人些剩饭食,枉饥饿的你黑干憔悴。(无名氏《瘸李岳诗酒玩江亭》)

(39)员外,喝口粥汤儿者。(无名氏《施仁义刘弘嫁婢》)

(40)左右将马来,我去酒铺里,喝几瓯凉酒去来。(无名氏《十探子大闹延安府》)

(41)今朝造化低,四十打了皮。喝上三瓶酒,睡到日头西。(《无名氏·十探子大闹延安府》)

(42)来到这权家店,只见一个男子搭着个妇人,一坨儿坐着喝酒。(《无名氏·争报恩三虎下山》)

(43)由你连喝一百碗,吃了依然肚里饥。(《无名氏·争报恩三虎下山》)

(44)小的每休打,着他收拾下于净阁子儿,等我喝几杯酒去。(《武汉臣·包待制智赚生金阁》)

“喝”由最初表示“干渴”的意思发展到与“饮”同表“饮食行为”这个动态特征义,经历了漫长的时期。随着通俗文学的发展繁荣,在元明清时代,“喝”在口语层面上表示“把某种液体从口中咽下去的行为”逐渐开始与“饮”产生激烈的竞争。如下表:

表四

我们认为,这一语言现象的发生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北移有很大关系。例如:

(45)嘻嘻哈哈,又喝了一回酒,方才收拾歇息。(《水浒传》第一百四回)

(46)那罗刹渴极,接过茶,两三气都喝了。(《西游记》第五十九回)

(47)大家喝了两口小米稀饭。(《老残游记》第十四回)

(48)加克微笑,又挨着姑娘斟道:“妹妹喝个成双杯儿!”(《孽海花》第十六回)

(49)述农皱眉道:“在这里吃着喝着,你说这个,怪恶心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一回)

(50)到得晚上,不是合伙喝酒,便是聚拢打牌。(《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回)

(51)黛玉便道:“你多喝一钟,我替你说。”(《红楼梦》第六十二回)

四、结语

综上可见,“饮”表示“把某种液体从口中咽下去的一种行为”自上古已有之。“喝”由最初表示“干渴”的意思最终发展到与“饮”具有相同动态特征义是口语与书面语激烈竞争的结果。

根据人或动物饮食的方式、过程、对象及特征,可以把它们的同义关系描写为:[食用对象为液体、流食]+[给自己]+[未经咀嚼]+[进入食道]。但二者也有不同之处。“喝”是二价动词,所接宾语可以是抽象名词,如“风”,《全元南戏·施惠·幽闺记》:“我若一日不医死几个,叫我外婆姐姐在家里喝风。”这在现代汉语里也得到了继承,我们常说的“喝西北风”就是一例。“饮”有两个读音,当读成yǐn时为二价动词;当读成yǐn时为典型的给予意义三价动词,含有支配施事、受事和与事三个必有的语义成分,即古汉语中的使动用法,可释为“使……饮……”,如“饮马”。“‘饮的后面带有表动物的词时,一般是使动用法”[4],我们认为这不是唯一条件,如《春秋左氏传·宣公》:“晋侯饮赵盾酒。”另外,它也可以直接作定语,如:老上单于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资治通鉴·卷第十八》)。

“饮”与“喝”同义关系发生在近代汉语时期,在通俗文学和口语中的替换使用,使“喝”在现代汉语中逐渐取代“饮”,成为了主流。“饮”的使动用法在现在的日常口语中还在使用。

注 释:

[1]张永言、汪维辉:《关于汉语词汇史研究一点思考》,《中国语文》,1995年第6期,第402页。

[2]统计数据主要来源于专书词典或专书索引,包括:《十三经新

索引》(修订版) 、《战国策词典》、《史记索引》及“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国学备览》等数字典籍。

[3]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54页。

[4]王凤阳:《古辞辨》,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版,第749页。

参考文献:

[1]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3]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4]张永言,汪维辉.关于汉语词汇史研究的一点思考[J].中国语文,1995,(6).

[5]汪维辉.东汉—隋常用词演变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6]李宗江.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9.

[7]王凤阳.古辞辨[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

(钟向前 成都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611065)

猜你喜欢
时期汉语
学汉语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一战时期哲壕战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韩国语 "V+ " 与汉语"V+死了"对比研究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开心一刻
一战时期蛰豪战(10)
追剧宅女教汉语